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消息传出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白宫经济顾问库特洛先后对记者发表谈话,宣布今后两年内,在2017年的基础上,中方承诺增加购买高达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和服务。他们还特别指出,除了这个总的指标外,还有一系列“清单”,分门别类,制订了各行各业的具体增购指标。
2017年中方购买了13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和560亿美元的美国服务,总额还不到2000亿美元,今后两年内中方的购买量将翻一倍,这可能吗?我感到怀疑。
这2000亿美元的指标中,包括400-500亿美元的农产品购买,而2017年中国购买美国农产品的总额为240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是大豆,如果要翻一番,中国只能完全停止购买巴西大豆,这显然不可能,再说,“非洲猪瘟”还在施孽中国的今天,饲料需求下降,要大量增加购买大豆,显然很困难。
这几年来,中国的经济总体处于下行压力,目前还没有见底,已经有人提出“保5”甚至“保4”的说法。中国的GDP动力据说已经转型为以消费为主,消费在GDP中的占比已经超过75%,那么GDP的继续下行也就意味着消费的萎缩和疲弱,这种情况下,如何翻一番增加购买美国商品?
在美国的工业产品出口项目内,最大宗是飞机,其次是汽车。波音公司最热销的机型是737,如今波音已经宣布停产这一机型,而美国的汽车本来就竞争不过德、日品牌,唯一比较有希望的是“特斯拉”电动车和美国皮卡。如今中国的汽车销量也在下降,今后中国要大量进口美国的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势必排挤德、日产品......
能源产品是今后中国可能扩大进口的美国产品,尤其是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燃料Ethanol fuel,美国是世界最大生产者,这方面的情况还不太清楚。(点击这里)
金融方面,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正面临越来越多的违约风险,政府正在忍受“去杠杆”所带来的“壮士断臂”之痛,“借新债还旧债”的资金链断裂,“万达”、“海航”大规模抛售资产还债,就连“天津物产”这样的国营企业,政府也不愿出面搭救,其他如“北大方正”、“汇源果汁”、“山东如意”......更是不在话下。根据媒体报道,未来两年内,中国有2000亿美元的外债和10万亿人民币的内债到期。政府虽然努力开放金融市场,但是在目前巨大的金融风险面前,水深不见底,“明斯克时刻”随时可能到来,又有多少外国金融企业愿意在此时此刻跳进这个浑水?
高科技方面,中国愿意买的,美国不肯卖,各种限制措施越来越多,唯一的希望是今后中国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后,中国向美国支付更多的专利费和软件使用费等,但是中国为了对抗美国的“卡脖子”行为,正在大力发展各种核心技术,今后的趋势是逐步减少对美国高科技产品的依赖。
我不知道中方是如何承诺这2000亿美元的增购量的,长远来说,这个指标没有问题,但是要在短短两年内实现,不能不令人怀疑。尤其令我担心的是,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只是美方自说自话,中方对此还没有公开确认。
现在莱特希泽和库特洛都一口咬定,阶段性协议已经“完全”敲定。他们越是这么说,我越不放心,只要协议一天没有正式签订,就没有“完全”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