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胭脂胡同的北口,连接着一条东西向的胡同,就是百顺胡同。
百顺胡同原名柏树胡同。明朝称柏树胡同,因种有柏树故得名。清初谐音取“百事顺遂”的含义,更名为百顺胡同。
百顺胡同位于大栅栏地区的西南部,全长245米,宽5.7米。
百顺胡同的东口是陕西巷,西口开在大百顺胡同,与它并行的北面是韩家胡同,南面是东壁营与西壁营胡同。
这条胡同过去是八大胡同头等妓院云集之地,据胡同里的老人告诉我,当时叫“清吟小班”,这一点《孽海花》中曾经有所提及。百顺胡同里曾经住过不少梨园行的名角儿,徽班进京后,大老板程长庚所在的“三庆班”就在此处。老北京有句俗语:“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虽然可以想见当时伶人的地位低下,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这门艺术的兴旺发达。
在八大胡同中百顺胡同名气最大,各个院落的历史沿革也较复杂,很多院子自建造起经过多次易手,有一些老住户也说不清它的来龙去脉。我们现在知道的是百顺胡同最初曾设有太平会馆、晋太会馆。会馆后来大多改为民居。山西太平会馆建于清乾隆年间,初称太平会馆,后改名太平试馆。著名藏书家、山东益都李文藻曾假寓馆内。咸丰年间,移馆王广福斜街,定名“太平试馆”。馆匾为大青石料。也许戏剧才是这条胡同的真髓。著名的‘春台班’、‘三庆班’就曾下榻于百顺胡同。而众多的京剧名伶也居住在这条胡同。
1952年在24号成立了新中华评剧工作团,有演员67人。
据说李文藻进京朝见乾隆皇帝时,曾在这条胡同住过。著名的春台班就在这条胡同中。京剧名伶大都在八大胡同的韩家潭、百顺胡同、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等胡同内居住。“三庆班”原在韩家潭,后来也迁到百顺胡同。梅兰芳1900年迁至此地居住过。有许多古迹已无处可寻,但当我进入40号院俞菊笙的故宅时不禁眼前一亮,它的宽大,它存贮下来的遗迹似乎向你表明,它的主人像刚刚离开。
俞菊笙(1838~1914)原名光耀,祖籍江苏苏州,生于北京。幼拜张二奎为师,出科后曾主持春台班多年,以武生挑班唱大轴。曾与汪桂芬、胡喜禄、黄三雄等合作演出。他为人豪爽,急公好义,人称“俞毛包”。长靠、短打均长,演戏风格勇猛威武,矫健雄伟,世称“俞派”。武生勾脸戏《铁笼山》等亦由俞所创始。他戏路宽广,擅演神怪戏,常演剧目有《挑滑车》、《长坂坡》、《艳阳楼》、《铁笼山》等。弟子杨小楼、其子俞振庭亦受其传授。
38号则是戏剧大师迟月亭的故居。迟月亭(1883~964),谱名振源,乳名亮儿。原籍山东蓬莱,生于北京。为武老生迟遇泉(春祥)之三子。幼从崇富贵、丁俊练功,后入小天仙科班,与谭小培、阎岚秋等同科,先习老生,后从杨隆寿习武生,以短打戏见长……
“老夫子”陈德霖也住在此胡同。陈德霖(1862~1930)名钧璋,小名石头。原籍山东黄县,出生于北京。从程章圃学刀马旦,又从朱莲芬和朱洪福学昆曲戏。出科后搭入三庆班。陈德霖的演唱风格,师法于时小福和余紫云。他与谭鑫培、孙菊仙、俞菊笙、刘鸿声、杨小楼等合作,一直到1930年逝世前,从未间断过舞台生活。他是继梅、时、余之后,王瑶卿之前,京剧青衣的代表性人物。有“老夫子”之称。对“四大名旦”及后世旦角艺术发展影响深远。
