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没有理由不看《梦萦三千峰》这本书
王正鹏(土家族)/文/摄影
用文记录我父亲的只有五个人,第一个是老红军李友(陕西省耀县人,后应该是在公安二十师组织部工作,是他为我的父亲写的档案资料,是用钢笔写的,字迹工整,我读过三次。)。第二个是陕北老红军将领郭宝珊将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我父亲与他搭档工作长达12年之久)秘书杨雄。第三位是慈利县籍作家周保林,他多次采访过我的父亲。第四位是慈利县籍作家胡少丛,他和我是同学,我在北京报社上班时有一天上网搜索忽然发现胡少丛写了我的父亲的文章。第五个是大庸籍刘云,他在一本书籍中介绍了我父亲的故事。
作为同学,我有理由去读《梦萦三千峰》这本书。
作为他写过我父亲长征的故事,我有理由去读《梦萦三千峰》这本书。
我从慈利县打算到北京时,我曾经在胡少丛家住过几晚,我知道他会写诗,会写散文,那个时候,他是语文教师,一下课后,总会给我谈论一些文学上的故事,使我受到了很深的教育,为此,我有理由去读《梦萦三千峰》这本书。
我看书与别人不一样,右手拿着书脊,左手大母指从封底顺着封面方向滑行,检索我需要读书的重点内容和我比较感兴趣的内容,第一遍发现《梦萦三千峰》这本书中有“寻找红军”这四个字眼,我再划一遍,还是有“寻找红军”这四个字眼,没有错,是有“寻找红军”这四个字,在第22页,我顺着“寻找红军”看下去,发现都是记录的我的故乡红军故事,从“红军探子”,到“红军”,“贺龙(1896~1969)”“岩口”这些熟悉的名字和地点,使我一下子想起来,贺龙(1896~1969)长征的第二天到岩口祭祀结拜兄弟陆军上将汤子模(1889~1925)的故事,贺龙(1896~1969)在长征的第三天金岩乡南岳庙唱“油菜花儿黄”的故事。又记“1934年11月27日,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三团在溪口建立根据地”,“1935年1月18日,在溪口亭子桥杀害8名红军战士,”的故事。我的父亲是1933年2月4日参加红军,打溪口棉花山时正是在五十三团,1935年1月18日的前一天,父亲吃肉吃坏了而拉肚子,父亲的那一个班是守亭子桥的警卫班,天快亮时跑到桥下边的下方茅草丛中正拉稀屎时,怱然听到桥上正砍人,吓得赶紧往街上指挥部跑去喊人,还没有跑到指挥部,就见萧克(1907~2008)带着李吉宇(1881~1941)的红军大队赶过来了,萧克(1907~2008)没追多久,就被流弹打中,一下栽倒,一个担架迅速的将萧克(1907~2008)抬着跑,没跑几步,两个抬担架的以为萧克(1907~2008)牺牲了便丢在沟边跑了,王家坪农会主席正带着人来增援,发现萧克(1907~2008)坐了起来,就和一个草药郎中抬起萧克(1907~2008)去增援。当然,胡少丛先生着重记录的不是萧克(1907~2008)与贺龙(1896~1969),而是记录的是贺龙(1896~1969)与萧克(1907~2008)部队里战士的故事,很详细,很具体。
我一点一点的仔细读《梦萦三千峰》这本书,发现胡少丛先生所记录的故事仿佛就是昨天发生的故事,仿佛胡少丛先生就在故事的现场正在经历,点只烟,一下想起来,这是1935年11月19日以前发生在我的家乡的故事,胡少丛先生与我是同学,不可能现场经历呀。噢,没个三年五年的认真调查研究,不去化大量的时间,定会找不到这些详实的资料,为此,我为胡少丛先生严慎的写作精神写了《梦萦三千峰》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梦萦三千峰》,胡少丛著,全书十八章,16印张,360千字,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199339号,黄河出版社出版,黄河出版社发行部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