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画家@作家 //www.sinovision.net/?3426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介绍中国当代的作家与画家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慈利县(三国至南北朝)太守名录

已有 2355 次阅读2015-11-24 05:10 |个人分类:王正鹏考古研究|系统分类:杂谈| 慈利县, 天门郡, 石门郡, 太守, 南北朝 分享到微信

慈利县(三国至南北朝)太守名录

王正鹏(土家族)/校订

张官置吏,所以为民,绥猷保惠,惟令是亲,暨厥丞薄,及其幕属,秩禄有差,职务攸别,官之廪饩,民之膏血,同胞一体,虽容秦越,甘棠遗思,口碑难拔志秩官。慈在晋梁为郡,其秩官与县制不同,而其官之姓名多冺灭无稽,但考之列传得六、七公者,均卓有贤声,故并列之,使吏兹土者则焉。

荆州: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章陵郡,襄阳郡。九大郡为荆州治地。

天门郡前身为武陵郡。

三国·吴国229280。共计51年):

以三国·魏国武陵郡太守郭纯与三国·吴国武陵郡太守钟离牧于公元2631021日,三国·吴国武陵郡太守钟离牧使用火药(可能是第一次火药爆炸产生的结果)炸开武陵郡嵩梁山,斩杀三国·魏国武陵郡将兵1100余人,三国·魏国武陵郡太守郭纯败走,而改立吴国天门郡,钟离牧自公元2631021日起任三国·吴国天门郡太守。

三国·吴国天门郡太守

天门郡首任太守钟离牧(公元26310月~公元2644月)在任。

天门郡郡庆日:三国·吴国景帝永安六年1021日。

天门郡建祭祀地:中央仙山。

天门郡(属三国·吴国荆州辖)

三国·吴国天门郡首任太守钟离牧(263264 )在任。会种水稻、建造楼船,会造兵器弩箭,首屯兵五溪。可能是火药的发明者,炸开了天门山。时天门郡境界为沅水北岸以五强溪为界。

三国·吴国天门郡第二任太守钟离祎(264265 )在任。

西晋(265316。共计51年):

西晋天门郡太守:

天门郡首任太守钟离祎(265~?)在任。钟离祎封秦亭侯而离任天门郡太守。

 

东晋(317420。共计103年):

东晋天门郡太守:

天门郡太守应詹(307324)在任。

平南将军、书法家应詹(274年~32698日),字思远。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人。历任假督南平郡、天门郡、武陵郡三郡军事,假督五郡军事,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金银珠宝,一无所取,唯取图书,任内颇受百姓爱戴。后被晋元帝司马睿(东晋开国皇帝)拜为建武将军,又监巴东五郡军事,赐爵颍阳乡侯,迁益州刺史,再拜后军将军,外出补任吴国内史,因公事免职。后被刘隗请为镇北军司,加散骑常侍,累迁光禄勋。王敦攻建康时,晋明帝以应詹为都督前锋军事、护军将军、假节。王敦之乱平定后,因功封观阳县侯,又迁任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平南将军、江州刺史。咸和元年(326年)七月二十五日(98日),应詹去世,享年五十三岁。追赠镇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谥烈侯。应詹有文集三卷(《隋书经籍志》作五卷)。应詹工于书法,他的书法真率天然。擅长章草,对藁草有高深的理解。《宣和书谱》收载天门郡太守应詹书法《清佳帖》一帖。永嘉之乱(公元311年),应詹在任天门郡太守时,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除天门郡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外,其他郡受到兵灾天灾的劫难,天门郡振饥荒供给其他郡。洛阳名士韦泓慕名寻求天门郡太守应詹,应詹二言不说的帮助了韦泓及韦泓的亲人,应詹并把韦泓推荐给晋元帝司马睿,韦泓官至少府卿。应詹去世后,韦泓在应詹墓守墓上长哭至第二年青草发起时。应詹与韦泓的这种义举被认为是“分甘共苦”的情义,晋元帝司马睿追慕古时候赵氏祭祀程婴、杵臼的节义,令建祠终身祭祀应詹,时在天门郡境内建有应詹祠和六和塔。后裔僧人智元禅师,于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在杭州钱塘江畔建造六和塔(寓意吉祥、如意、致和)纪念应詹。应詹墓位于浙江省永康县芝英镇。

 

东晋:天门郡太守陈頵(325~?)在任。

陈頵,字延思,陈国苦人也。少好学,有文义。齐王司马冏起义(公元301年三月),州遣陈頵将兵赴之,拜陈頵为驸马都尉。东晋太宁三年(325),陈頵为天门郡太守。陈頵以谏议朝政,精治天门郡被后人敬仰。

 

