華琅根:
赵老,做人要厚道。
我基本上不怎么看国产电影,电视剧就更不看了。但我觉得,《手机》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既然您是编剧,我们就只从剧本的角度来谈。我认为,好剧本不是要把剧情搞复杂,而是要把复杂的事情讲清楚。条理清晰,越简单越好。注重阐述道理,或者叫注重抒情,而不是把情节搞复杂。《手机》的情节也还算精彩,但更精彩的是对那股浓浓的乡情的抒发。
人在他乡呆久了,似乎都会怀乡。我最喜欢《手机》里的场景是刘翠花在矿山接电话的那一段。我本人虽然没有在农村生活过,但我喜欢那种朴实浓重的生活画面。矿山接电话那一段跟当代大都市的生活方式天壤之别,但我喜欢这种色彩的历史再现,我喜欢那种美。您一直在研究美,我自然不敢班门弄斧。我们就只说怀乡、怀旧。
我小时候对我父亲、我祖父的故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家,没有太多的认识与情感,因为从来没回过老家。老家时常有亲戚来,但跟我没有太大联系,跟我有直接联系的是表格上籍贯。但是,年龄大了以后我却老想回我父亲的老家去看看。人大概都有这种天然的情感。
你要是现在问我是哪里人,我还的确不好回答。到底是按国籍,还是按出生地,还是按籍贯?中国人平时互相问候,常问你是哪里人。我一般按出生地来回答,这种回答可以避免很多误解。因为如果按籍贯来回答,人们还以为我不住在本地,口音也不对。所以,按出生地回答比较方便。但我心里老觉得这种回答对不起我父亲,觉得我违背认祖归宗的伦理。所以,我一般都不简单的回答是哪里人,而是在地名之前加上“老家”二子。这样人们就会接着问你住在哪。这就比较好回答了。
比较讲究的人一般不问我是哪里人,而是“府上是哪里”。这就比较好办,直接说籍贯就是了。这样问一般是找个话题聊聊天,接下来就会问我是否常回老家。我就顺着话题说说自己与老家的关系。这样,两三句话就把籍贯,出生地,居住地都给说清楚了。
直接问我是哪里人的人基本上就是随便搭讪,并不认真,所以也就没有必要把籍贯说出来。就以出生地应付一下就行了。反正就是瞎聊,谁会真正在意我是哪里人。
《手机》里对我们的故乡,我们的故都,我们民族的语言变迁,都感概了一番。我很喜欢这种情调。
赵老,做人要厚道。
有些人无论国籍怎么变化,无论居住地怎么变化,到了一定的年纪,到了一定的时间,他们都喜欢回归原来的地方,回归他们原来的身份。
我有个遗憾,就是没有在我父亲晚年的那段时间带他回老家看看。我当时意识不到这一点。直到现在我自己开始怀念我的出生地,我自小生长的地方,我才体会到中国人的这种情感。
我想,我们这些在海外生活过的人,应该能够理解怀乡这种情感。
如果我回国一段时间,在北京找个什么地方住下,或者在上海找个什么地方住下,我大概不会认为我就是北京人,或者上海人。事实上,我以前回国都经常在北京以及上海住一段时间。但人家问我是哪里人,我仍然按出生地回答,并不按国籍回答,当然也不会按当时的居住地北京或者上海回答。我想,这种情况不难理解。
就如同,无论我们的国籍怎么变化,我们仍然说“我是中国人”。我们好像在平时也没必要非得把民族跟国籍分的那么清楚。当然,在法律文书上是不能含糊的。“中国人”跟“华人”在法律意义上还是有区别的。但是,像在网上,像在咖啡馆里,人们自我介绍时好像没有必要非得把自己的国籍、居住地报得那么清楚。如果我出生在福建漳州,说话也带有那个地方的口音,我就说我是福建漳州人好了。简单,明了,方便。
自我介绍好像跟写剧本也有相似的道理。把复杂的事情说清楚,越简单越好。如果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就影响抒情了,反而就没意思了。
赵老,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