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理论,即“新兴大国”必然挑战“守成大国”,冲突无法避免。习近平和奥巴马会谈时,曾经用此来比喻今天中、美两国之间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希望和美国共同避免这一“陷阱”。(点击这里)
汪洋似乎很早就看到这一问题的存在,2015年他曾经在美国说过这样的话:“中美是全球经济的伙伴,但引领世界的是美国。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时候,美国已经主导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和规则。中国对外开放意味着我们愿意加入这个体系,基本承认这些规则,也愿意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他随后总结说:“中国既没有想法、也没有能力挑战美国的领导者地位。” 汪洋这活也许使很多人听不进去,其实道破了问题的实质。(点击这里)
美国对中国的基本国策,大致可以分成“围堵”containment和“接触”engagement这两种战略,交替使用。上一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后,美国对中国的基本政策是“围堵”,集中表现在“禁运”和互不来往,虽然消灭不了中国,但是使中国的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那时的中国,尽管发展了“两弹一星”,综合国力其实虚弱不堪,再加上自己折腾自己,经济几乎崩溃。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的这一政策其实是成功的。
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建交和中国参加WTO之后,美国对中国的对策基本改为“接触”,其目的是希望中国的经济发展之后,能和世界“接轨”,说白了,就是希望中国产生“和平演变”,成为美国所主导的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克林顿和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对中国的崛起基本持真诚欢迎的态度。
中国在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军事力量的发展,美国开始感到,中国处处在与美国较劲。奥巴马执政后,已经对中国有所警觉,因此才有了“重回亚太”的政策转变,到了今天的特朗普总统,更是直言过去的政策失败了,要重新回到“围堵”中国的老路上去。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这不是特朗普一个人的想法。美国朝野两党,在制裁中国这一问题上的态度高度一致,民主党比共和党有过之而无不及。政府和民间舆论也在很大程度上一致,纳瓦罗的《致死中国》成为畅销书,不是没有原因的。这本书所宣传的思想,就是中国占了美国的便宜,盗窃了美国的技术,还要在世界上搞扩张,处处挑战美国,与美国为敌。
这就是为什么欧盟可以和美国达成“暂停贸易战”的协议,而美国即便已经和中国达成了完全类似的协议,最终还是被特朗普所否定。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对中国的基本国策已经改变,矛盾的性质已经改变了。
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当然主要的责任在于美方,但是中方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中方能够坚持韬光养晦,继续隐忍5-10年,待综合国力明显超过美国之后,情况就会大不相同。特朗普今天对中国的态度之所以如此强硬,就是因为中国目前对美国的优势即便存在,也只是边缘性的,还远不是压倒性的,因此很容易使他产生误判。
既然中、美两国已经深陷“修昔底德陷阱”,是否难免一战?目前虽然还没有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但的确是在朝这个方向发展,特别在台湾和南海问题上,美国的表现越来越肆无忌惮,中国是否容许事情如此发展下去,底线究竟划在哪里?
目前的关键,在于不要对特朗普抱任何幻想,虽然他出尔反尔,变化无常,但是他不会“悬崖勒马”,不会“知难而退”。面对特朗普新增的2000亿美元征税行动和对全部中国商品征税的威胁,中国没有急于作出反应,我相信是在对形势进行全面评估,今后是化解矛盾,还是继续对抗到底,必将作出对中国最有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