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原稿发布于2010年8月23日
今天建行750亿再融资也过会了,建行争取年内完成,而且还将择机发行次级债,以保证未来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1.5%。除了建行,中行的计划已过股东大会,也是年内完成实施。除了目前交行配股及中行400亿元可转债发行完成,工行、建行、中行、交行四大行已公布的公布的再融资计划规模达2870亿元。另外,股份制银行中,民生银行去年11月在H股上市融资,之后招行、兴业银行相继于今年完成配股融资,华夏、中信银行也于今年发行次级债用于补充资本。不过,新一轮银行融资仍在排队进行,华夏银行拟向前三大股东非公开发行股票融资,额度不超过208亿元;民生银行拟在年内发行150亿元次级债券;中信银行拟再次260亿元A+H配股再融资计划。
之所以银行频频不断的再融资,除了银行本身乐得不断在股市上圈钱之外,银监会不断提高的安全监管指标也是重要动因。最近一次就是8月11日,银监会要求银行将表外资产两年内转入表内,并要求大型银行按11.5%、中小银行按10%的资本充足率计提资本。
银监会反复要求提高银行拨备,实际上说明了银监会对未来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敞口在看大。我分析其中的状况大概有这几个方面:
一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敞口。
19日,财政部、发改委、央行和银监会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据监管部门的内部统计数据,截至6月末,银行各级融资平台贷款约为7.66万亿元,其中风险较大或存在违规操作的规模约为1.66万亿元,若其中20%最终转化为不良贷款,银行须为此计提6000亿元左右的拨备。
造成地方政府自行建立融资平台融资搞建设的原因,根本因素是政治体制问题。地方政府领导追求政绩、谋求个人私利、工作短期行为等都是根本因素,而造成这种因素的根源是体制。撇开体制问题不谈,单看结果,实际就造成了前人借钱后人还、只管投资不管结局的行为,因而造成地方融资平台不良贷款越滚越大。按照中国官场惯有的做法,实际如果报告出大约有7.66万亿的贷款、可能1.66万亿的坏账,那么这个“坏”的数字肯定是被“缩水”了的,这也就难怪汇丰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在接到银监会的通报后说:“我听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好消息。”
如果仅仅是可能1.66万亿的坏账,对目前的银行业来说,完全不必紧张,轻松就可化解。但银监会小心翼翼,绝非是那么简单的事。恐怕除了1.66万亿的直接坏账,拔出萝卜还不知道要带出多少泥呢,更何况萝卜恐怕远不止1.66万亿。你尽可以去按自己的想象去放大,只把它最为底线好了。
二是房地产调控的贷款风险敞口。
这里面实际有两块,一块是房地产企业的贷款。截至到19日,63家上市房企已发布中报,整体业绩大增36%,合计累计净利润138.29亿元。在国家出台了史上最为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一个季度后,业绩仍如此亮丽,不能不令人感叹。然而,在上市房企靓丽的业绩背后,却是累计5867.01亿元的巨额债务。其中“万保招金”四大巨头负债总额为2779.45亿元,占据了整个负债额的47.37%,万科的负债总额为1120.93亿元,保利地产为925.85亿元。负债总额超过百亿元的开发商有13家。如果按照目前138.29亿元的净利润计算,开发商要偿还完债务,即使不吃不喝,也要42.43年。
房地产开发都是借银行的钱,若房子卖不出去、则不能还贷款。有说法是房地产绑架了整个经济、绑架了银行,但别忘了,中国的银行是国家开的,没人能绑的住。尽管处理这个问题肯定是个难肯的骨头,但中央的决心是肯定的,只是并非表面上的坚决调控房价增幅过快,而是坚决摆脱受制于房地产开发商挟持的局面。而且国家统计部门遮遮掩掩的房屋置空率是显而易见的高,而实际住房刚性需求也绝没有房地产商们宣传的那样高。所以我判定这次调控肯定不会松手,肯定还会让开发商不好过、房价必定下跌。
银监会已经责成银行做房价下跌50%的压力测试,这绝不是空穴来风。从目前已公布的信息来看,交行18日首个披露了最新房贷压力测试结果,其中显示,房价下跌50%,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上升约1.6个百分点,总体风险不大。但对银行来说仅仅是考虑了部分贷款还不上的因素,假如房地产企业破产会怎样?如此高的负债率是极其危险的。
