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佛经有大利 //www.sinovision.net/?35196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乾隆大藏经410 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卷第一

已有 603 次阅读2014-9-16 09:28 |个人分类:大藏经经文|系统分类:科技教育| 乾隆大藏经, 波罗蜜 分享到微信

 

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卷第一

符秦天竺沙门昙摩蜱共竺佛念译

 

道行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皆是罗汉于生死以尽,垢浊以索所语如言,已脱于心度于智慧,其圣已了皆悉上士,所作已办离于重担,是即自从所有已尽,其智已脱心即从计,除贤者阿难。

  佛告须菩提:“今日乐不,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菩萨当从是学成。”
  舍利弗心念:“今须菩提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自用力说耶?持佛威神说乎?”
  须菩提知舍利弗心所念,便语舍利弗:“敢佛弟子所说法、所成法,皆承佛威神。何以故?佛所说法,法中所学皆有证,以知便能有所成,展转能相成教,于诸法随其教。所以者何?怛萨阿竭所说无有异。若有仁善欲学是法,于中终不诤。”

  须菩提白佛言:“使我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菩萨当从中成菩萨。菩萨有字,为在何法而字菩萨?亦不见法有法字,菩萨亦不见,菩萨亦不能得,亦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能得。亦不见菩萨亦不能得,亦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能得,何所有菩萨当为说般若波罗蜜?说是时,菩萨闻之,心不懈、不怯、不恐、不难、不畏,是故菩萨摩诃萨以应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当作是学般若波罗蜜,当念作是住,是为学。”
  须菩提白佛:“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作是学,学其心不当自念‘我是菩萨’。何以故?心无心,心者净。”
  舍利弗谓须菩提:“云何有心,心无心?”
  须菩提语舍利弗:“心亦不有,亦不无,亦不能得,亦不能知处。”
  舍利弗谓须菩提:“何等心亦不有心,不无心,亦不能得,亦不能知处者?”
  须菩提言:“从对虽有心,心无心。如是心亦不知者,亦无造者,以是亦不有有心,亦不无无心。”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须菩提,为佛所举作,所举者不妄空身,空身慧所说最第一。从是中,菩萨摩诃萨署得阿惟越致举名,终不复失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以应中住,欲学声闻道地,当闻般若波罗蜜,当学,当持,当守;欲学辟支佛道地,当闻般若波罗蜜,当学,当持,当守;欲学菩萨道地,当闻般若波罗蜜,当学,当持,当守。所以者何?般若波罗蜜法甚广大故,菩萨摩诃萨所学。”

  须菩提白佛:“我熟念菩萨心不可得,亦不知处,亦不可见而可得,亦不能及说何所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亦不能逮说菩萨字,字处无有处,如是字处无所止,无所住。作是说者,菩萨闻之,心不懈、不惓、不恐、不难、不畏,以应阿惟越致,其畏无所住,住以如是住,悉了知不复还。”
  须菩提白佛:“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色中不当住,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当于中住。想色住为行生死识,想痛痒、思想、生死、识住为行生死识,不当行生死识。设住其中,不随般若波罗蜜教,不为应萨芸若。为受色故不当受色,以不受色为不受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受色者为非色,不受痛痒、思想、生死、识者为非识,复不受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为行般若波罗蜜。复不受三昧字广大所入,不受声闻、辟支佛,乃至萨芸若都不受。所以者何?不当作想。
  “若作想,亦如外外小道,而有信于萨芸若,虽异外道未得解脱,虽不受色亦受痛痒、思想、生死、识,以不受亦未晓尚未成不见慧——亦不内色见慧,亦不外色见慧,亦不异色见慧,亦不内痛痒、思想、生死、识见慧,亦不于外识见慧,亦不于内外识见慧,亦不异识见慧。虽从信欲得脱,欲知萨芸若事,于法而作限,谓为得脱以为得法。于法亦为无所得,亦未得脱,其不以泥洹自贡高,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所以者何?为不受色,为不受痛痒、思想、生死、识,亦不中道般泥洹,悉得十种力、四无所畏、佛十八事不同,是故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复次,天中天,菩萨摩诃萨入般若波罗蜜行者,当作是视:何所是般若波罗蜜?在何所法了不能知,不能得处?是故为般若波罗蜜,当作是念。菩萨摩诃萨闻是不懈、不怯、不恐、不难、不畏,知是菩萨以住不离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因菩萨摩诃萨不离般若波罗蜜住?离色,色之自然?痛痒、思想、生死、识,识之自然?般若波罗蜜,离般若波罗蜜之自然?”
  须菩提语舍利弗:“离色者,色之自然。痛痒、思想、生死、识离,识之自然。离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之自然。般若波罗蜜自然为离相故,相之自然为离故,相自然相,相之自然离相。”
  舍利弗谓须菩提:“学是者,为学萨芸若。”
  须菩提言:“以学是者为入萨芸若。何以故?于诸法为无所入。菩萨摩诃萨作是行者,便自致至萨芸若座,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萨芸若种。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精进作是语‘我欲学’,设使行色为行想,设想色行为行想,设生色行为行想,设坏色行为行想,设灭色行为行想,设空色行为行想,设我行立欲得为行想,痛痒、思想、生死、识灭为行想,识生行为行想,坏识行为行想,识灭行为行想,空识行为行想,我行立欲得为行想,是菩萨摩诃萨为及行想行,是守行般若波罗蜜为不行。般若波罗蜜及作想行,是菩萨摩诃萨无有护行。”
  舍利弗问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当云何行般若波罗蜜?”
  “不行色行,不想色行,不生色行,不坏色行,不灭色行,不空色行,不痛痒、思想、生死、识行,不生识行,不坏识行,不灭识行,不空识行,为行般若波罗蜜。亦无见,亦无行,亦无见行无行,亦不见,亦不不行,亦不无行,如是为不见。何以故?一切法无所从来,亦无所持。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字法不受,是三昧无有边、无有极、无所不入,诸罗汉、辟支佛所不能知。菩萨摩诃萨随是三昧者,疾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得成至佛。”须菩提承佛威神说是言,“时菩萨摩诃萨皆得授决,前过去怛萨阿竭自致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时得成至佛。随是三昧者,亦不见三昧,亦不言我知三昧,亦不念我三昧已,亦不想我坐三昧,亦不言我三昧已。随是法者,都无有短。”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所菩萨摩诃萨随是三昧行者,前过去佛得决时自致成佛,可得见三昧处不?”
  须菩提言:“不可得见。善男子,于三昧亦不知,亦不晓,亦不了。何以故?不知不了则答言,亦不得,亦无有三昧,亦不得字。”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我所说空身慧,菩萨摩诃萨作是者,为随般若波罗蜜学,是菩萨摩诃萨为学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白佛:“菩萨摩诃萨如是学,天中天,为学般若波罗蜜?”
  佛语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为学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白佛:“如是者,为学何法?”
  佛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为学无学法。何以故?法无所逮得,莫痴如小儿学。”
  舍利弗问佛:“谁能逮得法者?”
  佛语舍利弗:“无所得,是故得。”
  佛言:“无所得法——莫痴如小儿,学谓有字,不能得,欲学习入法,适为两碍耳——亦不知,亦不见法。若有法,以有便可得色,是故法不可知,是为知亦不知,亦不可见。若小儿痴,谓有身,即不解便不信,以不解中住故曰小儿。”
  舍利弗白佛:“菩萨摩诃萨作是学,为不学萨芸若?”
  佛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作是学,为不学萨芸若。菩萨摩诃萨不作是学,为学萨芸若以成萨芸若。”

  须菩提白佛:“若有问者,天中天,幻为学佛得作佛?或时作是问,当何以报之?”
  佛语须菩提:“我故问汝随所报之。于须菩提云何?幻与色为有异乎?幻与痛痒、思想、生死、识有异乎?”
  须菩提报佛言:“无有异,幻与色。天中天,无有异,色是幻,幻是色,幻与痛痒、思想、生死、识等无有异。”
  佛言:“云何,须菩提,所问等不随法,从五阴字菩萨?”
  须菩提言:“如是,天中天。菩萨摩诃萨学欲作佛,为学幻耳。何以故?作幻者持阴色,如幻无所有色。六衰、五阴如幻,痛痒、思想、生死、识皆空无所有,但有字六衰、五阴耳。”

  须菩提白佛言:“若新学菩萨摩诃萨闻是语得无恐怖?”
  佛语须菩提:“设使新学菩萨摩诃萨,与恶师相得相随或恐或怖,设与善师相随不恐不怖。”
  须菩提白佛:“何所菩萨摩诃萨恶师?当何以知之。”
  佛语须菩提:“其人不尊重摩诃般若波罗蜜,教人弃舍去;远离菩萨心,反教作想,令学杂经,随杂经心邪喜乐;教学余经声闻若辟支佛事,卷卷令讽诵之;为说魔事、魔主行,坏败菩萨;为种种说生死勤苦,言菩萨道不可得,是故为菩萨摩诃萨恶师。”
  须菩提白佛:“何所是菩萨摩诃萨善师?当何从知之。”
  佛语须菩提:“其人尊重摩诃般若波罗蜜,稍稍教人令学成,教语魔事,令觉魔,令远离诸魔,是故菩萨摩诃萨、摩诃僧那僧涅、摩诃衍三拔致谛,是为菩萨摩诃萨善师。”
  须菩提问佛:“何因菩萨名为菩萨,天中天?”
  佛语须菩提:“学诸经法悉晓了,于诸法无所著,尔故字为菩萨。”
  须菩提复问佛:“悉晓知诸经法尔故字菩萨,何以故复呼摩诃萨?”
  佛语须菩提:“摩诃萨者,于天上、天下最尊,尔故字为摩诃萨。”
  舍利弗白佛:“我亦乐闻,何以故为摩诃萨?”
  佛语舍利弗:“乐闻者当为若说之。摩诃萨者,悉自了见,悉了知一切,人世间所有悉了知,人寿命悉了知,悉了知著断之事,便能随人所乐为说法,以是故名为摩诃萨。”
  须菩提白佛:“摩诃萨者,天中天,以得摩诃萨字,设菩萨心,无有心与心等者,无有能逮心者,诸罗汉、辟支佛所不能及,心无所著心。何以故?是萨芸若心故,用无有余故,以是心无所著,是故号为摩诃萨。”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因菩萨心无所著,须菩提?”
  “心无所思,故无所著。”

