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画家@作家 //www.sinovision.net/?3426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介绍中国当代的作家与画家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佛教年表

已有 27235 次阅读2015-7-31 09:57 |个人分类:王正鹏考古研究|系统分类:杂谈| 佛教, 佛学, 印度, 中国, 寺院 分享到微信

佛教年表

王正鹏(土家族)/校注

东周时期

公元前623(周襄王二十九年)
佛陀释迦牟尼诞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属尼泊尔)蓝毗尼园(一说565年。由于南传与北传佛教对佛陀降生、成道、涅槃年岁等史实记载有差异,故1950年第一次世界佛教徒联谊会会议作出共同的规定。本表采用的是这一规定的年代。
公元前594年:
释迦牟尼出家,时年29岁。
公元前588年:
释迦牟尼于五月十五日夜在古印度菩提伽耶(今属印度比哈尔邦)睹明星悟道,明年35岁。
公元前578年:
佛陀在鹿野苑(今属印度贝那勒斯城)弘法,是为“初转法轮”,时年45岁。
公元前543年:
释迦牟尼于五月十五日夜半在古印度拘尸那伽(今属印度联合邦迦夏城)附近的优婆伐檀那林双菩提树下涅槃,时年80岁。信徒分其舍利建塔贮之。3个月后,,迦叶在阿阇世王支持下,在王舍城(今属印度比哈尔邦底赖雅)灵鹫山七叶窟内召集500比丘举行“第一次结集”,以整理佛教经义。该次结集又称“王舍城结集”、“五百结集”、“灵鹫山结集”等。富兰那长老(跋波)等率领近千名比丘在七叶窟外举行结集,世称“大众部结集”,亦称“窟外结集”、“大众部小乘结集”等。是为部派分裂为始。又传阿难曾在铁围山举行大乘佛教结集。世称“铁围山大乘结集”,亦称“大乘结集”。
公元前543年~公元前43年:
佛陀涅槃后第一个五百年时期,小乘佛教盛行,大乘教尚未形成主流,史称“小行大隐时期”,又称“正法时期”。
公元前443年:
耶舍长老在古印度毗舍离城(今属印度比哈尔邦穆查发普尔)召集700僧众举行“第二次结集”,亦称“毗舍离结集”、“七百结集”。佛灭后100年,大天被耶舍长老等逐出上座部长老僧团,乃另立大众部。从此原始佛教在组织上出现分裂。
公元前350年:
古印度信徒于加德满都(今属尼泊尔)建覆钵形十三层窣堵波以弘佛。
公元前250年:
目犍连子帝须在古印度孔省王朝阿育王支持下,于华氏城(今属印度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召集一千比丘举行“第三次结集”,以编纂佛教巴利文“三藏”。印度桑奇大窣堵波(一号窣堵波)建成。
公元前249年:
阿育王赴蓝毗尼园、鹿野苑等佛教圣地朝觐,并建柱塔以纪念。
公元前240年:
师子国建睹波罗摩塔以弘佛。阿育王皈依佛教,支持僧侣四出弘法,足迹到师子国(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叙利亚、埃及、希腊等地。其中末阐提到迦湿弥罗、犍陀罗传教。佛教成为印度国教,各地陆续建立石刻和石柱,开凿石窟。
公元前185年:
古印度中部巽迦王朝补砂密多罗国王以婆罗门为国师,推行排佛政策,摧毁境内佛塔八百余座,尽杀僧尼,史称“中印度法难”。
公元前100年:
佛陀《本生经》成书。古印度著名石窟阿旃陀石窟开凿。佛教从古印度西北的迦湿弥罗等地过葱岭向西域各地传播。
公元前25年:
在师子国护法王伐多伽摩尼·阿巴耶支持下,罗希多大上座于阿卢寺召集500僧众举行“上座部第四次结集”。又传迦腻色迦组织的结集为“第四次结集”。
公元前2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
大月氏(今新疆及以西一带)来华使者伊存向博士弟子景庐口授《浮屠经》,佛教渐传入中国。印度建卡尔梨石窟。
公元16年~公元515年:
佛涅槃后第二个五百年内,大乘佛教弘传至全印度,小乘佛教转而为附庸,史称“小从大主时期”、“大主小从时期”、“像法时期”。
东汉时期

