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忠於史實的詩性表達
——讀臧修臣的《中國文學史詩》
朱先樹
[《作家报》王正鹏主编专稿]當今詩壇已成多元豐富的創作局面,詩人們在題材內容等表現方式上,都進行了許多的探索,有成功,當然也有失誤,但無論是經驗或教訓,對推進詩歌的創作和發展,都會是十分有益的借鑒。
臧修臣是部隊成長起來的軍隊幹部,轉業後到地方任市委政法委副書記。由於對文學和詩歌的愛好,業餘時間潛心於詩歌創作,近年來連續出版了《中華史詩》、《鄧小平史詩》,之後又創作並出版了一部《中國文學史詩》。在這部巨著的《後記》中說明,他“寫作的初衷,並不是為了研究,而是源於驕傲和感動。”就是說,寫的雖然是嚴肅的歷史的真實,但表現的則是詩人的精神情緒和嚮往,是歷史的詩性,在史與詩的結合中,是史但更是詩,因此在文學的分類中,定性為“史詩”應當是恰當的,合乎實際的。
的確,史詩最初是指人類早期形成的對自然社會的天真的理解和認識,即創世史詩,而後來的英雄史詩,則是一個民族的生存、征戰、遷徙等過程中英雄人物和事蹟的歌頌,是一種集體的精神嚮往,許多想像和幻象都充滿神話色彩。外國的“荷馬史詩”,中國一些少數民族史詩,如藏族的《格薩爾王傳》、蒙古族的《江格爾》等,都屬於這一類。而中華文化,以漢民族為主的詩歌,《詩經》或《詩經》以前的古詩源中的作品,雖然內容和表現方式有與這些史詩相通的東西,但的確少有這種長篇的口頭創作為基礎流傳下來的史詩。由於文明和文化的發達,多樣表達方式,形成有文史不分家的說法。因此就有人認為我們是沒有史詩的民族。其實不然,由於詩的個性化寫作,中國文學史上用討論敘社會歷史的優秀作品也是不少的,《詩經》、《楚詞》中的一些作品,以及漢魏、唐、宋、元、明、清甚至現當代詩歌不少詩人的作品中都有這樣題材內容的表達,只是人們一般不給予史詩的稱謂而已。而據我所知,在當代詩人中,重新提出史詩概念,並進入創作實踐的,也就是臧修臣了,雖然也有詩人曾寫出過不少敍事長詩,即使是評論界或讀者中也很少有人稱這些作品為史詩,從這個意義上可以看出詩人臧修臣的確是具有勇敢的探索精神的,值得我們敬佩!
臧修臣的幾部史詩作品,其特點就是忠實於嚴肅的歷史事實,沒有虛構和誇張。以《中國文學史詩》來說,就是嚴格按照正史資料,以《中國文學通史》為基準脈絡,從史前的源頭至1840年,包括先秦秦漢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唐五代文學、宋遼金文學,以及元明清文學,不但有作家作品的分析和評價,也包括少數民族文學和民間文學創作,而且在論及文學發展時總是離不開對社會環境和傳統流變的影響,要只從目條和標題看,簡直就是一部完整的文學史著作。從這個意義上看,臧修臣雖然不是一個文學史家,他的《中國文學史詩》也不是為了研究,但說他是文學史的通達者,則是不過分的。而要能做到通達歷史、掌握全部的知識,這對一般人來說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還要把歷史抒寫為詩,用詩的形式來表現歷史,其難度是可以想像的。但臧修臣則做到了,而且在詩與史的結合方面,以史為經,以詩為緯,編織成詩的美麗藍圖,如寫唐代文學的繁榮及其嬗變,在寫唐帝國的強盛,多民族文化的融匯,形成文學繁榮景象時,有這樣的描寫,“戰和交替漸相融,中外文化互補償。文學領域極繁榮,詩歌成就最光芒。詩人築起黃金塔,作品五萬史流芳。李白杜甫白居易,譽滿世界旗手享。韓愈宗元倡古文,開創文體新式樣。短篇小說掘先河,佛教興起變文章。大河水滿支流豐,少數民族文學漲。共同締造唐文化,文學巨舟帆遠航。”這種描寫不但是準確的,也是詩意的,這是隨便舉的一個例子。這種概括描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符合唐代文學狀態的真實。
當然作為詩的表達,首先還是要是詩,不但要有詩的形式,更要有詩的內涵。臧修臣的史詩表達的是史的內容,因此在一般情況下,他的語言方式是以敍述為主,而在敍述中也適當運用形象和比喻,如《導言》中就有這樣的詩句:“山川俊美色,沃野範蒼蒼。瀟灑縱橫織,湖泊蕩波光。”“文學載文明,中華大輝煌。歷史長河曲,淵源堪流長。雲帆托彩虹,跌宕起伏航”。這樣的概括敍述,就充滿詩的韻味。另外在詩的形式運用上,雖然都屬於古體,整齊押韻,但相對自由,而並不拘泥。常用五、七言,這是大家熟悉並易於接受和欣賞的,但為了豐富與多樣的不單調,根據內容,也適當運用三言、四方、六言,甚至在《序吟》以及《詩經》、《楚辭》等篇章還運用了仿騷體形式。這樣的詩可以閱讀,也可以吟唱,這種試驗和探索,看得出詩人是極用心的,其效果也還是不錯的。
總之,臧修臣的史詩,既是史也是詩,對一般讀者來說,既可以獲得豐富的歷史知識,也會得到藝術的享受和愉悅。不過我還是希望臧修臣根據自己的願望和追尋,今後寫史詩,還可把重點放在詩藝的探索上,以詩為主,更大膽地有自己的發揮和創造,讓史實為自己詩的天才的飛騰提供跳板,供自己詩人的形象在詩的藝術領域能更加突顯出來,為當今的詩壇探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獨特詩路,為詩的繁榮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來,我想這也是廣大讀者所期待的。
[注]朱先樹,著名詩歌理論評論家。歷任中國國家文化部藝術局工作,商務印書館編輯室副主任,《詩刊》雜誌社編委,《畫家作家》雜誌社名譽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