天门郡太守太守范泰(389399) 在任。

范泰(355428),东晋大臣、学者。字伯伦,顺阳山阴(今湖北光化西北)人。生于晋穆帝永和十一年(389),卒于宋文帝元嘉五年(428),年七十四岁。为范晔之父,也是经学家范宁之子。初为太学博士,历官谢安及会稽王道子参军。太元十四年(389),外弟王忱为荆州(治所在今江陵)刺史,请为天门郡太守,刘裕即位(420),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元嘉三年(426),进位侍中、左光禄大夫、国子祭酒,领江夏王师,特进中书侍郎。桓玄专政时,范泰居丧无礼,乃被贬于丹徒(今安徽当涂)。晋末范泰曾任黄门郎、御史中丞。卢循起义时,范泰先发兵千人镇压;加振武将军,升侍中,调任度支尚书。累迁御史中丞。入宋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时议建国学,以泰领国子祭酒,泰上表陈奖进之道。又言事者以国用不足,欲更造五铢钱,泰极谏其不便。宋武景平(423424)初,屡议朝政得失,不被采纳,乃轻舟泛游东阳(今山东益都北)。景平初,致仕。卒,谥宣。 著有《古今善言》二十卷,(《隋书志》作十九卷。此从隋志注及两唐志),撰《古今善言》二十四篇。《宋书本传》并行于世。《鸾鸟》《九月九日》《经汉高庙》《咏雪》《诗》《赠袁湛谢混》。

 

天门郡太守王镇恶(?~409)在任。

王镇恶(373611日~41837),东晋名将,前秦丞相王猛之孙,后随叔父归晋。与其祖父王猛是唐宋武庙名将中唯一的祖孙档,有夺荆州、取长安之功,助刘裕平定叛乱,灭亡后秦,在刘裕部将中最为抢眼。其好读兵书,长于谋略,为东晋录尚书事、中军将军刘裕所赏识。曾任振武将军和龙骧将军,随刘裕南征北战,立下显赫战功,为击败后秦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号征虏将军。418年在随刘裕次子刘义真留守长安时,因时局混乱,刘义真年幼,不能掌控危局,王镇恶被中兵参军沈田子诬陷后擅杀。义熙五年(409)三月,天门郡太守王镇恶为青州治中从事史,行参中军太尉军事,署前部贼曹。

 

天门郡太守王裕之(4084205月)在任。

书法家王裕之(王廙曾孙),字敬弘。又称王敬弘。为东晋天门郡最后一任太守。晋元帝永昌元年(322),王敦宰辅以王廙(王导的从弟,王羲之叔父,王羲之学习书法于王廙,王廙封武陵郡侯。)为平南将军、荆州刺史。永和元年(345),桓温为荆州刺史,王裕之为桓温第二女女婿。王裕之事桓温,东晋隆安四年(400),王裕之(王廙曾孙)为天门郡太守。王裕之在任天门郡太守期间,常扮作鬼谷子、张良等先生状,隐游于天门山、中央仙山、武陵源一带。因兄弟王羲之书《兰亭序》而王裕之名有记。

 

 

南北朝·宋国(420479。共计59)

南北朝·宋国天门郡:

南北朝·宋国天门郡太守王裕之(4206月~4226月)在任。

书法家王裕之(王廙曾孙),字敬弘。又称王敬弘。为南北朝·宋国天门郡首任太守。王裕之(王廙曾孙)在任天门郡太守期间,常扮作鬼谷子、张良等先生状,隐游于天门山、中央仙山、武陵源一带。因兄弟王羲之书《兰亭序》而王裕之名有记。 “中央仙山”四字疑为南北朝·宋国天门郡太守王裕之(4206月~4226月)在任时手书。

王敬弘(360447):本名王裕之,字敬弘,琅邪临沂(今属山东省)人,南朝宋大臣。因其名与宋武帝刘裕同,避讳而以字行。他起家于左常侍、卫军参军。仕东晋,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元年 (424),迁吏部尚书。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三年(426),为尚书左仆射。元嘉六年(429),迁尚书令。"固让,表求还东"。宋文帝不能改变其志,改授他为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元嘉十二年(435),征其为太子少傅,"固辞不拜",东归。元嘉十六年(439),宋文帝再次以他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不拜。元嘉二十四年(447)死于余杭之舍亭山,时年88岁。升明三年(479),追谥文贞公。少清高,性恬静,喜山水。任天门太守之初,妻弟、荆州刺史桓玄写信让他到荆州去,他只把妻子送去,让其姐弟团聚,自己在天门"恣其游适,意甚好之"。晚年辞官归会稽,屡征召不授,盖因"所居舍亭山,林涧环周,备登临之美",故时称为“王东山”。有《王敬弘集》5卷,《录》1卷。《全宋文》存其《辞太子少傅表》和《奏请征王弘之郭希林》等。有四子:王恢之、王瓒之、王升之、王谦之。长子王恢之,初为秘书郎,后为新安太守。王恢之的弟弟王瓒之,官至吏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有文集15卷。王瓒之的弟弟王升之,字休道,大明初(457)为光禄勋,累迁官至都官尚书。王升之的弟弟王谦之,字休光,有二子王应之、王云之。王升之有二子:王延之、王闵之。王瓒之有一子:王秀之。