公元62年(东汉明帝永平五年):
楚王刘英信奉佛教,并与信徒聚会谈佛,是为中国第一个佛教团体。
公元65年(东汉明帝永平八年):
史载明帝刘庄以梦见金神,遣使臣蔡愔等到天竺(今印巴次大陆一带)求法。
公元67年(东汉明帝永平十年):
史传天竺僧人竺法兰、迦叶摩腾以白马驮《四十二章经》、佛像到洛阳,明帝以礼相迎。是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汉地之始。
公元68年(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
在洛阳建成白马寺,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尊为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竺法兰、迦叶摩腾绘《千乘万骑绕塔三匝图》、《首楞严二十五观图》于白马寺保福院;又绘月氏《佛像》于洛阳南宫清凉台等地。《薄伽梵歌》、《本生经》等书于古印度大体成形。犍陀罗、秣菟罗、阿玛拉瓦提等地佛教美术盛行。犍陀罗吸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华,创造出各种释迦形象,形成富有特色的犍陀罗艺术。
公元100年:
古印度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护法,以世友菩萨为上座,选500阿罗汉于迦湿弥罗城(今属克什米尔)举行“第四次结集”。此后改覆钵式佛塔为楼阁式,刻三藏于铜鍱以贮。马鸣、龙树、提婆等宗教诗人、思想家辈出。阿玛拉瓦提式样的美术盛行。
公元147年(东汉桓帝建和元年):
大月氏僧支谶到洛阳弘佛,后译出《道行品经》、《首楞严经》、《般舟三昧经》等,大乘佛教理论得以系统传入中国。山西洪洞广胜寺约于该年兴建。
公元148年(东汉醒帝建和二年):
安息国僧人安世高到洛阳弘法,156年译《人本欲生经》。以后译出《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阿毗昙五法经》等,小乘佛教理论得以系统传入中国。
公元166年(东汉恒帝延熹九年):
醒帝在洛阳濯龙宫设华盖以祠佛像。
公元172年(东汉灵帝熹平元年):
印度僧人竺佛朔在洛阳译出《般若经》抄本《道行经》一卷。
公元181年(东汉灵帝熹平元年):
安息国居士安玄与汉僧严佛调译《法镜经》两卷。
公元184~公元189年(东汉灵帝中平年间):
笮融于徐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一带大兴佛寺,铸铜佛、饰金身、设斋会,信徒多达数万。在长江焦山建普济庵,后改名定慧寺。
公元196~公元220年(东汉献帝建安年间);
曹植仿佛教声律用作诗赋,又制《渔山梵呗》,音调艳逸,被视为佛教影响中国文学、音乐之象征。湖北当阳建玉泉寺。陕西扶风建法门寺。江苏连云港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约凿于此时。新疆喀什市三仙洞石窟开始雕凿。
三国两晋
公元222年(三国吴大帝黄武元年):
支谦从洛阳到武昌,后到建业,译《大明度无极经》、《维摩诘经》、《大阿弥陀经》等佛经。
公元224年(三国吴大帝黄武三年):
印度僧维祇难和竺律炎在武昌译《法句经》,此经后由支谦重新校译。
公元230年(三国吴大帝黄龙二年):
苍梧(今广西梧州)学者牟子著《牟子》,倡佛、儒、道一致之说。
公元241年(三国吴大帝赤乌四年》:
康居(今伊朗一带)僧人康僧会由交趾(今越南国)入中国至建业(今江苏南京),设茅屋,置佛像,弘法。画家曹不兴从康僧会学画佛像,被誉为中国的“画佛之祖”。
公元247年(三国吴大帝赤乌十年):
康僧会受吴大帝孙权赏识,在建业为之筑建初寺。是为江南佛寺创立之始。康僧会善以《易经》、《诗经》、《老子》融入佛说,译有《杂譬喻》等经,被视为第一位兼有佛、道、儒思想的入华译经师。
公元250年(三国魏齐王嘉年二年):
古印度僧人昙柯迦罗到达洛阳,译有《僧祇戒本》,并于白马寺设戒台传戒,肇汉地佛教按戒律出家之始。古印度佛学研究中心在那烂陀寺建立。
公元260年(三国魏元帝景元元年):
僧人朱士行为访求《大品般若经》,西行五万余里到达于阗,得《放光般若经》梵本。是为中国僧人西行求法之始。新疆克孜尔千佛洞17窟开始雕凿。
公元265年(三国吴末帝甘露元年):
吴末帝孙皓在镇江建甘露寺。
公元266年(西晋武帝泰始二年):
天竺僧人竺法护在洛阳译经,以后共译大、小乘经典150余部,为晋代译经者之冠。
公元268年(西晋武帝泰始四年):
湖南长沙建岳麓山寺。陕西西安大兴善寺约建于此时。
公元282年(西晋武帝太康三年):
朱士行在于阗遣弟子法饶等将《放光般若经》等送回洛阳。朱士行晚年在于阗弘法,卒于该地。
公元286年(西晋武帝太康七年):
竺法护译出《正法华经》10卷。《光赞般若经》10卷。印度埃罗拉石窟开凿。斯里兰卡摩诃舍那王修建祇陀林佛塔。
公元300年(西晋惠帝永康元年):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开凿。僧人义兴在浙江鄞县天童山结茅弘法。僧人帛远与道士王浮在洛阳辩佛道优劣,王浮辞屈后,伪造《老子化胡经》,继续攻击佛教。
公元305年(西晋惠帝永兴二年):
帛远为秦州刺史张辅杀害。
公元310年(西晋怀帝永嘉四年):
龟兹(今新疆库车)僧人佛图澄至洛阳弘法。后来投奔后赵石勒,被尊为“大和尚”,得以参政。曾以佛教不杀生之情劝石勒。
公元317年(前凉永安四年,即东晋元帝建武元年):
甘肃麦积山文殊、观音、普贤三泉旁建佛寺,此地渐为弘法胜地。帛尸梨蜜多罗译《大孔雀王神咒》等。
公元321年(东晋元帝大兴四年);
书圣王羲之生(~379)(一说303361
公元323年(东晋明帝太宁元年):
明帝司马昭擅绘,于宫内乐贤堂画佛像。竺道潜、帛尸梨蜜多罗等僧人南渡,受到东晋君臣与士人礼遇,江南佛风随之大盛。
公元326年(东晋成帝咸和元年):
杭州灵隐寺创建。雕塑家、画家戴逵生(~396)。
公元330年(东晋成帝咸康五年):
杭州下天竺建翻经院,后改名法镜寺。
公元340年(东晋成帝咸康六年):
建康(今江苏南京)建高座寺。
公元344年(东晋康帝建元二年):
画家顾恺之生(~405)。书法家王献之生(~386)。
公元348年(东晋穆帝永和四年):
后超“大和尚”佛图澄卒于邺宫寺,年117岁。生前与弟子共建寺893所。
公元351年(东晋穆帝永和七年):
佛图澄弟子竺僧朗等东入泰山,在金舆谷建寺传教。
公元353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
王羲之与僧人支遁等作兰亭之会,书《兰亭序》。
公元354年(东晋穆帝永和十年):
道安在太行恒山立寺传教,慧远与弟慧持出家师之。山东长清建灵岩寺。
公元362年(东晋哀帝隆和元年):
哀帝请竺道潜进宫讲《大品般若经》。
公元363~公元365年(东晋哀帝兴宁年间):
顾恺之于建康瓦棺寺画《维摩诘像》。
公元366年(东晋废帝太和元年);
甘肃敦煌莫高窟开凿。
公元372年(东晋简文帝咸安二年):
简文帝司马昱于建康长干寺建三层佛塔。前秦苻坚遣僧人顺道等赴高句丽弘佛。是为佛教传入朝鲜之始。
公元374年(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
前秦僧人阿道入高句丽弘法。
公元375年(东晋孝武帝宁康三年):
高句丽建肖门寺和伊弗兰寺。
公元380年(东晋孝武帝太元五年):
道安编《综理众经目录》,一般以之为最早而可信的经录。昙摩持、竺佛念等在道安主持下译出《十诵比丘戒本》等。
公元381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六年):
慧远至庐山创“龙泉精舍”,讲经说法,庐山渐成为南方佛学中心之一。道安倡划一僧尼姓氏,四姓沙门皆改姓为“释”。中国汉地位僧从此以“释”为姓,自称为释迦牟尼后人。
公元384年(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
东晋梵僧摩罗难陀到百济弘法。
公元396~公元397年(北魏道武帝皇始年间):
建康瓦棺寺毁于火灾。道武帝拓跋跬以僧人法果为道人统,管摄僧徒。法果倡“皇帝即当今如来”论,以使佛道与王道互相利用。法果得授公、侯之爵,开和尚受封之先例。
公元398年(东晋安帝隆安二年):
江西南昌建大安寺。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
公元399年(后秦弘始元年):
法显从长安出发,西行天竺求法。印度菩提伽耶寺建立。印度笈多艺术风格佛像雕塑艺术流行。
公元400年(东晋隆安四年):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开凿。
公元401年(后秦弘始三年);
龟兹僧人鸠摩罗什来长安,后秦王姚兴以“国师”礼相迎。鸠摩罗什在长安说法,开始系统地介绍印度大乘中观学派的观点。以后,译《大品般若经》、《妙法华莲经》、《阿弥陀经》、《十诵律》等35300余卷。
公元402年(东晋安帝元兴元年):
慧远结庐山白莲社,首倡汉地佛教净土信仰。太尉恒玄下令沙汰僧尼,登记僧尼“名籍”,加强管理。是为政府设僧尼名籍管理之始。
公元403年(东晋安帝元兴二年):
慧远倡“沙门不敬王者”论,以保持佛门的相对独立性。
公元404年(后秦弘始六年):
后秦僧人智猛等15人从长安出发,赴印度求法。
公元408年(东晋安帝义熙四年):
印度僧佛陀跋陀罗到长安。罽宾僧佛陀耶舍被迎到长安,译《四分律》。
公元410年(东晋安帝义熙六年):
法显抵师子国修习佛学。
公元412年(东晋安帝义熙八年):
法显游历南亚、中亚29国,达15年,取道爪哇(今属印度尼西亚),回到崂山。返国后著《佛国记》。
昙无谶到姑藏。以后译《大般涅槃经》北本、《金光明经》、《菩萨地持经》、《菩萨戒经》等。
公元413年(后秦弘始十五年):
陕西户县建草堂寺,以供鸠摩罗什译经弘法之用。
公元416年(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
慧远卒于庐山东林寺,年83岁。
公元417年(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
高句丽僧墨胡子来华求法。
公元418年(东晋安帝义熙十四年):
法显在建康译出《大般泥洹经》,宣扬除“一阐提”外,“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竺道生在建康阐扬“涅槃学”。古印度僧人佛陀跋陀罗在扬州天宁寺译出《华严经》等。江苏苏州灵岩寺和常熟兴福寺兴建。
南北朝
公元420年(北魏明元帝泰常五年):
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绘壁画,并留有题记,是为中国全国石窟中现存最早的题记。
公元422年(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
谢灵运受竺道生影响,著《辩宗论》,以会通儒佛之说。安徽寿县此年建导公寺。
公元423年(南朝宋少帝景平元年):
罽宾(今阿富汗一带)僧人佛陀什抵建康,与竺道生等译《五分律》等律书。
公元424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
西域畺良耶舍到建康,译出《观无量寿经》。
公元425年(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年):
浙江宁波鄞县建阿育王寺。
公元427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
竺道生因倡“一阐提人皆得成佛”,被逐出佛门,进虎丘山。
公元431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
罽宾沙门求那跋摩到达建康,译《菩萨善戒经》。是为大乘戒法和瑜伽系学说传于中国南方的开始。
公元433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年):
师子国尼姑铁萨罗到建康,与僧伽跋摩为中国尼僧授具足戒(一说为元嘉六年即429年)。发生“白学先生”(儒学)与“黑学道士”(佛教)之争。
公元435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二年):
中印度僧求那陀罗到建康,以后译《杂阿含经》、《过去现在因果经》、《胜鬘经》、《楞伽经》等。
公元436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三年):
宋僧人慧琳著《白黑论》,宗炳、颜延之反驳之。
公元438年(北魏太武帝太延四年):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诏罢沙门年龄50以下者,以其强壮,使为民。
公元444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
太武帝在崔浩煽动下灭佛。数年间,北魏境内佛教荡然无存。
公元445年(北凉沮渠安周承平三年);
沮渠安周在新疆吐鲁番等地大兴佛教,立《造佛像碑》;北凉主客长史阴尚宿亦刻《捐道场碑》,立于吐鲁番。
公元452年(北魏文成帝兴安元年);
北魏文成帝下诏复兴佛教,命州郡县造寺,许百姓出家。
公元455年(北魏文成帝兴光二年);
师子国僧人邪奢遗多·浮陀难提等5人来中国时,带来3尊佛像。
公元459年(北魏文成帝太安五年):
画家、艺术理论家谢赫生(~532)。
公元460年(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
北魏沙门统昙曜在文成帝支持下主持开凿云冈石窟。江苏扬州大明寺兴建。
公元466年(北魏献文帝天安元年):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建永宁寺,造七级佛塔、传说高300尺。又造释迦像,用铜10万斤,黄金600斤。
公元472年(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
诏禁止无籍僧尼在民间游化,僧尼出外教化须带僧曹文书。禁止私建寺塔。山西交城玄中寺约于此时兴建,后该寺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奉为在中国的祖庭。
公元475年(宋后废帝元徽三年):
定林寺法献往天竺求法,至于阗得佛牙、舍利及《观世音灭罪记》等而归。
公元478年(北魏太和二年):
斯里兰卡锡吉里耶古宫创建,宫内有佛龛及天女散花等壁画。
公元479年(南朝齐高帝建元元年):
河南济源盘谷寺兴建。
公元480年(南朝齐高帝建元二年):
古印度僧人达摩约于是年来中国弘法,将禅学传入中国。他曾面壁9年,被奉为中国禅宗的始祖。
公元481年(南朝齐高帝建元三年):
中印度僧昙摩伽耶舍在广州朝亭寺译出《无量义经》。
公元483年(南朝齐武帝永明元年):
敕长干寺玄畅与定林寺法献为僧主,分任长江南北两岸僧务,时号“黑衣二杰”。北京天宁寺佛塔创建。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创建。江苏南京栖霞寺创建。栖霞山千佛崖石窟开凿。
公元486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
江苏徐州云龙山石窟开凿。
公元487年(南朝齐武帝永明五年):
南朝齐竟陵郡王萧子良在建康召集文士、名僧谈儒论佛,吟诗作文,并造经呗新声。沈约受梵呗影响,讲求诗赋音律,创“四声”之说,被视为“永明体”诗风的代表人物,开唐代律诗先河。范缜撰《神灭论》,提出“浮屠害政”,与萧子良等辩佛教之因果说。道士顾欢写《夷夏论》,认为佛教为“夷”,引起南朝士人佛道夷夏之争。
公元488年(南朝齐武帝永明六年):
西域僧伽跋陀罗在竹林寺译《善见律毗婆沙》18卷。其译律记载有“众圣点记”。
公元492年(南朝齐武帝永明十年):
中印度沙门求那毗地译出《百喻经》,后又译《十二因缘经》、《须达经》。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制定僧制47条。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
北魏由平城迁都洛阳,佛教中心南移。集能工巧匠开凿龙门石窟。龙门日盛,信徒云集。
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

