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美国主流媒体之一的《华盛顿邮报》发表长文,探讨中、美两国为什么至今未能在贸易纠纷问题上达成协议。文章说,过去一年多来中方和美方多次接触,使中方对美方的感受已经从“厌烦”frustration变为“厌恶”exasperation。(点击这里)
文章指出,中国首先感到“被欺骗”。去年,中方以为已经和美国商务部长罗斯达成了协议,但是不久就被特朗普所否定,今年又以为和财长部长姆怒钦达成了协议,但是被特朗普以“推特”方式否定。中国后来决定派送一个高层代表团来美国谈判,被特朗普的征税行动所打断,不得不取消谈判。中方为此感到迷茫,不知道这是因为美方缺乏内部协调,还是根本没有谈判诚意所造成的。
近几个月,美方一方面安排和中方的谈判,另一方面特朗普又两次宣布现在不是和中方进行谈判的时侯,这种互相矛盾的做法,令中方感到无所适从。
文章借用《中国人民大学》一位教授的话:我们不怕发生冲突,就怕缺乏沟通的渠道。
中国试图通过多个官方和非官方渠道和特朗普进行沟通,但是都一一失败。例如通过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和崔天凯大使这一渠道,成功安排了特朗普和习近平在“海湖庄园”的会谈,但是这一渠道现在已经失效。
中方也试图通过像基辛格这样德高望重的退休官员来转达给特朗普的信息,但是发现基辛格对特朗普已经没有什么影响力。中方还希望通过一些对中国比较友好的华尔街金融家和企业家,例如“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来影响特朗普,但是发现特朗普根本不听他们的劝告。各种非官方和民间的“研讨会”和接触,也都证明对特朗普没有任何作用。
这一切都令中方感到严重缺乏和美方的沟通渠道,双方的隔阂与距离似乎越来越远。
但是文章也指出,中方没有及时适应美方的变化,没有及时改变应对方式,还是沿用以前的习惯做法,因此碰壁。
文章指出,美国总统在竞选期间一般对中国的态度都表现强硬,但是当选总统后却又都软化了对中国的态度。文章认为中方可能以为特朗普也会如此,没有料到特朗普是一个另类。
其次,文章认为中方没有意识到美国政治气候的变化,不知道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已经产生了海量的重大变化,美国两党和社会舆论广泛支持特朗普对中国的强硬态度,甚至认为“早该如此”。
文章认为中国需要认清美方所发生的变化,拿出新的对策,来适应新的环境。
文章对于中、美关系的发展前途感到悲观,由于缺乏互相沟通的渠道,双方的不信任感和敌意正在上升。
文章寄希望于11月底特朗普和习近平的会见,但是文章承认,特朗普和习近平都是民族主义者,而习近平比特朗普更不会在压力下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