  分耨文陀尼弗白佛:“何因摩诃萨,摩诃萨者?何所菩萨,为摩诃僧那僧涅、摩诃衍者大乘三拔谛、三拔谛者等住?”
  佛言:“是菩萨即为摩诃萨。”
  须菩提白佛:“摩诃僧那僧涅者,何因菩萨摩诃萨为摩诃僧那僧涅?”
  佛言:“菩萨摩诃萨念:‘我当度不可计阿僧祇人,悉令般泥洹。’如是赐般泥洹,而无有法般泥洹者。何以故?须菩提,譬若如幻师于广大处,化作众人满一城中,悉断所化人头。于须菩提意云何?有所中伤死者不?”
  须菩提言:“无有中伤死者。”
  佛言:“如是,须菩提,度不可计阿僧祇人赐般泥洹,无有人般泥洹者,闻是不恐,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即为摩诃僧那僧涅。”
  须菩提白佛:“如我从佛闻念其中事,如是不为摩诃僧那僧涅。何以故?无有作萨芸若者,无有供养、无有作人者,何所人当作僧那僧涅?色,天中天,无著无缚无脱;痛痒、思想、生死、识,天中天,无著无缚无脱。”
  分漫陀尼弗问须菩提:“色无著无缚无脱,痛痒、思想、生死、识无著无缚无脱,乃有色不著不缚不脱,乃有痛痒、思想、生死、识不著不缚不脱。何所色,须菩提,无著无缚无脱?何所痛痒、思想、生死、识无著无缚无脱?”
  须菩提语分漫陀尼弗:“色如幻,无著无缚无脱;痛痒、思想、生死、识如幻,无著无缚无脱;无有边无著无缚无脱,恍忽无著无缚无脱,无所生无著无缚无脱,是故菩萨摩诃萨摩诃僧那僧涅。”

  须菩提白佛:“何因菩萨摩诃萨为摩诃衍三拔谛?何所是摩诃衍?从何所住衍?衍为住何所?当从何所立衍中?”
  佛语须菩提:“摩诃衍,摩诃衍者,无有极不可得边幅。从何所自致立衍?摩诃衍者,从三界出立萨芸若中,亦不于衍有所立不立。何以故?立不立者,于法不知法,何所法当立者?”
  须菩提白佛言:“摩诃衍,摩诃衍者,于天上、天下、人中极过上,其衍与空等,如虚空覆不可计阿僧祇人,尔故为摩诃衍。菩萨摩诃萨亦不见来时,亦不见去时,亦不见住处。于摩诃衍,天中天,不能得本,亦不能得当所来,亦不能得中间于三界见字为摩诃衍。”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尔故菩萨摩诃萨为摩诃衍。”
  分漫陀尼弗白佛:“尊者须菩提,佛使说般若波罗蜜,乃说摩诃衍事为。”
  须菩提白佛言:“我说般若波罗蜜得无过,天中天?”
  佛语须菩提:“所说般若波罗蜜不过,如毫毛适得其中。”
  “复次,天中天,亦不见菩萨本,亦不见当来菩萨,亦不见菩萨中间。色无有边,菩萨亦无有边。色、菩萨不可逮,亦不可知,亦不可得。如是,天中天,菩萨摩诃萨亦不可知,亦不可得,当以何般若波罗蜜为菩萨摩诃萨说之?亦不得菩萨,亦不见菩萨,当以何法说般若波罗蜜,菩萨转复相字为菩萨?云何,天中天,何所字我?我,天中天,我者亦灭,是者法之自然。何所是色其要不灭者?何所色为是?痛痒、思想、生死、识亦尔。识者无有边,菩萨亦无有边。菩萨了不知处,亦不可见。
  “天中天,一切菩萨摩诃萨了无有处,亦无可得,何所是菩萨摩诃萨当为说般若波罗蜜?于菩萨都不可得见,亦不知处,当从何法中说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为得字者,如是字想?我,天中天,我亦灭,是法之自然。何所识要而不灭者?何所识于法之自然而不灭?不灭者,非法作,亦不无不灭。何无灭者?如般若波罗蜜,所说不作异灭。当从何法自致菩萨为住行者?其闻是者不恐不畏,为行般若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者,天中天,熟思惟是时,为不入色,何以得色?无所生为非色,设非色为无色,亦无有生,从其中无所得字是色为法作数,是时菩萨摩诃萨为行般若波罗蜜。当视法思惟深入中,是时亦不入痛痒、思想、生死、识。何以故?识无所生为非识,设非识为无识,亦无有生。从其中无所得字是识为法作数。”

  舍利弗问须菩提:“所说法无所出生,设菩萨无所出生者,菩萨用何等故勤苦行菩萨之道?设用一切人故,何能忍是勤苦?”
  须菩提语舍利弗:“我亦不使菩萨忍是勤苦行,菩萨忍勤苦行是菩萨之道,不自念我忍勤苦行。何以故?菩萨心不作是念,便能为不可计阿僧祇人而作本,令悉安隐。念之如母,念之如父,念之如子,念之如身,菩萨摩诃萨当持心作是念。一切于菩萨不见,亦不知处,于内外法当作是念,当作是行,作是行者为忍勤苦行。设使菩萨,舍利弗,不见出生,菩萨为无所生。”
  舍利弗谓须菩提:“设使菩萨无所生,萨芸若亦无所生。”
  须菩提语舍利弗:“萨芸若亦无所生。”
  舍利弗复谓须菩提:“萨芸若无所生,凡人亦无所生。”
  须菩提言:“凡人者亦无所生。”
  舍利弗谓须菩提:“菩萨无所生,菩萨法亦无所生。萨芸若无所生,萨芸若法亦无所生。凡人亦无所生,凡人法亦无所生。菩萨无所从生自致萨芸若。”
  须菩提言:“不从无所生法可入,亦不无无所从生法逮得。”
  舍利弗复问:“其生生者乃能逮得法不?”
  须菩提言:“无所从生法为逮生,无无所生法是为逮得。”
  舍利弗复言:“以生生者,为从无所生生?”
  须菩提言:“无所生,无所生乐闻。”
  舍利弗语须菩提:“无所乐生,是故为乐。”
  须菩提言:“无所生闻,是为闻。”
  舍利弗言:“以闻所语。”
  须菩提语舍利弗:“无无所语,是为语。无所语,无所乐,是故语是故乐。”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所说于法中为尊。何以故?尊者须菩提,随所问即答悉报之。”
  须菩提语舍利弗:“佛弟子所说法,皆悉如事随其所问即能解。何以故?随法如事故,亦不知所出生。”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须菩提,从何波罗蜜度菩萨摩诃萨?”
  须菩提语舍利弗:“从般若波罗蜜说是法时,若讽诵读,菩萨摩诃萨当知信之不疑,有随是法不增,不随是法者不减。”
  舍利弗谓须菩提:“随是法不增,不随是法亦不减。随法教一切人,随法者不失一切人,皆使得菩萨摩诃萨。何以故?一切人悉学法,其法俗如故。”
  须菩提言:“善哉!善哉!舍利弗所解法,如舍利弗言无异。何以故?人之自然当念知,人之恍忽当念知,恍忽人身难了知,当念知之。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法当作是守,当作是行。”

问品第二

  尔时,释提桓因与四万天人俱来共会,四天王与天上二万天人俱来共会,梵迦夷天与一万天人俱来共会,首陀会天与五千天人俱来共会。诸天宿命有德,光明巍巍,得佛威神力,诸天光明悉不复见。
  释提桓因白须菩提:“若干万千天人大会,欲听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云何菩萨摩诃萨于般若波罗蜜中住?”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拘翼,是若干万千天人乐闻者,皆听我当持佛威神力广为诸天人说般若波罗蜜。何所天人未发菩萨心者,今皆当行,以得须陀洹者不可复得菩萨道。何以故?闭塞生死故。正使是辈人索菩萨道,我亦劝助之,不断其功德,悉使取法中极尊,欲使极上。”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劝乐诸学乃尔。”
  须菩提白佛言:“我当报恩,不得不报。何以故?过去时怛萨阿竭皆令弟子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怛萨阿竭时亦在其中学,如是法中今自致作佛。天中天,因是故当报恩。今我复说般若波罗蜜,菩萨亦当复受菩萨法,我亦复劝乐菩萨摩诃萨疾得成佛。”
  须菩提语拘翼:“当所问者,且听所问:菩萨摩诃萨云何住般若波罗蜜?
  “菩萨摩诃萨以空住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摩诃僧那僧涅、摩诃衍三拔谛,色不那中住,痛痒、思想、生死、识不那中住,须陀洹不那中住,斯陀含不那中住,阿那含不那中住,阿罗汉不那中住,辟支佛不那中住,佛不那中住;
  “有色不那中住,有痛痒、思想、生死、识不那中住,有须陀洹不那中住,有斯陀含不那中住,有阿那含不那中住,有阿罗汉不那中住,有辟支佛不那中住,有佛不那中住;
  “色常无常不那中住,痛痒、思想、生死、识常无常不那中住;
  “色若乐若苦不那中住,痛痒、思想、生死、识若苦若乐不那中住;
  “色若空不空不那中住,痛痒、思想、生死、识若空不空不那中住;
  “色是我所非我所不那中住,痛痒、思想、生死、识是我所非我所不那中住;
  “须陀洹道不动成就不那中住,须陀洹道成已不那中住,何以故?七死七生便度去,是故须陀洹道不那中住;
  “斯陀含道不动成就不那中住,斯陀含道成已不那中住,何以故?斯陀含一死一生便度去,是故斯陀含道不那中住;
  “阿那含道不动成就不那中住,阿那含道成已便于天上般泥洹,是故阿那含道不那中住;
  “阿罗汉道不动成就不那中住,何以故?罗汉道成已便尽是间无有余泥洹般泥洹,是故罗汉道不那中住;
  “辟支佛道不动成就不那中住,辟支佛道成已过声闻道地,不逮佛道便中道般泥洹,是故辟支佛道不那中住;
  “自致成佛,为阿僧祇人作本教,不可计阿僧祇人皆当般泥洹,佛所作为皆究竟已当般泥洹,亦不那中住。”