书法艺术的珍品,龙门石窟“龙门二十品”始刻。
公元496年(北魏教文帝太和二十年):
北魏孝文帝元宏诏令于嵩山建少林寺。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开凿。
公元499年(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
辽宁义县万佛堂石窟开凿。印度迦里陀斯著《萨昆塔拉公主传》。梵语文学与佛教艺术极盛。其雕刻吸收犍陀罗艺术,在印度北方形成“秣菟罗佛教艺术”。印度摩竭陀出现有光环的如来佛立佛。上座部佛教衰微。新罗的阿道来华求法。
公元500年(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
山西浑源悬空寺兴建。龙门宾阳三洞开凿。
公元502年(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
刘勰于山东莒县定林寺撰《文心雕龙》,将佛教思想融入文学批评。江西南昌能仁寺创建。湖南衡山南台寺创建。
公元504年(南朝梁武帝天监三年):
梁武帝萧衍下诏“舍道归佛”。后又奉佛教为国教,大兴佛寺、佛塔,废道观。江南佛教极盛。江苏苏州寒山寺兴建。广东韶关南华寺创建,初名宝林寺。法云著《法华义疏》。
公元508年(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
北印度僧菩提留支到洛阳,后译出《金刚般若经》、《十地经论》、《入楞伽经》等。中印度僧勒拿提到洛阳,译《法华经论》。《究竟一乘宝性论》。佛陀善多译《摄大乘论》。地论学派兴起。
公元509年(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
甘肃庆阳北石窟寺开凿。宣武帝亲讲佛经,西域沙门三千余人集于洛阳。
公元512年(南朝梁武帝天监十一年):
武帝遣僧人入山,谘受三论大义,以僧诠成就最大。后住摄山止观寺,盛弘三论,称为新说。
公元513年(北魏宣武帝延昌二年):
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开凿。
公元514年(南朝梁武帝天监十三年):
江苏南京灵谷寺兴建。
公元516年(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
北魏孝明帝在洛阳建永宁寺木塔,呈楼阁式,高九层。宝唱奉敕抄集经、律、论,撰《经律异相》、《出要律仪》。僧祐撰《出三藏记集》、《弘明集》。洛阳龙门香山寺创建。
公元519年(南朝梁武帝天监十八年):
慧皎撰《高僧传》。
公元520年(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兴建。帝宣佛、道二教的代表上殿论议。梁武帝为其父在钟山建大受敬寺,又为其母在青溪两岸造智度寺。
公元521年(南朝梁武帝普通二年):
梁武帝在建康建同泰寺,以弘佛法。梁武帝倡僧人素食,此后汉地佛教多尊奉此规,表示慈悲之心。山东济南黄石崖石窟开凿。
公元522年(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
司马达等赴日本弘法,中国佛教传入日本。
公元523年(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
河南登封嵩岳寺密檐式砖塔兴建。山东乐安马鸣寺、长清神宝寺创建。
公元524年(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
河南洛阳景明寺建7层佛塔。
公元527年(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
梁武帝到同泰寺,舍身,群臣奉赎。庄严寺僧旻卒。生前撰有《成实论义疏》。异次顿列教。新罗开始接受佛教。
公元529年(南朝梁武帝中大通元年):
梁武帝萧衍在建康同泰寺设无遮大会,舍身。群臣奉赎。
公元531年(南朝梁武帝中大通三年):
梁武帝到同泰寺讲《涅槃经》。
公元534年(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
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开凿。北魏洛阳佛寺1367所,中国全国3万余所,僧众达200万人。朝鲜新罗兴轮寺兴建。
公元535年(西魏文帝大统元年):
河南巩县石窟、渑池鸿庆寺石窟开凿。
公元537年(南朝梁武帝大同三年):
广东广州建六榕寺,以贮佛骨,该寺初名宝庄严寺。江苏丹阳一乘寺彩绘晕染法绘成,远视如有凹凸立体之感。
公元538年(南朝梁武帝大同四年):
梁武帝创立盂兰盆会。成实学派、涅槃学派兴盛。百济圣明王向日本献佛像、佛经、佛具,元兴寺建立。
公元541年(南朝梁武帝大同七年):
中国南朝梁佛经画工到百济。
公元542年(东魏孝静帝兴和四年):
昙鸾卒。生前宣传阿弥陀净土信仰,撰有《往生论注》、《赞阿弥陀佛偈》、《略论安乐净土义》等。
公元543年(南朝梁武帝大同九年):
山东历城龙洞山佛峪开凿。
公元544年(南朝梁武帝大同十年):
山东历城柳埠千佛崖开凿。
公元546年(东魏孝静帝武定四年):
道凭法师开河南安阳宝山石窟。南朝梁武帝到同泰寺讲《金字三慧经》,再次舍身,皇太子及群臣奉赎。
公元547年(东魏孝静帝武定五年):
杨衒之撰《洛阳伽蓝记》,记北魏洛阳宫观佛寺等。山东五峰山莲花洞石窟开凿。
公元548年(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
西印度僧真谛经扶南,从南海入境,抵达建康。后译出《十七地论》、《摄大乘论》、《显识论》、《转识论》、《唯识论》、《俱舍论释》等经49部。
公元549年(南朝梁武帝太清三年):
新罗僧觉得从梁带回佛舍利。
公元550年(南朝梁简文帝大宝元年):
河北邯郸南响堂山石窟开凿。河北平山林山石窟开凿。甘肃敦煌西千佛洞开凿。新疆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开凿。画家展子虔生于此年。
公元551年(北齐天保二年):
高句丽的惠亮成为国统。高句丽设立百座讲会、八关斋会。
公元552年(北齐天保三年):
日本苏我、物部两氏争论可否礼拜佛像。
公元553年(北齐天保四年):
新罗改修皇龙寺,修建法住寺。
公元554年(北齐天保五年):
百济僧人昙慧等9人赴日本弘法。
公元555年(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
河南开封建相国寺,初名建国寺。
公元556年(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
北印度僧那连提那舍到邺城,译出《菩萨见宝三昧经》、《阿毗昙心论》等。
公元558年(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
陈武帝陈霸先崇佛,舍身大庄严寺,群臣表请还宫。又设无碍大会,舍施乘舆法物等以弘佛。南朝佛寺林立。书法家虞世南生(~638)。