 

 

南北朝·梁国(502557。共计55)

南北朝·梁国天门郡:

南北朝·梁国天门郡在大定元年(555)正月,后梁萧詧废天门郡,更置石门郡,萧詧(555年~562年)在位时,天门郡称石门郡。萧詧又作萧察。

南北朝·梁国天门郡首任太守许懋(502508)在任。

许懋(464532),字昭哲,高阳新城人。生于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许懋少孤,性至孝,居父忧,执丧过礼。笃志好学,为州党所称。十四入太学,受《毛诗》,旦领师说,晚而覆讲,座下听者常数十百人,因撰《风雅比兴义》十五卷,盛行于世。尤晓故事,称为仪注之学。起家后军豫章王行参军,转法曹,举茂才,迁骠骑大将军仪同中记室。文惠太子闻而召之,侍讲于崇明殿,除太子步兵校尉。永元中,转散骑侍郎,兼国子博士。与司马褧同志友善,仆射江祏甚推重之,号为经史笥。天监元年(502),吏部尚书范云举许懋参详五礼,除征西鄱阳王咨议,兼著作郎,待诏文德省。时有请封会稽禅国山者,高祖雅好礼,因集儒学之士,草封禅仪,将欲行焉。许懋以为不可,因建议曰:臣案舜幸岱宗,是为巡狩,而郑引《孝经钩命决》云封于泰山,考绩柴燎,禅乎梁甫,刻石纪号。此纬书之曲说,非正经之通义也。依《白虎通》云,封者,言附广也;禅者,言成功相传也。若以禅授为义,则禹不应传启至桀十七世也,汤又不应传外丙至纣三十七世也。又《礼记》云:三皇禅奕奕,谓盛德也。五帝禅亭亭,特立独起于身也。三王禅梁甫,连延不绝,父没子继也。若谓禅奕奕为盛德者,古义以伏羲、神农、黄帝,是为三皇。伏羲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皆不禅奕奕,而云盛德,则无所寄矣。若谓五帝禅亭亭,特立独起于身者,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亦不禅亭亭,若合黄帝以为五帝者,少昊即黄帝子,又非独立之义矣。若谓三王禅梁甫,连延不绝,父没子继者,禹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旧书如此,异乎《礼说》,皆道听所得,失其本文。假使三王皆封泰山禅梁甫者,是为封泰山则有传世之义,禅梁甫则有揖让之怀,或欲禅位,或欲传子,义既矛盾,理必不然。又七十二君,夷吾所记,此中世数,裁可得二十余主:伏羲、神农、女娲、大庭、柏皇、中央、栗陆、骊连、赫胥、尊卢、混沌、昊英、有巢、朱襄、葛天、阴康、无怀、黄帝、少昊、颛顼、高辛、尧、舜、禹、汤、文、武,中间乃有共工,霸有九州,非帝之数,云何得有七十二君封禅之事?且燧人以前至周之世,未有君臣,人心淳朴,不应金泥玉检,升中刻石。燧人、伏羲、神农三皇结绳而治,书契未作,未应有镌文告成。且无怀氏,伏羲后第十六主,云何得在伏羲前封泰山禅云云?夷吾又曰:惟受命之君然后得封禅。周成王非受命君,云何而得封泰山禅社首?神农与炎帝是一主,而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分为二人,妄亦甚矣!若是圣主,不须封禅;若是凡主,不应封禅。当是齐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举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阪,风雨暴至,休松树下,封为五大夫,而事不遂。汉武帝宗信方士,广召儒生,皮弁搢绅,射牛行事,独与霍嬗俱上,既而子侯暴卒,厥足用伤。至魏明,使高堂隆撰其礼仪,闻隆没,叹息曰:天不欲成吾事,高生舍我亡也。晋武泰始中欲封禅,乃至太康议犹不定,意不果行。孙皓遣兼司空董朝、兼太常周处至阳羡封禅国山。此朝君子,有何功德?不思古道而欲封禅,皆是主好名于上,臣阿旨于下也。夫封禅者,不出正经,惟《左传》说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亦不谓为封禅。郑玄有参、柴之风,不能推寻正经,专信纬候之书,斯为谬矣。盖《礼》云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享帝于郊。燔柴岱宗,即因山之谓矣。故《曲礼》云天子祭天地是也。又祈谷一,报谷一,礼乃不显祈报地,推文则有。《乐记》云: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百物不失者,天生之,地养之。故知地亦有祈报,是则一年三郊天,三祭地。《周官》有员丘方泽者,总为三事,郊祭天地。故《小宗伯》云兆五帝于四郊,此即《月令》迎气之郊也。《舜典》有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夏南,秋西,冬北,五年一周,若为封禅,何其数也!此为九郊,亦皆正义。至如大旅于南郊者,非常祭也。《大宗伯》国有大故则旅上帝,《月令》云仲春玄鸟至,祀于高禖,亦非常祭。故《诗》云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并有雩祷,亦非常祭。《礼》云雩,頠水旱也。是为合郊天地有三,特郊天有九,非常祀又有三。《孝经》云: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雩祭与明堂虽是祭天,而不在郊,是为天祀有十六,地祭有三,惟大禘祀不在此数。《大传》云: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异于常祭,以故云大于时祭。案《系辞》云:《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佗,三才之道也。《干·彖》云: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此则应六年一祭,坤元亦尔。诚敬之道,尽此而备。至于封禅,非所敢闻。高祖嘉纳之,因推演许懋议,称制旨以答,请者由是遂停。十年,转太子家令。宋、齐旧仪,郊天祀帝,皆用衮冕,至天监七年(508),许懋始请造大裘。至是,有事于明堂,仪注犹云服衮冕。 许懋驳云:《礼》云'大裘而冕,祀昊天上帝亦如之。'良由天神尊远,须贵诚质。今泛祭五帝,理不容文。改服大裘,自此始也。又降敕问:凡求阴阳,应各从其类,今雩祭燔柴,以火祈水,意以为疑。许懋答曰:雩祭燔柴,经无其文,良由先儒不思故也。按周宣《云汉》之诗曰:'上下奠瘗,靡神不宗。'毛注云:'上祭天,下祭地,奠其币,瘗其物。'以此而言,为旱而祭天地,并有瘗埋之文,不见有燔柴之说。若以祭五帝必应燔柴者,今明常之礼,又无其事。且《礼》又云'埋少牢以祭时',时之功是五帝,此又是不用柴之证矣。昔雩坛在南方正阳位,有乖求神;而已移于东,实柴之礼犹未革。请停用柴,其牲牢等物,悉从坎瘗,以符周宣《云汉》之说。,诏并从之。凡诸礼仪,多所刊正。以足疾出为始平太守,政有能名。加散骑常侍,转天门郡太守。中大通三年(531),皇太子召诸儒参录《长春义记》。中大通四年(532),拜中庶子。是岁卒,时年六十九。撰《述行记》四卷,有集十五卷。

