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画家@作家 //www.sinovision.net/?3426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介绍中国当代的作家与画家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丹道与长生

已有 1236 次阅读2018-4-30 02:00 |个人分类:王正鹏杂文、摄影|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丹道与长生

王正鹏(土家族)/辑文

长寿之人,是与丹道分不开的。

1,彭铿(公元前1974年~公元前1207年),彭祖也。寿七百六十七岁(见《竹书纪年》),如今徐州市境内仍保存有彭祖庙、彭祖祠、彭祖楼、彭祖井、彭祖墓等历史遗迹。

2, 陈俊(8811324),福建省永泰县汤泉村(今永泰县梧桐乡汤埕村)人,生于唐朝僖宗中和辛丑年(公元881年),卒于元朝泰定甲子年(公元1324年),寿四百四十三岁,是历史记载中最长寿的中国人。

3, 吴理真(公元前200年~公元前3年), 197岁,西汉严道(四川省雅安荥经县)人,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道观住持,又为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佛教寺院住持。号甘露道人,道家、佛教学派人物,先后主持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各道观、寺院。吴理真被认为是中国乃至世界有明确文字记载最早的种茶人,被称为蒙顶山茶祖、茶道大师。宋孝宗在淳熙十三年(1186)封吴理真为“甘露普惠妙济大师”,并把他手植七株仙的地方封为“皇茶园”。因此,吴理真也被称作“甘露大师”。西汉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在四川省蒙顶山种下七株茶树,吴理真开创了世界上人工种植茶叶的先河,吴理真因此被敬为茶祖。西汉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佛教传入中国后,吴理真在蒙顶山脱发修行,亦佛亦茶,首创“佛茶一家”,被尊称为甘露禅师。封演(?~800)撰《封氏见闻录》中记录北宗禅习茶的情景“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4,冷谦(12161405),189岁。根据《元史》《明史》考正。冷谦,生于南宋宁宗赵扩嘉定九年(1216),卒于明成祖朱棣永乐三年(1405)。湖南省慈利县人,号龙阳子,初为湖南省慈利县云朝山古寺僧人,21岁时游学河北省邢台市开元寺,冷谦最初与刘秉忠在刑台开元寺相识(公元1238年),因刘秉忠喜欢风水学,刘秉忠著有风水学著作《平砂玉尺经》,冷谦与海云印简(临济宗十六世,中观沼禅师法嗣。临济正宗一世祖)相识在山西(公元1248年),冷谦与忽必烈相识在内蒙古(公元1248年十二月),冷谦与赵孟頫相识在浙江省四明卫王府(公元1260年,赵孟頫当时7岁。公元1309年赵孟頫撰写了《临济宗正宗之碑》),冷谦与张三丰相识在安徽(公元1264年,张三丰在雎阳给了冷谦北宋道士张伯瑞著《悟真》。之后,冷谦在湖南省慈利县云朝山古寺建有精舍,现存冷谦绘画石刻七幅及铜茶壶一把。公元1269年五月五日《蓬莱仙奕图》,《蓬莱仙奕图》上绘有张三丰图像,张三丰时题有字。《蓬莱仙奕图》现收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冷谦与黄公望相识在浙江(公元1335年冷谦与张三丰、莫月、黄公望在苏州市天德桥开设三教堂传道),冷谦与刘基相识在浙江(公元1343年秋,冷谦与刘基同游浙江时为刘基绘《白岳图》,《白岳图》上时有刘基的题字,之后又有张居正的题字。《白岳图》现收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冷谦与朱元璋相识在北京(公元1364年冷谦为朱元璋的协律郎官,主制庙宇音律,朱元璋为冷谦建有极乐观,冷谦为极乐观观主。冷谦教授宁王朱权修习音律和绘画及道家养生学。八大山人朱耷为宁王朱权后裔,八大山人朱耷的绘画是受祖师冷谦的影响。冷谦时著有养生著作《修龄要旨》一卷,冷谦又著有琴谱《太古遗音》一卷、《琴声十六法》一卷。),冷谦与朱棣相识在北京(公元1404年四月重绘《蓬莱仙奕图》,此幅《蓬莱仙奕图》遗失。朱棣为冷谦建有神乐署,冷谦为神乐署署主。朱棣并为冷谦在斋宫塑有铜像,现存北京天坛公园斋宫内。),不久,冷谦归隐湖南省慈利县云朝山古寺,卒,葬湖南省慈利县云朝山古寺。

