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佛经有大利 //www.sinovision.net/?35196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乾隆大藏经411 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卷第四、五

已有 715 次阅读2014-9-17 10:27 |个人分类:大藏经经文|系统分类:科技教育| 乾隆大藏经, 波罗蜜, 须菩提, 中天, 法语 分享到微信

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卷第四

本无品第七

  须菩提白佛言:“诸法随次者,天中天,是为法语,故曰无所损;诸法者,为无有端;其法相者,为无所碍;如空法者,为无所生;诸所生不可得,是为法生,故无所得。”
  诸欲、诸梵天子俱白佛言:“其寂者,即佛弟子,今尊者须菩提所说者悉空。”
  须菩提语诸天子言:“为随怛萨阿竭教。”
  佛言:“云何,须菩提,知随怛萨阿竭教?”
  须菩提复言:“如怛萨阿竭本无,是为怛萨阿竭教。诸过去、当来、现在悉为本无。”
  佛言:“随本无者,为随怛萨阿竭教。
  “诸法亦本无,如诸法本无,怛萨阿竭亦本无,一切本无,悉为本无,是为须菩提以随怛萨阿竭教。
  “无有异随本无者,是为怛萨阿竭教。不异无有异随怛萨阿竭者,为随本无。本无者,是为怛萨阿竭。立须菩提之所立,为随怛萨阿竭教。
  “如怛萨阿竭本无无所碍,诸法亦本无无所碍。是者,须菩提,为随怛萨阿竭教已。
  “如怛萨阿竭本无者,于法亦本无,一本无等无异。我者亦无,作者本无,亦无作者,一切皆本无,亦复无本无。如本无,本无我者亦尔故。须菩提,为随怛萨阿竭教。
  “如怛萨阿竭本无不异无有异,是故诸法亦本无不异无有异,是为怛萨阿竭本无,亦不坏,亦不腐,不可得。是者,须菩提,为随怛萨阿竭教。
  “怛萨阿竭与诸法俱本无,无异亦无异,本无亦不有异,本无悉皆是本无。如须菩提所随者,以入不可计,人亦复无所入,是为随怛萨阿竭教。
  “怛萨阿竭者是为本无,亦不过去、当来、今现在;及诸法悉皆本无故,亦无过去、当来、今现在。如是者,须菩提,为随怛萨阿竭教。
  “以如来本无者,即曰怛萨阿竭教。怛萨阿竭者即是本无,当来亦本无,过去亦本无,现在亦本无。以随过去本无,怛萨阿竭教是为本无;以随当来本无,怛萨阿竭教是为本无;以随现在本无,怛萨阿竭教是为本无;以如过去、当来、今现在本无,怛萨阿竭教是为本无;以如过去、当来、今现在本无,怛萨阿竭教是为本无等无异。如诸法本无,是者,须菩提,等无异为随怛萨阿竭教,等无异是为真菩萨之本无,自致阿惟三佛,亦俱等本无。以如本无者,便得本无如来名,地即为六反震动,怛萨阿竭因是本无而得成。是故,须菩提,为随怛萨阿竭教。
  “复次,须菩提,为不随色,为不随痛痒、思想、生死、识,亦不随须陀洹道,亦不随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是者,须菩提,为随怛萨阿竭教。”
  舍利弗白佛言:“本无者甚深,天中天!”
  佛言:“如是本无实甚深。”
  说本无时,三百比丘皆得阿罗汉,五百比丘尼皆得须陀洹道,五百诸天及人悉逮得无所从生法乐忍,六十菩萨皆得阿罗汉道。

  佛语舍利弗:“是辈菩萨,供养过去五百佛已,皆作施与,护于净戒,成于忍辱,所作精进,定足于禅。以不得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虽是菩萨摩诃萨有道意,入空、无相、无愿,离于沤和拘舍罗者,便中道为本际作证得声闻。
  “譬如有大鸟,舍利弗,其身若四千里、若八千里、若万二千里、若万六千里、若三万里,从忉利天上,欲来下至阎浮利地。是鸟而无翅,反从忉利天上自投来下。云何,舍利弗,是鸟欲中道还上忉利天上,宁能还不?”
  舍利弗言:“不能,天中天。”
  佛言:“是鸟来下至阎浮利地,欲令其身不痛,宁能使不痛?”
  舍利弗言:“不能,天中天。其鸟来下,身不得不痛,若死,若当闷极。何故?其身甚大而反无翅。”
  佛言:“如是,舍利弗,正使菩萨摩诃萨如恒边沙劫,作布施,护于净戒,成于忍辱,所作精进,定足于禅,发心甚大,欲总揽一切成阿惟三佛,不得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者,便中道堕落在声闻、辟支佛道地。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当来、今现在佛所,为不持戒三昧,若智慧,若脱慧,若见慧,而反作想,是为不持怛萨阿竭戒三昧。智慧,若脱慧,若见慧,为不知怛萨阿竭故而晓知,但闻空声想之,如所闻持欲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会不能得,便中道在声闻、辟支佛道地。何以故?如是为不得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故。”
  舍利弗白佛言:“我念佛之所说,其离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者,便不能自致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有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者,当黠学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
  诸欲天、诸色天子俱白佛言:“般若波罗蜜者甚深,难晓难了!泊然者不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语诸天子言:“如是般若波罗蜜者甚深难晓了,泊然不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者难晓了,天中天。如我念是慧,其为泊然者,乃能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亦不于是有得阿惟三佛者故曰法空,无作阿惟三佛用法空故,于法亦不能得当作阿惟三佛者,故诸法悉空,于法无所有,是为法语。无作阿惟三佛故曰法空,无作阿惟三佛者,亦无得阿惟三佛者,其念一切诸法悉空。随是者,天中天,而泊然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成阿惟三佛。”
  舍利弗谓须菩提:“如所说者,泊然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为甚难。何以故?空不念‘我当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成阿惟三佛’,如是法者易得阿惟三佛。何以故?如恒边沙等菩萨云何转还?”
  须菩提言:“当作是知,不为泊然者难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谓舍利弗:“用色还不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答言:“不。”
  “用痛痒、思想、生死、识还不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答言:“不。”
  “能有异色得法还不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答言:“不。”
  “能有异痛痒、思想、生死、识得法还不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答言:“不。”
  “色本无,宁还不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答言:“不。”
  “痛痒、思想、生死、识本无,宁还不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答言:“不。”
  “云何,舍利弗,能有异色本无,于法得还不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答言:“不。”
  “能有异痛痒、思想、生死、识本无,于法得还不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答言:“不。”
  “云何,舍利弗,本无为还不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答言:“不。”
  “能有异本无,于法得还不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答言:“不。”
  “设于是法不得,何所法还者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舍利弗谓须菩提:“如所说法,无有菩萨还者。”
  须菩提言:“菩萨之人而有三德,是怛萨阿竭所说,一者佛衍菩萨而不计三,如须菩提所言。”
  分耨文陀尼弗语舍利弗:“须菩提所说一道者而当问之。”
  舍利弗谓须菩提:“欲问所说一道佛衍菩萨事,须菩提。”
  “欲问所说一道佛衍菩萨事,”须菩提言,“云何,舍利弗,于本无中能见三道,是为声闻、辟支佛?”
  佛语舍利弗言:“不见本无中得二事者。”
  须菩提言:“云何,舍利弗,本无者为一不?是故曰得。若菩萨摩诃萨闻本无心不懈怠,是菩萨摩诃萨会致至菩萨。”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所说无异,悉佛威神之所致,是为菩萨摩诃萨本无无有异。若菩萨心不懈怠会至菩萨。”
  舍利弗白佛言:“何谓为菩萨?”
  佛语舍利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则是。”
  须菩提白佛:“何谓菩萨摩诃萨欲成者?云何住?”
  佛言:“视一切人,皆等其心不异,无有害意,以慈心向人若身无异,其心柔软,其心加哀,其心无瞋恚,无所碍心,无所娆心,视之若父母无异,是心菩萨摩诃萨所住,当作是学。”

