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2|||
慈利县太华寺(红军寺)
王正鹏(土家族)/文/摄影
太华寺(红军寺),主殿海拔1007.0米,石墙石长为0.80米,厚0.32米,宽0.36米;石墙石长为0.92米,厚0.12米,宽0.36米两种规格主材料,边墙残存3.8米,长16.0米;边墙残存1.4米,长16.0米;边墙残存2.3米,长12.2米;边墙残存1.3米,长12.2米;前边门宽0.67米,高1.61米;太华寺主殿大门宽1.08米,有门档一对,一只为仙鹤含灵芝草,一只为仙鹿含灵芝草,两边有万字格雕纹。太华寺(红军寺)金殿海拔1136.0米,基石宽4.2米,进深4.0米。全为石材石长为0.80米,厚0.32米,宽0.36米;石墙石长为0.92米,厚0.12米,宽0.36米两种规格主材料构成,缝隙有石灰填充。
太华寺(红军寺)内宽12.0米,前殿内宽12.0米,进深长7.0米;中殿内宽12.0米,进深长9.0米;后殿宽12.0米,进深长7.0米。现残存东面石垒墙进深长26.0米,高3.0米,有门一处。
根据史料记载:现残存石墙为【南宋】宝佑六年(1258),慈利县甘堰乡桂竹村善人陈良洪在太华寺(红军寺)拾基,慈利县阳和乡三溪村道士李思济创建太华寺(红军寺),时称游奕寺,建有游奕寺大殿及金殿两处建筑。
慈利县太华寺(红军寺)在【南宋】宝佑六年(1258)春,是蒙古军纽璘(?~1263)攻四川之战的大军官道之一。【宋】宝祐六年(1258)春,宋理宗赵昀(1205~1264)以成都关系全局安危,命四川制置使蒲择之(?~1257)率驻蜀诸军攻取成都。蒲择之(?~1257)遣都统杨大渊(?~1271)率一军守御剑门关,以断北援;遣安抚刘整(1212~1275)、都元帅段元鉴率一军守御东西川要道灵泉山(今遂宁东)城、箭滩渡(今遂宁东涪江渡口)以阻其东援;自率诸军攻成都。时纽璘(?~1263)已由夔门还至合州(今合川),欲引军西进,至成都会合守将阿答胡(?~1257)部。军至箭滩渡受阻,纽璘(?~1263)军与刘整(1212~1275)军激战一天,突破宋军防线,斩首2700余级;部将石抹按只(?~1272)率汉军攻灵泉山,大败宋军,乘胜追杀都统韩勇(?~1258),宋军溃,纽璘(?~1263)军长驱入成都。时守城主帅阿答胡(?~1257)死,诸将遂推纽璘(?~1263)为长,纽璘(?~1263)率军据城坚守多日。五月,成都突有暴风骤雨,且霖雨连绵,地面泥泞,对宋军攻城不利。纽璘(?~1263)乘机突围,与前来增援的汪德臣(1222~1259)部内外夹击,败蒲择之(?~1257)军。纽璘(?~1263)率军进围成都府治所云顶山(今金堂南)城,守将惶恐失计,不久,城中食尽,纽璘(?~1263)部将彻理率兵一部由水门先登,破其壁,宋将姚德(?~1258)以城降。于是西川州县相继降蒙,致使宋军全部退出西川。是年冬,为配合蒙哥攻蜀,纽璘(?~1263)以部将拜延八都鲁(?~1293)、刘黑马(1200~1262)等率兵5000守成都,自率1.5万兵,号5万,战船200艘,并以降将张威(?~1258)所部500人为先锋,水陆并进,经简州(今简阳西北),沿内江水(今沱江)入长江,趋重庆。军至资州(今资中),缚桥济师,分兵两路而进:千户暗都剌(1264~1294)率舟师顺内江水而下,纽璘(?~1263)将步骑而南,军至泸州,遇宋军以战船500艘控扼江渡,乃令长于水战的将领石抹按只(?~1272),仅率7艘战船向其冲击,步骑鼓噪而进,将宋军击败,遂顺江而东。四川安抚制置使蒲择之(?~1257)以兵分道截击,均被击败。纽璘(?~1263)军顺利进至涪州(今涪陵),造浮桥,屯军桥南北,以绝宋援。也就是说慈利县在【南宋】宝祐五年(1257)已经被蒙古军占领。
【南宋】绍兴五年(1135)二月至五月,【南宋】高宗赵构(1107~1187)遣岳飞(1103~1142)率军入洞庭湖,平定钟相(?~1130 )、杨么(?~1135)起义军洞庭湖水上作战后,慈利县【南宋】控制的局面彻底被摧毁。【南宋】嘉定十年(1217)四月蒙将兀良哈·阿术 (1227~1281)进攻襄阳的安阳滩之战开始,经【宋】吕文焕(?~1299)反包围战,张贵(?~1272)、张顺(?~1272)援襄之战,龙尾洲之战和樊城之战,终因孤城无援,咸淳九年(1273)吕文焕(?~1299)力竭降元,历时近6年,以【南宋】襄阳失陷而告结束。慈利县于【南宋】咸淳九年(1273)彻底失陷。
在慈利县太华寺(红军寺)废墟上,我拾得【东周·春秋战国】平盘陶片,又见秦砖汉瓦,及隋唐、宋、元、明、清瓦片、瓷片、断砖等。按《路史》和此道路上的石碑文称“是连接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六省之官道”,古慈利为柱下国(公元前7721年)、庸国屈瑕(公元前763年~公元前699年)于公元前740年受封庸国国王食采于屈家坊开始起,至庸国太子屈原(公元前353年~公元前278年,庸国国王伯庸太子、楚国左徒、三闾大夫,楚辞创立者)父亲庸国国王屈庸(公元前280年)止,慈利县太华寺(红军寺)为庸国屈氏边隘关,有兵士把守460年。之后,慈利县太华寺(红军寺)为力争之地。
民国二十四年(1935)是贺龙、袁任远的红军在慈利县主要活动时间,而太华寺是王云清主要负责为贺龙、袁任远的红军收集情报及收养伤病员之地,太华寺(红军寺),是袁任远1935年4月26日回家招红军的必经之道,1935年4月29日袁任远系三官寺新招红军袁溢奋、袁溢孜、袁溢渊、袁卫清(1935年五月初九日龙山围困战中牺牲)、袁波生(脱离红军队伍)、康冬生(1935年五月初九日龙山围困战中牺牲)等近百名红军经太华寺(红军寺)至象耳桥(今象市)与贺龙主力汇合。民国二十四年(1935)六月间,民团团总朱佳富带领民团兵因太华寺闹红军而烧毁了太华寺(红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