  舍利弗心念言:“菩萨云何住?”
  须菩提知舍利弗心所念,便即报之:“云何,舍利弗,佛为在何所住?”
  舍利弗语须菩提:“佛无所住。怛萨阿竭心无所住止,亦不在不动处止,亦无动处止。”
  须菩提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当作是学,如怛萨阿竭不住,亦不不住,亦无无住,当作是学住。”

  诸天人闻是,其心各作是念:“诸阅叉若大若小所语悉可了知,尊者须菩提所说了不可知。”
  须菩提知诸天人心之所念,即报言:“是语难了!难了!亦不可闻,亦不可知。”
  诸天人心各各复念:“是语当解!当解!今尊者须菩提,所知深入!深入!”
  须菩提即复知诸天人心所念,语诸天人:“欲得须陀洹道,证以得须陀洹道,不忍不那中住便度去。欲得斯陀含道,证以得斯陀含道,不忍不那中住便度去。欲得阿那含道,证以得阿那含道,不忍不那中住便度去。欲得阿罗汉道,证已得罗汉道,不忍不那中住便度去。欲得辟支佛道,证已得辟支佛道,不忍不那中住便度去。欲得佛道,证已得佛道,不忍不那中住便度去。”
  诸天人皆念言:“尊者须菩提所说乃尔,谁当听受是法者?”
  须菩提知诸天人心所念,语诸天人:“幻人者当听我法,当受我法。何以故?从我闻法已,亦不作证。”
  诸天人心各各复念:“云何幻人听法,与人等无有异?”
  须菩提知诸天人心所念,语诸天人:“幻如人,人如幻。”
  须菩提言:“我说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亦如幻耳,正使佛道我说亦复如幻。”
  诸天人谓须菩提:“乃至佛亦复说如幻?”
  须菩提语诸天人:“乃至泥洹亦复如幻。”
  诸天人复问须菩提:“乃至泥洹亦复如幻云何?”
  须菩提言:“诸天人,设复有法出于泥洹者,亦复如幻。何以故?幻人、泥洹赐如空所有。”

  舍利弗、分漫陀尼弗、摩诃拘絺罗、摩诃迦栴延等共问须菩提:“般若波罗蜜实重深,何等人当受是法者?”贤者阿难亦尔。
  须菩提报诸比丘言:“阿惟越致菩萨当受是法;若成就阿罗汉者,复有是法无有持者。何以故?般若波罗蜜说相如是,从中无所出。何以故?法中无所有,无所闻,无所得。如是法比,无所闻法,无所得法,从是法中无所受。”

  释提桓因心念雨法宝:“尊者须菩提所说,我宁可化作华,持散须菩提上。”释提桓因即化作华,散尊者须菩提上。
  须菩提即言:“是华不出于忉利天上,曾见是华,为从幻化。释提桓因所化散我上者,为从心树出,不从树木出生,是华为从心树出生。”
  释提桓因言:“如所说华为从心树出。”
  须菩提言:“如是,拘翼。”
  释提桓因言:“亦不从心树出。”
  须菩提言:“以是故为非华。”
  释提桓因言:“尊者须菩提所入慧甚深!甚深!所说不增不减,作是说法如须菩提,教菩萨摩诃萨当作是学。”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拘翼所言,如语无有异,是菩萨摩诃萨所学。菩萨摩诃萨作是学者,为不学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是菩萨为学萨芸若;作是学者,为学不可计阿僧祇法,不生色学,不生痛痒、思想、生死、识学,不学受色,不学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学受想法乐,亦不学受有所失,作是者为学萨芸若,为如萨芸若。”
  舍利弗语须菩提:“作是学者,亦不受萨芸若,亦不失学,为学萨芸若,为如萨芸若。”
  须菩提语舍利弗:“作是学亦不受萨芸若,亦不失学,是为学萨芸若,为如萨芸若。”

  释提桓因问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当云何求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言:“当问尊者须菩提。”
  释提桓因问尊者须菩提:“当持何威神恩而所学?”
  须菩提言:“所学者悉承用佛威神恩。属拘翼所问,菩萨摩诃萨当云何求般若波罗蜜?亦不可从色求,亦不可离色求,亦不可从痛痒、思想、生死、识求,亦不可离识求。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亦非色,亦不离色;般若波罗蜜非痛痒、思想、生死、识,般若波罗蜜亦不离识。”
  “般若波罗蜜,”释提桓因问须菩提,“摩诃波罗蜜无有边?摩诃波罗蜜无有极?”
  须菩提语拘翼:“摩诃波罗蜜无有边,无有极。波罗蜜了不可见无有极,波罗蜜了不可极,人无极,波罗蜜亦无极。如是,拘翼,当云何求波罗蜜?于法中无有极,无有边际,亦无中间,亦不能得有所限,波罗蜜者亦复如是。复次,拘翼,法者无际无限,无有极,无有中间,无可得者。”
  释提桓因言:“云何,尊者须菩提,人无极,波罗蜜亦无极?”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都卢不可议计,正使倍复倍人亦无极,波罗蜜亦复无极。”
  释提桓因言:“何缘人无极?波罗蜜亦无极?”
  须菩提言:“于拘翼意云何?何所法中说人人之本?”
  释提桓因言:“无有法作是说者,亦无法留置者。设有出者但字耳,无有作者但以字耳。”
  须菩提言:“于释提桓因云何?能有人可得见者不?”
  释提桓因言:“不可得见。”
  须菩提报释提桓因:“无有作者,何所有人?正使怛萨阿竭阿惟三佛寿如恒边沙劫说,有人生者灭者?”
  释提桓因言:“无有人。何以故?本净净故。”
  “以是拘翼,人无有极,当作是念般若波罗蜜。”

 

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卷第二

符秦天竺沙门昙摩蜱共竺佛念译

 