阿惟越致品第八

  须菩提白佛言:“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当何以比观其相行,知是为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佛语须菩提:“于凡人及声闻、辟支佛,乃至怛萨阿竭道地,闻悉本无而不动摇,亦无有异,于其法亦本无,是为本无于不动摇,是即为度。如所闻不转,亦不有疑,亦不言是,亦不言非,如本无者为无所失,其所语不轻,不说他事但说中正,他人有所作亦不观视,如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者,不形沙门、婆罗门面类,是为沙门,是为婆罗门,所见知悉谛了,终不祠祀跪拜余天,不持华香而奉上之,如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终不生恶处,不作妇人,如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终不离十善,身自不杀,教人不杀,身自不盗,不淫泆,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不妒嫉,不贪余,不疑乱,身自作正,教人守正,是为十善,又于梦中自护不失十善,是为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于梦中面自见十善,如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心所学法,持欲安隐一切人,悉为说法是为法施,令一切皆得法所,是即为法施,于一切如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若王者,为人中之雄,持所知名慧,闻说深法终不有疑,不有疑不言不信,所言柔软,所语如蜜,复少睡卧,出入行步其心不乱,徐行安步举足蹈地择地而行,及所被服衣中无蚤,常而净洁无有尘垢亦无有忧,身中都无八十种虫。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所有功德,过出世间功德上,稍稍欲成满其功德转倍故,其身清净,心亦清净。”
  须菩提白佛:“云何,天中天,菩萨摩诃萨心清净?当何以知?”
  佛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所作功德转倍益多稍稍极上,其心自在而无所碍,其功德悉逮心故清净,过声闻、辟支佛道地,是为菩萨摩诃萨心清净,如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不求财物,若供养者无有悭贪,说深法时无有厌极正作在知;其欲闻深法者,持般若波罗蜜为说之;其有作余道若世事者,持般若波罗蜜主为正之;其不解者,以般若波罗蜜便为解之;如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至者弊魔便来,致所化作八大泥犁,一泥犁化有若干百千菩萨,便指示言:‘是辈人者皆从佛授决已,皆是阿惟越致。今悉堕泥犁中,皆佛之所授决。设若作阿惟越致授决已者,当疾悔之,我非阿惟越致。设若言尔者,便不入泥犁,当生天上。’”
  佛语须菩提:“设心不动者,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佛言:“我所语者无有异,设当生恶处者,佛语为有异,如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弊魔化作沙门若用被服,到菩萨摩诃萨所言:‘若前从我所闻,从我所受,今悉弃舍,皆不可用。若今当自悔其过,若疾悔之随我言者,我日日自来问讯。若设不用我言者,我终不复来相视。若莫复说是语,非佛所说,是皆他余外道之造作,今我所语是佛所说。’”
  佛言:“闻是说而动转者,当知其人不从过去佛授决未在菩萨摩诃萨举中,多有菩萨摩诃萨未在阿惟越致其界。设不动转者,念法无有生死,念无有生死信他人言。譬若比丘得罗汉者,不随他人所言,眼悉见法以为作证,是为无所有,终不可动,是菩萨摩诃萨亦不可动。如声闻、辟支佛道地所念法众不复还,是菩萨摩诃萨正向萨芸若不可复还。用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弊魔到菩萨摩诃萨所化作异人:‘若所求者甚为勤苦,非萨芸若行。若致负是勤苦为,若用是勤苦为作,不当自还厌耶?当复于何所更索是躯?汝何不早取罗汉,用佛为求耶?’”
  佛言:“设不动转者,弊魔复弃舍去,更为方略,化作若干菩萨,在其边立,复生指语之:‘若见是菩萨不?皆供养如恒边沙佛已,皆与衣服、饭食、床卧、医药悉具足,皆于恒边沙佛所悉行清净戒,皆从受事闻其中慧当所施行,其所求者为悉学已,所住如法,今皆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作是学已,作是受已,作是行已,不能得萨芸若,何况若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言:“设是不动者,弊魔便去,更化作比丘,作是言语:‘是悉罗汉,过去世时皆行菩萨道,今悉取罗汉。今是尚如是比丘,若当从何所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言:“是菩萨摩诃萨虽从异处闻是言,续作其行心不动转,亦无有异心,觉知魔为。”
  佛言:“若有学波罗蜜随其行者,不得萨芸若,当从何所得?佛所语者为无有异,其作是学,其作是行如般若波罗蜜者,心不动摇,设是不得萨芸若,佛语为有异。佛所语者,终不有欺,是菩萨摩诃萨当作是学。用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弊魔往到阿惟越致菩萨所,作是晓言:‘萨芸若者如空,是法不可得边幅,是法不可得穷极有所可得。何以故?无阿惟越致,亦无得阿惟三佛者,今得观视其法都卢皆空,若之所作是为勤苦。’不当觉知是魔所为,云何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非佛所说。”
  佛言:“是善男子、善女人当如是知,当作是念为魔事,其心正直而不动摇,用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欲作第一禅、第二禅、第三至于第四禅三摩越,随是四禅而不录禅目,是为三摩越,为人欲故,用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不求称誉其名字者,若称说者,不念所欲其心广大,但念一切悉令得安,行步坐起其心不乱,出入用意当而至诚,不求有力,不他淫欲,若欲往来自患其欲,于欲常有恐怖。譬若男子过大空泽之中,若欲饮食,畏于贼盗,疾欲发去,自念何时当到聚落安隐之处疾得脱去。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爱欲有往来时,自念所作是为不可,是即为非皆悉不正,非我法之所作,亦不念余恶。何以故?欲使一切皆得安隐。”
  佛言:“其作是念皆是般若波罗蜜威神之力,用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和夷罗洹阅叉常随从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其余鬼神不敢附之,终不失志,其心不乱;其身亦不妄起,身体完具无所缺减;为人雄不诱他人妇女,若为作符、若咒、若药都不为是,亦不自为,亦不教人为,是为菩萨之净;不说男子事,亦不说妇人事都无是[億-音+(夫*夫)],用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不与聚会人从事,亦不与王者,亦不与贼,亦不与兵,亦不与军,亦不与聚邑,亦不与城郭,亦不与世俗,亦不与女人,亦不与男子,亦不与余道,亦不与谷,亦不与酒,亦不与祠,亦不与杂色,亦不与华,亦不与香,亦不与调戏,亦不从悔,亦不从利,亦不作若干种,亦不与所有从事;但与般若波罗蜜从事,不离萨芸若常念不忘,亦不与斗从事,自守如法,常行中正,不从非法;常称誉贤者以为上头,常于人欲作亲厚,不作怨恶,但求怛萨阿竭法;则欲求生异方佛刹,作是求将不生彼间,用是故常得见佛,复得供养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或从欲、从色、从无色,去其彼间来生中国,若在善人家,若黠慧中生,若在生谈语之中,若在晓经书之家,不喜豫少事有生于边地,悉生大国中终不犯法,用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亦不言‘我是阿惟越致’,亦不念‘我是阿惟越致’,亦不自疑‘我不在阿惟越致地’。譬若男子得须陀洹道,于其道地终不有疑,魔事虽起即悉觉知,既起者不随其计;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亦如是,自于道地终不有疑亦不懈怠,魔事虽起即悉觉知,既起者不随其计。譬若男子作恶逆者,其心终不有忘,至于命尽其心终不可转;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者,终不可移其心忠正立,于阿惟越致菩萨心终不可动,天上、天下终不可转,魔事虽起即悉觉知,既起者不随其计,自于道地终不有疑,亦无声闻、辟支佛心,终不念言佛之难得,其地安隐端自坚住无有胜者。何以故?如是住者无有能过。弊魔大愁便化作佛,往到其所言:‘若当聚罗汉证,证如来授决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若不得比亦不得相,其如心比者,用是相行具足,能为菩萨摩诃萨,或尚不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当何当因得?’”
  佛言:“设是菩萨摩诃萨心不动转,知是菩萨摩诃萨从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所授决已。设复作是念者,知魔作佛像来,是男子即非佛是魔所为,其作是作以应阿惟越致地。如佛所说魔事无有异,其作是视,其作是念,知魔所为欲使我转。”
  佛言:“设不动者,是菩萨摩诃萨从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所以授决,住阿惟越致地已。何以故?用是比观其相具足,知是审阿惟越致。如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用法故不贪所有,亦不惜身寿命。是菩萨摩诃萨欲悉受法,为护过去、当来、今现在佛所有法。其欲护过去、当来、今现在佛法,以为人数,是即为决,是为护法。用是故,无所惜亦不惜命身,未曾懈时,无有厌极,如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阿惟越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之所说法,未曾有疑,亦不言非。”
  须菩提白佛:“怛萨阿竭之所说法,亦不疑不言非,为于声闻说法,亦不有疑,亦不言非。”
  “诸声闻之所说法,于其中亦不疑,亦不言非。何以故?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为逮无所从生法乐忍,用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恒架调优婆夷品第九