炼丹,道教主要道术之一。为炼制外丹与内丹的统称。外丹术源于先秦神仙方术,是在丹炉中烧炼矿物以制造仙丹。其后将人体拟作炉鼎,用以习炼精气神,称为内丹术。苏轼(10371101)撰《送蹇道士归庐山诗》:绵绵不绝微风里,内外丹成一弹指。,陈师道(10531102)注:道家以烹炼金石为外丹;龙虎胎息,吐故纳新为内丹。

丹,是中药的一种剂型,古今许多药方都名之曰,以示灵验,如天王补心丹、至宝丹、山海丹等。这些方药,主要由动植物药配制而成,与本来意义上的丹毫不相千,只是借用名而已古代炼丹术对后世的深刻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炼丹术,又称外丹黄白术,或称金丹术,简称外丹,以区别于长寿真人丘处机(11481227)全真龙门派的内丹导引术。炼丹术约起于战国中期,秦汉以后开始盛行,两宋以后,道教提倡修炼内丹(即气功),丹鼎派风行一时而排斥外丹术;直到明末,外丹火炼法逐步衰落而让位给本草学
炼丹是古人为追求长生而炼制丹药的方术。丹即指丹砂或称硫化汞,是硫与汞(水银)的无机化合物,因呈红色,陶弘景故谓丹砂即朱砂也。丹砂与草木不同,不但烧而不烬,而且烧之愈久,变化愈妙。丹砂化汞所生成的水银属于金属物质,但却呈液体状态,具有金属的光泽而又不同于五金(金、银、铜、铁、锡)的形质顽狠,至性沉滞。
   
由于丹砂的药理效用及其理化性能,古代炼丹家将其作为炼丹的主要材料。其形体圆转流动,易于挥发,古人感到十分神奇,进而选择其他金石药物来和液体汞(水银),按照一定配方彼此混合烧炼,并反复进行还原和氧化反应的实验,以炼就九转还丹或称九还金丹。这是人类最早的化学反应产物。在古代,它被认为是具有神奇效用的长生不死之药。神农(公元前3245年~公元前3080年)撰《神农本草经》,将五金、三黄、乒石等40多味药物分别列为上、中、下三品,指出其分等级的标准是: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天、神仙,……”其中丹砂被列为炼丹的上品第一,是古代炼丹术最早选择的重要药物材料。炼丹家将丹砂加热后分解出汞(水银),进而又发现汞(水银)与硫化合生成黑色硫化汞,再经加热使其升华,就又恢复到红色硫化汞的原状。丹砂炼汞和汞、硫化合而还丹砂,实际上是属于化学的还原和氧化反应。晋人葛洪(283343)撰《抱朴子.金丹篇》: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炼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草木亦远矣,故能令人长生。