功德品第三

  尔时,诸因坻天、诸梵天、诸波耶和提天、诸伊沙天、诸那提干天,同时三反作是称誉法:“贤者须菩提所说法甚深!怛萨阿竭皆从是生。其有闻者,若讽诵读有行者,我辈恭敬视如怛萨阿竭,我辈恭敬视菩萨摩诃萨持般若波罗蜜。”
  佛语诸天人:“如是,如是。昔我于提和竭罗佛前,逮得般若波罗蜜,我便为提和竭罗佛所授决言:‘却后若当为人中之导,悉当逮佛智慧。却后无数阿僧祇劫,汝当作佛,号字释迦文,天上、天下于中最尊,安定世间,法中极明,号曰为佛。’”
  诸天人白佛言:“甚善!菩萨摩诃萨,天中天,行般若波罗蜜自致行到萨芸若。”
  佛于天会中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今以四辈为证,欲天、梵天、阿陂会天皆共证知。”
  佛语释提桓因:“拘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其有学般若波罗蜜持诵者,是善男子、善女人,魔若魔天、若人、若非人终不能得其便,亦不得横死。复次,拘翼,忉利天上诸天人,其有行佛道者,未得般若波罗蜜学诵者,是辈天人皆当往到善男子、善女人所。其学持诵般若波罗蜜者,若行空闲屏隈之处,终不恐怖,无所畏惧。”
  四天王白佛言:“我辈自共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学般若波罗蜜持者诵者。”
  梵摩三钵天及诸梵天人俱白佛言:“我辈自共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学般若波罗蜜持诵者。”
  释提桓因白佛言:“我自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学般若波罗蜜持诵者。”
  释提桓因复白佛言:“难及,天中天!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学般若波罗蜜者,便得现在法。其受般若波罗蜜者,天中天,为悉受六波罗蜜。”
  佛言:“如是,拘翼,其受般若波罗蜜者,为悉受六波罗蜜。复次,拘翼,若善男子、善女人学持讽诵般若波罗蜜者,拘翼且听,我说其人所得功德,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
  释提桓因言:“受教。”
  佛语拘翼:“其欲于我法中有所娆害乱者,其人稍稍起恶意,欲来未至,中道而亡。是善男子、善女人用学般若波罗蜜持诵故,其人赍恶往来至,稍稍娆害,乱意自止,便屈还,终不至是者。拘翼,善男子、善女人所作,为悉自见得,用学持诵般若波罗蜜故。譬若有药,拘翼,名为摩祇,有蛇饥者行索食所当啖食,道逢虫豸,蛇欲啖之,虫行到摩祇药所,蛇闻药香即走还去。何以故?药力所却,蛇毒即歇,药力所厌。如是,拘翼,若善男子、善女人学持诵般若波罗蜜者,其有欲害便自消亡,用般若波罗蜜威神力所却。”
  佛言:“设有谋作者所从来处,便于彼斗,破坏不复成。四天王皆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入般若波罗蜜中思惟者,自在所为,所语如甘露,所语悉尊重,瞋恚不生,不自贡高,四天王皆当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学持诵般若波罗蜜者,所语无有异,所言如甘露,所言不轻,瞋恚不起,自贡高不生。何以故?用学般若波罗蜜故,不爱贡高,不爱自用,不爱瞋恚。是善男子、善女人心自生念:‘若有斗诤,常当远离。’面自羞惭,念是曹之恶而不可近,自念:‘我索佛道,不可随瞋恚语,疾使我逮好心。’是善男子、善女人所作,为悉自见现在功德,其学持诵般若波罗蜜者亦尔。”
  释提桓因白佛言:“难当,天中天!为般若波罗蜜者乃过诸恶上去,自在所作无有与等者。”
  佛语释提桓因:“复次,拘翼,善男子、善女人学持诵般若波罗蜜者,或过剧难之中终不恐,正使入军不被兵。”
  佛言:“我所语无有异。若善男子、善女人当是时念诵般若波罗蜜,正使于中当死,若冤家在中欲共害之,如佛所语无有异,是善男子、善女人终不于中横死。正使在中,若有射者,若有兵向者,终不中其身。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者,极大咒,持尊之咒。学是咒者,善男子、善女人不自念恶,亦不念他人恶,都不念恶,为人中之雄,自致作佛当护一切人,学是咒者疾成得佛。
  “复次,拘翼,若书般若波罗蜜学持诵经者,若人、若非人不能害之,除宿命之罪不可请避。若佛初得道处,若有人从在方面来入其中,若鬼神、禽兽欲来娆者,终不能伤害。何以故?用过去、当来、今现在佛悉从是处自致成佛,以是故,不恐不怖,无所畏惧。般若波罗蜜者亦复如是,在所止处,一切皆为作礼恭敬护视之。”
  释提桓因白佛言:“若有,天中天,书般若波罗蜜,持经卷自归作礼承事者,名华、好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缯彩、华盖、幢幡以是供养;若有持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舍利起塔,自归作礼承事,好华、名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缯彩、华盖、幢幡持用供养。”
  佛问拘翼:“如是其福何所为多者?随所乐报。云何,拘翼,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菩,自致萨芸若成佛身,出见从何法中学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释提桓因报言:“怛萨阿竭从般若波罗蜜学,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自致成阿惟三佛。”
  佛语释提桓因:“不用身舍利故,为从萨芸若得佛。怛萨阿竭者,为从般若波罗蜜出。如是,拘翼,萨芸若身者为从般若波罗蜜出,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菩为从萨芸若生,我得作佛身,我般泥洹已后,舍利亦得供养。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学持诵行,自归作礼承事,以好华、名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缯彩、华盖、幢幡持用供养,即为供养萨芸若慧已。
  “复次,拘翼,其有书般若波罗蜜者,持经卷虽不读,但供养作礼,是善男子、善女人从其中得功德无比。何以故?为供养萨芸若慧故。”
  释提桓因白佛言:“如是,天中天,阎浮利人不供养事般若波罗蜜者,是辈人不知般若波罗蜜为尊,当得福无比。”
  佛语释提桓因:“云何,拘翼,阎浮利人中,有几所信佛、信法、信比丘僧者?”
  释提桓因白佛言:“阎浮利人少所信佛、信法、信比丘僧者,少少耳,及行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少少耳,能至行佛道者亦复少少耳。”
  佛言:“如是,拘翼,至有索佛道行者亦复少少耳。求佛者不可计阿僧祇人欲作菩萨行,然后从其中出者若一若两在阿惟越致地立。以是故,拘翼,若善男子、善女人行求佛道者,学持诵般若波罗蜜经,当为作礼承事恭敬。所以者何?用晓般若波罗蜜故。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本从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所学,我时亦在中学。怛萨阿竭般泥洹后,菩萨摩诃萨悉当受是般若波罗蜜。
  “怛萨阿竭般泥洹后,拘翼,若善男子、善女人取舍利供养,起七宝塔,尽寿自归,作礼承事,供养天华、捣香、泽香、烧香、杂香、天缯、华盖、幢幡。如是于拘翼意云何?其所作为福宁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持经卷自归作礼承事,供养名华、好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缯彩、华盖、幢幡,得福甚多。”
  佛言:“置是塔,拘翼,若满阎浮利七宝塔,善男子、善女人尽形寿自归作礼承事,供养天华、好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天缯、华盖、幢幡。云何,拘翼,其福宁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持经卷自归作礼承事,供养名香、好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缯彩、华盖、幢幡,得福甚多。”
  佛言:“且置是阎浮利所作塔,满四天下七宝塔,拘翼,若善男子、善女人尽形寿自归作礼承事,供养天华、好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天缯、华盖、幢幡,其福宁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持经卷自归作礼承事,供养名华、好香、捣香、杂香、泽香、缯彩、华盖、幢幡,得福甚多。”
  佛言:“置四天下塔,拘翼,譬如一天下,复次一天下,如是千天下,四面皆满七宝塔,若善男子、善女人尽形寿自归作礼承事,供养天华、好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天缯、华盖、幢幡。云何,拘翼,其福宁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持经卷自归作礼承事,供养名华、好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缯、华盖、幢幡,得福甚多。”
  佛言:“复置千天下,拘翼,复次千小国土,如是中为二千国土,四面皆满七宝塔,若善男子、善女人尽形寿自归作礼承事,供养天华、捣香、杂香、泽香、烧香、天缯、盖、幢幡。云何,拘翼,其福宁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持经自归作礼承事,供养名华、好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缯盖、幢幡,得福甚多。”
  佛言:“置二千中国土,拘翼,三千大千国土四面满中七宝塔,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尽形寿自归作礼承事,供养天华、捣香、杂香、泽香、烧香、天缯、盖、幢幡。云何,拘翼,其福宁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持经卷自归作礼承事,供养名华、好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缯彩、华盖、幢幡,得福甚多。”
  佛言:“置三千大千国土七宝塔,拘翼,若三千大千国土中,一切菩萨悉得为人,人人作七宝塔,是辈人尽形寿,持倡伎乐、歌舞、天杂香、名华、捣香、泽香、烧香、缯彩、华盖、幢幡持用供养。云何,拘翼,是功德福宁多不?”
  释提桓因言:“其所作福德功德,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持经卷自归作礼承事,供养名华、好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缯彩、华盖、幢幡,得福甚多。”
  释提桓因白佛言:“如是,如是,天中天。其自归般若波罗蜜作礼承事者,为供养过去、当来、今现在佛萨芸若已。”
  释提桓因复白佛:“置三千大千国土人,人人所作七宝塔,如恒河沙佛刹满中人,人人悉起七宝塔皆供养,一劫复至一劫,持天华、名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天缯、华盖、幢幡,以天上、天下诸伎乐持用供养;其福功德,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持经卷自归作礼承事,供养名华、好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缯彩、华盖、幢幡,所有得福出彼上。”
  佛语释提桓因:“如是,拘翼,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从法中得福,极多不可计、不可议、不可称、不可量、不可极。何以故?拘翼,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萨芸若者,为从般若波罗蜜出。如是,拘翼,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持经卷自归作礼承事,供养名华、好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缯彩、华盖、幢幡。如是,拘翼,是皆前世功德所致。”
  佛言:“如恒边沙佛刹百倍,皆起七宝塔,不在计中千倍,不在计中百千倍,不在计中万亿倍,不在计中无数倍,不在般若波罗蜜供养计中。”

  尔时,四万天子与释共来会者,皆谓释提桓因:“尊者当取般若波罗蜜,当诵般若波罗蜜。”
  佛语释提桓因:“当学持诵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若阿须伦生念,欲起兵与忉利天共战,是时,拘翼,当念诵般若波罗蜜,阿须伦即休兵众即还。”
  释提桓因白佛:“般若波罗蜜极大咒,天中天,般若波罗蜜极尊咒,无有辈咒。”
  佛言:“如是,如是,拘翼,般若波罗蜜为极大咒,般若波罗蜜为极尊咒,般若波罗蜜无有辈咒。是咒,拘翼,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皆从是咒自致作佛;甫当来诸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皆学是咒自致得佛;今现在诸佛,皆从是咒自致作佛。是咒者,拘翼,出十善功德照明于世,四禅、四谛、四神足、五旬照明于世。菩萨摩诃萨因沤和拘舍罗中,生十善功德照明世间。
  “复次,拘翼,若善男子、善女人学持诵般若波罗蜜者,便得现在法听。”
  释提桓因问佛:“云何当得今现在法听?”
  佛言:“其人终不横死,终不中毒死,终不于溺死,终不兵死。若时时遭县官,若为县官所侵,当诵念般若波罗蜜,往到其所,终不得危害。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所拥护。若为县官所呼召,当诵念般若波罗蜜,彼间若王、若太子、傍臣、所使与相见,即得好语,各皆欢喜。何以故?用学般若波罗蜜,慈心愍伤哀念一切人蜎飞蠕动故,其欲得害者不能得其便。”

  佛说是时,有异道人遥见佛欲往乱坐。释提桓因自念言:“尽我寿常得在佛边受诵般若波罗蜜。异道人欲且来,必乱我令不得受般若波罗蜜。”释提桓因从佛所受诵般若波罗蜜。彼异道人即遥远所绕天中天一匝,便从彼道径还去。
  舍利弗心念:“云何异道人从彼间中道而去?”
  佛知舍利弗心所念,即言:“是异道人无有好意来,释提桓因念般若波罗蜜,以故中道还去。”
  弊魔作是念:“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与四辈弟子共坐,欲天、梵天、诸天子悉复在中,无有异人。菩萨摩诃萨今授决者,当为人中之将,自致作佛,我当往乱之。”弊魔化乘一辕之车,驾四马,稍稍欲前到佛所。
  释提桓因念:“弊魔乘四马之车,欲来到佛所,非国王洴沙四马之车亦不类,国王波斯匿四马之车亦非类,释种、堕舍利种四马之车不类,是弊魔所作,常念索佛便,欲乱世间人。”
  释提桓因常愿欲念诵读般若波罗蜜,即时心念般若波罗蜜且欲究竟,弊魔即复道还去。

  忉利天上人持所化华,飞在空中用散佛上,皆言:“使般若波罗蜜得久在阎浮利,令人悉得闻见。”便复持天上若干种华已散佛上,皆言:“其有行般若波罗蜜者,守般若波罗蜜者,亦不为魔及魔天所得便。”
  释提桓因白佛言:“其闻般若波罗蜜者,是辈人其福功德不少,何况学诵持者!讽诵学已,复行教人,是人前世已为见佛从闻般若波罗蜜,何况学持诵已行如中事者!即为供养怛萨阿竭已。何以故?欲得萨芸若者,当从般若波罗蜜。譬如欲得极天宝者,天中天,当从大海;欲得萨芸若珍宝者,天中天,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当从般若波罗蜜索之。”
  佛言:“如是,如是,拘翼,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为从萨芸若出。”

