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台湾驻立陶宛办事机构正式挂牌,废弃原“驻立陶宛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名称,改为“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
这一名称上的更改,看似简单,其实前后有三点不同,一是把“台北”改为“台湾”,二是去掉“经济文化”字样,三是将“办事处”改为“代表处”。媒体认为是实质上全面提升了双方的外交关系,只是没有称为“大使馆”而已。
中方外交部发言人指出此举是一个极坏的先例,“性质极为恶劣”,警告立陶宛“后果自负”。与此同时,中方宣布将两国关系降为“代办”级(Charge d'Affairs)。
台湾方面则认为这是一大外交胜利,并承认美国的支持是促成此事的关键。与此同时,还声称“台湾是一个独立国家,中国从来没有对台湾行使过主权。”
美国明确支持立陶宛,欧洲国家似乎也表示支持,“欧洲议会”甚至公开要求各国效仿。他们都说支持“一个中国”,但又都说立陶宛的行为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
立陶宛是欧洲一个人口不足280万的小国,为何竟如此大胆,不顾和中国翻脸的风险硬是要升级和台湾的外交关系?有人分析说,这是因为“波罗的海”三小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总人口约600万)在20世纪曾经被斯大林所侵占,因而对共产党国家深为反感之故。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出现的“芯片荒”,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台湾在国际上的重要性,台湾除了“挟洋谋独”外,不能否认其中也有“挟芯谋独”的因素。
立陶宛的行为是否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