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画家@作家 //www.sinovision.net/?3426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介绍中国当代的作家与画家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校注《历代崇道记》

已有 1098 次阅读2018-6-15 02:01 |个人分类:王正鹏考古研究|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校注《历代崇道记》

[]杜光庭(850933)撰  王正鹏(土家族)/校注

    《历代崇道记》此书撰成于唐僖宗李儇(862888)皇帝中和四年(884),时杜光庭(850933)尚为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太清宫道士。今据[]张宇初编《道藏》本整理校注。《历代崇道记》上自周穆王姬满(公元前1054年~公元前949年)皇帝亲封名山道士道观,止于唐僖宗李儇(862888)皇帝中和四年(884 )十二月十五日,对于研究周代至晚唐时期的中国道教历史,道观建筑历史有重要的帮助,由于对于研究湖南省慈利县的道路史及道观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广明元年(880)七月甲子日住在(慈利县)澧阳郡国雷满(?~901)王府城门寨,广明元年(880)八月辛亥离开(慈利县)澧阳郡国雷满(?~901)王府城门寨。(慈利县)澧阳郡国雷满(?~901)王府城门寨也称为唐僖宗李儇(862888)皇帝行宫。[]杜光庭(850933)随行住过(慈利县)澧阳郡国雷满(?~901)王府城门寨。唐僖宗李儇(862888)皇帝与[]杜光庭(850933)随行经过住过慈利县悬岩寺,因慈利县悬岩寺为襄涪六省通程唯一的军兵驿道隘关,古称博陵关。

    杜光庭(850933),字圣宾,号东瀛子,唐末五代道士,医家,道教学者。缙云(今浙江省丽水县)人。少习儒学,博通经、子。唐僖宗李儇(862888)皇帝时,咸通(860874)年间应九经(儒家的九种经典)试,不中,感慨古今浮沉,于是入天台山学道。唐僖宗李儇(862888)皇帝闻其名声,召入宫廷,赐以紫袍,充麟德殿文章应制,为内供奉。随唐僖宗李儇(862888)皇帝入蜀,见唐祚衰微,便留蜀不返。后来追随前蜀王高祖王建(847918)建立前蜀,任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上柱国蔡国公,赐号广成先生。 王衍(899926)继位后,亲在苑中受道箓,赐号传真天师、 任崇真馆大学士。晚年辞官隐居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青城山白云溪太清宫潜心修道。杜光庭(850933)对道教教义、斋醮科范、修道方术等多方面作了研究和整理,对后世道教影响很大。他对《老子道德经》的研究颇有成就,将以前注解诠释《道德经》的六十余家进行比较考察,概括意旨,分为五道五宗,对重玄之道尤其推重。他调和儒、道二家的思想,认为老子的思想主旨非谓绝仁、义、圣、智,在乎抑浇诈聪明,将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见素抱朴,泯和于太和,体道复元,自臻于忠孝,把孔孟之道统一于老君之道。他推崇唐玄宗的《御注道德经》,发挥其玄旨,撰成《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内则修身外以理国,囊括无遗。又主张仙道非一,不拘一途,有利于道教的传播和发展。研究杜光庭的专著有[唐代老学研究——以成玄英(608669)、李荣(650683)、唐玄宗李隆基(685762)、杜光庭(850933)《道德经》注疏为个案]等。其著作还有《广成集》、《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道门科范大全集》、《墉城集仙录》等二十余种。其思想调和儒、道二家的思想,不融佛教,保持道家本色。一些著作亡佚于元初,无法见其原貌。一生著作颇多,撰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青城山记》、《武夷山记》、《西湖古迹事实》、《虬髯客传》等。杜光庭(850933)兼通医理,著《玉函经》(一名《广成先生玉函经》)。[北宋]崔嘉彦(11111191)注《注广成先生玉函经》及[南宋]黎民寿注《广成先生玉函经解》。此书乃脉学专著。杜光庭(850933)撰有《了证歌》,已佚。

 