炼丹术所用的药物和工具同化学的产生有关,关于药物方面,化学史家袁翰青(19051994)曾根据炼丹文献作出一个不完全的统计,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在内,总共约有六十多种。当然、这统计还不够完整,因为不仅植物性、动物性药物没有列入,即使单从金石药来看,恐怕也不止这六十多种。不过,我们从这里可以对古代炼丹的常用药物得到一个大概的印象。
元素:汞、碳、锡、铅、铜、金、银等。
氧化物:三仙丹(HgO)、黄丹(PbO)、铅丹(Pb3O4)、砒霜(As4O6)、石英(SiO2)、紫石英(含Mn)、无名异(MnO2)、赤石脂(Fe2O3)、磁石(Fe3O4)、石灰(CaO)等。 
硫化物:丹砂(HgS)、雄黄(As2S2)、雌黄(As2S3)、礜石(FeAsS)等。 
氯化物:盐(包括戎盐、冰石等,NaCl)、硇砂(NH4Cl)、轻粉(Hg2CI2)、水银霜(HgCI2)、卤咸(MgCl2)等。
硝酸盐:硝石(KNO3NaNO3)。
硫酸盐:胆矾(CuSO45H2O)、绿矾(FeSO47H2O)、寒水石(CaSO42H2O)、朴硝(Na2SO410H2O)、明矾石(K2SO4Al2SO432Al2O36H2O)等。 
碳酸盐:石碱(Na2CO3)、灰霜(K2CO3)、白垩(包括石钟乳等,CaCO3)、炉甘石(ZnCO3)、石曾(CuOH22CuCO3)、空青(CuOH2CuCO3)、铅白(PbOH22PbCO3)等。 
硼酸盐:蓬砂(Na2B4O7)。
氯化物:盐(包括戎盐、冰石等,NaCl)、硇砂(NH4Cl)、轻粉(Hg2Cl2)、水银霜(HgCl2)、卤咸(MgCl2)等。
硝酸盐:硝石(KNO3NaNO3)。
硫酸盐:胆矾(CuSO45H2O)、绿矾(FeSO47H2O)、寒水石(CaSO42H2O)、朴硝(Na2SO410H2O)、明矾石(K2SO4? Al2SO432Al2O36H2O)等。 
碳酸盐:石碱(Na2CO3)、灰霜(K2CO3)、白垩(包括石钟乳等,CaCO3)、炉甘石(ZnCO3)、石曾(CuOH22CuCO3)、空青(CuOH2CuCO3)、铅白(PbOH22PbCO3)等。 
硼酸盐:蓬砂(Na2B4O7)。
硅酸盐:云母(白色,H2KA13SiO43)、滑石(H2MgsSiO34)、阳起石(CaMgFe3SiO34)、长石(K2OA12O36SiO2)、不灰木(石棉,H4Mg3Si2O7)、白玉(Na2OAl2O34SiO2)等。
合金:鍮石(铜锌合金)、白金(白铜,铜镍合金)、白镴(铅锡合金)、各种金属的汞齐等。
混合的石质:高岭土(SiO2Al2O3等)、禹余粮(含褐铁旷和粘土的砂粒)、石中黄子(夹有黄色粘土的砂粒)等。
有机溶剂:醋(CH3COOH)、酒(CH3CH2OH)。

炼丹在修炼活动或过程中显得极其神异诡秘。如认为丹处所的选择,应在人迹罕到、有神仙来往的名山胜,否则邪气得进,药不成也。。开鼎时,术士须斋戒洁顶冠披道,跪捧药炉,面南祷请大道天尊;再如入山炼,须选开山月(三或九月)的吉日良辰;筑坛要烧符篆,炉鼎插置宝剑古镜。如此等等,无一不充斥了极其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古代炼丹家亲自从事采集配制药,并通过反反复复的大量化学实验,有意无意地发展了原始化学事业,可以被视为现代化学之祖。英国李约瑟(19001995)撰《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中国炼丹家乃世界整个化学最重要的根源之一。
   
关于工具和设备,见于炼丹文献的大约有十多种,就是丹炉、丹鼎、水海、石榴罐、甘蜗子、抽汞器、华池、研磨器、绢筛、马尾罗等。
   
丹炉也叫丹灶。南宋吴悞(1163)撰《丹房须知》有既济炉未济炉。安置在丹炉内部的反应室,就是丹鼎,又名神室丹合,有的像葫芦,有的像坩埚,有的用金属(金、银、铜)制作,有的用瓷制。陈致虚(12901329?)撰《金丹大要》有悬胎鼎,内分三层,悬于灶中,不着地
南宋孟煎撰《金华冲碧丹经要旨》说,神室上面安置有一种银制的水海,用以降温。《修炼大丹要旨》中另有一种水火鼎,可能是鼎本身具有盛水的部分。总之,这些东西是炼丹的主要工具,可以放在炉中加热,使药物在里面熔化并起反应,或使它升华。
   
除丹鼎外,拣丹家还有专用于从丹砂中抽汞的蒸馏器,可以叫它抽汞器。 南宋孟煎撰《金华冲碧丹经要旨》所载的是简单的一种,分两部分,上部形似圆底烧瓶,叫做石榴罐,下部作桶形,叫做甘埚子。用的时候加热,使罐中生成的水银蒸气在甘祸子的冷水中成为液体水银。南宋吴悞撰《丹房须知》有另一种比较复杂的蒸馏器的图,虽然没有说明用什么材料制成以及大小、用法等,但是从图上可以清楚出地看,下部是加热的炉,上部是盛丹砂等药物的密闭容器,旁边通一根管子,使容器里所生的水银蒸气可以流入放在旁边的冷凝罐里。这样的蒸馏设备,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相当完善的,当然是在长期炼丹实践中逐步改进的产物,它的成型当在吴悞之前。西方科学史家一向认为蒸馏器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其实我国古代炼丹家早已有制造这种设备的传统。
   