  须菩提白佛言:“大哉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从大功德自致阿惟越致,乃从恒边沙等为以应相。今天中天说深法,是菩萨摩诃萨之所施行。”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汝之所问是为甚深,是即为空、无相、无愿、无生死、无所生、无所有、无所欲,是为灭,泥洹者是为限。”
  须菩提白佛:“泥洹者是限,非是诸法。”
  佛语须菩提:“诸法甚深。何以故?色者甚深,须菩提,痛痒、思想、生死、识亦甚深,阴亦甚深,如色甚深者。何谓,须菩提,痛痒、思想、生死、识之甚深?有甚深者,非色之甚深,是为色之甚深。痛痒、思想、生死、识亦尔,是识为甚深。”
  须菩提白佛言:“大哉微妙!色之稍从泥洹。”
  佛语须菩提:“痛痒、思想、生死、识,为稍从泥洹。甚深,甚深者,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思惟念是为住,如般若波罗蜜教,为学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随是思想,惟念如空教,应行一日,甚深不可言。”
  须菩提白佛言:“是菩萨摩诃萨应行一日者,为却几劫之生死?”
  佛语须菩提:“譬若淫泆,有所重爱端正女人与共期会,女人不得自在。云何,须菩提,其男子宁念不?”
  须菩提言:“用女人故,思念甚多,无有忘时。”
  佛言:“如是男子,所念一日其心不转;是菩萨摩诃萨念般若波罗蜜,应行一日却生死若干劫已。其如般若波罗蜜教,如中所说学,思念随行一日者,是菩萨为却恶除罪已。若菩萨摩诃萨离般若波罗蜜者,正使布施如恒边沙劫,不如菩萨摩诃萨随般若波罗蜜教应行一日者,其功德出彼上。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寿如恒边沙等劫,持所布施与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而离般若波罗蜜;若有菩萨摩诃萨随般若波罗蜜教,其功德出彼菩萨寿如恒边沙劫布施、持戒者上;若有菩萨摩诃萨念般若波罗蜜起便说法,其功德复出彼菩萨上。
  “复次,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为以法施,其功德复转倍。若菩萨摩诃萨作法施者,是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有菩萨摩诃萨法施者而不守中,其功德不如菩萨摩诃萨作法施而复守中;若有持般若波罗蜜者不离守中,是菩萨摩诃萨其功德甚多。”
  须菩提白佛:“一切无生死,若有不动,天中天,此二事何功德为甚多?”
  佛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福生死,于功德生死,所行般若波罗蜜,乐于空,乐于无所有,乐于尽,乐于无所得,念是时,为不离般若波罗蜜。若不离般若波罗蜜者,是菩萨摩诃萨得不可计阿僧祇功德。”
  须菩提白佛:“天中天之所说,何谓不可计阿僧祇功德?有何差特?”
  佛语须菩提:“阿僧祇者,其数不可尽极。不可计者,不可量计之,了不可得边幅,尔故为不可计阿僧祇。”
  须菩提言:“佛说不可计者,色亦不可计,痛痒、思想、生死、识亦不可计。”
  佛语须菩提:“如所言,色亦不可计,痛痒、思想、生死、识亦不可计。”
  须菩提白佛:“何谓为不可计?”
  佛语须菩提:“如空故不可计,无相、无愿故言不可计。如是者,不可计即为是空,亦无异法。”
  佛言:“云何,须菩提,我言诸法悉空不?”
  须菩提言:“如是,天中天,所说法悉空不可尽。”
  佛言:“如是,须菩提,诸法悉空不可计,无有法各各异者、有所差特分别可得不可得者,即怛萨阿竭得不可尽不可计。如空、无相、无愿、无生死、无所生、无所有、无所起、无所灭,如泥洹随所喜在所说,是为怛萨阿竭教。”
  须菩提白佛:“大哉!天中天之所说法,是法实不可逮。如我念佛之所语,诸法亦不可逮。”
  佛语须菩提:“如是诸法不可逮,悉法如空故不可逮。”
  须菩提言:“如佛说本不可逮,愿解不可逮。”
  佛言:“不。”
  须菩提言:“六波罗蜜为不可逮,是为布施无增无减,尸波罗蜜,羼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为不增不减,是即为六波罗蜜不增不减。何谓于六波罗蜜不增不减?是为菩萨摩诃萨自致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缘近佛座?是菩萨摩诃萨而不离般若波罗蜜,自致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语须菩提:“如本不可逮不增不减,是菩萨摩诃萨为行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者,不念是为檀波罗蜜之所增减,是为般若波罗蜜但为有字,是为檀波罗蜜持所有而布施,心念持是功德施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其施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是菩萨摩诃萨为行般若波罗蜜,其行般若波罗蜜,是为沤和拘舍罗。不念尸波罗蜜之增减但为有字,是为尸波罗蜜,是为持戒心念,以是功德施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施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菩萨摩诃萨为行般若波罗蜜。羼波罗蜜、惟逮禅波罗蜜亦尔。是菩萨摩诃萨为行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者,不念般若波罗蜜之增减但为有字,为般若波罗蜜者,即是智慧发心,持是功德施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施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是能为施。”
  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施?”
  佛语须菩提:“本无者是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为不增不减,常随是念终不离行,今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座。如是,须菩提,其本无者,不可逮,亦不增不减,思惟念是为无所失,是为波罗蜜不增不减。是菩萨摩诃萨思惟念是,不(原文是“为”字,不合经义,查其他译本,应为“不”字)离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座。”
  须菩提白佛:“菩萨摩诃萨持心初发心,当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座?若持后心,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座?初心、后心是二者无有对,后心、初心亦无有对,何等功德而出生者?”
  佛语须菩提:“譬如灯炷之燃,其炷用初明得燃,若用后明得燃?”
  须菩提言:“亦非初明得燃,亦不离初明得燃,亦非后明得燃,亦不离后明得燃。”
  佛言:“云何,须菩提,为如是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天中天。”
