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巢湖居巢区找小姐上门按摩服务 ... //www.sinovision.net/?3454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微信:386654664】巢湖居巢区找小姐上门服务【微信:386654664】巢湖居巢区找小姐保健按摩服务【微信:386654664】《巢湖居巢区小姐服务电话》【 ...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内需市场――一个美丽的幻想

已有 2355 次阅读2011-5-12 15:57 |个人分类:华一杂谈(论辩)|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作者:华一(重庆市)
中国泛蓝联盟:2006-05-30-1:00AM

  我们上次谈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我国GDP高速增长的“奇迹”,但内需市场却因这种增长反被压迫。本来外需与内需应当同是我们市场经济发展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可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制约,使其内需偏废,跛脚朝外,形成目前这种崎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状态。 

  那么,我国内需市场还有希望发展起来吗?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的深入剖析我国内需市场形态,以及外需市场对它带来的影响。这将是对上文《试论我国市场经济之内需市场与外向型经济的关系》的更进一程的解读。 

  所谓市场,是以一定时期的人们的消费需求为基础的,而消费需求则是以消费能力为基础的。一个失却了消费能力的市场,不可能以消费需求作为原动力,会变成死水一潭,也就谈不上什么消费水平提升和促进消费等等。然而,这些年来,我们是如何做的呢?首先,我们看到,随着于1991年起的港台资本的大量涌入作为辅垫,很快便掩盖了于1990~1991年出现的生产过剩,从而造成了自1991年到1994年的增长和繁荣的假象。随着房地产业中的各种开发区热的兴起、金融市场开放、沿海珠三角地区大量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建成并发展、公共建设投资增长等等,极大地刺激了国内又一次需求增长。这些增长主要表现在能源、土地资源、建材、有色金属、家电、家具、木材、塑胶、轻纺印染设备和原料等,另外是吸收了大量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力,从这些增长看来,其增长的主要方式,仍然属于投资拉动型。从当时的沪深两大股市中,可以清楚看到,凡带有投资开发区、建材、工业原材料生产、设备制造、能源、金融类等概念的股票,没有不大涨的,谁也没有意识到这中间隐藏着多么巨大的风险,可以这样说,除了能源类股票因其独有的垄断优势,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下,最后在股市狂跌的惊涛骇浪中挺了下来,其他类股,随着市场泡沫带来的股市泡沫的破灭,很快于94年以后的十几年持续下跌中,市值狂跌致少60%,有很大一部份跌掉了80~90%市值。而这一时期,由于适于老百姓的内需相对不足,房改、医改、教改、金融改革等还未施行,国内投资产品极度馈乏,而股市造成的繁荣假象,便吸走了大量社会资金和居民存款,在经历了十几年大跌以后,那些由青年熬到壮年、壮年熬到白头的人们,最终也没能盼到收益的到来,反而致使这些投资者熬光了终身积蓄,成为我国疯狂增长的GDP车轮下的辅路石,在那架马车碾过之后,凝固成过去的历史,最后淹没在历史的荒草之下。而大多数老百姓仍在进行着终身不改的储蓄事业。这一时期至往后很长时期内,由于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的缺失,储蓄仍是中国人唯一的检财之道,以保即时之用。事实证明,在1994年朱镕基推行房改、医改、教改、金融改革和以后的企业股份制后,老百姓储蓄这一唯一财产,成为其安生立命的主要根基。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严重不足,消费水平极其低下,要以内需带动市场发展,无异于天方夜谭般的神话。那么,中国有没有内需市场?如果有它有多大?其内需水平有多高?这又待从1994年的那几项重大改革说起。这便是房改、医改、教改、金融改革、和随后进行的企业股份制改革等。 

