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孔子雕像——民俗文化的興起符號
王正鵬(土家族)/文/攝影
代作家臧修臣詩人捐贈給育才圖書室,總價值為五萬二千四百元整的“臧修臣詩詞集(九冊)”,當聽到中華文學基金會李小慧秘書長對臧修臣詩人助手小倪說“到西部去吋,請臧修臣參加捐書活動”之後,想想,我應該去天安門廣場去看看孔子雕像。
國家歷史博物館的北門門口立了吳為山雕塑的孔子雕像,若從直觀上則發現如同俺老家開酒館的迎賓老頭,只不過加大了尺寸而己。從我收藏的民國民俗畫中,也可以找到孔子雕像民俗性。
約近三千年前的孔子,今天的人民誰也沒見過真實的面貌,凡見到的當代孔子像,無非都是歷史各個時期的藝術家根據自己對孔子的形象程度,來塑造的孔子像,而吳為山雕塑的孔子雕像則是根據百度百科孔子詞條中的孔子畫像而進行雕塑的孔子雕像。
天安門廣場,如同民居中的民居門前的場子,若以人民大會堂為正屋(俗稱堂屋)的話,對面的國家博物館則為前院門房,國家博物館的北門則是側門(或角門),是看門老頭或守門人的地方,此門進出僅供看門老頭或守門人一人進出,主人或客人是不從此門進出的。若講民居中最忌諱的是在門前的場子中立一棺墳山,立一塊墳碑什麼的,一是標明暴力文化,二是標明無美學文化,天安門廣場中就存在了這種文化的存在。
民居中的民俗文化應用在民間,長久以往而代代相傳,信仰發財的供奉著財神和關老爺子(關羽),信仰自己祖先的則供奉自己已亡故的祖先牌位,略有講究的則在堂屋正中掛一塊官方授予的榮譽牌匾,兩面牆上掛上四幅先輩的造像,先輩沒出息的則已山水畫或書法,補其美化居室的環境。
而在當今的建築中幾乎不存在堂屋的裝飾建築,雖然有一室一廳、二室一廳、三室一廳、五室二廳的建築造像,但廳的文化內涵已失去了文化作用,民俗文化消失了,傳統文化又怎麼往下傳承呢?!
孔子雕像在國家博物館北門的立起,可以看到了民俗文化的興起,這是傳承傳統文化的一個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