公元560(南朝陈文帝天嘉元年):
白匈奴约于是年南侵北印度,大肆毁佛,史称“北印度法难”。陈文帝敕宝琼为京邑大僧统。宝琼撰《成实论》。

北齐僧稠卒,年81。生前善习四念处禅法,撰有《止观法》。
公元561年(北齐武成帝太宁元年):
山东益都驼山石窟开凿。

公元564年(北周武帝保定四年):
中印度僧阇那耶舍与弟子耶舍崛多、阇那崛多到达长安。阇那耶舍译有《大乘同性经》、《大云请雨经》等;耶舍崛多译有《金光明经·更广寿量大辩陀罗尼经》等;阇那崛多译有《法华经·普门品重诵偈》、《佛语经》等。

公元565年(南朝陈文帝天嘉六年):
陈僧明观到新罗弘法。

公元566年(南朝陈文帝天嘉七年):
那连提耶舍译出《大集月藏经》。

公元567年(南朝陈废帝光大元年):
名僧智顗融合南北佛教,倡止观并重,提出“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等论点,创立“天台宗”。后又著有《法华玄义》、《摩诃止观》等。山东淄博普照寺建于该年。

公元568年(北齐后主天统四年):
河南汲郡(今汲县)西山寺创“病坊”,以济贫病之民。

公元569年(北周武帝天和四年):
北周武帝召众僧道士名儒百官论议三教优劣。

公元570(北周天和五年):
穆罕默德生于麦加。后所创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对当地佛教起到取代作用。北周甄鸾上《笑道论》三卷,被焚。道安上《二教论》,以佛为“内教”,儒为“外教”,道属“儒宗”。

公元574年(北周武帝建德三年):
周武帝下诏禁佛道二教,毁佛像,沙门道士还俗者达200余万人。新罗都城庆州皇龙寺铜佛铸成。

公元575年(北周武帝建德四年):
朝鲜高句丽僧人惠慈归北日本,并作为向日本圣德太子传授佛教的老师;同年,又有百济僧人慧聪到日本。

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建德六年):
北周灭北齐,下令废止北齐境内的佛教,寺院4万所尽赐给王公为宅第,沙门300万皆令还俗。

公元579(北周大成元年):
印度僧毗尸多流支到越南,著《大乘方广总持经》等。山东邹县开凿尖山、铁山、岗山、葛山四处佛经摩崖,佛教影响达于孔孟之乡。


公元581年(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三年)
吉藏在浙江嘉祥寺宣讲龙树、提婆之学,创“三论宗”。隋文帝下令准许为僧并制作佛像,复兴佛教。山东济南千佛山摩崖开凿。敦煌莫高窟第428窟绘有金刚宝座式塔壁画,此为内地较早的密宗塔图。山西宁乡千佛洞约于该年开凿。陕西耀县药王山石窟约于该年开凿。
公元582年(隋文帝开皇二年):
改长安陟岵寺为大兴善寺,并立大兴善寺译场。隋兴佛道,召僧猛住大兴善寺为隋国大统。又以昙延为大昭玄统。北天竺沙门那连提黎耶舍住大兴善寺草创译事,后移住广济寺为外国僧主。山西吉县挂甲山石窟开凿。