  房改、医改、教改、金融改革、和随后进行的企业股份制改革,这在1994年起成为一系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主旋律,最终影响了二十、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济进程和社会进步。那么,这些“改革”对扩大内需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知道,在我国这种经济体制下,以投资拉动下的扭曲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势必周期性的引发生产过剩和金融危机频繁发生。生产过剩引发资源过渡消耗和投资耗损,继而引发生产要件供给紧张和价格上涨,生产要件供给紧张和价格上涨又刺激扩能增效,以产能扩张冲抵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压力,同时,由于国有制企业在经济生 活中占绝对垄断地位,操控价格来实现经济增长成为必然,于是,这种毫无节制的扩能增效和资金毫无顾忌的无效投入,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重复生产着低级产品,在这些低级产品的冲击下,内需市场变得极其脆弱,生产过剩造成的不仅仅是生产萎缩,且导致市场极度萎缩。人们在没有消费水平提升和收入增加,面临企开工不足或停工待料等情况下,纷纷把钱存入银行和买入国债保值,后来在1994年房改、医改、教改、金融改革、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实践中,证明人们这—选择的唯—性和正确性。民众除一般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存储和证券投资(股票、国债、企业债券等),消费品市场处于停顿状态。由于消费能力没有形成,消费水平得不到提升,内需市场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虚妄的泡影。这也为今后的单一外向型经济埋下了伏笔,迫使政策导向于对外资和出口的依重。而此后,港台资本的介入对其发展国外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他们多在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行业投入,其产品的低层次导致其行为的短期效应,短、频、快成为招商引资的主导思想和领导们表现政绩的主要手段,并以此指导国内投资和生产。也成了引发生产过剩和市场疲软的主要因素之一。于是,金融呆坏帐大范围出现,财政收支受到极大威协,过高的储蓄也为金融危机的到来推波助澜。这时,房改、医改、教改、金融改革、企业股份制改革便于此出笼,其目的便是要:(一)、从银行强行挤出储蓄资金进入消费品市场,消化生产过剩造成的危机;(二)、强行挤出储蓄资金进入股市,以配合国企改制所需的大量资金;(三)、强行挤出储蓄资金流出银行,以减轻银行业利息负担,降低金融危机压力;(四)、为了从银行强行挤出储蓄资金,大幅降低存款利息和提高贷款利息。等等。这些政策推行以后,短时期内又一次极大刺激了生产发展,但它所起的作用仍然是推动了投资过快增长,并没有把消费品市场激活。原因如下:房改、医改、教改这些东西,被市场化、企业化以后,作为人民生活最基本需求的这些负担,全都压在了老百姓头上,而这些大宗需求的商品和服务,本是政府应当施行于民的福利,反过来成为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一下子剥夺了老百姓终身经济收入,成为政府减负、人民增负的一大“中国特色”。在我国公有制下,人民本无资产和财力,在其全部收入中,生活开支极所占比率极大,全社会恩格尔系数高居不下,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被房子、医疗、子女教育和就业的消耗,一扫而光,重回赤贫。从表面上看,很多人有了房子,添置了家具和电器,似乎成了有产一族,但这些财产只是基本生活品,是不能用来保值升值的,更不可能变现。所谓财产,是指除基本生命和生活用度之外的个人节余,并可以用来进行保值和升值的收入的赢余部分。财,就是金钱;产,就是产业。这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财产二字,对于民众而言,就是指除房子、车子、家具、家电、衣物、食物等固定支出以外的节余部份或赢余部份,并可以用来作为除基本生活、生命保障以外的投资,以达到保值增值的作用。如现代意义上的证券投资,房产投资,节余资金存贷生息,富余资产出租生利等等。而我国绝大多数老百姓所拥有的“财产”,仅从作为最大宗的“财产”的房产来看,便不可作为资产看待,只能作为基本生活必须品看待,而且,为了拥有这一巨大“财产”,在随着住房分配制度的取消后,成为拼其全部人生也难以完全实现的梦想!很多人因为拥有了一套住宅,而背负起终身巨债!台湾有卡奴,那是因消费过度;大陆有房奴、医奴、教奴、车奴等等,却是因基本生活和生命保障缺失!作这样的对比,只是为了说明,在消费能力如此低下的中国大陆,是不可能依靠发展消费品市场来发展经济的,政府发展经济的手段,首先是满足生产需求,再以这种需求刺激投资,这便是所谓的“投资拉动型”经济。这种形态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以市场为导向,很容易造成生产过剩,盲目投资又造成通货膨胀压力。而作为内需市场中的消费品市场,本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却一开始便被“忽略”了,直到现在,以生产为导向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形态,仍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推动GDP增长的主要动力。这样便建成了很多人引以为荣的所谓的“世界工厂”,却是在牺牲了大多数人利益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府大托拉斯主义经济,是“国家社会主义”的另一种版本! 