校注《历代崇道记》

·杜光庭

    周穆王姬满(公元前1054年~公元前949年)皇帝于昆仑山为王、王屋山、嵩山、华山、泰山、衡山、恒山、终南山、会稽山、青城山、天台山、罗浮山、崆峒山致王母观,前后度道士五千余人。

    秦始赵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皇帝并吞六国,招方士,好长生之术,遣使往蓬莱采不死药,造宫观一百余所,度道士一千七百余人。

    西汉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57年)皇帝、窦猗房太后(?~公元前135年)并好黄老之术,造宫观七十二所,敕天下如不通黄老经者,不得注官。又亲访河上公撰《老子河上公注》问道德之要,天下大治。计度道士一千余人。

    西汉孝武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皇帝奉道弥笃,感王母降于宫中,遗帝白银像五躯,曰是太上老君之真形也。西汉孝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别营建筑三殿而供养之,后移像于柏梁台上,后又移于甘泉宫内。以一殿而并列之,南向设座,自兹始也。又度公主数人,及度道士约五千余人,并建造观三百余所。其嵩岳万岁观、泰山登封观、华山集仙观、终南望灵观,王屋通天观,并不得令庶姓居之,以为恒式。其万岁观因孝武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皇帝巡幸而闻山呼,遂舍行宫而为观焉。

    至西汉孝宣刘询(公元前91年~公元前49年)皇帝时,有上党郡功曹李恽,因入抱犊山采药,于石室内获天书四十余卷,并玉箱玉杖,献于河东郡太守张纯。张纯立遗使上进,孝宣刘询(公元前91年~公元前49年)皇帝视之大惊,不觉流涕,乃令宣示内外臣僚。时冉癸为主书中郎将,见之泣曰:此是武帝临崩时遗制令葬于梓宫之内,何由至此,及披之卷后所有臣僚斜姓名,于今见有存者。帝乃遣使检校茂陵(汉武帝刘彻陵墓,陕西省咸阳兴平市),即又安完如故。孝宣刘询(公元前91年~公元前49年)皇帝乃为孝武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皇帝建造观二所,一在长安城内,一在茂陵之下,以奉先帝也。复度道士二十人,以奉香火也。后赤眉之乱(1826),茂陵(汉武帝刘彻陵墓,陕西省咸阳兴平市)为贼所发,于梓宫之中,但见有剑一口。方欲取之,其剑忽然哮吼腾空而去。

    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57)既平王莽(公元前45年~23),天下大定。东封礼毕,乃为本朝十一帝追荐。及南阳舂陵名山大川、长安、洛阳,计建造道观一百二十所,度道士一千八百人。

    魏明帝曹叡(204239)为武帝曹操(155220)及先太后(159230)建造道观于五都,计一十三所,度道士一百九人,仍诏道书同御史装饰。

    吴主孙权(182252)于天台山造桐柏观,命葛玄(164244)居之。于富春造崇福观,以奉亲也。建业造兴国观,茅山造景阳观,建造道观三十九所,度道士八百人。

    晋武帝司马炎(236290)于洛阳造通天、洞天、灵仙、灵宝四观,及诸州建造道观共二百所。先魏末陇右临洮郡有神人,长三丈,著白衣,垂素发,戴金冠,现于襄武县,告县人王始曰:不久当见太平。,及武帝司马炎(236290)授禅,果天下一统。帝乃令于所现处造告平观,即李宗之故居也。别度道士七人,并前后所度道士,共计四百七十二人。时吴郡临平湖岸崩,获石鼓一枚,遣使上进。帝问司空张华(232300),此物何用曰:但以桐木刻作鲸鱼形,扣之必有声,闻于数里。至惠帝司马衷(259307)时,于宫中忽夜鸣不已。帝甚恶之,乃迁嵩山万岁观,击之集众,自兹始也。后魏道武帝拓跋珪(371409)于云中太原及河朔造观计五十所,度道士六百余人。太武拓跋焘(408452)敕令天下造太平观建造道观共二百七十五所,度道士一千三百人。帝受箓,改太平真君元年(440),仍令四方内外上书言太平真君皇帝陛下。自后帝拓跋濬(440465)嗣位,并皆受箓。