  佛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不初心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离初心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后心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离后心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白佛言:“因缘者甚深,天中天!菩萨摩诃萨不用初心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菩萨亦不离初心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后心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离后心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云何,须菩提,前心为灭耶?后心复生耶?”
  须菩提言:“不,天中天。”
  “云何,须菩提,心初生者为灭不?”
  须菩提言:“其法为灭法,天中天。”
  “云何,须菩提,其法当所灭者,宁可灭不?”
  须菩提言:“不,天中天。”
  “云何,须菩提,宁可住如本无?”
  须菩提言:“其欲住者当如本无。”
  “云何,须菩提,设令住如本无,将无有异?”
  须菩提言:“不,天中天。”
  “云何,须菩提,本无为甚深不?”
  须菩提言:“甚深,天中天!”
  “云何,须菩提,本无为有心不?”
  答言:“无有,天中天。”
  “云何,须菩提,能有异本无,有心者不?”
  答言:“不,天中天。”
  “云何,须菩提,本无见意不?”
  答言:“不,天中天。”
  “云何,须菩提,其作是行为深行不?”
  答言:“其作是行,天中天,为无所行。何以故?作是不见行为不可见行。”
  佛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者为行何等?”
  须菩提言:“为行审谛,天中天。”
  “云何,须菩提,其行谛者为行想不?”
  答言:“不,天中天。”
  “云何,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为识想念不?”
  答言:“不,天中天。”
  “云何,须菩提,为不识想念为念?”
  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而不为是。”
  “云何,须菩提,不作想而得应行具足一切佛法不为声闻?”
  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沤和拘舍罗者,于无想为无所贪。”
  舍利弗问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梦向三事三昧念脱门,空空、无相无相、无愿无愿三昧是为有益,般若波罗蜜于昼日夜复有益,若夜梦中时亦复有益。何以故?佛之所说昼日若夜梦中俱等无有异。”
  须菩提语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昼日念般若波罗蜜,夜于梦中亦复倍益念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言:“云何,须菩提,若于梦中有所作,宁有所有不?”
  答言:“不。”
  “一切诸法说亦如梦中之所有。”
  须菩提语舍利弗:“梦中所作善觉即大喜是者为益,若所作恶而不喜者是即为减。”
  舍利弗言:“设于梦中有杀,其心大喜,觉已言‘我杀是,大快!’,是者云何?”
  须菩提言:“不妄皆有因缘,心不空尔会有所缘。若见、若闻、若念觉即知之是为因缘故,令人心为所著,便有所得。何谓所得?从所因缘乃受其罪,不从无因缘受其罪,皆从因缘生故。”
  舍利弗言:“一切所作因缘,皆为恍忽,皆为空耳。云何,天中天,从何因缘而得所生?”
  答言:“为从想因缘得生。”
  舍利弗言:“菩萨摩诃萨于梦中布施,持是施与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有施与无?”
  须菩提报舍利弗言:“大弥勒菩萨摩诃萨今近在是,旦暮当补佛处,所问者可问之,即能发遣。”
  舍利弗白弥勒菩萨:“今我所问,须菩提言,大弥勒菩萨即能解之。”
  弥勒菩萨语舍利弗:“如我字为弥勒,当所解者,当以色解?若当以痛痒、思想、生死、识解?色者即空,当以无所有解之,若痛痒、思想、生死、识空,解亦不见法。当所解者,何所得解?亦不见法所解当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舍利弗白弥勒菩萨:“所说者为已得证。”
  弥勒菩萨语舍利弗:“所说法不言得证。”
  舍利弗便作是念:“弥勒菩萨所入慧为甚深。所以者何?般若波罗蜜以来久远。”
  佛言:“云何,舍利弗,若能见彼作罗汉者不?”
  舍利弗言:“不,天中天。”
  佛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亦如是不念:‘我从是法授决,不从是法得决’。若于是法当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自致阿惟三佛,是菩萨摩诃萨其作是作,为行般若波罗蜜,不恐不得阿惟三佛。随是教者,为行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为以无所畏。何以故?
  “若至大剧难处、虎狼之中不畏不怖,心念言:‘设有啖我者,当为布施,是为具足行檀波罗蜜,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愿我作佛,令其刹中无禽兽之道。’
  “若菩萨摩诃萨至大剧贼之中亦不畏怖。何以故?设令于其中死,心念言:‘我身会当弃捐,设杀我者,我不瞋恚,是为具足忍辱行羼波罗蜜,当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愿我作佛时,令其刹中人无有贼盗。’
  “若菩萨摩诃萨至大无水浆之处亦不畏怖,心念言:‘一切人念悉无德,使无水浆。愿我作佛时,令其刹中常有八味之水,使一切人悉得用之。’用世间人故常为精进。
  “若菩萨摩诃萨至谷贵之处亦不畏怖,心念言:‘我当坚其精进,自致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成阿惟三佛时,令我刹中无有恶,皆使一切人在所愿,饮食悉令在前,如忉利天上所有。’是善男子用一切人故,精进自致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成阿惟三佛。
  “若菩萨摩诃萨在恶贼时亦不畏怖。何以故?不见法当所痛者,用是故无所畏:‘假使我身遭是病死,心不有异,必当精进。愿我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成至佛时,令其刹中一切人皆无恶秽者、死亡者。’是菩萨摩诃萨之所言,如佛语而无异。
  “复次,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不久当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自致阿惟三佛,自于其法亦不恐怖。何以故?从本际已来发心呼言,不久其本际者,为若干,为久远,为甚大,久心如一转顷是为本际。是菩萨摩诃萨今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成阿惟三佛故,曰闻是而不恐怖。”

