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宣宣的小屋 //www.sinovision.net/?3431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在这世上所有的喧哗里,唯有沉寂乃一方净土!以人为善,以善为人,平心静气!本博客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博主原创,博文插图来自网络 ...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访谈:旅行在别处(1)

热度 1已有 1677 次阅读2011-10-8 09:26 |个人分类:我的专访|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一路向西》作者歌斐木专访1

歌斐木,本名尚论聪,1981年生于中国西部,现居北京。酷爱古典文学和哲学著作,高中时代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大学毕业后曾在平面媒体担任记者,后参与图书编辑工作。目前担任恒锐传媒文化总监。2009年3月11日从西安出发追寻历史的痕迹,徒步行走西部,穿越13个县市,归而完成此书。始终认为真正优秀的文字出自心灵,文字的力量在于对自由的启蒙,人只有像飞鸟一样热爱自由,像圣哲一样心怀悲悯,才是完整的人。

歌斐木,本名尚本次访谈:作者受幻雪文化出版经纪工作室小宣之邀请,接受此次访谈。

小宣:你好,尚老师。

歌斐木:你好,小宣。

小宣:《一路向西》这个书名有什么深厚的含义么,为什么不是向北,向南,或者向东呢,你的出发点是什么呢?

歌斐木:其实书名很简单,不是像别的方向,是因为我们在向西走嘛。当然,我在写下这个书名,而不是用别的名字的时候,是又一番思考的。在中国古代,有两次西行,对后来的历史和文化发生了重大影响。

小宣:是那两次呢?

歌斐木:第一次是张骞通西域,第二次是唐玄奘去印度取经。张骞通西域,从地理概念上拓宽了汉民族的视野,从而使汉民族拥有了宽阔的胸怀,以及强大的包容精神,接纳新事物的精神。张骞通西域之后,不仅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而且把很多西域以及西部甚至西方更加遥远的东西引入了中国。这是政治经济上的拓展,地缘的拓展,是可以明确的感觉到的,当时的人就已经感觉到了。他因功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并非过宠,而是恰当的。我在西安的时候专门去饶家营看张骞墓,就有怀古的成分,也是一种瞻仰。

    张骞通西域当世人就感觉到了他的伟大,即便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感觉到。而唐玄奘去印度取经,则感觉不到,至少缺乏物质上的感觉基础,但对后世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佛教自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直到唐玄奘从印度取经,大乘佛教才在中国迅猛发展。大乘佛教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普渡众生”,这有一点追求众生平等的意思。玄奘取经不但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哲学,甚至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这种影响直接来自于他的译经。可以说,张骞是从地缘上改变了中国,玄奘则是从精神上改变了中国,他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因此我的书名叫做《一路向西》,有向这两个伟人致意的意思。

小宣:大体上看,这是一部旅行的书,旅行是很愉悦的,可是全篇中,却有着隐隐的悲伤,能讲讲这是什么原因吗?

歌斐木:这一点比较明确。和前面的张骞,唐玄奘具有某种共通性,就是内怀悲悯,但不是悲伤。按照我书中的界定,具有“明心见性”的行走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旅行,就像古代的云水僧。比如说悲悯,因为在行走中带着感情,而这感情又和对现实众生的观感有关,比如对受难者的怜悯,对贫穷者的境况的了解。因为在用眼睛“观”,在用心“察”,犹如佛的本生故事中,佛四出城门,悲悯心在增强,这是的文字带了一丝忧伤。

小宣:恩,那这和现在流行的喜剧风格的文字冲突吗?你是否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呢?

歌斐木:这个并不冲突,按照佛家所说,喜乐智慧。所谓喜剧,并不是逗人笑就算喜剧。那种带泪的笑才算喜剧。真正的喜剧,让人看了有一种欢喜心。什么是欢喜心,不是低俗的,也不是矫揉造作的,而是从内心引发的,它不是绝对的悲伤,也不是绝对的快乐。它是一种特殊境界,比如弘一大师所说的“悲欣交集”。

        再说,迎合读者的作品未必是好作品,有时候特立独行一点也未尝不可。不能为了追随流行,放弃属于你自己的东西。

小宣:嗯,那你对文中内容如何定位,人物有什么设定,有什么样的讲究呢?

歌斐木:旅行本身是不可预测的,具有突发性。文字是后来根据旅途的只言片语整理的,但是从文本上来说,肯定是有所设置的。当然,旅行途中发生的一切,就像一个人的命运。不可预测,但有很多惊喜。

    人物就是三个人,是真实的。是一种结合,不是设定。是旅伴,是朋友,是协作者。

小宣:恩,那你所要去的那些城市,以及地区是特定的吗?写人文风情有所取舍么?