    后周武帝宇文邕(543578)于长安造通玄馆,以延羽客。

    隋高祖文皇帝杨坚(541604)迁都于龙首原,号大兴城。乃于都下畿内建造道观三十六所,名曰玄坛,度道士二千人。炀帝杨广(569618)迁都洛阳,复于城内及畿甸建造道观二十四所,度道士一千一百人。

    皇朝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566635)于隋末大业十三年(617)感霍山神,称奉太上老君命告唐公,汝当来必得天下。,到武德元年(618),晋州浮山县羊角山著素衣,戴金冠,乘朱骢白马,令吉善行告神尧:汝今得圣理,可于长安城东致- 安化宫而安道像,则神稷延长,天下大定。,善行辞,见天子何以为据,太上曰:但去,有献石龟者,可以为信。,善行乃告晋州刺史贺若孝义(?620)。贺若孝义(?620)遂将善行见秦王李世民(598649),具言神人现事,群臣拜庆。遂差左亲卫帅杜昂(?619)与善行于所现处设祭,太上又现,一如善行所言,以鞭指杜昂(?619)曰:汝是何人,杜昂(?619)曰:是秦王使者。,太上曰:我不饮不食,何用祭乎所有委曲,令人具知。,杜昂(?619)还,乃言神人复现。秦王大悦,乃令杜昂(?619)将善行入京上奏。至京立未定,果有印州治中张达(?620)献石龟,上有文曰:天下安,子孙兴。千万岁,千万叶。,遂入面奏。高祖李渊(566635)大悦,诏授善行为朝散大夫,赐物一百段。乃令通事舍人柳宪(?619)于羊角山立庙,复改浮山县为神山县,羊角山为龙角山。太上又现,为善行曰:天子喜欢否对曰:大喜。又曰:疑惑何事复对曰:为不知圣者姓名耳。太上曰:我是无上神仙,姓李氏,号老君,即我也。我即帝之祖也。《史记》中有传,亳州谷阳县本庙有枯桧再生为验。我已令周公姬旦(?~公元前1105年)领神兵助国家打刘黑闼(?~623),得四月节,即破矣。,贺若孝义(?620)又令善行入奏,高祖李渊(566635)乃敕善行驰驿往洛阳军所,宣敕示谕。至时果平刘黑闼(?~623),四海大定,枯桧亦重生焉。乃改庙为庆唐观,今观内有明皇御制书碑,及列圣真容并在。武德三年(620),诏晋阳道士王远知(509635)授朝散大夫,并赐镂金冠子紫丝霞帔,以预言高祖李渊(566635)受命之征也。太宗李世民(598649)又加远知银青光禄大夫,并王远知(509635)预言之故也。羽衣人赐紫衣,自兹始也。唐高宗李治(628683)龙朔二年(662),诏洛州长史谯国公许力士,于邙山建上清宫以镇鬼。仙洞掘得古石案,即仙人帛仲理(?320)之故基也。及功毕,帝令设醮,太上又现,百官进表称贺。

    唐高宗李治(628683)皇帝大悦。乾封初年(666 ),唐高宗李治(628683)皇帝东封礼毕,回銮亳州,唐高宗李治(628683)皇帝谒太上,谨上尊号为混元皇帝,圣母为先天太后,仍改谷阳县为真源县,又为太宗李世民(598649)及文德皇后造东明观于京师,又敕道士宜隶宗正寺,仍立位在亲王之次。文明元年(684),天后欲王诸武,太上乃现于虢州阌乡县龙台乡方兴里皇天原,遣道士邬玄崇令传言于天后云:国家祚永而享太平,不宜有所僭也。,天后遂寝,乃舍阌乡行宫为奉仙观。后庆山涌出于新丰县界,高三百尺,上有五色云气,下有神池数顷,中有白鹤鸾凤,四面复有麒麟狮子。天后令置庆山县,其诸祥瑞,具载《天后实录》,以表国家土德中兴之兆也。又舍中岳奉天宫为嵩阳观,以追荐高宗李治(628683)大帝也,竟传位于中宗孝和李显(656710)皇帝。景龙元年(707),敕天下州郡并令置景龙观,景龙二年(708)改为中兴观, 景龙三年(709)改为龙兴观,其度人一依前代故事。睿宗李旦(662716)舍东京宅为景云观,又舍太原宅为唐隆观,为资荐天皇天后也。