  阿难白佛言:“无有说檀波罗蜜者,亦不尸波罗蜜,亦不羼波罗蜜,亦不惟逮波罗蜜,亦不禅波罗蜜,都无说是字者,但共说般若波罗蜜。何以故?天中天。”
  佛语阿难:“般若波罗蜜,五波罗蜜中最尊。云何,阿难,不作萨芸若,布施能为檀波罗蜜不?不作萨芸若,净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能为尸、羼、惟逮、禅、波罗蜜不?”
  阿难言:“如是,如是,天中天,无波罗蜜者为布施,萨芸若者是檀波罗蜜,无波罗蜜为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萨芸若者是般若波罗蜜。”
  佛语阿难:“用是故,般若波罗蜜五波罗蜜中为最尊。譬如掘地,以种散其中,同时俱出生;如是,阿难,般若波罗蜜者,为生五波罗蜜,萨芸若者从般若波罗蜜成。以是故,阿难,般若波罗蜜于五波罗蜜,为极大尊,自在所教。”

  释提桓因白佛言:“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说善男子、善女人从般若波罗蜜教学持诵者,说其功德未能竟。”
  佛语拘翼:“我不说讽起者功德未竟。说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者,持经卷自归作礼承事,供养名华、好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缯彩、华盖、幢幡,我说是供养功德耳。”
  释提桓因白佛:“我自拥护视是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持经卷自归供养,承事名华、好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缯彩、华盖、幢幡者。”
  佛语拘翼:“善男子、善女人诵般若波罗蜜时,若干百千天往到其所,听闻其法。若有于法不解,欲问法师适作是念,用兹法故应时各解,是善男子、善女人便得今现在法听。
  “复次,拘翼,善男子、善女人于四辈弟子中说般若波罗蜜,其心都无所难,若形试者终不畏。何以故?为般若波罗蜜所拥护,其所形试者便即而去。”
  佛言:“我了不见为般若波罗蜜者,何况欲形试般若波罗蜜!即是不能得见,为般若波罗蜜之所压服。善男子、善女人无有敢轻易者,心亦无所畏恐,是善男子、善女人为悉见今现在所作功德法。
  “复次,拘翼,若善男子、善女人敬爱父母、沙门、道人、知识、兄弟、宗亲、中外,或时其欲说恶事者,持中正法为解说之。是者,拘翼,善男子、善女人便得今现在所作功德法。
  “复次,拘翼,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持经卷书,四天王上诸天人索佛道者,当到彼所,问讯听受般若波罗蜜,作礼绕竟便去。
  “忉利天上诸天人索佛道者,当到彼所,问讯听受般若波罗蜜,作礼绕竟便去。
  “盐天上诸天人索佛道者,当到彼所,问讯听受般若波罗蜜,作礼绕竟便去。
  “是善男子、善女人心当知,无央数阿僧祇佛刹诸天人、龙、阅叉、揵陀罗、阿须伦、迦楼罗、甄陀、摩睺休、人非人,当来到是间,问讯听受般若波罗蜜,作礼绕竟各自便去,是即为施。
  “兜术天上诸天人索佛道者,当到彼所,问讯听受般若波罗蜜,作礼绕竟便去。
  “尼摩罗提天上诸天人索佛道者,当到彼间,问讯听受般若波罗蜜,作礼绕竟便去。
  “波罗尼蜜和耶拔致天上诸天人索佛道者,当到彼所,问讯听受般若波罗蜜,作礼绕竟便去。
  “梵迦夷天、梵富楼天、梵波产天、摩诃梵天、卢天、波利陀天、卢波摩那天、阿陂亘羞天、波利陀首诃天、阿波摩首天、首诃迦天、惟番罗天、阿比天、阿陀首天、首陀施天、阿迦腻吒天等诸天人,皆当到彼所,问讯听受般若波罗蜜,作礼绕竟便各自去。
  “乃至阿迦腻吒天常悉来下,何况,拘翼,三千大千国土诸欲天人、诸色天人!悉皆当来问讯听受般若波罗蜜,作礼绕竟各自还去。
  “是善男子、善女人在所止处,常当完坚无有娆者,除其宿命不请,余不能动。是善男子、善女人便得今现在功德法,诸天来时当可知。”

  释提桓因:“云何,天中天,是善男子、善女人,当何从知诸天来时,听受承事供养作礼?”
  佛言:“善男子、善女人若见光明,知诸天、若龙、阅叉、揵陀罗来听受般若波罗蜜承事作礼,其心欢喜踊跃,知已为来。
  “复次,拘翼,善男子、善女人曾所不闻香,若闻香,当知鬼神来已。
  “复次,拘翼,善男子、善女人当净身体,用净洁故鬼神皆大欢喜,数往到彼所,其人踊跃。如小天去大天来到,以是譬之,其威神甚尊,光明巍巍。是善男子、善女人常欢喜净洁住,其病终不著身,所止常得安隐,未曾有恶梦,梦中不见余,但见佛,但见塔,但闻般若波罗蜜,但见佛所坐树,但见法轮转,但见且欲成佛时,但见诸佛成得佛已转法轮,但见若干菩萨,但见说六波罗蜜种种为解慧,但见当作佛者,但见余佛刹,但闻佛尊法,但见某方某刹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若干百千弟子,若干亿弟子,佛在其中而说法。是者,拘翼,善男子、善女人于梦中所见已便安隐,觉即身为轻不复思食,身如食软美而饱。譬若比丘得禅,从禅觉已其心软好,不大思食自软美饱。如是,拘翼,是善男子、善女人从觉已不大思食,自想身软美如饱。何以故?拘翼,其邪鬼神不敢近。是善男子、善女人为自见今现在功德法已,用学诵般若波罗蜜故。若有书写虽不诵读,但持经卷自归作礼承事,供养名华、好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缯彩、华盖、幢幡。
  “复次,拘翼,或阎浮利中满怛萨阿竭舍利,若般若波罗蜜经,是二者欲取何所?”
  释提桓因言:“我宁取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我不敢不敬舍利,天中天,其舍利者,为从般若波罗蜜出而得供养。如我于诸天中而独持坐,或时不在座上,敢有天人来到者,皆承事为座作礼,所受教处便即而去。般若波罗蜜出者如是,天中天,出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舍利,为从萨芸若智慧出生。
  “阎浮利中满怛萨阿竭舍利,正使天中天,三千大千国土满中舍利为一分,般若波罗蜜经为二分,我从二分之中取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舍利为从中出自到得供养。譬如负债之人,天中天,与王者相知,得甚敬爱,无有问者,亦无所畏。何以故?在王边得威力故。天中天,以从般若波罗蜜者便出舍利,而得供养般若波罗蜜。譬若如王其住附者,辄为人所敬;怛萨阿竭舍利,为从萨芸若出生,便得供养。是天中天,萨芸若慧,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为从般若波罗蜜出,当作是知。两分之中,我取般若波罗蜜。
  “其受般若波罗蜜持者,譬如无价摩尼珠。天中天,其有是宝无有与等者,在所著处鬼神不得其便,不为鬼神所害;若男子、女人无大无小,其得邪者持,是摩尼珠著身,其鬼神即走去;若中热者,持是摩尼宝著身上,其热即为除;若中风者,持是摩尼珠著身上,其风即为除;若中寒者,持是摩尼珠著身上,其寒不复增即得除去;若夜时,持摩尼珠著冥中,即为悉明;若热时,持摩尼珠在所著处,即为大凉;若寒时,持摩尼珠在所著处,即为大温;在所置处,诸毒即为不行;若男子、女人无大无小,若蛇蟒所啮,持是摩尼珠著之,毒即自去。是摩尼珠,天中天,之为极尊。若有人病目痛者,若得目冥,持是摩尼珠近,眼痛即为除愈。如是,天中天,摩尼珠之德甚大巍巍,若著水中,水即如色;持若干种缯,郑重裹摩尼珠著其水中,水即随色;若水浊者,即时为清。摩尼之德而无与比。”
  阿难问释提桓因:“云何,拘翼,天上亦有摩尼,阎浮利地上亦有摩尼,俱同摩尼能有差别?”
  即报阿难:“天上摩尼者不与人间俱同,阎浮利所有其光明自然不足言耳,如我所说即之有异,其德甚尊十倍、百千倍、万亿倍、巨亿万倍。如我所语摩尼者,若著箧中,若著函中,其光明彻照于外。假使举珠出去,其处续明如故。般若波罗蜜者,是萨芸若之慧,至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般泥洹去后,舍利续得供养。舍利者,即为萨芸若之函器。
  “复次,天中天,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舍利,乃至恒边沙佛刹满中舍利,合为一分,般若波罗蜜经为二分,我宁从二分之中,取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怛萨阿竭为从萨芸若生,其舍利者从般若波罗蜜出自致得供养。若善男子、善女人,天中天,欲见今现在阿僧祇刹土诸佛,当承法如般若波罗蜜行,当作是念。”
  佛语释提桓因言:“如是,拘翼,过去时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皆从般若波罗蜜自致成佛;甫当来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菩,悉从般若波罗蜜当自致成作佛;今现在无央数阿僧祇刹土诸佛,亦从般若波罗蜜自致成作佛。”
  释提桓因白佛言:“摩诃波罗蜜,天中天,一切人蜎蜚蠕动,若波罗蜜悉了知之。”
  佛言:“菩萨摩诃萨用是知故,昼夜行般若波罗蜜。”
  释提桓因言:“所以但行般若波罗蜜,不行余波罗蜜者何?”
  佛言:“菩萨摩诃萨悉行六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于菩萨摩诃萨为最尊。若所施与般若波罗蜜为出其上,戒者无所犯,忍辱者为自守,精进者不懈怠,一心者而不乱,悉见诸法,是菩萨摩诃萨为行般若波罗蜜。
  “譬若阎浮利地上,拘翼,种种树木若干种色,各各异叶,各各异华,各各异实,各各异种,其影者而无异,即皆悉相类。如是,拘翼,五波罗蜜为从般若波罗蜜出萨芸若,种种展转相得无有异。”