歌斐木:从经济上来说,西北比较贫穷,但从文化积淀上来说,西北的文化比较连贯,因为它较少被物欲冲击。所以这个特定不是我故意选择的,而是具有历史因素。当然,我所选取在那里停留,而不是这里停留,我写这个,不写那个,这个和我个人的情感和认知有关。

小宣:你在第五辑,好像“阁老府里的古怪老头儿”那一篇是一下子“冒”出来的,他的出现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歌斐木:呃,不是。之所以有这么一篇,是因为他是当地人的代表。代表了当地人血液中的某种特质,比如认真,憨直,死钻牛角尖,不合时宜,坚持正义,正视打击和挫折。

小宣:这算平凡中的伟大吗?

歌斐木:可以这么理解。因为他(胡执礼)出生寒微,按照历史记载是河西平民之子,说是贫民之子也不为过。可是他后来做到了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为了坚持正义,他被罢官,重新变成普通人。变成普通人后他没有消沉,而是躬身耕作,教育乡里子弟。晚年平反,仍然不改本色,坚持自己的为官之道,直到死去。明代政府追认他为尚书,这也是他被称作阁老的原因。因为明代后期大多数尚书都能入阁,所以尚书又被称为“阁老”。一介平民之子,走向高官,再到平民,这本身就是一种反映。

小宣:你在写祁连山那对放风筝的夫妻的时候,是怀着何等的情愫来写的呢?

歌斐木:虔诚和仰望。

小宣:为什么不是快乐与忧伤呢?

歌斐木:呃,因为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灵的爱情故事,但不能算是浪漫。一对以原始人的方式为了爱情在深山里生活了30年的夫妇,本身就值得崇敬。之所以躲进深山,就是为了躲避世俗社会的眼光,因为当年他们是私奔的,但是他们远比现实社会中的人高贵,而且单纯。从那么多年过去,依旧像少男少女一样保留着放风筝的性情,就可以反映出他们的单纯,何不被世俗污染的心。如果说仅仅是快乐和忧伤,那还显得浅了。虔诚和仰望正好。说虔诚,是因为他们的爱情可以说是信仰,说仰望,是因为我们做不到。30年的冰雪世界里,30年和人类社会几乎隔绝,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小宣:这也算是一种社会情势的写照吧?

歌斐木:嗯,应该说是一个特殊年代造成的。他们私奔的年代是1965年前后,不久文革就爆发了,他们那个时代可以叫做“前文革时代”,他们的恋情,以今天的目光来看就是师生恋,但那个男子实际上只比和他一起私奔的女孩大三四岁而已。他们的青春年代是一个比较禁锢的时代,那时候是容不下师生恋的,何况两人之间实际上还是表亲,所以最终决定私奔了。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不信任,因此干脆走进了深山,成为了桃花源中人。这是当时情势的纪录。

小宣:书中说你们是3月份出发的。这是你们的计划,还是有其他因素的启发呢?

歌斐木:嗯,这个是源于一个机遇,也可以说是有预谋的。

小宣:预谋?

歌斐木:三月份的时候,北京在下大雪,我去丰台花园探望一个朋友。在他巨大落地窗前,我们聊了整整一夜,然后就有了这个旅途。但是最初,并没打算去西部,而是打算去四川,骑自行车去四川。后来之所以选西部,这就和张骞通西域,唐玄奘去印度取经暗合了。张氏和唐三藏都是从西安为端点向西行进,我们也是。

小宣:旅行多久的时间?

歌斐木:40天。

小宣:在这场旅行中,你肯定也遇到过不少困难。你有想过沿途返回吗? 有想过放弃吗?

歌斐木:嗯,有过,而且和同伴之间还发生过争执。往前走,还是退回去。对行走本身的意义也质疑过。从张掖继续向前走,还是回归。后来冷静下来,打算第二天再解决这个问题,第二天早上却都背包上路,往前走了。

小宣:这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信念。

歌斐木:勇气和信念是个虚化的东西。兴趣有时候很重要,在张掖发生分歧,是因为再往前走,环境就更加恶劣了。尤其是空气干燥,我们的皮肤都干裂了。体力也跟不上,所以在张掖稍微休整了一下。但是我很有兴趣走,因为张掖就是所谓的甘州,柳永的《八声甘州》词,词牌名里的这个甘州就是张掖,这让我兴趣很大,觉得应该继续。

小宣:当今社会不乏欺诈,意外事件之类的,你们在途中有遇到过吗?

歌斐木:这个自然难免,有两次。一次是坐车,司机说坐上车就发车,可是三个小时候后我们坐的车还在城区里转圈儿。还有一次是住店,因为太累了,进房间没注意,进去就倒在床上睡着了,醒来后发现房间没有门,地毯泡在水中,我们简直就是住在一个又没门又潮湿的发霉的屋子里,还号称是标准间。最后大半夜的起来换房,结果给我们换的是普通间。旅途中的惟一一次奢侈行为也泡汤了。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liushuai2009 2016-7-5 22:36
分享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