    明皇李隆基(685762)开元中,敕诸道并令置开元观,又制《混元赞》,帝亲书,勒之于石。又敕五岳置真君庙,又敕上都置太清宫,东都置太微宫,以太原神尧旧宅为紫微宫,潞州潜龙故宅为启圣宫,并给衮冕绛纱帷帐交龙门戟,一如宫阙之制。李隆基(685762)皇帝又注《道德经》及制序引,诏天下士庶并令家藏一本。两街道众乃以幢幡伎乐自禁中迎引,归于太清宫,香花之盛,近古未有。又敕置道举,一如礼部之制,帝亲自策之,达者甚众。后蒲州奏,因修紫极宫,掘地获玉石,状如半月。复有仙人杵药之像,扣之有声,颇甚清远。帝令悬于太原玄元庙庭,号之为偃月磬。东都留守张琦奏:汝州鲁山县因修仙居古观,获玉瑛,扣之声闻数里。帝令悬于太清宫圣祖庙庭。衢州为建观宇,穿地得鱼一头,长三尺,其状似铁,微微带紫碧之色,又如青石,光莹雕镌,殆非人功所能也,叩之甚响,其鱼亦不能名,遣使来献。帝令宣示百僚,亦不能辨。帝乃呼伪瑞鱼磬,仍命悬于太微宫,非讲经设斋,不得击之。由是诸观竞以木石模之,以代集众。又诏诸官悉以宰臣及本道节度使领之,永为常式。李隆基(685762)皇帝又制《霓裳羽衣曲》、《紫微八卦舞》,以荐献于太清宫,贵有异于九庙也。李隆基(685762)皇帝东封,获江淮间三脊茅(周天子“无以缩酒”、“苞茅缩酒”祭祀用酒,产于今慈利县。),乃令于所获之地置灵茅观(今慈利县)。及礼毕回,谒圣祖于亳州本宫,李隆基(685762)皇帝亲札《道德经》于石,作大幢,造八角楼,覆之于虚无殿之前。又幸怀州开元观及阌乡奉仙观,为王公万民所请,亦亲札二经,以大石对峙立之,一如太清之制。乃诏授道士邬玄崇为虢州刺史。开元十七年(729)夏四月五日,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张敬忠奏,大圣祖混元皇帝应现于当管蜀州新津县津兴尼寺佛殿柱上,自然隐起木文,为太上老君圣像。当顶上有华盖,足下前后各有云叶天花,共一十三处。谨差判官益州功曹参军王大鐄检覆得状,与本州刺史李忠徇、别驾卢昉、县令李韶、道士僧尼一百三十人状同,方敢上奏。至开元十七年(729)五月二十四日,敕差内侍林昭隐宣取像柱入京,于大同殿供养。又令两街宫观各赐供养七日,却令进入大内,于今见在。前后瑞应极多,难以具录。开元二十九年(741 )正月七日,陈王府参军田同秀于丹凤门外忽见紫云自西北暎楼,又见混元乘白马,侍従二童子。二童子谓同秀曰我昔与尹喜(?~公元前475年)将入流沙之日,藏一匮灵符在桃林故关尹喜(?~公元前475年)旧宅,汝可请帝取之。,同秀具事闻奏,敕差内使李志忠监同秀往陕州桃林县南十二里故函谷关墟求访之。俄有紫云白兔现于枯桑之下,便乃穿掘,下到水际,得石函经匮,玉版朱书细篆。帝闻奏大悦,即令京师列十部乐,歌舞鼓吹,自通化门入。其文于宝舆中五色放光,洞照天地。帝于丹凤楼上,身披龙衮,手执金炉,六宫嫔婇,竞于楼上焚香散花,遥自作礼。帝又令乱撒金钱于楼下,纵令士庶分取,以为欢乐。斯须,山呼之声,震动京邑。李隆基(685762)皇帝令置宝符于灵昌殿,是夜楼阁林树之上,皆有神灯。乃于开元三十年正月一日改开元三十年(742)为天宝元年(742),改桃林县为灵宝县。其后三年,李隆基(685762)见灵符有天宝千载之字,天宝已应改元之号,遂改年为载,乃于其地长乐亭置天宝观,御制并书灵符铭,立于所获之处。又于大内置灵符殿,赐同秀五品正员官。宰相请加尊号为开元天宝神武之字,制可之。乃大赦天下。其年闰四月,帝梦混元谓李隆基(685762)曰我在城之西南久矣,当与汝于兴庆相见,可速迎我。,李隆基(685762)谓宰相李林甫(683753)、牛仙客(675742)曰朕临御海内,向三十年,未尝不五更而起,具朝服礼谒真容,为苍生祈福。