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北京最具标志性的民居建筑,四四方方封闭式的院落,笼络了街坊邻居和谐亲密的邻里关系,也帮助院落里长大的孩子们找到了真正交心的兄弟姐妹。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皇城内外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关于北京的四合院,以及串联起四合院的那一条条胡同,却一个个的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远去。
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们,怀揣着不同的梦想来到北京,带给这座城市飞速进步的同时,也将皇城根里的每一寸土地变成了激烈战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原本生活在四合院里的“北京土著”也不得不改变着原本熟悉的生活方式。“乡音难寻”,当北京越来越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时,“北京土著”将位于东二环外的工人体育场当做了北京最后的四合院。每逢国安主场比赛日,工体就成为老街坊邻居们重新相聚的聚会。在工体,有时甚至会有一种奇怪的氛围,比赛的胜负似乎并不是球迷们最为关心的,能够在这片场地上听到地地道道的京腔,看到纯正的京味足球,才是球迷们最为期待的。
如今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让我们再没有这样的机会,如此纯粹的体味生活带来的泪水和喜悦。一声声“国安国安,北京国安”的呐喊,夹杂着极具侵略性的“牛X”和“傻X”,比赛还没开始就已经让人热血沸腾。在工体看球,已经逐渐成为北京人追忆童年中家乡味道的特殊方式。工体数以万计的呐喊,与其说是国安的影响力逐年增大,不如说是北京两个字独特的吸引力,让在这座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们终于找到了一种能够直接表达对家乡热爱情绪的方式。
坦率地说,四合院里的生活并不如现代的高楼那般轻松,没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没有漂亮的落地窗,火炕和火炉也远没有,但是人们依旧对那里充满了眷恋。面对现代钢筋水泥的冰冷无情,面对工作职场上的尔虞我诈,或许曾经四合院里的无话不说,曾经人和人之间的那份质朴,如今只有在工体的看台上才能寻到曾经熟悉的味道。
“谁不说咱家乡好”,就像广州恒大球迷高呼“广州队好嘢”,山东鲁能球迷誓死捍卫“橙色火焰”的旗帜一样,全国各地的球迷都在这片赛场上因为爱家乡而深深地热爱着城市里的球队。北京,亦是如此。这种爱,有立场的不同,却没有高低之分。
工体是北京最后的四合院,而这里的球迷怀念的其实是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是自己那些和青春、和足球、和北京有关的记忆。
既然四合院是国安球迷生活的家园,那么生活中的磕磕绊绊终究少不了。很多时候,往往由于工体主场势在必得的逼人气势,给予客队巨大压力的同时,主队的球员和球迷也会颇有几分急躁的情绪。当北京国安0-2落后于上海申鑫时,看台上“铲丫的”、“起球啊”类似的喊声此起彼伏,这是任何一支球队在落后时,球迷心情急躁的直接反应,然而这种情绪直接传递到队员身上,也许也在间接上引发了周挺不冷静的一脚。
而深究工体几分浮躁情绪的背后,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场竞争的愈发激烈,北京土著这个原本应该在城市中唱主角的社会群体逐渐遇到了生存危机。或许对于城市里生活的80后们来讲,他们无力地看着从小玩耍的胡同一个个被拆迁,院落里见证爷爷奶奶爱情的常青树被砍伐,亲朋好友逐渐被迫搬到五环外居住。当炸酱面里边都放辣椒面,想喝碗豆汁都要横跨大半个北京城寻觅老字号时,似乎除了到工体看看国安的比赛,没有什么能和过去的北京生活一样。
一位旅居国外的朋友曾经告诉记者,在国外读书期间,唯有比赛的时候,是最想家的时候,因为关于足球的美好记忆实在太多。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和心理背景下,习惯了与世无争的北京孩子在没有学会八面玲珑的技能前,将足球场看成了为坚守城市文化的最后一块阵地。不可否认的是,工体文化中存在市井文化的糟粕,如京骂为人所诟病,其他不文明的现象也成为了工体四合院中的“短板”,但工体的围巾墙、球迷们嘹亮的歌声也足够给整个中超添彩。足球区别于网球,从来就不是专属于贵族的高雅运动,然而对于早已过了“起哄架秧子”时代的工体球迷,为了城市的荣誉,同样需要减少授人以柄的机会。