  尔时,优婆夷从座起,前为佛作礼,长跪白佛:“我闻是语不恐不怖,必后欲为一切人说法令不恐怖。”
  应时佛笑,口中五色光出,笑竟讫,此优婆夷者,即以金华持散佛上,用佛威神,其华在佛上亦不堕地。
  阿难从座起,整衣服,前为佛作礼,却长跪问佛:“怛萨阿竭所笑不妄,必有所说。”
  佛语阿难:“是怛架调优婆夷者,却后当来世,其劫名为星宿,当于是劫中作佛,号字曰金华佛。”
  佛语阿难:“是优婆夷者,后当弃女人形体,更受男子身,便生阿閦佛国。”

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卷第五

守空品第十

  须菩提白佛言:“云何为空所作不贪?云何守空即是三昧?”
  佛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者,观色空,观痛痒、思想、生死、识空,作是观者为一心,如所观于法亦为无所见,于法中而不作证。”
  须菩提白佛言:“佛所说者不以空作证,云何菩萨摩诃萨于三昧不以空作证耶?”
  佛语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观一切色所有皆空亦不作证,作是观者为不取证,不作证观即无所贪,是者为观,以无所贪是即为观。欲向是时而不证不贪,其时心不念三昧因缘,是者为念。尔时,为不失菩萨本法,不中道得证。何以故?所作功德法甚深,不贪是时故不取证,以从般若波罗蜜得护。
  “譬如人若勇若捍能却敌者,为人端正猛健,无所不能,悉知兵法六十四变,悉索五晓为众所敬,在所致处无不得利,从是所得转分布与人,其心人俱莫不欢喜。若有他事,与父母妻子俱过大剧难之中,其人便自安其父母妻子言:‘莫恐莫怖,今当俱出是难之中。’若于其中,怨家卒来,其人慧黠,应时出其父母妻子,送归乡里,皆得完具亦无有恶,及于怨家亦无所中伤。何以故?用无所不晓,其人勇健为变化胜于怨家,怨家见者莫不恐怖而皆走去,其父母妻子得出难中,归其处所无不欢喜。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人极大慈心,是时菩萨摩诃萨持慈心悉施于人,过诸垢浊魔之所部,复出声闻、辟支佛道地上。菩萨于三昧中立而无所尽,用波罗蜜故于空为无所贪。作是行时,是菩萨摩诃萨为行空三昧向脱门,亦不以有相,不以无相,故不取证。譬若飞鸟,须菩提,飞行空中无所触碍;是菩萨摩诃萨为行空至空,向无相至无相,向无愿至无愿,不以空、无相、无愿故堕,悉欲具足佛诸法。
  “譬如工射之人,须菩提,射空,其箭在空中,复以一箭中前箭,后复射前,各各中之而不堕地,其人欲令前箭堕尔乃堕之;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者,以为沤和拘舍罗之所护持,自于本际不中道取证,成满其功德,悉逮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于功德以成满者得佛,能为本际作证,是菩萨摩诃萨为行般若波罗蜜,是法于法有生。”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摩诃萨实慊苦作是学,而不中道取证。大哉!天中天,从本行是安隐自致得成佛。”
  佛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护一切人故,是为本愿之所致故,能护于一切而得度脱,是为守空三昧向脱门心念分别。何等为分别?守空三昧为分别、无相三昧为分别、无愿三昧为分别,而不中道为本际取证。何以故?为沤和拘舍罗之所护,初发心时念欲护一切故,持是所念得入沤和拘舍罗故,不中道取证。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深入处脱者,若空三昧向脱门、无相三昧向脱门、无愿三昧向脱门,用是故其心分别之,是人已来久远所因,其行令弃所因,是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之所说法,是为守空三昧向脱门、守无相三昧向脱门、守无愿三昧向脱门,是为无愿三昧向脱门,本心所发蒙沤和拘舍罗,不中道为本际作证,是为于慈无所损,是为护等哀三昧。所以者何?用沤和拘舍罗故。是菩萨摩诃萨为益于法便得多智,成于力,无所不觉。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之所念,是人已来从久远而有益于法,得所智,成其力,无所不觉。
  “复次,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之所念,知人从久远有想识,呼为有我,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时,用一切人故,为说其法,令作无相三昧向脱门发心念,是为沤和拘舍罗,用是故不中道为本际作证,是为于慈无所损,是为护等哀三昧,是为菩萨摩诃萨益于法,得所智,成其力,无所不觉。
  “复次,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之所念,念人从久远已来,想无常想、其苦想、其空想现在,菩萨自念言:‘我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时,用一切人故,为说其法。无常者为从乐,其空者为从有,无我皆从我。’用是念故得沤和拘舍罗,是为行般若波罗蜜,知佛不三昧而坐三昧,但欲具足佛诸法,是为无愿向脱门而不作证,菩萨摩诃萨当作是知。何所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发心之所发者?是人所发者,是人为从久远已来,其所行者而无所行,于其想行而不想行,于其想行求而不行想,于其行想聚而不行想聚,于其所行有而不行所有,于其行不正而不行不正,念使一切人皆令无。是菩萨摩诃萨念是时,为以明于一切人,作是念时是为沤和拘舍罗,是为甚深微妙观视其法,是者为空,即为无相、无愿,是为无生死,即为无所生,即为无所有。
  “是者,须菩提,为菩萨摩诃萨慧法,为无所生。其于三界而不知者来有所问,是菩萨摩诃萨欲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故,以是故欲知其法,当云何发珍宝心?于菩萨摩诃萨,不以空而作证,亦不无相,亦不无愿,亦不生死,亦不有所生,亦不以无念作证,是为念般若波罗蜜。
  “是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为已授决,所念如空、无相、无愿、无生死、无所从生,念如无所有其本无。不发善心者不能知是,其能解者,是菩萨摩诃萨为从过去佛所闻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事,其心以不转已。何以故?复有菩萨摩诃萨,念法而不能明,其有问者,亦不能解遣知,是未在菩萨道地,不应阿惟越致其界。”
  佛语须菩提:“若不闻波罗蜜之所言,其有闻者,若不闻者,能解其慧,是菩萨摩诃萨为阿惟越致。”
  须菩提言:“其为菩萨者甚多!天中天,少有能解者。”
  佛语须菩提:“少有菩萨在阿惟越致慧地,其授决者乃能解之,是菩萨摩诃萨其功德为甚大,非是诸天及人、阿须伦、世间之所知。