近因假寐见混元。,具言上事,遂差内使与道门威仪道士萧玄裕于城西南寻访。数日,忽于楼观山谷间见有紫云现,白光属天,于其下穿之,果得玉像老君,高三尺余以进。其日帝在兴庆宫大同殿亲自迎谒,果符兴庆之言,置于内殿供养,仍令所司写真容,分送天下诸道宫观,遂大赦天下。天宝五载(746),李隆基(685762)皇帝梦见混元言:我有灵应,寻当自至。,遂于太白山获灵符玉册,及迎到京,置于灵符殿,亲自供养。仍封太白山神为灵应公,改获符洞为嘉祥洞,于山下置真符县。乃令诸道置真符观,仍编入史。天宝五载(746)十二月,李隆基(685762)皇帝幸华清宫;天宝五载(746)十二月初四日,日未出时,忽见骊山顶云物积异,须臾云散,见混元圣祖现于朝元阁上。帝与内人瞻谒,良久乃隐。诏改会昌县为昭应县,其新丰县隶入昭应。又封会昌山为昭应山,封山神为玄德公,改朝元阁为降圣阁,内出图本,颁示天下,宣付史官。天宝八载(749),李隆基(685762)皇帝获二十七仙玉像于宁州罗川县,敕令迎像入京,一如天宝初迎灵宝符仪注故事。帝亲自制赞,寻改罗川县为真宁县,于所获处造通圣观,帝制碑文立之,于今并在。天宝八载(749)六月,大同殿产玉芝一茎,又造金仙、玉芝二观,复度公主二人为道士。又太白山人李浑上言,见混元言:金星洞内有玉版石,记圣皇福寿之符。,敕御史中丞王鉷(?752)入游谷,行四百余里,求而得之。敕以殊祥颁示中外,乃于其地造灵符观。天宝八载(749)闰六月丙寅,李隆基(685762)皇帝谒太清宫,加五圣尊号,作仲尼四子像,侍立于混元之前。又敕十道大郡置玉芝观,大赦天下。天宝九载(750),太白山人王玄翼上言:混元大帝降现,言宝仙洞中有妙宝真符,谓帝取之。,敕刑部尚书张均(?757)、工部尚书王倕(?757)往取,获之。乃造真灵观。天宝十三载(754)正月,李隆基(685762)皇帝谒太清宫,又上混元尊号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混元天皇大帝,五圣各加谥号。李隆基(685762)皇帝加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证道孝德皇帝,大赦天下。天宝十五载(756),李隆基(685762)皇帝幸蜀,混元现于汉中郡三泉县黑水之侧。李隆基(685762)皇帝亲礼谒,遂命刻石像真容于所现之处,又于利州益昌县山岭上见混元骑白卫而过,示收禄山之兆。诏封其山为白卫岭,于所见之处置自然观。又于嵩山置兴唐观,成都置福唐观 肃宗李亨(711762)至德二载(757)三月十八日,混元现于通化郡云龙岩,初因郡人为国祈福,建大斋会。至德二载(757)三月十八日,忽烟雾异香,氤氲不散,至辰时渐渐开霁,神光照天,因见混元真像立于山前,自地接天,通身白衣,左手垂下,右手执五明之扇,仪相炳然。众尽瞻礼。其山虽高,亦不及肘,良久乃隐。遂具上奏,内出图本,太上皇李隆基(685762)皇帝制赞并序,文繁不录,具编史册,仍示天下。乾元二年(759),李亨(711762)皇帝夜梦二青童导従至一宫阙,谒见混元。混元衣云霞之衣,冠九凤之冠,坐方席,垂宝盖,凭玉几,执白拂。左右侍卫真人、玉女、神仙、童子、五天力士,罗列极众。帝著绛衣秉圭,立侍于混元之后,游涉山海,经历甚远,李亨(711762)皇帝一一潜记。又见混元须发皆黑,及明,宣下两街,访诸瑞像于务本坊光天观圣祖院,果获黑髭老君之像。图写以进,李亨(711762)皇帝见大悦,一如梦中所睹。乃出帝真容,令侍立于混元之后,仍颁示于天下,普令供养。