葛洪(283343),别号抱朴子,晋代人,丹阳句容人,撰《肘后救卒方》、《抱朴子》等传世之作。其中《抱朴子》一书,分内、外两篇,内篇20卷,涉及炼丹的有金丹第四、仙药第十一、黄白第十六等三卷。葛洪(283343)认为一切物质都可变化,只要具备适当的条件和执着追求的精神一些物质通过烧炼就有可能变成珍贵的仙丹和黄金。因此,他对炼丹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念,矢志不渝地从事着炼丹的实践。在具体的炼丹过程中,他有不少新发现。如葛洪(283343)当时就已发现:将红色的硫化汞(即俗呼的丹砂)进行加热。便可分离出汞;而汞加硫磺又能化合生成硫化汞。这说明葛洪(283343)在炼丹实践中发现了从硫化汞中析出水银,和水银加硫磺合成硫化汞的可逆反应现象。
   
陶弘景(456536)少年时代,喜读葛洪(283343)撰《神仙传》,颇受其学仙养生,的影响,一直留意其间。公元492年,其三十七岁时,辞去定职,隐居句容茅山,寻访仙药,修道炼丹,足迹踏遍名山大川,在其多年的炉火丹鼎生涯中发展了炼丹术,陶弘景(456536)撰《合丹法式》炼丹专书,对药物的鉴别和炼丹方法较葛洪时代,又有了较为显著的进步。通过长期的具体实践,陶弘景(456536)积累了不少无机化学知识,他认识到水银有生熟,其生者,系指天然产的水银;熟者,乃冶炼朱砂而得。还总结认识到,水银可以和其他金属,比如金、银形成合金,可在物品上镀金镀银。对于炼丹的重要原料黄丹和胡粉,可以人工制成,熬铅所作而得黄丹,化铅所作可得胡粉,从而开辟药源,促进炼丹术的进一步发展。
   
孙思邈(541682),唐代京兆华原人(今陕西耀县),生于公元581年,卒于公元682年,孙思邈(541682)是中国医学史上颇负盛名的民间医生,有十分丰富的各科临床实践经验、孙思邈(541682)毕生不谋仕途,。信奉道家、佛家礼教,反对服石,崇尚炼丹;,经常上山采药,亲自进行药物的修合炼制。在炼丹过程中,总结了前人的炼丹方剂和常规方法。孙思邈(541682)为了减轻金石药物的毒性、曾总结出伏火方法。他在使用硫磺、砒霜等金石药物时,为了减轻这些药物的毒性,有意使药物容易自已起火燃烧,借以去其毒性、据一《千金方》孙思邈(541682)的伏硫磺法,是用硫磺、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放入锅内一;蒋用皂角三个引火,硝石、硫磺那起火燃烧节火熄灭以后,用生熟木炭兰斤拌炒,到炭消去兰分之一时为止。当时炼丹家对金石药物的伏火法其法大体雷同。在众多的伏火法中,通过若干组合配伍,反复实验,从无数血的教训中,总结出硝石、硫磺、木炭混在一起,极易起火爆炸,炸塌丹房,伤及人群,几经改进和完善,黑色火药便脱颖而出。孙思邈(541682)撰《丹经.内伏硫磺法》文中,记录了这个配方。

炼丹家不但通过火法炼成能使人长生的神丹,还能利用神丹点铁成金。葛洪(283343)撰《抱朴子·金丹篇》说:神丹既成,不但长生,又可作黄金。为什么要点化黄金?魏伯阳(151221)撰《周易参同契》中称:金性不败朽,故为万宝物。,自然界中的金、银、玉石等矿物,其性质稳定,不易发生朽坏变化,故炼丹家认为人类服用金、银、玉等不败朽的物质,就能将其性质转移到人体,可以使血肉之躯也同样不败朽,进而引发出通过炼丹方法以升炼金银,即将汞(水银)与铅、铜、铁等贱金属按不同比例配方烧炼成黄色或白色的金或银。
   