远离品第十一

  “复次,须菩提,其谛者,菩萨摩诃萨于梦中不入声闻、辟支佛道地,于三界不念有所求,亦不那中有所索,视诸法若梦,不那中作证。是者,须菩提,当知菩萨摩诃萨是为阿惟越致相。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梦中与若干百、若干千、若干亿千弟子,共会在其中坐,为诸比丘僧说法,如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之所说法。是者,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当知是为阿惟越致相。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梦中飞在空中坐,为比丘僧说法,还自见七尺光,自在所变化,于余处其所作为如佛之所说法,其于梦见是者,当知菩萨摩诃萨是为阿惟越致相。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梦中不恐不怖、不难不畏,若见郡县其中兵起,展转相攻伐,若火起,若见虎、狼、师子及余兽,若见断人头者,如是余变甚大剧苦多有困穷,若饥渴者,见其厄难,心中不恐不畏、不惊、不动摇,夜于梦中所见,觉即起坐,作是念:‘世界所有譬若如梦。我作佛时,悉为说法而遍教之。’当知菩萨摩诃萨是为阿惟越致相。
  “复次,须菩提,云何知是菩萨摩诃萨当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成阿惟三佛时,其境内一切无有恶?正是菩萨摩诃萨,须菩提,于梦中若畜生相食、人民疾疫,其心稍稍有念:‘愿我作佛时,使我境界中一切无有恶。’用是故知,其相为清净,当知菩萨摩诃萨是为阿惟越致相。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梦中得觉,若见灾邪火起,便作是念:‘我于梦中所见,其心等无异。’持是比,用是相具足,知是菩萨摩诃萨阿惟越致。若菩萨摩诃萨作是念:‘如我审应相行者,当如所言无异。今是城郭所起火者,当为悉灭消去不复见。’”
  佛言:“若火悉为消灭去者,知是菩萨摩诃萨授决,以为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之所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知是为阿惟越致。令火不灭消去者,知是菩萨未授决。设火焚烧一舍置一舍,复越烧一里置一里,是须菩提当知,某家居人前世时,为断法罪之所致。觉是辈人所作,皆是宿命,念以见在所更恶令悉除,其所断法殃因是皆得消尽。用是故,须菩提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即阿惟越致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复次,须菩提,用是比相,其行具足,当视是菩萨摩诃萨如阿惟越致,用是故说其比相行,当令知之。或时,须菩提,若男子、女人为鬼神所下,若为所持,是彼菩萨若作是念:‘设我授决,以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授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实慊苦有异,当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若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所念皆清净者,为却罗汉、辟支佛心,设以却罗汉、辟支佛心者,会当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得不成,自致阿惟三佛。若当得佛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阿僧祇刹土现在诸佛无不见者,无不证者。今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悉知我所念无有异。我审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者,审如我之所言,是鬼神即当去。’便告言:‘是男子、女人为何鬼神所持?’鬼神闻其所言即去。说是语时,设不去者,是菩萨为未授决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菩,不授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说是言,邪即去者,知是菩萨为以授决,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菩所授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语须菩提:“其人审至诚者,弊魔往到菩萨摩诃萨所,若菩萨言:‘我审至诚者已授决,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邪鬼神即当去。’弊魔用是故作好心,化令邪鬼神悉去。所以者何?弊魔极尊有威神故,诸邪鬼神不敢当之,是皆魔威神之所避,用是故悉为除去。若菩萨自念:‘用我威神故。’是彼菩萨摩诃萨以自谓是,便反自贡高,轻易于人,形笑他人而无所录,语人言:‘我从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所授决,以其余人者悉未授决为阿耨多罗三耶三佛所授决。’以其余人者悉未授决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用是故自可自高,恚怒稍增,即离萨芸若,大远失阿耨多罗三耶三佛慧,知是辈菩萨无沤和拘舍罗而自贡高,便在二道地堕声闻、辟支佛地。是辈菩萨,须菩提,持不成作,成不知魔,为反舍善师而去,亦不与从事,亦不录视,用是故为魔所困。
  “是菩萨摩诃萨当觉知魔,为以何占之觉知?魔来在菩萨前,魔作变化为异被服往来,作是言语:菩萨摩诃萨,若从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之所,授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本字某,若母字某,若父字某,若兄字某,若姊字某,若弟字某,亲厚知识字某,若父兄字某,若七世祖父字某,若母外家字某,若父外家字某,若在某城生,若在某国生,若在某郡生,若在某县生,若在某乡生;若常软语,若令作是语者皆乃前世之所致,亦复作是软语;或时高才者,便复随形言,若前世时亦复高明;或见自守,或见乞食,或时一处饭,或时就饭者,或时先食果菜却食饭,或时在丘墓间,或时寂寞处,或时树间止,或时受请者,或时不受请,或时多少取足,或时一处止,或时麻油不涂身,或时声好,或时互谈。何以故?魔复言:‘是因缘者,皆前世时德之所致令逮得。是若前世时某家子,若刹利姓,若复字某,前世有是德,今故亦尔。’彼菩萨心便作是念:‘想我且尔。’是弊魔便复作是言:‘若以授决,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授若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用是因缘功德故,若是阿惟越致。’”
  佛语须菩提:“我所说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不尔,持是比相行占之,如我所说者,不具足得反自用者,当知是菩萨辈终不成,为魔所坏。何以故?用是比,观其相行,知是即非,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者终不有是意。是辈菩萨闻魔乃语名字心大欢喜,自谓审然便自贡高,行形笑人,轻易同学而反自用。是彼菩萨摩诃萨,须菩提,用受是字,因失其本,便堕魔网。
  “复次,须菩提,用受字故,是菩萨摩诃萨不觉魔为,反自呼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魔复作是言:‘若当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作佛时,当字某。’是菩萨闻是字,心中作是念:‘我将得无然,我亦先时念复如是。’”
  佛言:“是菩萨于知为甚少,无沤和拘舍罗,反作是念:‘希望名字自我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字当如是。’”
  佛言:“如魔所教者,为从魔天。今作比丘为魔所迷,自念:‘是我本发心之所致,今得是字,为如所言,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授我决以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语须菩提:“我所说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用是比相行而不为是。其以字自念我是,便轻余菩萨摩诃萨,用是轻故,离萨芸若阿耨多罗佛慧,远沤和拘舍罗,以为离般若波罗蜜,以为离善师,以为得恶师。是菩萨会堕二道,若声闻、辟支佛道地。若大久远勤苦以后,乃复求佛者,用般若波罗蜜恩故,当复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自致成阿惟三佛。”
  佛言:“尔时,发意受是字时,不即觉改悔者,如是当堕声闻、辟支佛道地。”
  佛言:“比丘有四重事禁,若复他事所犯故,不复成沙门,不复为佛子。是坏菩萨之罪,重于比丘四事禁。是菩萨言:‘我字某,生于某国。’心作是念,其罪最重于四事禁,复过五逆恶。所以罪重者何?为受字,故不知魔事之所为微妙。
  “复次,须菩提,远离之德。菩萨摩诃萨,弊魔须于前作是言:‘远离之法,正当如是,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之所称誉。’”