    代宗李豫(727779)上元三年(762)四月十六日,于楚州安宜县(今江苏省宝应县)获八宝,因改安宜县为宝应县,敕于所获处建造宝应观。遂改元为宝应元年(762,大赦天下。

    德宗李适(742805)贞元十年(794),混元潜使金母累降于果州金泉山,授炼气之术,付女贞谢自然(729794),修习功成。以贞元十年(794)十月十六日,白日上升,后三月乃归,谓刺史李坚曰天上有玉堂最高,老君居焉。壁上皆题神仙之名,时注脚下,云在人间,或为帝王,或为宰辅。神仙入谒老君皆四拜焉。,谢自然(729794)言讫,遂却升天。

    敬宗李湛(809826)宝历二年(826)正月,李湛(809826)皇帝有事于南郊,朝献太清宫,御驾将至长安。县主簿郑翦,忽见老君衣白衣,容状异常,谓郑翦曰当此路有井,可速实之。不然,祸在不测。,郑翦惊惶顾,其地已微陷,遂并力实之,因失老君所在。李湛(809826)皇帝驾至,具以上闻,百官称贺。诏兵部侍郎韦处厚(773828)为碑,起居郎柳公权(778865)书,立于实井之侧,乃编付史官。宝历二年(826)十二月十八日,柳公权(778865)书碑之际,忽有劲风飒然而起,旋飚不已。乃见混元著紫衣,金冠金履,立于白莲花之上,右手执五明扇,左手垂下,空中光明如金色。柳公权(778865)与镌碑人瞻睹良久,因以物画地记形像。及画毕,混元忽以扇指空中,流光四散,乃腾空而去。众皆侧身仰视,渐远渐小,没于云中。遂以事上闻,诏编事迹入碑之中,又敕于两京建造延唐观

    文宗李昂(809840)开成二年(837)五月,中书舍人高元裕(774850)为阆州刺史,于阆州北八九里嘉陵江望喜驿(今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乐山大佛)上小山之前,忽见崖壁间光彩有异。近而观之,石上自然石文,成老君真像,眉发衣章,巾履服饰,无不周备。傍有一人,宽衣大袖,持炉荐香。后一人童子,双髻高束,谨若听命,皆非人力图绘镌刻所及。高元裕(774850)每有祈祷,即紫气上浮,又有灵泉自涌。士民请福,无不立效。遂刻石建宇,用旌其瑞,乃画图呈进,乞编入史。诏従之。武宗李炎(814846)会昌元年(841),敕以开成二年(837)二月十五日大圣祖降诞之日为降圣节,仍令两京及天下诸州府设斋行道作乐,赐大酺三日,军期急速,亦不在此限,永为常式。