  内需市场的偏废,还表现在,社会福利制度的偏废。房改、医改、教改和后来一直进行着的没完没了的企业股份制改革,其主要达到的目的,是减轻财政负担和降低国有银行呆坏帐比率,而非同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这些年来,人们收入的增长,是随着物价上升的自然递增形式的增长,而非福利递增。相反,如房改、医改、教改等,是剥夺了一个正常国家公民正当的权宜。这样做的直接后果,便是直接毁掉内需市场,在投资拉动下直接步入生产为导向的经济模式之中。这种经济发展的直接后果便是,市场进一步萎缩,消废能力进一步下降,生产过剩越来越严重,呆坏帐比率越来越高,对国际市场依存度越来越大。这中间,房改、医改、教改的急进式推进,起了最大的破坏作用。当然,房屋商品化是世界上很多国家一致施行之策,这是因为:(一)很少有政府能够承担这么大宗商品的福利化分配;(二)财产私有化原则是各资本主义国家,尊重和实现公民权宜的保证;(三)财产私有化是民主国家的基本人权的体现。但我国却是在“先公后私”的条件下,先于49年后收没了所有公民财产,再用这些财产推进生产,增值发展公有经济,维护政权稳固,经营集团利益长达几十年后,再把这些“增值”产品回售给民众。这是借“私”的骨头熬油,再将这油汤强卖给“私”者!另外还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私”者谁也?我不说,大家心里明白!借用“文革”期间的一句流行语: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此杀鸡取卵之下,人民生活水平急速下降,内需消费品市场极度萎缩,而受此刺激,房地产、土地批租、金融、公共设施投资、医疗、教育、第一、二产业,又一次得以激活,投资拉动型经济得到更大的强化。其中这医疗、教育的恶性膨涨不得不说一说,其企业化以后,唯利是图和无利不往,成为城乡共愤的一大恶性肿瘤,寄生在人民胸膛,压的人喘不过气来,使不计其数的人们或重返贫困,或赤贫如洗!而且,很多人得不到应有的福利保障,特别是农村,一但与这“恶性肿瘤”结缘,简直就等于落入魔爪,生死由命了!但是,各种形象工程与房地产商建设的高楼大厦一起,雨后春笋般地疯长出来,各地开工建设起来的外销型工厂,和满足“先富起来”那一部分人的产品,大大地充斥着中国大陆,一时之间,其繁荣娼盛之景,大观天下……。在这样的“改革”之下,政府解困,民众贫困,会有什么内需市场发展?要说发展,到是生产之需的发展,当然这也是内需、外需必要条件之一,由此造成的生产要件涨升带来的部分相关生产配置增值,和相关产业劳动力市场价格上升带来的收入上升,也是维持了一定消费品市场缓慢发展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从表面上,也很难看出在繁荣下面隐藏着的危机。这一切,不是社会福利下面,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结果。 

  上面我们己清楚看到,我国内需市场的发展,缘于与生产相关的需求增长。这种增长又反过来推动和刺激了投资增长。这便形成了我国这种投资拉动型经济的形成。而与投资拉动相关的产业,在这些年里得到极大发展,也带动着相关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部分人从中得益,其劳动保障也有一定提高。这些产业比较集中于我国东部沿海和大中型城市,造成东西部收入、城乡收入的巨大差异,贫富两重天的情形得以形成。这是政府企业化经营的直接结果。特别是在税收双轨制下,中央财政直接给地方财政下达任务,强压完成税收任务,以保底完成任务后,地方财政得以提留,其财政收入和工资直接挂钩。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为完成任务,财税以企业化经营,使发达地区和大中型城市地方政府,更加注重投资收益,不注意节能和环保投入,短期行为严重,生态恶化,人文俱废。社会化生产中的短期得益行业得到极大倚重。这些产业,集中消耗和占有着我国绝大多数的能源、土地资源、有色金属等生产要素及金融资产,还集中着劳力市场高中端人力资源。而欠发达地区不但不具有上述优势,反而集中了中国经济发展中所有劣势,仅仅依靠当地物产,以原始的经营和生产方式,几乎于改革开放后的最初几年发展后,便开始原地踏步了。但地方财政,特别是农村县、乡、镇基层财政,仍需完成“增长”任务,坑农、坏农、损农的一系列土政策便风行起来,而城镇一级政府则直接压制所辖企业,致使这些企业单位不但得不到扶助而发展,反而生存危机越来越重,生财之道越来越窄。于是,为保生存和财政稳定,招商引资便被滥用,只要赚钱不顾后果的行为比比皆是……。这是大政方针之误,却由地方、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承担后果。政府的企业化行为的另一个严重后果,便是普遍地全国范围内的大量地滋生腐败,制造和扩大了贫富差距,东西部发展差距,城乡差距等等。这样的条件下,其内需市场围绕着生产和投资相关行业崎形发展,而人民生活水平难以跟上GDP增长而提升,社会福利长期不得健全,内需市场得不到消费原动力支撑而处于偏废状态,而与生产相关的需求却长期处于不断膨大之中,势必造成生产过剩和通货膨涨交替频繁发生。 

