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美国对中国20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税后,继而宣布要把征税范围扩大到几乎全部中国商品。昨天,美国贸易代表USTR办公室如期公布了新增3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清单和执行程序,正式开始征求社会意见。(阅读全文点击这里)
根据《路透社》报道,星期一公布的USTR征税清单,共3805个商品项目,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都在征税范围内,医药和稀土材料则不在内。(点击这里)
美方这一轮最新的征税行动现已进入程序,6月17日开始举行听证会,听取和讨论各界意见,6月24日结束。从现在到6月24日,只有42天的缓冲期,远短于“2000亿美元”征税过程中的71天。
新的征税名单涵盖了大量民生消费品,显然会引起美国社会的强烈反应。特朗普争辩说,25%的关税,中方通过各种补贴吸收了21%,美国商家和消费者只承担了其中的4%,这个说法很有争议,即便是他自己的经济顾问博特罗也未必同意。
昨天一早,特朗普就放出狠话,威胁中方不要报复,否则会“更糟”,但是中方宣布反制后,特朗普反应温和,是什么力量令他改变口气了?我相信是华尔街那600多点跌幅。
特朗普没有再说什么新的狠话,相反,他却放出了一些缓和气氛的“气球”,例如说他期望和习近平在六月份日本大阪的G20峰会上面谈,将会“富有成果”。“可能达成协议”的各种说法又开始出现,有人甚至认为,在终极压力下,有可能加速达成协议。
中国方面,虽然民间“奉陪到底”的说法再起,但是官方的语言继续保持理性温和。一向狠话较多的王毅外长,昨天也发表看法,认为中美达成协议仍然大有希望。
回过头来看看中方所提出的三项原则,中方要求对美方商品的采购数量必须现实可行,这个美方可能接受,中方要求协议文字要平衡对等,互相尊重,这个美方也可能接受,中方要求达成协议后取消去年以来一切后加的关税,这个美方可能难以接受,但是中方可以考虑有条件的接受,例如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条件下逐步取消。
目前谈判虽然处于僵局,但是双方达成协议的意愿仍然存在,如果互相退让,现有的分歧仍然有可能得到化解。
美方对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税的公开听证期赶在6月28日的G20会议前结束,显然是为了把付诸实施的最终决定权交给特朗普,成为他和习近平进行谈判时施加压力的筹码。
尽管达成协议的希望似乎越来越渺茫,我们仍然希望中、美双方回到“相向而行”的道路上来,那就是互相退让,达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