    懿宗李漼(833873)咸通十年(870)九月十日,徐州逆寇庞勋(?~869),领従党三千余人来亳州太清宫(今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曹市镇太清村)。其日宫北百姓三百余人,见老君自宫中乘空而南,须臾黑雾遍南川中。群贼迷路,自相杀戮,庞勋(?~869)溺水而死,群凶自此殄灭。汴州节度使太清宫使李蔚具事上闻,诏曰:吾国家系承混元,教导清净。苦县旧里,圣祖故乡,宫宇具严,庙貌斯设。昨者余妖奔突,纵火将欲焚烧,阴雾覆闭于晴空,狂寇颠迷于道路,散逸原野,遂至诛夷。缅惟玄功,申兹灵贶。,内出青词,又委李蔚虔申告谢,布示中外,仍付史官。咸通十三年(872)三月,台州刺史姚鹄(?~875)奏:于天台山修老君殿,于其地穿获得石函册文以进,乞付史馆,颁示四方。诏従之。广明二年(881)三月,河中节度使王重荣(?~887)奏,据晋州申:龙角山庆唐观老君殿侧柏树上,瑞葛枯死重生。先是武德中混元应现后,于二树间立殿宇,逾年之后,柏树上忽自生葛蔓,长十余丈,荣茂于常。其后齐王夺嫡,此蔓枯死。旬月之后,自其末青翠再生,齐王遂败。至中宗复位,安史叛逆,朱泚(742784)谋乱,皆忽枯落,久而复生。广明元年(880),黄巢(820884)犯阙,其年秋葛蔓枯死,广明二年(881)春枝叶重茂。又于傍树上别生一枝,旬日之中,长五十余尺,相对繁茂,有异于常。奏诏褒美,编付史官。其后祥异,皆有诏敕,盖美乎葛藟庆其孙谋,瓜瓞昭其远祚,混元流贶,奕叶无穷者也。

    李隆基(685762)皇帝驻跸西蜀,中和二年(882)八月九日进到,李隆基(685762)皇帝令宣示内外。中和三年(883)三月十一日,亳州刺史潘稠(?932)差道士马含章、孙栖梧等奏,太清宫自乾宁四年(897),后累有逆寇侵犯真源,少或逾千,多或至万,皆窥伺是宫,欲为焚劫,或来攻城邑,或旁犯县城。老君皆密垂神化,忽起浓云,或驱以阴风,或击以雷雹,率皆颠沛,寻至败亡。灵贶益彰,神功罔测。寻诏升真源县为畿县,仍内出青词,修崇告谢,帝即稽首东拜。中和二年(882)八月十二日,敕亳州太清宫是混元降圣之里,名高道祖,福荫皇基,九宫之瑞井涵空,一鹿之仙踪在树,累代之祯祥可纪,近年之感应尤彰,所宜严盛于福庭,安可荒凉于静宇潘稠能施善政,久染真风,广出俸钱,备修宫观。垣墉栋桷,无不精新,像设丹青,弥加焕丽。观图考事,深可慰嘉。其住宫威仪道士吴重玄可赐紫,仍号凝玄先生。道士马含章、孙栖梧并赐紫,潘稠(?932)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余并如故。