公元583年(隋文帝开皇三年):
诏令修复周朝废寺。唐公李渊以长安宅施沙门昙嵩,隋文帝为制清禅寺名。百济僧日罗赴日本弘法。

公元584年(隋文帝开皇四年):
帝敕凡北周已入官而未毁之佛像等,再行安置。一时佛寺得以重兴。

帝为灵藏律师建大兴善寺,命为寺主。于洛阳为沙门昙延建永泰寺(一说延兴寺)。为沙门法经建光明寺。山东济南佛峪寺摩崖造像开凿。日本苏我马子在石川住宅造佛殿供佛。百济僧鹿深到日本。
公元585年(隋文帝开皇五年):
隋文帝杨坚于大兴殿受菩萨戒,大赦天下。帝应沙门昙延之请,遣使到突厥迎天竺犍陀罗沙门阇那崛多返华主译经之事,置十大德监掌译经。更召婆罗门僧达摩笈多,居士高天奴高和仁兄弟等,同传梵语。

帝召杜顺和尚(传为华严宗初祖)入宫,奉之如佛。新罗僧智明入陈。
公元586年(隋文帝开皇六年):
建龙藏寺(即今河北正定龙兴寺),张公礼属文,刻立《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

公元587年(隋文帝开皇七年):
命昙迁为大沙门统。遣支侍朗李世师将天竺匠工造龙池寺。百济的丰国为日本穴穗部皇子说法。

公元588年(隋文帝开皇八年):
召沙门普安入京为皇储门师,长公主营建静法复延住寺。昙延约于是年卒。百济王向日本献佛舍利,派画家白加率众僧人及建筑工匠到日本帮助建造佛寺。

公元589年(隋文帝开皇九年):
隋文帝平江南,下诏保护佛经、佛寺等,江南佛风继续盛昌。召三阶教僧信行入京,在真寂寺撰《对根起行三阶集录》、《山东所制众事诸法》。李士谦论三教优劣,谓佛为日,道为月,儒为五星,并喻人佛教报应之义。北天竺沙门那连提黎耶舍卒,所译经论凡15部。隋文帝命裴矩、高颖收陈朝内库名画。展子虔入隋。新罗僧圆光入陈求法。

公元590年(隋文帝开皇十年):
南印度僧达摩笈多至长安,住兴善寺译经。晋王杨广与智顗谈佛甚洽,乃于扬州、洛阳兴建佛寺。山东益都云门山石窟约开凿于此时。

公元591年(隋文帝开皇十一年):
诏令州县各立僧尼二寺。晋王杨广迎沙门智顗在金城殿设千僧会,并受菩萨戒,赐号“智者大师”。为昙崇在长安建浮屠造露盘,14年方成,又为之造佛堂僧院等。潞州刺史辛延之崇信佛道,于城内立15层浮屠。

公元592年(隋文帝开皇十二年):
净影寺沙门慧远卒。生前著译有《大乘义章》、《法华经》、《维摩经》、《胜鬘经》、《十地经论》、《大乘起信论》等。

公元593年(隋文帝开皇十三年):
诏修复周武帝所毁之废像遗经,发露忏悔,参与者日达10万人。令于诸州名山下各置僧寺一所,并赐庄田。禅宗二祖慧可卒(一说592年)。日本圣德太子奖励佛教,在难波荒陵建四天王寺。

公元594年(隋文帝开皇十四年):
敕沙门法经等撰成《众经目录》。诏行牛弘等所定新乐。智顗以“国师”之号在湖北荆州玉泉寺讲《摩诃止观》,听者达千人。三阶教僧信行卒。日本推古天皇下诏兴隆三宝。
公元595年(隋文帝开皇十五年):
隋文帝请沙门法纯入宫为皇后授戒。隋文帝敕沙门法经等撰成《众经法式》,以加强对僧尼的管理。高句丽僧慧慈、慧聪到日本。
公元596年(隋文帝开皇十六年):
命童真为《涅槃》众主,法彦为《大论》众主,宝袭补大众论主。颜之推撰成《颜氏家训》20篇,其《归心篇》赞释氏因果报应之说。书法家褚遂良生(~658659)。日本飞鸟寺(即法兴寺)建成。新罗僧昙育入隋求法。
公元597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
检括天下私度僧尼。立五众,以慧迁为《十地》众主。翻经学士费长房上《开皇三宝录》。智顗卒。生前著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观音玄义》等。
公元598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
浙江天台创国清寺,以纪念上一年圆寂之名僧智顗。世称智顗流派为“天台宗”。印度阿旃陀石窟基本完成。大乘、小乘佛教先后传入柬埔寨。北齐画家曹仲达在世。书法家智永活动时期。
公元600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
东印度法难时期。陕西邠州大佛约创于此时。新疆吐鲁番高昌台藏塔建立。新疆库木吐剌千佛洞46窟开凿。福建晋江龙山寺创建。日本遣隋使来中国。百济王兴寺创建,30名僧人来中国。
公元601年(隋文帝仁寿元年):
隋文帝为感激尼姑智仙养育之恩,令天下舍利塔内各祀神尼智仙像。诏各州营造舍利木塔,以践“我兴由佛法”之言。画家阎立本生(~673)。百济弥勒寺建立。
公元602年(隋文帝仁寿二年):
彦琮据达摩笈多见闻,撰《大隋西国传》,以记中亚、南亚诸国文化。中天竺僧阇提斯那到长安。王舍城沙门谒帝,请《舍利瑞图经》及《国家祥瑞录》。敕彦琮翻为梵文。是为译华为梵之始。百济僧人观勒携历书、天文、地理、方术等书籍贡给日本。圣德太子选派人员从其学习。
公元604年(隋文帝仁寿四年):
隋文帝卒。文帝在位时凡度僧尼23万人,写佛经4613万卷,修治故经4百部,造佛像60余万躯,修故像150万零9千余躯,营造寺塔5千余所。日本圣德太子制定17条宪法。四月八日和七月一日分别设立灌佛会、盂兰盆会。
公元605(隋炀帝大业元年):
炀帝杨广改寺名为道场,道观名玄塔,各置监丞。遣韦节、杜行满等出使古印度取经。静琬在北京房山云居寺开始雕刻《大藏经》。新罗僧昙育偕天竺沙门毗摩罗真谛等返回新罗。
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
古印度戒日王护法。禁止杀生,奖励素食,依阿育王弘法之先例,建寺院、造石塔、筑旅舍,并且每5年设无遮大会等,佛教得以发展。隋炀帝于东都洛阳上林园立翻译馆,以彦琮为学士,彦琮著《辩正论》以垂翻译之式,论古今翻传得失,译家须具“八备”。禅宗三祖僧璨卒。生前著有《信心铭》。
公元607年(隋炀帝大业三年):
沙门昙迁卒。生前撰有《楞伽》、《起信》、《唯识》等疏行世。
日本遣使臣小野妹子至隋,并率僧人数十人来隋求学佛法,开日本留学僧入中国之风。日本圣德太子建奈良法隆寺。
公元608年(隋炀帝大业四年):
沙门法济卒。遣裴世清同小野妹子至日本报聘,小野妹子再送入隋使至中国,并携僧来学佛。
公元610年(隋炀帝大业六年):
沙门彦琮卒。生前论著颇多,主要有《慈悲论》、《僧官论》、《默语论》、《通学论》、《通极论》、《辩圣论》、《鬼神录》、《善知录》等。高句丽王派擅长儒教和绘画的僧人昙征、法定到日本,传授具有中国风格的绘画技术。
公元611年(隋炀帝大业七年):
山东历城建四门塔。日本圣德太子著《胜鬘经义疏》、《维摩经义疏》、《法华经义疏》等。
公元613年(隋炀帝大业九年):
诏僧人静藏入鸿胪寺以教授外国人学佛。隋王世仪至新罗于皇龙寺设百座道场,请诸高德说经,圆光居上首。
公元614年(隋炀帝大业十年):
玄奘出家。
公元617年(隋炀帝大业十三年):
隋亡。隋朝36年,度僧尼2362百人,立寺38百余所,造像11万零430躯,译经82部,佛教在全国弘兴。