百顺胡同34号的“四箴堂”是京剧老生前三杰之一程长庚的“堂号”。他的堂号代表了他本人。据说当年他演出时的戏报就写“四箴堂”,不写他的名字。
程长庚(1811~1880),谱名程闻檄,乳名长庚。祖籍安徽省潜山县河镇乡程家井,为程氏五十一代裔孙。清嘉庆十六年农历辛未十月初七日生人,道光年间入京,曾先后居住石头胡同和百顺胡同,寓所名“四箴堂”。同治、光绪年间曾掌三庆班,同仁尊称其“大老板”。工文武老生,能戏300余出,擅演《群英会》、《华容道》、《战太平》、《捉放曹》等,他与春台班余三胜、四喜班张二奎,为京剧第一代演员的三位老生杰出人才,虽比余、张享名较晚,但其威望极高,名列“三鼎甲”之首。
据了解,百顺胡同一带今后将成为戏曲民俗展示区。
当年从胡同西口依次排列的妓院有潇湘馆、美锦院、新凤院、凤鸣院、鑫雅阁、莳花馆、兰香班、松竹馆、泉香班、群芳院、美凤院等十几家一等班子与几家北方班子。还有日军侵华时日本人开的6家妓院。这儿还有尚元膏大烟馆、白面房、日本酒馆。
百顺胡同10号据说是一代名妓玉堂春的宅子,老年间还有个极雅致的招牌叫“莳花馆”。最早莳花馆在胭脂胡同的路东,紧把着胭脂胡同的北口。苏家大院的大门,也不在百顺胡同,而是在东壁营胡同紧把着西口的那一溜儿大瓦房。潇湘馆还算保持原貌,很小的木门,实在够破的了,不过就是这扇破木门才是当年的老木门。一位老住户告诉我:这条胡同的院门大多是后改的,像潇湘馆这样的老木门已经很少了。原先的院门都不大,沿街都是墙,没有一扇窗户,墙上画的都是山水人物,街上也没有一棵树,空地停着的都是洋车,胡同里安静得平常看不见什么人。这与我们在影视小说和想象中的红灯区不大一样,并没有灯红酒绿、莺声燕语。我进潇湘馆看了看,四合院式的房子,虽然老瓦犹如老眼沧桑,瓦间的荒草犹如老髯枯黄,但一间间很规整,中间还有一棵枣树和石榴,把朗朗的疏枝抖擞在阳光中。最有意思的是,大门的上方,还抹上了一个五角星,更是把那个时代的特点。但是,拱形券式的窗,墙上段的匾额,还都是以往民国时期的样子。后来从一位老住户那得知,那枣树和石榴是后栽的,原来没有,院子里只有鱼缸和花坛,原来潇湘馆不只是这个小院,它往东长长的一溜,一直紧挨着鑫凤院那楼的西墙,要不外面看怎么墙特别地长呢。百顺好多原来的妓院占地都很大,后来住的人多了,才截出一个个的小院,开了一个个新门,多出来两个门牌号。但原来的老木门和门前的石门墩,虽然都有些苍老,却都还在,纵使恍然隔世,毕竟给你一种物证一般的实感和质感。
百顺胡同18号“松竹馆”,旧时是一家北方班,所谓的北方班,我问了一些老人,大概就是北方来的妓女组成的清唱小班。
这条胡同中,建筑基本都保持了旧时的原貌,其中最有特点的要算是49号的鑫凤院,从外观上看是典型的欧式建筑。这里曾经是一家头等妓院,砖雕的精美似乎在诉说着它往昔的繁华。
这是百顺胡同55号,著名的青衣泰斗“老夫子”陈德霖先生的故居。
这是百顺胡同40号,清末著名的武生演员俞菊笙先生的故居。后来四大徽班之一的春台班也在那里,前面的那个宽敞的院子就是孩子们练功的场子;我去的18号楼,就是这条胡同惟一的一家北方班,大名鼎鼎的松竹馆。
从这条街上的遗存你还可以看出当年一等妓院房屋装修之精良。由于它专为上流社会提供服务,所以相应的饭庄与赌场也一应俱全,现在的49号院,是个由四面楼围起来的院落,每面上下各4间房,楼上共32间,每间房均10平方米大。有楼梯通到楼上,现在老楼梯还在,楼上也还有雕花的栏杆。真是雕栏玉砌今犹在。
1949年封闭各妓院时曾在这儿设有几个妇女生产教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