  佛语须菩提:“我不作是说远离,教菩萨摩诃萨止于独处、树间、闲处。”
  须菩提白佛:“云何,天中天,菩萨摩诃萨有异远离?”
  佛语须菩提:“正使菩萨摩诃萨,念恍忽是为声闻之所念,念恍忽者为是辟支佛之所念。
  “行恍忽者,是菩萨摩诃萨,虽在城郭,续为行远离;行恍忽者,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恶法而无所起;行恍忽者,是菩萨摩诃萨若独处、树间、闲处止,是菩萨摩诃萨续行远离。是者,我乐使菩萨摩诃萨作是行,是远离之行当昼夜念之,是为菩萨摩诃萨远离行。
  “菩萨摩诃萨行远离者,虽在城傍,续行恍忽,若在独处、树间、闲处止者恍忽,若在独处、树间、闲处止者行恍忽。是菩萨摩诃萨自念:‘我已知远离。’尔时,弊魔便往教之,令行远离言:‘若当于独处、树间、闲处止,当作是行。’是菩萨随魔所教,便亡远离。魔复言:‘道为悉等声闻、辟支佛道,皆作是念,无有异其作是者,为具足般若波罗蜜,以当作是行。’”
  佛言:“是菩萨摩诃萨所念法非清净,谓以随行而反自用轻余菩萨,自念:‘谁能过我!’轻易城傍行菩萨清净者——其心所念不入声闻、辟支佛法、所有恶心,不受禅悦三昧三摩越,悉逮得所愿,悉具足度。”
  佛言:“无沤和拘舍罗菩萨者,正使在四千里空泽之中,禽兽所不至处,贼所不至,罗刹不至处,虽在彼间,若一岁、若百岁、若千岁、若百千岁、若百千万岁、若百千万亿岁,正使复过是者,不知远离会无所益,不能具足为菩萨摩诃萨远离。自念谓:‘悉得已,悉明已。’弊魔便往飞在空中作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远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菩所说,正当随是远离行,如是者疾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是菩萨摩诃萨闻是便从远离起,去往到城傍远离菩萨所,若比丘成就有道人所,而自贡高反往轻言:‘若所行法是即为非。’”
  佛言:“其随恍忽之行,是菩萨摩诃萨为正,反呼言非,中有反行,反呼为是,不当敬者而反敬之,当所敬者反瞋向之,言:‘我所行远离,用是故,有非人来语我言:善哉!善哉!若所行审是远离。若在城傍行者,谁当来语若?谁当告若者?’”
  佛言:“是菩萨有德人而反轻之。如是,须菩提,菩萨当知,是人如担死人种,无所复中,反呼菩萨有短,是为菩萨怨家。其为厌菩萨者,以是天上、天下之为大贼,正使如沙门被服亦复是贼,于菩萨有德人中亦复是贼。是曹辈者,须菩提,不当与共从事,不当与共语言,亦不当恭敬视之。何以故?当知是辈多瞋怒起,败人好心。
  “何所,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不释萨芸若,不舍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菩萨摩诃萨不释萨芸若者,是故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为一切人故作依。是辈菩萨,不当与坏人者从事,不敬之,不当与会,所当护法,当自坚持,当念之,常畏怖生死勤苦之处,不当入中,于三界而不与交。是彼坏菩萨辈在所止处,常当慈心哀愍护之,自念:‘使我无得生是恶心,令有所[億-音+(夫*夫)]。设有不善,疾使我弃之,当用学故。’是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之为上知。”