公元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
唐高祖李渊继续弘法,于长安朱雀门外普建道场,设无遮大会,士女云集,并建会昌寺、慈悲寺、证果寺、兴圣寺。在并州立义兴寺,在太原立太原寺。僧人法琳撰颂词歌颂李渊。迦才著《净土论》,怀感著《释净土群疑论》。
公元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
高祖依佛教仪规,定正、五、九月及月十斋日不得屠刑。立十大德以统摄僧众。
公元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
秦王李世民以少林寺助平王世充有功,赐物千段,封沙门昙宗等为大将军。太史令傅奕反对崇佛,选魏晋以来反佛之说汇成《高识传》行世。
公元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
法琳著《破邪论》以驳傅奕废佛之言,李师政学士著《正邪论》相呼应,佛道之争再起。僧人秦川胜赴日本为圣德太子于京都建大秦寺。
公元623年(唐高祖武德六年):
三论宗创始人吉藏卒。曾著《中论疏》、《百论疏》、《十二年论疏》、《三论玄义》等,主张“诸法性空”,建立真俗二谛之说。日本遣隋学问僧惠济、惠光,学生药师惠日、福因等随新罗使返国,奏日皇,称唐为礼仪之国。日本为纪念圣德太子在法隆寺建释迦牟尼佛铜像。
公元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
唐高祖李渊调和三教之争,命释、道、儒士分别入宫讲《心经》、《老子》、《孝经》。日本任命僧正、僧都,使检校僧尼。
公元625年(唐高祖武德八年):
唐高祖下诏,令国学三教皆讲,先道,后孔,末释。高句丽僧人慧灌赴日本弘传“三论宗”教义(第一传)。
公元626年(唐高祖武德九年):
中印度僧人波顿到长安弘法。佛、道教徒论争,下诏询皇太子沙汰。新罗僧圆测到唐。
公元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
唐太宗下诏不许私度僧尼,犯者处死。尉迟乙僧抵长安,以擅绘荐入宫廷。召沙门玄琬为皇太子诸王授“菩萨戒”,造普光寺以居之。唐僧玄奘从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求经(一说为629年)。北京香山卧佛寺兴建。陕西长安华严寺创建,该寺为华严宗祖庭。
公元628年(唐太宗贞观二年):
湖南沅陵龙兴寺初创。慈利县云朝山改汉高祖庙为佛教云朝古寺。
公元629年(唐太宗贞观三年):
唐太宗令高僧27人于天门街祈雨;又为太武皇帝祈求冥福,建龙田寺。刻立《化度寺碑》。阎立本作《王会图》。
公元630年(唐太宗贞观四年):
战地诸寺建成,命虞世南、李百药、褚遂良、颜师古、岑文本、许敬宗、朱子奢等为碑记铭功业。
公元631年(唐太宗贞观五年):
诏以庆善宫为穆太后建慈德寺,为太子承乾建普光寺,敕沙门法常为太子授“菩萨戒”。隋时来中国时之日本来学僧会承返回日本国。
公元632年(唐太宗贞观六年):
天台宗五祖灌顶卒。生前著有《国清百录》、《涅槃玄义》、《涅槃经疏》等,以传智顗之学。新罗僧人明朗入唐学习密宗。
公元633年(唐太宗贞观七年):
天竺沙门波颇卒于长安。玄奘法师抵天竺王舍城。
公元634年(唐太宗贞观八年):
命普光寺沙门法常入内为皇后授戒。太宗为穆太后建弘福寺,以求佛祐福。高句丽等三国欲遣入到中国学佛法,从之。新罗的芬皇寺建立。
公元636年(唐太宗贞观十年):
玄奘在天竺见戒日王。沙门玄琬卒。新罗僧人慈藏、僧宝入中国求法。
公元637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
唐太宗沉缅于道教,下诏先李后释,法琳等伏阙力争,不果。
公元638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
书法家虞世南卒。
公元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
法琳被道士秦世英诬陷,几被杀身。以善辩获释,流放蜀中。华严大师智正卒。曾著有《华严疏》等。沙门静琬(或作智苑)卒。所刊石经已满7室。日本至中国学僧惠隐、惠云返回日本国,弘讲中国佛教诸派教义。
公元640年(唐太宗贞观十四年):
华严宗初祖杜顺卒。曾著有《华严五教止观》、《华严法界观门》等,唐太宗赐其“帝心”之号,故称杜顺为“帝心尊者”。日本学问僧请安、学生高向玄理经新罗返回日本。阎立本作《步辇图》。
公元641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
唐太宗答应吐蕃松赞干布的请求,从宗室中选文成公主与之联姻。文成公主带入佛经、佛像等。尼泊尔墀尊公主也约于此时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墀尊把尼泊尔佛像带入西藏。魏王泰为长孙皇后造百佛巨像于洛阳伊阙。刻立《伊阙佛龛摩崖碑》,褚遂良书。玄奘于古印度佛学研究中心那烂陀寺著《会宗论》,融会性、相二宗,为当地佛学名流所称道。善导到河西(今甘肃武威一带)观绰禅师讲经,后返京师,造《弥陀经》,画净土变相壁画于寺院,时人争相效仿。天竺戒日王尸罗逸多数次遣使来唐,并赠郁金香和菩提树等。书法家欧阳询卒。曾书《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碑》等。公元641-公元838年,西藏佛教前弘期。

