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在舆论中的热烈程度继续发酵,但在市场面,似乎表现却并不给力。
舆论的导向,仍旧在说沪港通是多么多么有利于A股,而且还畅想未来沪市将会向港市学习多少“先进”经验和做法,诸如T+0交易、放开停板限制等等。即便对于这次被边缘化了的深市,也还有的称很快就会开通“深港通”。反正一切的一切在眼前和未来都是十分有利于A股市场的。那么,结论就只有一个:赶紧进场买股票,否则就错过了天赐良机!
事实果真如此么?
唱多的舆论,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之上,那就是A股市场不成熟、制度不合理,而港股成熟、制度合理。从这个基础上导出相应的结论:港股T+0交易制度,A股应当仿效;港股没有涨跌停板,A股也应当取消;港市价值投资为主,A股大盘权重股价格低廉应当补涨;港市炒股人经验丰富,会到A股市场上来炒作。这种推理看起来也十分合理。
可是,即便港市就是比A股市场成熟的判断完全正确,那么,舆论、或者专家们也似乎集体得了选择性失忆的毛病。那些貌似对A股“不利”的港市做法,全都没有看见、或者忘记了。
比如,港股交易制度实行的是T+0,但交收制度却是T+2,这可比A股多了一天,A股市场实行的是T+1,那么我们是否也应当学习一下改成T+2呢?如果说港市还不够先进,那么学习一下最先进的美国市场吧,美股是T+3。呵呵,怎么越先进反而越长了呢?这……这……可真是的,咳、咳。
再比如,在融资方面。融资是A股市场股民最为痛恨的事,贪得无厌的IPO也的确是A股萎靡不振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A股市场的融资是有很高的门槛的,具体的条条框框我就不必陈述了。而看看港市,港股再融资通常只需符合基本条件和市场接受即可,基本没有融资时间间隔和行政审批方面的限制。换句话说,在港市,差不多只要你自认为能够发的出去,你尽管去发,只要有人愿意买。即便你公司的经营前景、财务状况都不佳,也可以IPO。而且,募股以后的资金用途方面也没有国内A股那样严格的限制和持续监督。我们是否也应当学习一下直接照搬过来呢?咳……咳……哦,这个这个,那是融资的问题,不是交易层面的事儿,先不用管它。
呵呵,选择性健忘或失忆,并不是舆论真正害得病,选择性诱导才是这些行为的病根!
沪港通作为一种方式或工具,它本身并没有什么偏向性的本质,如何利用是使用者的问题,而使用者的倾向性才造就了利好或利空。假如A股市场非常的好,正在走一轮大牛,我相信不仅沪市的资金不会往外跑,港市的资金、乃至全球的资金都会变着法儿的往上海跑,哪怕你死命挡着不让进;而假如A股市场正在暴跌中,未来还有几百点的跌幅,那么沪港通再怎么偏向于资金导入沪市,资金的持有者也不会傻到把自己的血本往火坑里扔。
实际上,撇开沪港通不谈,仅仅看内地和香港两个方向的市场,机构和大户们的资金早已经转道进场炒作,而不是一直在等待沪港通这个官方通道。港资进A股,官方就有RQFII;而内地资金进入港市,去观察一下香港股市这两年的风格,明显的看出大陆炒家的作风。而且,香港与内地,恰恰是由于A+H股的存在、中资企业的存在,已经早已形成了两地套利炒作的模式。沪港通只不过是建立了一个官方公开许可的通道,将一部分地下转移的资金明朗化到了阳光下。而且,就沪港通目前的额度和限制而言,对于机构和大户们的炒作需求,实际上是是远远不够的。沪港通在港市和沪市之间的资金公开流动,对于股市而言,实际上根本没有太大的作用。
那么沪港通究竟有什么作用?
A股市场的股民有着太多的一厢情愿。广大散户许多都是退休人员,很多的在职人员也都把股市看成是未来财富大幅增长的重要手段。因而,股市成了散户的全部,他们眼中的所有都是围绕股市而来的,外界发生的一切也都会用“股市思维”来考量,仿佛股市就是国家大事中最重要的部分,中央任何一个政策和动向都是在为股市考虑。这种思维恰恰成为了机构股市舆论诱导的基础。
沪港通推出来后,马上有人预测深港通也会很快推出来。那么,我想问的是,中央和香港两地管理层在研究沪港通的时候,也都忘记了深圳市场的存在么?深圳与香港毗邻,推出深港通岂不是更加便捷?为何还要舍近求远到上海?
沪港通的推出,自然有多重有利的方面,尤其是在活化两地市场方面,无论是对于港市还是沪市都存在而且非常有利。但其最根本和最重要的目的,我认为只有两个,那就是: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需要;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需要。
人民币国际化必须经过两个步骤,一是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而是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前者已经实现,而后者,当前的沪港通就是试点。从沪港通的总体设计来看,对总额和每日额度的限制,都是尝试性的,防止汇兑冲击的负面影响。而选择沪市与港市相同,很大的因素是央行唯一的第二个总部就在上海,便于央行的总体监管,这也符合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需求。
选择股市来作为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的试点,既回避了其他市场不受控制的问题,也惠利内地、香港两地的股民。要知道,在金融市场中,许多的定价权和交割地都不在中国管控范围内。比如国内的商品期货交易所有三个,分别是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但其中交易的商品除了国内特有的品种外,都涉及到国产和进口等多种因素,国际主要的交割地点也都不在国内,其它还有运输、保管、税收等等其他许多复杂成分。而相比之下,股票市场则要简单得多,香港和上海两地股市也都在中央政府管控之中。即便来自香港的资金有各种各样的成分,其实换算成人民币,本质只有一个,就是钱而已,而且资金无论如何也都还是在中国内部流动。
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规划之初,香港就很担心自己会被边缘化。但无论如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再度崛起都是不可逆转的,香港也只能被迫接受。中央政府采纳沪港通的建议,更多的是有利于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而在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完成之前,这也是非常有利于香港的大礼包,香港在这个过程中会受益许多。沪港通之后,沪市建设国际板的规划很可能就此暂时搁浅,这也缓和了对香港股市的冲击。
对于“深港通”,我只能说至少在沪港通没有正式推出的这六个月内是不可能推出的。而之后,恐怕将不会是“深港通”的问题,假如试点效果不错的话,那将意味着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的全面开放。或许,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的实现过程会很长,这之前也会先行逐渐放开深市的兑换,但在沪港通一年半载之后,它的实际意义恐怕也没什么了。
所以,不要被舆论忽悠了。沪港通在短期内只是个消息刺激,在过去的两天中也基本完成了,而中长期的问题还很难说,其实我倒认为利空恐怕会更大些,因为目前A股市场缺乏的并不是资金,而是信心。多了这样一个通道,可能会带来更便捷的资金出离。最终结局还很难一下子定论,总体上没有大的影响,静观其变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