  在《试论我国市场经济之内需市场与外向型经济的关系》一文中,我们谈到,我国人平资源占有并非富有,而大量的“世界工厂”式的粗放经营的直接后果,便是制造了今天的繁荣假象,耗损了子孙后代的环境和福祉,这是犯罪!不仅如此,国际资本和资源,不能容忍这种损人利已的发展模式,国际规则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便已形成,并不断发展和完善着。每个国家都有发展经济和推进文明进步的权力。但这种权利必须在此规则之下实现。很多舆论说资本主义国家企图遏制中国的崛起,好象这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对中国人民怀有极大敌意,专门在找中国的茬。这是冷战思维的延续。改革开放以来至今为止,美国仍是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国,其贸易顺差也是最大的,并于近年来有急剧扩增之势。事实证明,正是这些中国政府认为最大的“敌人”,在支撑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每年GDP的9%以上的疯狂增长。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这些“敌人”庞大的消费市场,和这些“敌人”雄厚的资本市场。在内需极度萎缩的今天,在此奉劝那些“敌美”、“敌日”、“敌欧”的头脑脑炎症患者们,该用现代思维方式,接纳和学习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下的发展经验,治一治你们那脑压过大且发着高热的头脑,以期利民强国,走一条正确的发展之路。不枉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富民强国愿景,而愧对祖国自已的列祖列宗。而那个被供了多年的大胡子神,根本受不了“中国特色”式的烟火,早被烟熏火燎的晕了,正报着他那本十八、九世纪的《资本论》回到欧洲,去寻找那些散落于各处的共产主义战士,宣读“一个幽灵在欧洲大地徘徊”,还会永远徘徊下去! 

  扯的太远了。市场经济发展至今,我国所有社会主义制度理论和实践均与之相悖,内需市场和外需市场,无一不在证实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优越性,民主政治的优越性。而私有制是民主政制的根本,民主政制则是私有制的保障。所谓私有制便是人人占有社会和自然资源,并对此拥有占有和支配的权力,实现藏富于民之人类理想,并以民主制度给予这种权力合法保护。社会主义则是公有制下权力分配社会和自然资源,人民并不直接占有社会财富和自然财富,是以国家权力施行分配,国家权力则由执政者掌握和拥有,这些权力具有极大的排他性,要么走向集权主义,如希特勒、斯大林、毛泽东、金日成等;要么走向民粹主义,如今天那些个拉美国家。而我国正是由于多年公有制的实施,人民长期贫困,恩格尔系数高居不下,又于改革开放后一系列富民措施偏废,从而失却了内需市场发展机遇。近来,由于美国等强压人民币升值,迫使当局开始考虑内需问题,但至今仍无具体政策出台。 

  我们可以看出,集团控制下的公有制经济模式,是为集团利益服务的工具,是用以维护政权的手段。从国库里随便掏钱用以构筑起强大的国家机器,这部机器是操控于执政当局,是绝对地排他和利己的,是先国家后民众的,是不利于藏富于民、强政于国的。在此之下,是不可能发展起一个健全的内需市场的…… 
  
   原文转自中国泛蓝联盟网:http://www.uocn.org/bbs/index.php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華一 2011-5-14 16:56
To: 今又是 你曾经说:
只要是诗人,所谓的好文章,随便写;浓缩了的放大,太容易了。反过来,则不一定。
华一,应该这样写的;应该多样化,多层次思考展现的。打不破自己,干脆把笔做了柴禾烧了得了,省得烦己还闹人。

谢您鼓励。但最近几年我已不再写这样的文章了,它太费精力了。总是感觉很累,真不想写什么了。
回复 華一 2011-5-14 16:52
To: 粉嘟嘟 你曾经说:
市场经济的发展想要做到一个完整的健全是很难很难的!
谢您来读并发表评论。
回复 今又是 2011-5-12 23:30
只要是诗人,所谓的好文章,随便写;浓缩了的放大,太容易了。反过来,则不一定。
华一,应该这样写的;应该多样化,多层次思考展现的。打不破自己,干脆把笔做了柴禾烧了得了,省得烦己还闹人。
回复 粉嘟嘟 2011-5-12 21:03
市场经济的发展想要做到一个完整的健全是很难很难的!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