 

南北朝·梁国天门郡太守胡僧祐(528554)在任。梁国天门郡末任太守。

胡僧佑(492554),字愿果,南阳冠军人。少勇决,有武干。仕魏至银青光禄大夫,以梁武帝大通二年(528)归国,频上封事,高祖器之,拜假节、超武将军、文德主帅,使戍项城。城陷,复没于魏。梁武帝大通元年(527),陈庆之送魏北海王元颢入洛阳,胡僧佑又得还国,除南天水、天门二郡太守,有善政。性好读书,不解缉缀。然每在公宴,必强赋诗,文辞鄙俚,多被嘲谑,胡僧佑怡然自若,谓己实工,矜伐愈甚。斋晚事世祖,为镇西录事参军。太清三年三月侯景乱,西沮蛮反,世祖令胡僧佑讨之,使尽诛其渠帅,胡僧佑谏,忤旨下狱。大宝二年(551五月十一日,侯景寇荆陕,围王僧辩于巴陵,世祖乃引胡僧佑于狱,拜为假节、武猛将军,封新市县侯,令赴援。胡僧佑将发,谓其子曰:“汝可开两门,一门拟朱,一门拟白。吉则由朱门,凶则由白门。吾不捷不归也。”,世祖闻而壮之。至杨浦,侯景遣其将任约率锐卒五千,据白塔,遥以待之。胡僧佑由别路西上,任约谓畏己而退,急追之,及于南安芊口,呼胡僧佑曰:“吴儿,何为不早降?走何处去。”,胡僧佑不与之言,潜引却,至赤砂亭,会陆法和至,乃与并军击任约,大破之,擒任约送于江陵。侯景闻之遂遁。世祖以胡僧佑为侍中、领军将军,征还荆州。承圣元年(552)十二月,在天门郡天门山抓到一个野人,出山三天就死掉了。天门郡有星星殒落。梁元帝萧绎承圣二年(553),进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余悉如故。西魏寇至,以胡僧佑为都督城东诸军事。梁元帝萧绎承圣三年(554十一月二十九日,魏军四面起攻,百道齐举,胡僧佑亲当矢石,昼夜督战,奖励将士,明于赏罚,众皆感之,咸为致死,所向摧殄,贼莫敢前。俄而中流矢卒,时年六十三。世祖闻之,驰往临哭。于是内外惶骇,城遂陷。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