公元642年(唐太宗贞观十六年):
古印度戒日王在曲女城设大法会,请玄奘法师说法,有18国王及大小乘僧并婆罗门外道等数千人到会。称玄奘为“大乘天”。又请玄奘行无遮大会,道俗至者50余万。刻立《孟法师碑》。
公元643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
法融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牛头山幽栖寺创“牛头禅”,将人生譬为梦境。新罗僧慈藏携藏经一部回国弘法。新罗创建通度寺。
公元644年(唐太宗贞观十八年):
玄奘法师自天竺回国,至于阗上表,太宗下敕迎劳。山东济南柳埠朗公谷千佛崖开凿。
公元645年(唐太宗贞观十九年):
玄奘返回长安,携回佛经657部,安置于弘福寺,撰《西域记》,讲唯识之学,创“唯识宗”。净土宗道绰卒。生前著有《安乐集》、《净土论》等。北京法源寺初创。日本大化革新后,天皇崇佛,下诏兴隆佛教。以后产生以寺院建筑与雕塑为中心的飞鸟、白凤之天平文化。
新罗云鹫山通度寺安置戒坛。
公元646年(唐太宗贞观二十年):
玄奘将所译佛经五部及所撰《西域记》呈唐太宗。唐太宗为玄奘的弘佛精神所感动,亲作答书,重道轻佛之心有所改变。西藏大昭寺破土兴建。
公元648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
唐太宗下令建北恩寺,以礼请玄奘居之。太宗至玉华宫召玄奘法师入宫,奘为所译《瑜伽师地论》请序,太宗乃亲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并允玄奘入请,席天下僧尼18000余人。阎立本、尉迟乙僧等为佛寺作画。以后杨惠之又为佛寺塑像,佛教文化日渐兴盛。西藏大昭寺落成(一说为653年)。松赞干布颁布16条人道伦理法。其中首条是敬信三宝(佛、法、僧);第二条为修行正法。
公元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
唐太宗卒。临终前一日,召玄奘入宫居住,为之讲《瑜伽》、《金刚般若》,并以相见恨晚、“不得广兴佛事”为憾。国诠书《善见律》卷,述释迦牟尼弘佛之事。沙门道生取道吐蕃至天竺,于那烂陀寺学法,后赍经像返国,行至泥婆罗病卒。玄应撰《一切经音义》。新罗普耀禅师赍大藏经返国。
公元650年(唐高宗永徽元年):
沙门玄照经吐蕃由文成公主送往天竺,新罗僧玄恪慧轮等随往。玄奘译《本事经》等。道宣撰《释迦方志》。松赞干布卒,唐高宗致哀。公元650年~1250年,古印度法难。阿拉伯征服者联合土耳其游牧民族,侵入南亚,盛行于中亚细亚的佛教因之遭到蹂躏。
公元651年(唐高宗永徽二年):
废玉华宫为佛寺。刺史杜正伦、李道裕、萧锐、贾敦颐等请玄奘为授“菩萨戒”。禅宗四祖道信卒于湖北黄梅双峰山,徒众建塔以祀。
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
中印度僧人无极高携经籍入华,居慈恩寺助玄奘师徒译经,并于慧日寺译《陀罗尼集经》。长安慈恩寺主持玄奘修建大雁塔,以贮从古印度带归之佛经。
公元653年(唐高宗永徽四年):
陕西麟游慈善寺石窟开凿。刻立《雁塔圣教序》碑,褚遂良书。
公元655年(唐高宗永徽六年):
中印度僧人那提三藏携1500余部佛典至长安,居慈恩寺助玄奘师徒译经。玄奘译出《因明论》。罽宾国沙门佛陀多罗于白马寺译《圆觉经》。
公元656年(唐高宗显庆元年):
唐高宗李治应玄奘之请,撰《慈恩寺碑》,玄奘率佛徒列队30里,以古印度佛教仪仗相迎御碑。武后生皇子(中宗),依玄奘请赐号佛光王。玄奘于慈恩寺为之剃发受戒。吴智敏奉唐高宗之命,为玄奘等高僧塑像。在长安建西明寺,以庆贺李敬太子大病初愈。
公元657年(唐高宗显庆二年):
高宗命王玄策送佛袈裟至天竺。牛头山法融禅师卒。
公元658年(唐高宗显庆三年):
唐《王居士砖塔铭》刻立。书法家褚遂良卒。曾书《圣教序》、《孟法师碑》、《伊阙佛龛记》等书法名作。日本僧人智通、智达乘新罗船入唐,求大乘佛法(第二传)。吴僧三论宗福亮到日本弘法。
公元659年(唐高宗显庆四年):
唐高宗遣智琮等礼陕西凤翔法门寺,以寺内贮有佛真身舍利,赐史会昌寺。玄奘法师译出法相宗(唯识宗)要典《成唯识论》,沈玄明为之作序。《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至此译成,凡200卷。天竺入唐僧人智通译出密教经典《观音咒经》等。
公元660年(唐高宗显庆五年):
高宗及武后巡幸并州至童子寺、开化寺瞻两大佛像。大舍珍宝财物衣服等。高宗下诏迎法门寺佛骨至东都,入内供养。武后舍所寝衣帐直绢1000匹,为舍利造金棺银椁,雕镂穷奇。龙朔二年(662年)送还本塔。天竺菩提寺主戒龙为汉使王玄策设大会,赠大真珠箱象牙佛塔、舍利宝塔、佛印等,饯别。玄奘法师于玉华宫中译出《大般若经》。唐代僧人道昭入日本传法相宗(第一传)。
公元661年(唐高宗龙朔元年):
唐高宗令会昌寺僧会颐往五台山修理寺塔。王玄策从天竺回到长安,进所得佛顶舍利。京师西华观道士朝散大夫郭行真造金铜佛像5躯,十一面观音像2躯,并诸大乘经,改依佛教。王名远向唐高宗进《西域图记》。新罗僧义湘入唐,从终南智俨学法,后返国为新罗“华严宗”初祖。
公元662年(唐高宗龙朔二年):
唐高宗诏慈恩寺沙门灵辨入宫讲《净名经》。唐高宗令中使送并州二寺大象袈裟,将五台县画师等十余人同往,并绘山寺诸图。僧人道因撰《大道内典录》。净土宗善导和尚入京化人,说法光明寺,是年卒。曾著《念佛镜》、《往生礼赞偈》、《观经疏》等,另写《弥陀经》数万卷。
公元663年(唐高宗龙朔三年):
中天竺沙门那提(福生)自昆仑返长安,译有《八曼荼罗经》,密教理论较系统地得以介绍。欧阳通书《道因法师碑》,字体刚劲,为法书名品。
公元664年(唐高宗麟德元年):
唐高宗命沙门惠概等参覆量校所写一切经,3年内,共合新旧816部,4066卷入藏。玄奘法师卒。生前弘法《成唯识论》之说,论证破除“我执”、“法执”以“成佛”,被尊为“唯识宗”初祖。
公元665年(唐高宗麟德二年):
唐高宗命僧人玄照奉敕去古印度求法,新罗僧慧轮同往。日本遣唐学问僧定慧返国。新罗的惠通从唐归国。
公元666年(唐高宗乾封元年):
唐高宗受道士煸动,倾向道教,封泰山,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限制佛徒剃度。唐代僧智由携指南车到日本。新罗僧顺憬随使臣来长安,窥基颇赞其学识。
公元667年(唐高宗乾封二年):
南山律宗初祖道宣卒。曾著有《广弘明集》、《续高僧传》等,于佛教发展史多所贡献。日本沙门定慧来长安,入慧日道场从神泰学。新罗僧人顺璟入中国,学唯识之义。
公元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
沙门道世撰成《法苑珠林》100篇,兰台郎李俨为之序,又著《善恶业报信福论》及《诸经要集》等10部。华严宗智俨卒。生前著有《华严经搜玄记》及《华严一乘十玄门》等,盖阐“六相”“十玄”之旨,并明立五教之义。
公元669年(唐高宗总章二年):
建长安兴都寺玄奘塔,以祀玄奘法师。公元828年重修之。
公元670年(唐高宗咸亨元年):
日本奈良法隆寺主要建筑被焚,重建工作到711年竣工,是日本现存最早的木结构佛寺。寺内金堂绘有佛教壁画。