  释提桓因白佛言:“极大尊之德无过般若波罗蜜,天中天。不可计德无过般若波罗蜜,天中天。无有已波罗蜜,天中天。若有书般若波罗蜜,持经卷自归作礼承事,供养名华、好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缯彩、华盖、幢幡,中复有书般若波罗蜜者持施与人,其福何所为多?”
  佛言:“故问拘翼,自恣报之:若有怛萨阿竭舍利自供养,复分布与他人令供养之,中有自供养舍利不分布与人,其福何所多者?”
  释提桓因言:“是善男子、善女人自供养舍利,天中天,复分与人,其福出彼上甚多。”
  佛言:“如是,如是,拘翼,善男子、善女人若书般若波罗蜜,持经卷自归作礼承事,供养名华、好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缯彩、华盖、幢幡,复书经卷分与他人令供养之,其福甚大。
  “复次,拘翼,若法师在所至凑,辄说经法分教于人,其功德甚大甚大。
  “复次,拘翼,阎浮利人悉是善男子、善女人,皆令持十善。云何,拘翼,其福宁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持经卷与人使书之,若为人读其福倍多。
  “复次,拘翼,置阎浮利,及四天下、诸小千国土、二千中国土、三千大千国土乃至恒边沙佛刹人,悉是善男子、善女人,皆令持十善。云何,拘翼,其福宁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持经卷与人使书,若为人读,其福倍多。
  “复次,拘翼,阎浮利人悉是善男子、善女人,皆令行四禅、四谛、四神足、五旬。云何,拘翼,其福宁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持经卷与人使书之,若为人读,其福倍甚益多。
  “复次,拘翼,置阎浮利,四天下及三千大千国土乃至恒边沙佛刹人,悉是善男子、善女人,皆令行四禅、四谛、四神足及五旬悉令得成。云何,拘翼,其福宁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持经卷与人使书之,若为人读,其福转倍。
  “复次,拘翼,若有人读般若波罗蜜者,复教余人令学之,其福甚倍益多。
  “复次,拘翼,若有人自学般若波罗蜜,复为人解其慧,得福转甚倍多。”

  释提桓因白佛言:“云何学般若波罗蜜解中慧者,天中天?”
  佛言:“其不晓者为解说之。若有当来善男子、善女人,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者,应学般若波罗蜜,反得恶师教学枝掖般若波罗蜜。”
  释提桓因问佛:“何谓为枝掖般若波罗蜜者?”
  佛言:“甫当来世有比丘,欲学般若波罗蜜,为恶师所反教。”
  释提桓因言:“何所为反教者?”
  佛言:“教人学色之无常,令人于色求无常,作是行般若波罗蜜作无常,学痛痒、思想、生死、识于识求无常,作是行般若波罗蜜,拘翼,是为枝掖般若波罗蜜。”
  佛言:“其人作坏色行,求色无常,坏痛痒、思想、生死、识行,于识求无常。视其作是行者,若有黠慧,当持般若波罗蜜为解之,其福转倍益多。
  “复次,拘翼,故阎浮利人,若善男子、善女人,皆令得须陀洹道。云何,拘翼,其福宁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持经卷与人使书之,教令学若为人读,其福倍益甚多。何以故?须陀洹道者,皆从般若波罗蜜出。
  “复次,拘翼,置阎浮利,正使三千大千国土乃至恒边沙佛刹人教令得斯陀含,其福宁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持经卷与人使书之,教令学若为人读,其福德益甚多。何以故?萨芸若德成法听故,从般若波罗蜜中成得佛,便出须陀洹道。
  “复次,拘翼,悉得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道,其福宁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持经卷与人使书之,若为人读,其福甚多。以是故,皆从是法各各悉得,是般若波罗蜜之所致。何以故?为萨芸若法。以学萨芸若法,便能教成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
  “置阎浮利人,拘翼,及三千大千国土乃至恒边沙佛刹人,悉教善男子、善女人,皆令得成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云何,拘翼,其福宁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持经卷与人使书之,教令学若为人读,其福益倍多。何以故?皆从般若波罗蜜,因萨芸若法德,用是故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用是故其福转倍益多。
  “复次,拘翼,阎浮利人都使发菩萨心,不如善男子、善女人持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人使书,教令学为说之。若授与阿惟越致菩萨经书,其人当从是学深入般若波罗蜜,学知般若波罗蜜者转增益多,守无极知因得成就,以是故其福转倍,甚多!甚多!
  “置阎浮利、三千大千国土,拘翼,及如恒边沙佛刹人,皆发心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行,不如善男子、善女人持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人使书之,教令学为说之,及授与阿惟越致菩萨经书,使人当从是学深入般若波罗蜜,学知般若波罗蜜者转增益多,守无极知因得成就,以是故其福转倍甚多。
  “复次,拘翼,阎浮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行,不如善男子、善女人持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人使书之,为解说其慧令学之,及授与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经,为解中慧,其福转倍益多。
  “置阎浮利、三千大千国土,及至恒边沙佛刹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不如善男子、善女人持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人使书之,教令学入黠慧中,若授与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经,为解中慧,其福转倍益多。
  “复次,拘翼,阎浮利人皆令如阿惟越致菩萨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随教人入般若波罗蜜中。云何,拘翼,其福宁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从是辈中若有一菩萨,便作是语:‘我欲疾作佛。’正使欲疾作佛,不如人入般若波罗蜜者,其福转倍益多。
  “置阎浮利、三千大千国土,及至恒边沙佛刹人,皆悉如阿惟越致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若有教善男子、善女人入般若波罗蜜中。云何,拘翼,其福宁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若有一菩萨从其中作是言:‘我欲疾作佛。’正使疾作佛,不如持般若波罗蜜授与人者,其福转倍益多。”
  释提桓因白佛言:“如是,如是,天中天。极安隐者即菩萨摩诃萨令近佛座,持衣、食床、卧具、供养、医药,所当得,不如持般若波罗蜜教授人者,其福转倍益多。何以故?天中天,其得般若波罗蜜者,令近佛座。”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善哉!善哉!拘翼,于尊弟子菩萨摩诃萨中乃作是观,诸声闻者因是而得成。是辈人不索佛道者,菩萨摩诃萨不当于中学,六波罗蜜不学是法者不得作佛。随法如学,疾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便得至佛。”

 

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卷第三

符秦天竺沙门昙摩蜱共竺佛念译

 

善权品第四

  尔时,弥勒菩萨谓须菩提:“若有菩萨摩诃萨劝助为福,出入布施、持戒自守者上,其福转尊极上,无过菩萨摩诃萨劝助福德。”
  须菩提语弥勒菩萨:“复有菩萨摩诃萨,阿僧祇刹土诸佛所而作功德,一一刹土不可计佛其般泥洹者,乃从发意已来自到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成至阿惟三佛者,乃至无余泥洹界而般泥洹者,然后至于法尽,于是中所作功德,其功德度无有极;乃诸声闻作布施、持戒自守为福,于有余功德自致无余,诸有般泥洹佛于其中所作功德,至有净戒身、三昧身、智慧身、以脱身、脱慧所见身;佛法极大哀不可计,佛天中天所说法,于其法中复学诸所有功德,乃于诸般泥洹佛法所作功德,都计之合之,劝助为尊。种种德中为极,是上极。劝助者是为劝助,劝助以持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以是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置是菩萨之人,持心能作是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乃生作是心,欲有所得。”
  弥勒菩萨语须菩提:“其不作是求,乃能有所得。其作是思想者,以为无黠——能生是意,用思想悔还,用信悔还——但用无黠故,还堕四颠倒,无常谓有常,苦谓有乐,空谓有实,无身谓有身,以故思想悔还,心悔还,信悔还。菩萨不当作是心有所求。于所求无处所,云何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弥勒菩萨谓须菩提:“不当于新学菩萨摩诃萨前说是语。何以故?或亡所信,亡所乐,亡所喜,亡所行,便从是堕。当为是菩萨摩诃萨可说闻者,在善师边者,当为是菩萨摩诃萨可说闻者,不恐、不怖、不畏,是菩萨摩诃萨能劝助为福,作萨芸若。持心作是劝助,心亦尽灭,无所有,无所见。何等心当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当以何心作?心无两对,心之自然,乃能所作。”
  释提桓因语须菩提:“新学菩萨摩诃萨闻是或恐或怖。若菩萨摩诃萨欲作功德者,当云何劝助其福得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语弥勒菩萨:“当作护诸佛所,破坏众恶而断爱欲,等行如一,降伏魔事,弃捐重担,即自从所有勤苦悉为以尽,其知以脱心,即从计从阿僧祇刹土诸般泥曰者,于其中所作功德福,于诸声闻中复作功德,都计之合之,劝助为尊。种种德中无过劝助,其劝助者能为劝助,劝助以持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何所是菩萨摩诃萨想,不还所信,不悔还?正使菩萨摩诃萨持心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其心无所想者,是菩萨摩诃萨心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正使心念自了知,是为想悔还、心悔还、所信悔还;正使心念复知是心,则是作是,为想悔还、信悔还。正使菩萨摩诃萨持心了知,当作是觉知,尽无所有,知尽者当知何心有所作,当了知心何所心法于法有所作,如法者为随法已,于作真为是作,即非邪作,是菩萨摩诃萨所作。若有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当来、今现在佛所作功德,若诸声闻下至凡人所作功德,若畜生闻法,及诸天、诸阅叉、乾多罗、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睺勒、诸人若非人闻法者,发心所作功德,及初学菩萨道者,都计之合之积累为上,其劝助者能为劝助,是以极尊。种种德中无过劝助,是以劝助所当,劝助能为,劝助福用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正使复如是为尽法,于法无所生、无所灭,无所处法,无所生法,得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法不了法,有反用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故。是为无想,不悔还心,亦不悔还,所信不悔还,作是无所求,众所不逮,是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所作。若有菩萨摩诃萨不谛晓了知作福德者。所以者何?于身恍忽,于劝助福亦复恍忽,菩萨了知恍忽无所有,是故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若于诸般泥洹佛所而作功德,持是功德欲作所求,其知自然能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诸佛天中天,所著不著想,过去以灭亦无有想而不当。学沤和拘舍罗,未得般若波罗蜜者不得入,已得般若波罗蜜乃得入,勿为身作识,用之有灭,以是故无有身身。有德之人,有想便碍,反欲苦住。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菩不学作是德持劝助。何以故?用不正,故视般泥曰佛而反有想,以故为碍,所作功德,为不及逮,反欲苦住。其不作想者,是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之德,其作想者譬若杂毒。何以故?设美饭以毒著中,色大甚好而香,无不喜者,不知饭中有毒。愚闇之人食之欢喜饱满,食欲消时久久不便身。不知德行者,甚之为难,不晓将护,不晓中事,不能解知。作是行德者,为如杂毒之食语。善男子,过去、当来、今现在佛,持戒身、三昧身、智慧身、以脱身、脱慧所见身,及于声闻中所作功德,佛天中天所说,若复辟支佛所而作功德,都劝助之,劝助以持是福德,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持所作为想,用是故譬若杂毒。
  “菩萨摩诃萨当作是学,何所过去、当来、今现在佛功德?当云何劝助作福成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菩萨随怛萨阿竭教者,是即为作智、佛功德,所生自然及其想法,所有持是福作劝助,因其劝助自致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菩萨摩诃萨作是施者无过,终不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佛所语皆至诚。
 “复次,菩萨摩诃萨当作是施,如净戒,如三昧,如智慧,如以脱,如脱慧所见身,无欲界、无色界、无无色界,亦无过去、当来、今现在,亦无所有,无所有施亦复无所有,其作是施为以如法,法亦无所有,作施者为成所施无有毒,其作异施者为作反施。是菩萨摩诃萨所施以如法者,佛天中天,所知是即为施,得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所作为如佛,是即为菩萨摩诃萨所施。三千大千国土人悉念慈哀等护心,无过菩萨摩诃萨上头所施,是即为极尊。
  “复次,须菩提,三千大千国土人悉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使如恒边沙佛刹人皆供养是菩萨,震越、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如恒边沙劫供养,随所喜乐作是布施。云何,须菩提,其福宁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劝助功德福过其上不可计。”
  须菩提白佛言:“代劝功德福者,如恒边沙佛土不能悉受。”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若有菩萨持般若波罗蜜者,所作施为过其本所施上,以无能过劝助所施上,百倍、千倍、万倍、亿倍、巨亿倍。”

