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塞满了60颗通讯卫星的火箭头部
上图:昨晚10点半,火箭如期升空了
昨天晚上10点半,马斯克的团队用一枚Falcon-9火箭,把60颗小卫星送上了太空。这些卫星说小其实不小,每一个的体积都相当于一辆普通轿车,总重高达18吨半。这60颗卫星只是一个开始,今后将有一系列同样的发射,每次60颗卫星,要发射大约200次,把12000颗这样的小卫星送上太空,耗资100亿美元。为了降低成本,马斯克发明了一种火箭发射器可以回收再用的技术。
这就是马斯克的“星链”Starlink卫星通讯计划,其目的是在地球的“低太空”(高度大约500-1500公里)范围内,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这个网建成后,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这12000个卫星直接上网,而不必担心自己所在地区没有互联网信号。
很多人对这个计划能否成功表示怀疑,“卫星互联网”的概念也不是马斯克的首创,若干年前,“摩托罗拉”就曾经有过一个同类的“铱星”计划,最后以失败告终。
到现在为止,大家都是通过地面的互联网基站上网的,这是一种蜂窝式的覆盖,每一个蜂窝就是一个基站,覆盖一定的范围,凡是覆盖不到的,就是一个盲区,上不了网。随着互联网的速度和频率越来越高,基站的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小,基站和蜂窝的数量也必须越来越多,用户和基站之间的距离也必须越来越近。《华为》的技术优势就在于能够提供低价高效的5G基站设备。
现在马斯克的“星链”卫星通讯网却似乎反其道而行之,12000个卫星听起来数量不少,但是每个卫星相当于一个“基站”,其覆盖范围要比地面基站大得多,相当于整个北京城,而且距离很远,不仅如此,卫星基站的电力供应依靠日光发电,也比地面基站使用电网供电要微弱得多,这样的“卫星互联网”能够满足高速的通讯需求吗?
尽管似乎违反常识,马斯克却认为可行,而且得到美国FCC的批准,更何况要耗资100亿美元,如果没有相当的把握,马斯克不会冒这么大风险,去干如此蠢事。此外,美国的贝索斯(“亚马逊”老板)、日本的孙正义(“软银”老板)等,也都有基本相同的卫星通讯网计划,可见“卫星互联网”的概念,不仅被很多人所接受,而且竞争还很激烈。
马斯克认为,他卫星互联网系统建成后,可以在短期内获得4000万个用户,年收入300亿美元,而全球还有40亿人没有互联网的覆盖,市场潜力极大,难怪大家都很眼红。
我的疑问是:如果今后人人都可以通过卫星上网,互联网岂不是成了一个无国界的通讯系统,如何行使国家主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