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颐和园铜牛沿东堤向北,在距离文昌阁大约200远的地方,要经过二龙闸桥。二龙闸桥实际有两座桥,在东堤上的是闸桥,建有两个桥洞,也就是出水孔,在桥洞的西端有闸板槽,原来有闸板调节出水量;在东堤的外侧隔开三米多远有一座低一点的桥,可以叫它行路桥。清漪园时期这里没有围墙,闸桥治水,行路桥走人,颐和园时期修建了围墙,但是围墙比现在的围墙靠里,闸桥在围墙内,行路桥在围墙外,80年代颐和园围墙外扩,行路桥就变成了公园里面的桥,但是这个位置的桥毫无实用意义,还常被游人忽略,不知道它其实是乾隆时期的老桥。
向西北看。
向东北看。
这是闸桥的东侧。桥体和栏杆都是花岗岩材质。这种没有望柱、只有实心栏板的栏杆叫罗汉板,栏杆两端向内顶着的石头构件叫抱鼓石(因为上面雕有一个石鼓)。这个闸桥又是闸又是桥,作为桥它是两孔平梁石桥。
这是闸桥的西侧,可以看到安装闸板的石槽。桥面上现在是很新的灰砖,我没见过光绪年桥面什么样,那会儿他不卖票也进不来,估计也得铺上砖头。
向西南看。行路桥也是罗汉板栏杆。
行路桥的桥面也是花岗岩,桥面条石之间有大铁钉把它们紧固在一起,这种大铁钉叫腰铁,据说施工方法是提前在
条石上打出里大外小的凹槽,把条石铺装好之后现场浇灌融化的铁水,铁水冷却之后条石就再也不能移动了。这个桥面的腰铁不知为什么都没有了,该不会是大跃进抠下来赶英超美大炼钢铁了吧,因为那会儿这个桥在公园围墙之外。行路桥也是两孔平梁石桥。
罗汉板和抱鼓石上也雕有图案,但是这种材质本身就粗糙,现在也看不出图案有什么精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