  尔时,四天王天上二万天人悉以头面著佛足,皆白佛言:“极大施,天中天!菩萨摩诃萨,沤和拘舍罗乃作是施,其功德甚大尊。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于中劝助故。”
  忉利天上诸天人持天华、名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天缯、华盖、幢幡、伎乐,持用供养娱乐佛,供养已皆白佛言:“极大施,天中天!菩萨摩诃萨,沤和拘舍罗乃作是施,极大施之功德。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于中劝助故。”
  盐天上诸天人持天华、名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天缯、华盖、幢幡、伎乐,持用供养娱乐佛,供养已皆白佛言:“极大施,天中天!菩萨摩诃萨,沤和拘舍罗乃作是施,极大德之功德。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于中劝助故。”
  兜率天上诸天人以天华、名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天缯、华盖、幢幡、伎乐,持用供养娱乐佛,供养已皆作是言:“极大施,天中天!菩萨摩诃萨,沤和拘舍罗乃作是施,极大德之功德。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于中劝助故。”
  尼摩罗提天上诸天人持天华、名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天缯、华盖、幢幡、伎乐,持用供养娱乐佛,供养已皆白佛言:“极大施,天中天!菩萨摩诃萨,沤和拘舍罗乃作是施,极大尊之功德。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于中劝助故。”
  波罗尼蜜和耶拔致天上诸天人持天华、名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天缯彩、华盖、幢幡、伎乐,持用供养娱乐佛,供养已皆白佛言:“极大施,天中天!菩萨摩诃萨,沤和拘舍罗乃作是施,极大尊之功德。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于中劝助故。”
  梵天、梵迦夷天、梵福楼天、梵波利产天、卢天、波利陀天、卢波摩那天、阿陂譮天、首诃天、波利首诃天、阿波摩首天、首诃迦天、比伊潘罗天、阿比耶天、须陀施天、尼天乃至阿迦腻吒天等诸天人,悉以头面著佛足,皆言:“甚善,天中天!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极为大施之功德。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于中劝助故。”
  佛语首陀卫诸天人:“置三千大千国土中,菩萨摩诃萨及恒边沙佛刹人,悉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复有恒边沙佛刹人,都共供养是辈菩萨摩诃萨,震越、衣服、饭食、去来卧具、病瘦医药供养,如恒边沙劫,随所乐喜作是施与,若复过是者,不及菩萨摩诃萨劝助之施。为过去、当来、今现在佛,净戒身、三昧身、智慧身、以脱身、脱慧所见身及诸声闻身,其中者所作功德都共计之合之,不及劝助。若劝助者,以是极尊无能过者,作是劝助以持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白佛言:“属天中天所说,都共计之合之,极尊无过劝助。悉代劝助,劝助已,菩萨摩诃萨从是中得何等法?”
  佛语须菩提:“道德之人当知过去、当来、今现在,法无所取,亦无所舍,亦无所知,亦无所得。其法者,为无所生法,亦无所灭。法者亦无从生,法亦无所从灭,于法中了无有生者,法亦无所从有而灭,是者法之所法。我代劝助之,是为劝助,作是施者疾得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劝助为尊。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当来、今现在佛所,代作布施者劝助,代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而劝助之,代以脱者劝助之,代脱慧所见身劝助之,作是代劝助,其脱者是为布施,其脱者是为忍辱,其脱者是为精进,其脱者是为一心,其脱者是为智慧,其脱者是为脱慧,其脱者是为脱慧所见身,其脱者是为以脱,其脱者代其劝助,其脱者是为法,是故当来未有如其脱者令阿僧祇刹土诸佛天中天现在者,其脱者是即诸佛弟子,其脱者以过去诸佛弟子,其脱者今现在诸佛弟子,于是法中无缚无著无脱,如是法者,持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所施为从中无有能过者,无有能坏者。是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劝助之为尊。
  “如恒边沙佛刹中,菩萨悉寿如恒边沙劫,恒边沙佛刹人都悉供养诸菩萨摩诃萨,震越、衣服、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乃至恒边沙劫,须菩提,皆持戒、忍辱、于精进而不懈、于禅悉得三昧,百倍、千倍、万倍、若干巨亿万倍,不如劝助功德福,最尊出其上。”

地狱品第五

  舍利弗白佛言:“般若波罗蜜者多所成。
  “天中天,因般若波罗蜜,无不得字者。
  “天中天,般若波罗蜜,为极照明。
  “天中天,般若波罗蜜,为去冥。
  “天中天,般若波罗蜜者,无所著。
  “天中天,般若波罗蜜,为极尊。
  “天中天,无目者,般若波罗蜜为作眼。
  “天中天,其迷惑者,般若波罗蜜悉授道路。
  “天中天,萨芸若者,即般若波罗蜜是。
  “天中天,般若波罗蜜者,是菩萨摩诃萨母。
  “天中天,无所生、无所灭,即般若波罗蜜是。
  “天中天,具足三合十二法轮,为转是般若波罗蜜。
  “天中天,般若波罗蜜,其困苦者悉安隐之。
  “天中天,般若波罗蜜,于生死作护。
  “天中天,般若波罗蜜,于一切法悉皆自然。
  “菩萨摩诃萨,当云何于般若波罗蜜中住,天中天?”
  佛语舍利弗:“世多罗者,因般若波罗蜜住。其敬佛者,当自归般若波罗蜜。”
  释提桓因心念:“尊者舍利弗何因发是问?”即时,释提桓因谓舍利弗:“何因尊者乃作是问?”
  舍利弗谓释提桓因:“拘翼,般若波罗蜜者是菩萨护,因其劝助功德福持作萨芸若,过菩萨之所作为——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譬若如人从生而盲,若百人、若千人、若万人、若千万人,无有前导,欲有所至若欲入城者,不知当如行;如是,拘翼,五波罗蜜者亦如盲无所见,离般若波罗蜜者,如是欲入萨芸若中,不知当如行。般若波罗蜜即五波罗蜜之护,悉与眼目。般若波罗蜜者是护,令五波罗蜜各得名字。”
  舍利弗白佛:“当云何守入般若波罗蜜中?”
  佛语舍利弗:“色者不见所入,痛痒、思想、生死、识亦不见所入,视五阴亦不见所入,是为守般若波罗蜜。”
  “如是者,天中天,以为守般若波罗蜜。作是守者,为逮何法?”
  佛语舍利弗:“无所守是为逮法守,为般若波罗蜜。”
  释提桓因白佛言:“般若波罗蜜不逮萨芸若者,亦不能得逮,亦不逮守,于生死亦无所逮,当云何逮,天中天?”
  佛言:“无所逮故能为逮。”
  释提桓因言:“少有及者,天中天,如般若波罗蜜!于诸法,诸法无生无所灭,当何所住?”
  “无有住。”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或时作是念,便离般若波罗蜜。”
  佛语须菩提:“傥有所因,便念般若波罗蜜,知般若波罗蜜空无所有,无近无远,是故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者,为信何法?”
  佛语须菩提:“信般若波罗蜜者为不信色,亦不信痛痒、思想、生死、识,有不信须陀洹道,不信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
  须菩提白佛言:“摩诃萨波罗蜜者,天中天,即般若波罗蜜是。”
  佛谓须菩提:“云何知摩诃萨波罗蜜?因般若波罗蜜是。须菩提,于色无大无小,不以色为证,亦不为色作证;痛痒、思想、生死、识,亦无大无小,于识不以为证,亦不为识作证;便于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致十种力即不复为弱。萨芸若无广无狭。何以故?无广无狭萨芸若知于般若波罗蜜无所行。所以者何?般若波罗蜜无所有。若人若于中有所求,谓有所有,是则为大非。何以故?人无所生,般若波罗蜜与人俱皆自然。人恍忽故般若波罗蜜俱不可计,人亦不坏般若波罗蜜亦如是。人如般若波罗蜜者,便得成至阿惟三佛。人亦有力故,恒萨阿竭现而有力。”