在北京的胡同文化中,特别强调邻里之间的“有里有面”。讲面子是北京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手头再紧也不在外人面前哭穷,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劲头确实有时候让人捉摸不透。这样的面子,到了工体逐渐演变成一定要压倒对手气势,也让工体演变为中超的魔鬼主场之一。就如2011赛季中职篮总决赛关于京骂的闹剧一般,管理部门相关领导最终才明白,助威方式可以改变,但深入每个人骨髓的根深蒂固的城市文化,不会随着拆迁、发展、禁令等粗暴的方式所改变。
四合院最大的特点在于“合”,同在一个屋檐下的街坊邻居们融为一体。而在如今的北京工体,这样的“和气”在国安阵营中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例如在几天前,一位身患绝症的国安球迷通过朋友在微博上发布了“希望能见见徐云龙”的愿望,队长徐云龙看到后第一时间就联系了这位球迷,并且利用球队放假的时间去探望了这位球迷,低调的送上了自己的祝福,京城的球迷纷纷竖起大拇指。
这样的“合”有时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超越时间和金钱。以队长徐云龙为例,自他开始踢球开始,就不断有中超和海外俱乐部开出高价希望挖这位队长,但是为了北京的“家”,徐云龙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国安队中。从前锋到中场,再到如今的中后卫,龙队将自己职业生涯的每一滴血都留在了工体。赛季开始前,在和俱乐部的谈判过程中,这位效力了15载的老将更是被迫降薪留在了球队。不仅仅是土生土长的北京球员,就连马季奇这样的外援也愿意低薪留在国安,不得不说工体这个大四合院有着独特的魔力。
四合院,对于外乡人来说或许是北京最值得参观的民俗景观,但对于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四合院的意义就等于家。在北京队中工作了26年的队医双印,在这里经历了自己的大半个人生。曾经身患癌症的他,硬是凭这一份乐观,在“家里”挺过了生死关。国安20年晚会上表彰了这位俱乐部的老臣,而实际上,在工体默默付出的体育场场工,在俱乐部辛勤工作的看门大爷,都同样奋斗了半辈子。这个体育场里总有一些人,他们每天似乎什么都不说,却每天都在见证历史。
如果说“包容”和“厚德”是新北京人为京城强加上的城市精神,那么“局气”绝对是胡同里长大的孩子骨子里的气质,也逐渐成为了北京足球的传统。甲A时代,国安俱乐部的厨师长因为照顾队员,多花钱买了昂贵的水果,遭到了相关领导的批评和处罚。为此,老队长谢朝阳特意联系全队队员联名写信,为这名普通的员工正名。虽然仅仅是件小事,但足以证明国安人的团结。
当然,谈到国安的“局气”,就不得不提全国知名的北京球迷。在去年京城“721特大暴雨”灾害过后,国安球迷自发开车到重灾区房山,途径多处有泥石流危险的山路,最终将救灾物资送到灾民手中。一路上千辛万苦,奔赴灾区来回一趟要将近20个小时的时间,但是这些国安球迷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对于这座城市的责任。有媒体曾试图追问这些球迷做好事的初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领头球迷却只留下了一句:“我们是国安球迷。”
如果说这样的大事件并不是每天都能发生,生活在四合院里的人和人几乎每天都在微不足道尽各自所能互相帮助着。点点滴滴,小到在路上遇到同样身穿国安N98球迷服的“同仁”互相点头微笑,遇到热心的球迷老板购物打折,大到集体庆祝球迷组织中的成员结婚生子,20年的积淀已经让国安球迷群体从球场走进了生活中。无需“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空谈,在北京城居住的每一个土著都在这个大四合院内,在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中,构成了本能的责任、义务,这样的看似松散的群体,却比其他社会组织更加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