    中和二年(882)八月二十九日夜,诏帝房宗室李特立与道士李无为,于成都府青羊肆元中观(今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混元降生旧地,设醮祈真,忽见虹光如弹丸许,渐渐明大,出于殿基东南竹林中,跳踯入西南梅树下没。于没处穿地三尺已来,得宝砖一口,长一尺一寸五分,阔七寸四分,一寸厚一边三分,并有花文;一边厚一寸八分,重一十二斤,有古篆六字各方二寸,深三分。镌刻莹洁,迨非人工。文曰:太上平中和灾。,中和二年(882)九月初一日,西川节度使侍中陈敬瑄(? 893)奏曰:皇帝陛下稽古顺天,膺图抚运,凝怀至道,属想大同,是用省方,以明罪己。深仁旁达于下土,至德升闻于上玄,符谶允臻,祯祥间出。降太上匡时之命,清中和寇孽之灾,乃示明文,爰形古篆。足表妖氛即殄,圣祚无疆,克知收复之期,便是清宁之日。,至中和二年(882)九月十二日,李隆基(685762)皇帝令宣示百官。中书侍郎平章事韦昭度(?~895)、户部侍郎平章事萧遘(?~887)、门下侍郎平章事郑畋(825883)、御史中丞张渎(?~887)、宗正卿嗣曹王龟年表贺曰:伏以萑蒲啸聚,车驾省方,天灾流行,国家代有。陛下降成汤罪己之诏,征王者有征之师,顾彼凶妖,即当殄灭。清平既彰于嘉兆,幽赞爰睹其秘文。赤雀衔书,贶岂同于太上李隆基(685762)皇帝;玄龟负卦,庆难比于平灾_因宗室斋醮之辰,仍有祥光跳踯之瑞,其为感现,可谓丁宁。枢密使李顺融(?~887)、十浑十二卫都指挥使田令孜表贺曰今者又有维城,来于仙观,至诚才发,嘉兆俄呈。现此时在田令孜(?~893)地之赤光,是昔日度关之紫气,及穿积土,果获古文,验逸势于龙蛇,即知平于枭獍,于冲邃理,颇甚昭明。既太上李隆基(685762)皇帝令与平灾,知中和永昌厥祚。所现全因圣祖,掘得又自皇枝,捧此灵踪,可明天意。且混元圣祖,每逢多难,皆有殊祥,唯彼明征,备书正史。昔于丹凤门上,告田同秀于天宝复国之期,今又青羊肆中,示李特立以陛下还宫之庆,莫不天下幸甚,乞付史馆。,帝并俞之。

    中和二年(882)九月十五日,李特立授太子校书,李无为赐紫,仍各赐缣帛三百匹。中和二年(882)九月二十一日又诏曰:太上玄元大帝与弟子文始先生讲真经于楼观之台,约后会于青羊之肆,便乘云驾,俱入流沙。仙记传闻,地图标载,自周昭王姬瑕(公元前1027年~公元前977年)至于此日,历数约二千余年,景像寂寥,基踪牢落。今因巡幸,灵贶昭彰,殊光跳跃于庭前,灵篆申明于树下。砖含古色,字验休祯,中和之灾害欲平,厚地之祯符乃现,足表玄穹降祐,圣祖垂祥,将歼大盗之兵戈,永耀中兴之事业。须传简册,兼示寰区。已付史官,备令编录,仍模勒文字,告示诸道及军前。其观可改号为青羊宫,仍置殿堂屋宇。侧近属观田地,约有两顷,近来散属黎氓,多植葱蒜,清虚之地,难使熏蒸。已赐钱二百贯,便令收赎,仍给公验,永归靖庐。宗子特立已除官,道士李无为已赐紫,所宜升奖,用荷庆灵。敬瑄位冠公台,风行郡国,效节于延洪之代,修心于道德之乡,遂令境内消兵,地中呈宝,其为休美,倍可嘉称。,至中和二年(882)十月七日,敕高品郭遵泰监建青羊宫土木之工,并用内库宣赐。自获灵瑞之后,至是月癸丑,近蜀郡寇,相次擒戮,旬月之内,遂至清平。驾幸青羊宫,颁赐有差。李特立赐绯,授龙州录事参军。又下诏曰:太上垂祥,青羊应现,礼宜崇饰,用答殊休。诸道州府紫极宫,宜委长吏如法修饰,仍选有科仪道士祭醮。,是月乙卯奏,收复京城,有以见大道垂休,圣祖昭祐,洪图延永,唐祚无疆者也。又敕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乐朋龟撰《西川青羊宫碑铭》碑立之,伏乞颁示天下,以表皇家承神仙之苗裔,感太上之灵贶,实万代之无穷也。臣今检会従会従国初已来,所造宫观,约一千九百余所,度道士计一万五千余人。其亲王贵主及公卿士庶,或舍宅舍庄为观,并不在其数。则帝王之盛业,自古至于我朝,莫得而述也。

    中和四年(884 )十二月十五日,上都太清宫文章应制弘教大师赐紫道士臣杜光庭(850933)上讲。谨记。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