善知识品第十二

  “复次,须菩提,其诸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者,当亲近善师,与共从事,恭敬承事。”
  须菩提白佛言:“何所是,天中天,菩萨摩诃萨善师?当何以知?”
  佛语须菩提:“天中天者,是菩萨摩诃萨善师。
  “有说般若波罗蜜者,从其所闻般若波罗蜜,是即为度,教人入中,当作是知,为是菩萨摩诃萨善师。
  “六波罗蜜者,是菩萨善师。六波罗蜜是舍怛罗,六波罗蜜者是道,六波罗蜜者是为去冥,六波罗蜜者是即为台,六波罗蜜者是即为明,以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皆从六波罗蜜出,甫当来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皆从六波罗蜜出,今现在阿僧祇诸刹土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皆从六波罗蜜出,成萨芸若,皆从四事杂施于人:一者布施;二者欢乐;三者饶益;四者等与。是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舍怛罗,是即为母,是即为父,是即为舍,是即为台,是即为护,是即为归,是即为导,是皆六波罗蜜,是为益于一切人者。菩萨摩诃萨学六波罗蜜者用无有极故,欲断人之狐疑,以是故当学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何所是,天中天,般若波罗蜜相?”
  佛语须菩提:“无所挂碍是般若波罗蜜相。”
  须菩提言:“如天中天所说,是相实般若波罗蜜,如是相者为得诸法。”
  佛言:“如是,须菩提,其如相为得般若波罗蜜,如是相者为得诸法。何以故?须菩提,诸法皆是恍忽,诸法皆是空。以是故,须菩提,恍忽与空是为般若波罗蜜相,诸法之相亦恍忽,是空亦恍忽。须菩提,天中天说诸法悉恍忽,是空何然?人欲有生无有尽时,其恍忽者无欲,其恍忽者而无生,其空者无欲,其空者无所生,恍忽与空无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亦不从异法恍忽空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云何,天中天,所说而可得知?”
  佛语须菩提:“人从久远念言:‘是我所有,非我所有。’用是故因致是。”
  须菩提言:“如是,天中天,所说人实从久远念言:‘是我所有,非我所有。’”
  佛言:“云何,须菩提,是我所有为空不?”
  须菩提言:“是为空,天中天。”
  佛言:“云何,须菩提,非我所有为空不?”
  须菩提言:“是为空,天中天。”
  佛语须菩提:“人用是故自念言:‘是我所,非我所。’用是故,在于生死无有已时。”
  须菩提言:“如是,天中天,人用是故在于生死无有休时。”
  佛言:“是者,须菩提,人从欲,便著于人之中,当作是知。不当有所求,后便不复著。其谛者,须菩提,有所增益不当念‘是我所有,非我所有’,是为行般若波罗蜜。是者,须菩提,其所生者后不作是生,是菩萨摩诃萨为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作是行者,天中天,为不行色,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是所行者,天中天,菩萨摩诃萨所念为随俗,是为菩萨摩诃萨行。天中天,诸声闻、辟支佛所不及,一切人之所行,是彼极过去,以是所得处无能逮者,是为菩萨摩诃萨之极上。天中天,是所念者,为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昼夜作是行,如所行者,疾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座。”
  佛言:“云何,须菩提,若阎浮利人及一切菩萨悉令作人,皆行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发心索佛,各各尽寿作布施,持是施与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于须菩提意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作是布施,其福宁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不如菩萨摩诃萨专念般若波罗蜜一日之行,其福以过彼上。或是菩萨所专念般若波罗蜜,如其所行,是者都于众中为极上尊。何以故?其余人无有是慈,除诸佛无有与摩诃萨等者。是善男子所入为甚深,晓了悉知见于世间,是即大悯,其眼彻视见不可计人,悉欲见之无有懈时,念于一切人而不作想,亦无有异。是者,须菩提,即菩萨摩诃萨之大明。虽未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者,是即所行其行极尊,出于世间之上,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不复还。受人衣被、饭食、床卧、医药悉具,心住于般若波罗蜜者,虽受施与,其德已净,所作福德令近萨芸若座。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有所食无有罪,欲益于一切人,悉欲示人道径,其有照明欲甚度大无有极,诸在牢狱之中悉欲度脱,欲使一切人眼皆悉清净,是为般若波罗蜜之所念,行随是教念般若波罗蜜者,有是即为不动摇。何以故?其作动者所念有想,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即非护,当作如般若波罗蜜行,昼夜念之。
  “譬如男子,须菩提,摩尼珠前所不得,却后得之欢喜踊跃,得摩尼珠以复亡之,用亡是故便大愁毒,坐起有忧而无有解已。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索珍宝者,常坚持心无得失萨芸若念。”
  须菩提白佛:“一切所念为离自然,云何菩萨摩诃萨念萨芸若不离于念?”
  佛语须菩提:“设是菩萨摩诃萨作是知,为不失般若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者是空,不增不减。”
  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者,天中天,实为是空。云何是菩萨摩诃萨增于般若波罗蜜,成就其行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座?”
  佛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不有增,亦不有减,说是法时,闻之不恐不怖,当知是善男子为行般若波罗蜜已。”
  须菩提白佛:“般若波罗蜜者是为空行?”
  报言:“不,须菩提。”
  “能有异空而行般若波罗蜜者?”
  报言:“不,须菩提。”
  “为是色行?”
  报言:“不,须菩提。”
  “为痛痒、思想、生死、识行?”
  报言:“不,须菩提。”
  “能有异色所行?”
  报言:“不,须菩提。”
  “能有异痛痒、思想、生死、识行?”
  报言:“不,须菩提。”
  “云何,天中天,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
  佛言:“云何,须菩提,为自见法,法之所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言:“不见,天中天。”
  佛言:“云何,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能自见行般若波罗蜜者?”
  须菩提言:“不见,天中天。”
  佛言:“云何,须菩提,能见法有所生处不?”
  须菩提言:“不见,天中天。”
  佛语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无所从生法乐忍,如是者即为授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无所畏。是菩萨摩诃萨所作行是力者,为逮佛慧,是即大慧,而自在慧,萨芸若慧,怛萨阿竭慧。其不为是,不能自能是处。”
  须菩提白佛:“诸法为从无所生授决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语须菩提:“不。”
  须菩提白佛:“云何,天中天,授菩萨摩诃萨决,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语须菩提:“能自见法,法授决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言:“我不见法当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语须菩提:“诸法不可得,作是念者,是法成阿惟三佛。其不作是,不自致阿惟三佛。”

释提桓因品第十三

  释提桓因从众会中白佛言:“甚深!甚深者般若波罗蜜!天中天,难了菩萨事之为恍忽。其有德人闻般若波罗蜜者,便书持学,其福不小。”
  佛语拘翼:“若阎浮利人都皆持十善,其功德百倍、千倍、万倍、万亿倍、巨亿倍,若复过是,不啻不如善男子、善女人闻般若波罗蜜书持学者。”
  座中有一比丘语释提桓因:“是为以出拘翼上去?”
  释提桓因报是比丘:“持心一反念者出我上去,何况闻般若波罗蜜以书持学者!闻以随是教立,都出诸天、阿须伦、世间人上。
  “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者,不独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上,乃至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都悉过是。
  “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者,不独过辟支佛上,亦复至菩萨行檀波罗蜜无沤和拘舍罗离波罗蜜上去。
  “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者,不独过檀波罗蜜,亦复及行尸波罗蜜、羼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无沤和拘舍罗离般若波罗蜜上去。
  “若菩萨摩诃萨复讽起行般若波罗蜜者,都合会诸天、阿须伦、世间人终不能胜。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用为极尊,亲近般若波罗蜜故。是菩萨摩诃萨为随萨芸若,言无所断,是菩萨摩诃萨不离怛萨阿竭字,是为菩萨摩诃萨获不离佛座,是菩萨摩诃萨所有懈怠不复生,是菩萨摩诃萨所学为学尊,不学声闻、辟支佛学,是学为菩萨摩诃萨学。四天王当往问讯,令乐得疾学是学,当坐佛座,自致阿耨多罗成阿惟三佛,当度四部弟子。菩萨摩诃萨作是学者,四天王当往问讯,何况余天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者,常为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之所念。般若波罗蜜者是菩萨行,若于世间有勤苦之疾,是身会无此恶,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之所致,便得现在法福。”
  阿难作是念:“释提桓因自以智说耶?持佛威神说?”
  释提桓因知阿难心所念,即语阿难:“我所说者持佛威神。”
  佛言:“如是,如是,阿难,是释提桓因所说,悉佛威神之所致。或时,阿难,菩萨摩诃萨于是深念般若波罗蜜行,便念学般若波罗蜜。尔时,三千大千刹土中,弊魔一切皆为愁毒,欲使菩萨摩诃萨中道以本际作证,令得声闻、若辟支佛道。若使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疾成阿惟三佛。”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