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礼仪之邦,北京是“首善之区”。北京人的行起坐卧,待人接物,尤其是说话,特别讲究文明礼貌。
“您”与“你”,本来都是指自己的对方,但北京人在家里对长辈、平辈;在工作单位对上级、平级;在工厂里徒工对师傅;在学校里学生对师长;店铺,尤其是服务行业的营业员对己成年的顾客,都必须称“您”,而不称“你”。这是一种习惯礼貌用语。小孩自从会说话时起,家长必教育他,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不能称“你”,必须称“您”。一旦违犯,必遭训斥,说“长这么大了,得学点礼貌,不能见人就‘你我他仨’的!”
“您”字是北京人对他人的尊敬称呼,与其它礼貌用语配合起来更显得和善可亲。例如早上出去散步,见了熟人必说“您喝茶啦?”中午见面则说“您吃饭啦?”遇到好久不见的朋友则说“您这程子可好?您府上都好?!”对方必说:“托您福,托您福!”向对方发问时也须突出“您”字,如”这件事不知您的意下如何?”要求对方办某件事时,还须在“您”字前边加个“请”字,如“请您多分心吧!”“请您酌情力办吧!”送给对方礼物时也说:“请您笑纳!”道歉时说“请您原谅!”甚至买东西时,店员把东西包好,双手递给顾客,满脸笑容他说“您够花的吗,您甭给啦!”当然,这是一种收钱时的礼貌用语,把面子全给了顾客,顾客必如数付款,绝对没有一位能说:”好,我正不够花呢,对不起,我不给啦!”
如果三位在一起谈话,凡是说到“他”字,若指长辈、平辈,必用“怹”字,如“明天我有点事就不奉陪了。”说着,便指着第三者说:“我看让怹陪您去好了。”对于不在场的长辈亦一律以“怹”称呼。例如:有朋友间“您老爷子 (指父亲)在家吗?”如在家,必说“怹在书房给朋友画扇面呢,您稍坐,我给您回话去!”如果不在家则说。“对不起,怹没在家,今天有个喜事份子,行人情去了,请您改日再访吧!”
“您”与“怹”是最典型的北京礼貌用语,人们以此对话已习以为常。它是语言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人的尊严和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