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華琅根 //www.sinovision.net/?35460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莫問歸宿,隨風而去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民是专制的推动者吗?

热度 1已有 1260 次阅读2014-9-14 01:04 |个人分类:原創|系统分类:杂谈| 继承人, 君主制, 中国, 民生, 而且 分享到微信


尧舜禹的选举制为何只选了几代就改变了?兄传弟,父传子,这又是否就给后来的权力世袭奠定了基础?所以说,中国上古时期的“民主”跟今天的民主好像不完全是同一个概念。同样,专制的概念也是如此。鲁国君主爱民,民生子必当慰问。可鲁国的君主制从本质上说是否专制?那么,当年鲁国的专制跟今天的专制是否同一个概念?


所以,当我们今天来讨论民主与专制时,拿上古时期的制度来说事好像并不是完全合适。大禹治水千秋歌颂,可为何“禹选的帝位继承人不被各国所承认”?可见,那时候的选举好像不是全体人民的全民选举,跟今天的选举制好像不是同一个概念。

既然禹选的继承人不被诸侯承认,那么所谓的选举制是否徒有虚名?而且,禹的所谓“选举”也好像存在一定的虚伪性。比如,禹在舜逝世后把继承人的位置让给了舜的儿子商均。但是各路诸侯却都去朝见禹。这是为何?既然禹把帝位让给了商均,为何又接受各路诸侯的朝拜?禹这样做,岂不是另立中央?

禹在过世前也没有把帝位直接传给自己的儿子启,而是禅让给了伯益。可同样的事情重演。诸侯不从伯益,而是去找启。启通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铁律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如果尧舜禹时代的民主选举真的有效,完全可以通过改选或者弹劾来更换帝位。也就是说,启并不是“合法继承人”。禹虽然得到过舜的禅让,但在舜死后又推辞了。推辞了以后,又被诸侯推举了。可见选举的“虚伪性”好像始终存在,选举敌不过推举。

还记得《三国演义》里刘备登基时的滑稽场面吗?万民百官推推搡搡地推举刘备当皇帝,可刘备却“再三推辞”。登基时,他流着热泪高喊:“我可不行,你们要选德才兼备的人啊!”(书中原话是:“备无才德,请择有才德者受之。)你看,选举制根本就没法跟推举制客气。讲客套是当不上皇上的,可见选举的“虚伪性”还真不是一般的虚伪。

既然启不是合法的帝位继承人,他又是如何合法统治的?人民为何不弹劾他?为何不推翻他?启又是如何维持他的非法专制的?我想强调的是,在专制过程中,人民是否负有责任?

我看,我的这些问题大概是不会有答案的,因为这段历史的记载就不一定是真实的。可能是后人根据后人当时所处的那个社会制度,根据当时的政治观念而编写的,因为禹与启当时并没有留下记载。发现这段“史记”时,中国社会早已进入了专制时期。

不管怎么说,我们必须要注意两个关键点。一个是禹获得帝位后,中国社会从氏族部落的原始社会开始成型于国家的形式。这是一个历史转折点,非常关键。而启获得帝位后,社会制度开始发生改变,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非常关键。这说明,社会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是什么促使了社会转型?是不是大禹治水后,生产发展了,物产丰富了,私有产品与私有物品大量增加了,社会形态完全不一样了,私有制开始形成了,公天下就势必要往私天下过渡了?这是不是也是大势所趋?

所以我说,讨论民主与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一定要有所区别。要先设置一个大前提,然后才能在一个专题的范围内来讨论。否则,概念容易混淆,对比也就不成立。当年鲁国的民主跟今天山东的民主就无法对比,因为没有可比性,因为社会形态不同,因为社会制度不同。专制也是如此。

我更感兴趣的是,人民是怎然在专制的过程中推波助澜的。看看文革时期的学生红卫兵、工人造反派,人人都把红太阳挂在嘴上、把红宝书举在手上。这是在实行民主还是在拥护专制?这个问题相对来说倒还是比较容易研究一下的,因为大家就是亲身经历者。人民到底在历史上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历史不是人民创造的吗?那么,专制是不是也是人民制造的?

人民是专制的推动者吗?_图1-1人民是专制的推动者吗?_图1-2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