从目前的状况看,国家正在谋求取代民企房地产商的商品房对经济拉动的的经适房、保障房、廉租房等等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其他产业经济也在大力振兴。一旦那些替代方向真正成了气候,房价便会雪崩,而目前的上涨,除了个别地区真正稀缺之外,大多都可以说是垂死挣扎。房地产行业将面临大整合的巨变,而房地产行业的贷款也是风险敞口巨大。
另一块是私人房贷。同样是交行的压力测试结果,称房价下跌50%,对私(个人按揭)不良率仅增加约1.2个百分点。实际上,如果房价持续下跌,可能会有部分银行房贷客户变成“负资产”。也就是说房价下跌后,房子的市价比贷款余额还低,贷款人即使把房子卖了也不够偿还银行贷款。美国的次贷危机,正是由于原本预计的收入可以偿还贷款,但突然的资金链断裂形成雪崩,使房贷户变成违约的比率飙升所致。美国的失业率之所以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指标,也就是因为欧美的贷款消费习惯令还贷成为日常行为,失业就意味着无收入,进而无法还贷,再进而连锁导致各项消费均陷入危机、银行破产。中国的个人贷款主要有两项,一是房、二是车。车贷是小数,量也很少,而房贷就规模很大。房价一旦下跌过深,连锁反应决不是“增加约1.2个百分点”那么轻松。同样,这也正是房地产行业认为房价不可能深幅下跌的原因之一。同样,这也是房地产行业要挟政府的手腕之一。正是因为此,一旦国家有能力承受的时候,肯定不会轻手。
如此来说,银监会进行房价下跌50%的压力测试并非是例行公事。当然并非现在就会下跌50%,但累计的跌幅,在未来三五年慢慢累进不是没有可能的。
三是未来经济的衰弱风险。
中国经济已经连续多年持续高增长了,有“英明伟大的领导作用”的因素,但更多的恐怕是我国不断工业化、城市化的因素造成的,这也是现在的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历史路径的必然,不要盲目乐观。中国用三十年的时间几乎走完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超过百年的路程,同样也不可避免的面临他们也曾经经历的“郁闷”。比如日本人就慨叹“吃不起蔬菜了”,而我们当前“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疯狂涨价的状况,绝不仅仅是游资炒作的因素就可导致。就在这几天,全国性的鸡蛋涨价超过4块钱一斤,这难道也是游资在全国“炒鸡蛋”么?实际上中国疯狂的城市化,将城郊的土地大量变成建筑,市长们热衷将自己的城市做大、自己做大城市市长的虚荣渴望就是直接炒高农副食品价格的最核心原因。类似的经济规律正在起作用,而中国的持续高增长必将衰退也是其中之一。
社科院22日最新发布的《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0)》表示,“十一五”时期的前三年,中国的产业竞争力总体趋于上升,但是自2008年起中国产业的竞争力开始下降,未来甚至面临潜在的产业竞争优势断档的风险。前期关于全国性的涨工资问题我就说过类似问题,将直接导致成本增加、产业竞争力下降。因为我国目前还没有进入到依靠核心技术优势竞争的时代,还不具备那个能力,而盲目的涨工资提高了劳动力成本,其实是杀鸡取卵、自取灭亡。
中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外贸,依赖于欧美经济的崛起。欧美目前仍处于走势不明朗的局势中,二次探底的可能仍未排除,我们相对应的在银行拨备上采取更多的安全措施,防止硬着陆也就是必需的。
四是银根调控所需。
从去年四万亿“猛药”投下去,刺激作用是有了,但现在的副作用也很大。即便是在今年,年初计划全年总体7.5万亿信贷规模,当时我就预计恐怕仍会超,因为地方政府投资热情极高。尽管中央已经开始清理地方融资平台,但我仍认为今年的总体信贷规模还是会超,当然原因有所变化,这里就不多说了。去年的信贷,在去年末和今年初,很多是以短期央票或正回购的形式在公开市场中回笼的。当初对于经济的复苏太过乐观,普遍认为一年之内经济就会“V”形反转,但实际并非如此。因而造成资金回笼措手不及,大量资金的到期时间并非经济复苏、生产兴旺、资金需求猛烈的时候,因而造成资本市场流动性泛滥。而央行为了再次的锁住流动性,又不得不再次动用大量的金融工具,而期限的设定又再次成为难题,无法明确的断定经济真正反转的期限。那么避免再来一次流动性控制的手忙脚乱,不如以银行拨备的形式来锁定资金。这样既无期限的锁定了资金,又提高了金融系统的安全性,还可以随时在需要的时候灵活的降低拨备率来释放资金投入市场,同时也避免了动用如加息等金融工具带来的不可预料的效果,可谓一举多得的明智之举。
我所能想到的主要方面就是这四个。但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讲,银监会频繁提高拨备都意味着至少在短期的时间内——这个短期最少在3-6个月——是对未来经济不乐观的。经济不乐观,股市见底的期限就不可预料,前期所谓的“底”很可能还不是,或者不唯一等等,还是要谨慎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