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时报》发表文章(点击这里),很理性的分析了中、美两国贸易谈判的形势,文章说:‘在中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人们普遍注意到“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的表述,一些人认为这意味着“美国赢了”’。《环球时报》并对于这种说法没有进行尖锐的反驳,相反,反而承认:“然而不用说,中美经贸磋商中心议题肯定是商量中方如何扩大从美国的进口,因为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突出表现是美国贸易逆差太大了。促进中美贸易平衡,这是主要方向。”
《环球日报》在文章结尾处称:“这场中美贸易交锋......让我们对国家实力的认识也有了更多素材和新的维度。” 文章总结说:“我们更加清楚了,为崛起为现代化强国,我们还有大量事情要做。”
不久前我在北京期间,也有人振振有词地对我说:“这次要多谢美国,中国的大发展往往是在压力下才出现的。” 这位朋友还论证说:你看,如果不是“文革”把中国的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缘”,中国不会出现“改革开放”;如果不是“贪污腐败”把中国搞到“亡党亡国”的边缘,也就不会出现习近平的“反贪反腐”。
我说,这和我一贯的看法相同:中国的事情一定要发展到“烂透了”的程度,才会出现转机。当然,中、美贸易失衡问题还没有发展到“烂透了”的程度,但是《环球时报》承认,这个问题现在已经严重到足以影响中、美两国的正常关系。
问题在于,难道我们自己不会正确判断自己的地位和问题,没有“自知之明”,一定要在压力下才能找到方向?
邓小平早就教导我们,要“韬光养晦”,为什么有些人脑袋会发热到“忘乎所以”的程度?1958年那种“亩产10万斤”的历史性错误,还要一犯再犯?
有些人已经被惊醒,例如《环球时报》主编,仍然不失为聪明人。有些人喊也喊不醒,因为他正在“装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