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从前的路数,向上了点年纪的人打听关于这条胡同的传说,他们大多都困惑地摇头,倒是从几个年轻人口中听来了一些只言片语,大概那个浪漫的故事更容易进入青年人的心吧。
一位穿着发廊制服的女孩完整地复述了这个故事。她说,听人说明代年间这里住过一对老夫妇,喜欢栽花种草,这里曾经有个20来亩的大花园,牡丹、芍药,春天开桃花,冬天就开梅花,一年四季花开不断,风吹过来,方圆几里一片芬芳。说着女孩皱起鼻子,嗅了嗅。
关于这条胡同,最早的记述出现在光绪年间的《京师坊巷志稿》中。后来老舍在文章里写:“胡同是狭而长的。两旁都是用碎砖砌的墙。南墙少见日光,薄薄的长着一层绿苔,高处有隐隐的几条蜗牛爬过的银轨。往里走略觉宽敞一些,可是两旁的墙更破碎一些。”说的就是这条胡同的事。当时老舍家所在的小杨家胡同,紧挨着百花深处。
坐在胡同里跟路人唠嗑,碰上了几个放学的小学生,便和他们搭起腔来,问孩子们:觉得自己家的这条胡同的名儿可好听?孩子们答:一般吧,因为没有最好听的。一个小男生想了想,怯生生地说了句:“我觉得‘深处’好听,因为幽静。”
路过的老太太指着一条更小的胡同说:“穿过这条胡同就是老北京大名鼎鼎的护国寺,过春节的时候到处是捏泥人的、卖糖人的、耍大刀的,热闹极了。那年夏天的一场大火把护国寺大殿烧没了。后来修的,人气就没那么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