  舍利弗白佛言:“般若波罗蜜甚深,甚深,天中天!若有菩萨摩诃萨信般若波罗蜜者,不说其中短,亦不狐疑,其人从何所来生是间?为行菩萨道已来,几闻解般若波罗蜜事随教入中者?”
  佛语舍利弗:“从他方佛刹来生是间,是菩萨摩诃萨于他方供养佛已从授决,闻般若波罗蜜故,以是复闻般若波罗蜜,自念言:‘我如见佛无异。’”
  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可得见闻不?”
  佛言:“不可得见。”
  须菩提白佛言:“是菩萨随深般若波罗蜜者,行已来为几闻?”
  佛语须菩提:“是非一辈学,各各有以供养若干百佛、若干千佛悉见已,于其所皆行清净戒已。
  “若有于众中闻般若波罗蜜,弃舍去为不敬菩萨摩诃萨法,佛说深般若波罗蜜,其人弃舍去不欲闻之。何以故?是人前世时闻般若波罗蜜,用弃舍去故,亦不以身心,是皆无知之人所致。用是罪故,若闻深般若波罗蜜,复止人不令说之;止般若波罗蜜者,为止萨芸若;其止萨芸若者,为止过去、当来、今现在佛;用是断法罪故,死入大泥犁中,若干百千岁,若干亿万岁,当受若干泥犁毒痛甚不可言,其中寿尽转生他方摩诃泥犁中,其寿复尽展转到他方摩诃泥犁中生。”
  舍利弗白佛言:“其罪为堕五逆恶。”
  佛谓舍利弗:“其罪虽喻不可引譬。若讽诵读深般若波罗蜜时,其心疑于法者,亦不肯学,念是言:‘非恒萨阿竭所说。’止他人言:‘莫得学。’是为以自坏复坏他人,自饮毒已复饮他人毒,是辈人为以自亡失复失亡他人,自不晓知深般若波罗蜜转复坏他人。是曹人者不当见之,舍利弗,不当与共坐起、言语、饮食。何以故?是曹之人诽谤法者,自在冥中,复持他人著冥中,其人自毒杀身无异。断法之人所语,有信者,用其言者,其人所受罪俱等无有异。所以者何?用诽谤佛语故。诽谤般若波罗蜜者,为悉诽谤诸法已。”
  舍利弗白佛言:“愿闻诽谤法者,受形何等像类?许不知其身大如?”
  佛谓舍利弗:“是诽谤法人傥闻是事,其人沸血便从面孔出,或恐便死,因是被大痛。其人闻之,心便愁毒而消尽,譬若断华,著日中即为萎枯。”
  舍利弗言:“愿为人故当说之,令知其身受形云何,当为后世人作大明。其有闻者畏惧,当自念:‘我不可诽谤断法如彼人。’”
  佛语舍利弗:“是为示人之大明,以所因罪受其身,甚大丑恶,极勤苦臭处诚不可说,其苦痛甚大而久剧。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语,自足以不敢复诽谤。”
  须菩提白佛言:“善男子、善女人闻,是人但坐口所言乃致是罪。”
  佛语须菩提:“是愚痴之人于我法中作沙门,反诽谤般若波罗蜜,言非道。止般若波罗蜜为者,止佛菩萨;以止佛菩萨者,为断过去、当来、现在佛萨芸若;已断萨芸若者,为断法;以断法者,为断比丘僧;以断比丘僧者,为受不可计阿僧祇之罪。”
  须菩提白佛言:“若有断般若波罗蜜者,天中天,为几事?”
  佛语须菩提:“以为魔所中,是善男子、是善女人不信不乐——用是二事故,能断深般若波罗蜜。复次,须菩提,断般若波罗蜜者复有四事。何谓四事?随恶师所言;不随顺学;不承至法;主行诽谤,索人短,自贡高。是为四事。”
  须菩提白佛言:“少有信般若波罗蜜者,天中天,不晓了是法故。”
  佛语须菩提:“如是,如是,少有信般若波罗蜜者,不晓法故。”
  须菩提言:“云何深般若波罗蜜少有信者?”
  佛语须菩提:“色无著无缚无解。何以故?色之自然为色。痛痒、思想、生死、识无著无缚无脱。何以故?识之自然为识。过去色无著无缚无脱。何以故?过去色之自然故。当来色无著无缚无脱。何以故?当来色之自然色故。今现在色无著无缚无脱。何以故?色之自然色故。过去痛痒、思想、生死、识无著无缚无脱。何以故?过去色之自然故。当来识无著无缚无脱。何以故?当来识之自然故。今现在识无著无缚无脱。何以故?识之自然故。用是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甚深少有信者。”

清净品第六

  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少有晓者,将不狎习故?”
  佛语须菩提:“如是,如是,般若波罗蜜少有晓者,用是不狎习之所致。何以故?须菩提,色清净,道亦清净故,言色清净、道亦清净,痛痒、思想、生死、识亦清净故,言道亦清净,是故识亦清净。
  “复次,须菩提,色清净,萨芸若亦清净,色亦清净,是故色清净、萨芸若亦清净等无异。今不断前,前不断后,故无坏,以是故前为不断。”

  舍利弗白佛言:“清净者,天中天,为甚深。”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清净为极明,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清净无有垢,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清净无瑕秽,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清净无所有,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于欲无所欲清净,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于色而无色清净,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无所生为色甚清净,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于有智而无智甚清净,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于智者而无智者甚清净,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于色而有智无有者甚清净,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于痛痒、思想、生死、识而无有智,无有智者甚清净,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般若波罗蜜甚亦清净,天中天。萨芸若者不增不减,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般若波罗蜜甚清净,于诸法无所取,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须菩提白佛言:“我者清净,色亦清净,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故曰我清净,痛痒、思想、生死、识亦清净,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我清净,道亦清净,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我者清净,萨芸若亦清净,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我者清净无端绪,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我者清净无有边,色亦清净无边,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我者无有边,痛痒、思想、生死、识亦无有边,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晓知清净者,即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是。”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者,亦不在彼,亦不在是,亦不离是,亦不在中间,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摩诃萨知是者,为行般若波罗蜜。有想者,便离般若波罗蜜远已。”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有字者便有想,以想故著。”
  须菩提白佛言:“难及波罗蜜!天中天,安隐决于著。”

  舍利弗言:“问须菩提,何所为著?”
  须菩提言:“知色空者是曰为著,知痛痒、思想、生死、识空是曰为著,于过去法知过去法是曰为著,于当来法知当来法是曰为著,于现在法知现在法是曰为著,知法者为得大功德,发意菩萨是即为著。”
  释提桓因问须菩提:“何谓为著,须菩提?”
  “心知,拘翼,持是知心,施与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者本清净,能可有所作?善男子、善女人其菩萨者,劝人教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为说正法,自于身无所失于佛种有所造。是善男子、善女人以离诸著,为弃本际。”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令菩萨摩诃萨知本际为觉著事。
  “复次,须菩提,有著甚深微妙,我今说之,谛听!谛听!上中下言悉善。”
  须菩提白佛言:“愿乐欲闻。”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念欲作,想随所想,是故为著。过去、当来、今现在佛天中天,于无余法代劝助之,是为劝助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于法者而无法故,曰无过去、当来、今现在,以是不可有所作,亦不可有想,亦不可作因缘,有不可见闻,不可知。”
  须菩提白佛言:“其本甚深清净,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今自归般若波罗蜜。”
  佛言:“法无作者故,得成阿惟三佛。”
  须菩提言:“诸法实无作阿惟三佛者。”
  佛语须菩提:“无有两法,用之本净故,曰为一。其净者,于一切亦无作者。”
  佛语须菩提:“是以离诸著,为弃本际。”
  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者难了,天中天!”
  佛言:“如是无有得阿惟三佛者。”
  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不可计,天中天。”
  佛言:“如是,须菩提,非心之所知。”
  须菩提言:“为无有作者,天中天。”
  佛言:“无有作者,故无所著。”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当云何行般若波罗蜜?”
  佛言:“不想痛痒、思想、生死、识行,为行般若波罗蜜;色不满色,为行般若波罗蜜;色不满为非色行,为行般若波罗蜜;痛痒、思想、生死、识不满,为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难及,天中天!于著无所著,是实为不著。”
  佛言:“不著色者,为行般若波罗蜜;不著痛痒、思想、生死、识行,为行般若波罗蜜。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色为不著,于痛痒、思想、生死、识为不著,于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亦不著。所以者何?以过诸著故,复出萨芸若中,是为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所说法甚深难逮,天中天!若所说不增,不说者亦不减。”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譬若恒萨阿竭,尽寿称誉空,空亦不增,若不称誉,空亦不减。譬如称誉幻人者亦不增,不称誉者亦不减,闻善亦不喜,闻恶不忧。如是,须菩提,于法各各讽诵学之,法亦不增不减。”
  须菩提白佛:“菩萨摩诃萨甚慊苦行般若波罗蜜,若有守般若波罗蜜者,不懈、不恐、不怖、不动、不还。以何故?守般若波罗蜜者为守空故。一切皆当为菩萨摩诃萨作礼,用被僧那大铠故与空共战,为一切人故著僧那,为一切人故而举空,是菩萨摩诃萨为极大勇猛。天中天,用空法故,自致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得成阿惟三佛。”
  有异比丘心念之:“当自归般若波罗蜜,为无所生法,亦为无所灭法。”
  释提桓因语须菩提:“菩萨随般若波罗蜜教者,为随何教?”
  须菩提言:“为随空教。”
  释提桓因言:“何所随空教者?”
  须菩提言:“其欲寂静者,是菩萨摩诃萨为知般若波罗蜜。”
  释提桓因白佛言:“其受般若波罗蜜者,天中天,当护几何间?”
  须菩提谓释提桓因:“云何,拘翼,能见法当所护者不?而言欲护之?”
  释提桓因言:“不。”
  须菩提言:“随般若波罗蜜教作者是为以得护,若人、若非人终不得其便。”
  须菩提言:“若菩萨摩诃萨护空者,为随般若波罗蜜行已。云何,拘翼,能可护响不?”
  释提桓因言:“不能。”
  须菩提言:“如是,拘翼,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者,其法亦如响,以知是者亦复无想,以无想念为行般若波罗蜜。”

  用佛威神,三千大千国土诸四天王、诸释梵及诸尊天,一切皆来到佛所前,为佛作礼,绕竟三匝各住一面。诸天天王、释梵悉承佛威神,念诸千佛皆字释迦文,其比丘者皆字须菩提,问般若波罗蜜者皆如释提桓因。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