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防大学》教授李莉发表的“先发制人摧毁美国军事基地”的观点和言论,引爆了国内网友的争议。 李莉在一档电视节目中称:“当中国国土受到到威胁时,为了捍卫国家的利益,我们必须立即发动攻击,摧毁美国的军事基地,应该坚决果断地干掉直接危及中国安全的目标,以确保战争的主动权。”
也许因为中国历来主张“不开第一枪”,李莉的“先发制人”说法,自然引起国内网民的激烈争议。但是在国外,至少在英文媒体中却似乎对此全无反应,在中文媒体中,也只有极个别者报道了这一消息。
其实,所谓“先发制人”的战略思考,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中已经讨论了几十年之久,一点都不新奇。
美国从来没有提出过关于“不开第一枪”的保证,当然也无权要求别人“不开第一枪”。战争的爆发往往和“第一枪”没啥关系。上个世纪50年代爆发的朝鲜战争究竟是谁开的第一枪?也许至今没有定论。美国入侵伊拉克和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都各有各的理由和说法,似乎无需以对方开第一枪为借口。
自从美国在日本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以及前苏联成功发展了核武器之后,美国和西方国家一直处于前苏联可能“先发制人”发动核攻击的恐惧中,从而发展了一整套如何在敌方“先发制人”的核攻击下仍然能够存活“报复性反击”能力的措施,并且以此来吓阻敌方的“先发制人”意图。
措施之一是大量发展导弹系统并在全世界进行广泛和分散的部署,使得敌方无法在“先发制人”下摧毁己方的核报复能力。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就是因为美国在土耳其部署了核武器,引起了前苏联在古巴部署核武器的反应。今天,美国的优势在于能够在贴近中国的周边地区广泛和分散地部署准确度较高的中、短程导弹,而中国却难以在美国本土周围作同样的部署。
措施之二是发展机动的核攻击能力。美国在“冷战”期间,曾经长期保持B-52战略轰炸机携带核弹头在空中轮流作不间断飞行,准备随时爆发核战争。其次是大力发展携带核武器(SLBM)的核动力潜艇(SSBN),它们被广泛认为是三位一体核力量中生存能力最强的组成部分。海洋深度极大,核潜艇机动性高,非常安静,航程几乎无限,并且可以自己产生氧气和饮用水。任何对手可以发动对美国航母的攻击,但不太可能发动对每艘核潜艇的攻击。
措施之三是美国政府拥有多个指挥和控制掩体,在美国本土受到核攻击的极端情况下,仍然能保持正常运行。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科罗拉多州数千英尺深的地下掩体,据信它能够承受核直接打击并继续运行。其他如位于宾夕法尼亚州Raven Rock的一个名为Site R的设施,据信如果华盛顿特区被摧毁,这里将是五角大楼的搬迁地点,以及位于弗吉尼亚州的韦瑟山,据信是高级行政部门官员的搬迁地点。位于西弗吉尼亚州的格林布赖尔曾是美国最高法院所在地和国会的搬迁掩体,但它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以上虽然是美方应对敌方“先发制人”的某些措施,美国的敌方显然也有同样的措施和准备。世界至今没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因为任何一方发动“先发制人”的大规模攻击,都无法摧毁对方更大规模的“报复性反击”能力。
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先发制人”发动大规模的突然袭击,本以为可以“速战速决”,结果却适得其反。普京一再威胁如果俄罗斯本土受到攻击,将启用核武器进行报复,美国和西方国家则声称:“你有核武器,我们也有。”
美方有关台海战争的兵棋推演,也都以中方“先发制人”的突然袭击为开始。此外,任何大规模的袭击都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准备,似乎也很难逃避今天的高科技侦察手段而达到“突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