所以外丹术又称金丹术或黄白术。外丹术点化金银在思想认识上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这充分反映在葛洪(283343)撰《抱朴子.黄白篇》中:变化者,乃夭地之自然,何嫌金银之不可以异物作乎?他列举了驴马相交偶而生骡及驱驻(驴)、熔铅化作黄丹及胡粉等事例,提出自然界各种物质不但可以变化,而且其变化无极的观点;但却根本忽视了事物转化的条件,将变化绝对化了。其实炼丹家通过飞砂炼汞法所点化而成的金银,虽然其色泽与金银相似,但它们并非真正的金银,而是作为药用的合金,称药金、药银。
   
这种药金、药银在古代还是比较贵重的。所谓金成者,药成也。。在古代炼丹家看来,所炼神丹能否点化金银被视为修炼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点金不成,需要按照卦交变化调整火候,反复烧炼,经九转而成丹。因其有点化功效,又称之为丹母

火药最早是中国人发明的,在西汉时期的道家典籍刘安(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22年)撰《淮南子》中就有关于火药成分之一——硫磺的记载。在神农(公元前3245年~公元前3080年)撰《神农本草经》中,硫磺和硝石被作为可治病的上品药物列了出来。硝石也是一种矿物,出产于四川、湖南、甘肃一带。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在加热时能放出氧,容易发烟发火,所以也被人称为烟硝或火硝。由于硝石的化学性质活泼,能和许多物质发生作用,所以方士在炼丹中,常用硝石来改变其他药品的性质。
   
西汉时淳于意(公元前205年~公元前140年)曾用硝石治疗王美人的疾病。炼丹家们又在他们长期的炼丹实践中将硝石、硫磺、雄黄和松脂、油脂、木炭等材料不断地混合、煅烧,这就使火药的发明成为必然。
   
炼丹家们还对硫磺的各种特性进行了实验观察和研究,他们发现,硫不仅能和铜铁起化合反应,而且能制伏神奇的水银()。硫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容易着火,跟空气中的氧起化合反应,这使人们很难制伏它。古人为了驯服它这种暴烈的性格,就尝试着对硫磺进行伏火处理。
   
所谓伏火原本也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炼丹家们根据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和脏象经络之说,认为硝石和硫磺都是阳物(因为它们都能着火),会有阳火之毒,能败人五脏。为了使人服食之后不仅没有任何毒性,而且能滋润五脏,使人体内五脏之气和合混融,助益长寿,就必须设法制伏火毒,这就是伏火伏火的具体方法也很简单,就是以毒攻毒,用火烧一下,火毒也就自然被消除。
   
方士们在炼丹的实践中,渐渐发现硫磺、硝石、木炭三种东西混在一起,弄得不好,就要引起燃烧甚至爆炸。这种情况发生得多了,自然会引起方士的注意。于是就有人专门进行这类试验,不断积累经验,改进配方。由于硫磺和硝石都是能治病的药,又因为它们和木炭合在一起会发火,因此人们就把这三样东西的混合物叫做火药,意思就是发火的药。由于这种混合物颜色接近黑色,所以通常又被人称为黑火药。
   
关于黑火药配方和燃烧的最早记载,出自唐代初年著名中医、药王、养生家兼炼丹家孙思邈(541682)撰《丹经内伏硫磺法》一书。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轻工业火药原始配方的记载。它描述了对硫磺的伏火方法:把沙罐或销银锅埋进土里,罐口或锅口与地面齐平,周围要用土夯实,把硝、硫各二两放进去。然后用火烧皂角子三杖,不要烧成灰,而烧成炭就行,再一个个放入罐或锅中。这时,刚刚烧过的皂角子带着余火与硝石和硫磺接触,硝和硫就会自动燃烧起来。等待焰烟冒完之后,用木炭堆到罐口上加热,就得到了一服黑火药的配方。    这里,黑火药的三种主要成分都已齐备:硝、硫和炭。只因为炭没有研碎,未与硝、硫充分均匀混合,因此反应不够剧烈。加之伏火的目的在于防止和避免发生剧烈的燃烧和爆炸,一些措施也只使反应出现燃后冒出紫青焰火的结果。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