公元671年(唐高宗咸亨二年):
唐代僧义净取道南海附波斯舶由海路赴天竺求经。在印度停留10年,带回佛经400多部,著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日本天武天皇为祈愿皇后病愈,在藤原宫创建药师寺。是为日本皇族出家的开始。日本沙门道久等返国弘佛。新罗学僧义湘返国弘法。
公元672年(唐高宗咸亨三年):
开凿河南洛阳龙门奉先寺石窟。怀仁集王羲之书迹而成《圣教序》,刻于长安宏福寺。
公元673年(唐高宗咸亨四年):
阎立本卒。曾为佛寺绘《孔雀明王像》、《维摩像》、《观音感应像》、《延寿天尊像》等。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
禅宗五祖弘忍卒。敕谥号大满禅师。弟子慧能继承衣钵在南方传顿悟之义,后被称为“南宗”,弟子神秀则赴北方倡渐悟之义,世称“北宗”。龙门奉先寺石窟凿成,大卢舍那佛像宏伟壮观。日本天武天皇下诏禁止僧人杀生、食肉。
公元676年(唐高宗仪凤元年):
中天竺沙门地婆诃罗(日照)来长安。后请译经,共译《大乘显识经》18部。罽宾沙门佛陀波利礼拜五台后,与地婆诃罗同译经论,请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刊布中外。日本僧人来求《大藏经》。日本天武天皇遣使日本岛诸国说《金光明经》、《仁王经》等。新罗僧义湘创建浮石寺。
公元677年(唐高宗仪凤二年):
慧能禅师自南海归广东韶关曹溪宝林寺,弘传禅宗南宗,倡“众生即佛”、“毋外求佛”之旨。建长安光宅寺,尉迟乙僧画其壁,所绘壁画有立体感,世称“凹凸画法”。
公元678年(唐高宗仪凤三年):
日本遣唐僧道光返国,传律宗(第一祖)。
公元679年(唐高宗调露元年):
朝鲜四天王寺建立。
公元680年(唐高宗永隆元年):
沙门智运禅师于洛阳龙门山刻石为15000佛,因名智运洞,又名万佛洞。河南浚县千佛洞石窟开凿。吐蕃文成公主卒。唐遣使往吊。日本开始在宫中和诸寺讲《金光明经》。
公元681年(唐高宗开耀元年):
净土三祖善导卒。生前著有《观经疏》、《往生礼赞》等。弟子、信徒在陕西长安建塔以祀。慈利县澧州龙潭寺住持僧哲(慈利县人)、大津(石门县人)、灵运(荆州市人)、僧哲弟子(慈利县人)从水路到广州南海神寺,又从南海神寺水路往印度那烂陀寺求法,灵运专习艺术十年。慈利县澧州龙潭寺住持僧哲(慈利县人)
助武则天称帝。
公元682年(唐高宗永淳元年):
法相宗“百疏论主”窥基卒。他曾在慈恩寺从玄奘学法,弘传法相宗义,著有《成唯识论述记》、《枢要》、《大乘法苑义林章》、《因明入正理论疏》等。
公元683年(唐高宗弘道元年):
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来长安,后译有《大宝积经》等。日本天武天皇任命僧正、僧都、律师、使总领僧尼。日本僧纲制确立。
公元684年(唐中宗嗣圣元年):
高宗卒后百日,为立大献佛寺,后改为荐福寺。东塔宗始祖怀素律师卒。生前著有《四分开宗记》10卷。
公元685年(唐武则天垂拱元年):
修东都洛阳白马寺,以僧怀义为寺主。日本天武天皇命各地每家设佛龛,置佛像、佛经,礼拜供养。
公元686年(唐武则天垂拱二年):
福建福州开元寺创建。新罗僧元晓卒。
公元687年(唐武则天垂拱三年):
南天竺僧菩提流支到洛阳,居福先寺译经。中天竺僧日照卒于洛阳,葬于龙门。武则天施绢千匹以充殡礼,梁王请置伽蓝,赐名香山寺,造石像7龛。山西永济普救寺创立。日本持统天皇继位,为天武天皇设国忌日斋会。
公元689年(唐武则天永昌元年):
武则天弘佛,于都城玄武门外建道场,聚数千僧尼做法事,并做《听华严诗》等,高宗李治限佛之风渐为扭转。于阗国沙门提门般若(天智)来长安,武则天令其在魏国东寺翻译。沙门义净将梵本经寄藏室利佛逝国,冬复往取之。
公元690年(唐武则天天授元年):
沙门怀义、法明进《大云经》言武则天为弥勒下生,当作阎浮提主。武则天借《大云经》符命之说,正式称帝,改国号周,并颁《大云经》于天下,诏东西两都及各州建大云寺,以贮《大云经》;度僧尼千人。
武则天封僧人怀义、法明等为县公,赐紫袈裟银龟袋。日本沙门智宗、义德归国。
公元691年(唐武则天天授二年):
武则天以佛教助其登基,乃令佛教居于道教之先。召神秀入京讲佛法,武则天加跪礼迎之。武则天诏洛阳明堂后建天堂,以安置佛像。吐火罗国沙门弥陀山(寂友)译出《无垢净光陀罗尼经》、于阗国沙门天智译《造像功德经》等。洛阳净土寺、大云寺修缮,尉迟乙僧绘壁画。武则天天授二年(公元691)
四月十五日,澧州龙潭寺住持僧哲、大津、灵运、僧哲弟子回到慈利县, 带回僧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及《西域求法高僧传》等, 灵运带回临摹的菩提数卷, 又带回石雕释迦牟尼佛像一尊(文物现存) 于慈利县澧州龙潭寺。
公元692年(唐武则天长寿元年):
宫中出盂兰盆分送佛寺,则天御洛南门与百官观之,杨炯献《盂兰盆赋》。唐代僧义净自室利佛逝国遣大津(慈利县)返长安,携归新译经论10卷、《南海寄归内法传》及《西域求法高僧传》等。甘肃敦煌西千佛堂第六窟开凿。
公元693年(唐武则天长寿二年):
菩提流支等在长安上所译《宝雨经》,内有“菩萨杀害父母”之语,武则天乃借以喻已杀唐宗室为天经地义之举。武周政权佞佛之风愈盛。
武则天始令佛经制“卍”字为如来吉祥万德之所集,音“万”。日本持统天皇遣使各地讲《仁王经》。新罗僧道照从唐返国。
公元694年(唐武则天延载元年):
日本各地置《金光明经》。郭务悰在日本为造弥勒佛像。
公元695年(唐武则王证圣元年):
僧人义净由天竺取经300余部归国,武则天趋京师上东门迎接。武则天遣使往于阗国迎沙门实叉难陀(学喜)在京都大内大遍空寺,与菩萨流支、义净等重译《华严经》。并亲临译场,为制序文,至圣历二年译成。甘肃敦煌莫高窟第96窟(南大像)开凿。
公元696年(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
洛阳弘道观道士杜义乞弃道为僧,武则天赐号玄嶷,赐其夏腊三十,开赐僧人僧龄之风。北京法源寺正式竣工。朝鲜僧圆测于唐代的授记寺卒。
公元699年(唐武则天圣历二年):
法藏在长生殿弘讲《华严经》,成《金师子章》,受武则天宠遇,“华严宗”因而创立。重修敦煌莫高窟,李怀让撰碑记事,即《敦煌莫高窟碑记》。日本役小角被流放至伊豆岛。北天竺僧李元谄为新罗僧明晓译《不空羂索陀罗尼经》。印度那烂陀创立佛教大学与僧院,成为佛教思想文化活动的中心,印度思想、文学发达。初期印度寺院建筑,取代石窟,各地纷纷兴建寺院。印度教“密教经义”日渐盛行。东南亚各国深受那烂陀佛教的影响,佛像确立了独特的美术式样。中国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开始创建。又建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开始创建。又建西藏乃东县昌珠寺。西藏壁画和布画(唐卡)开始兴起。
公元700年(唐武则天久视元年):
唐代僧一行在河南登封建戒坛弘法。义净译出《金光明最胜王经》,武则天为制《圣教序》。日本僧法相宗第一传人道昭卒,遗言要求用火葬,此为日本首次举行火葬。
公元701年(唐武则天顺圣皇后长安元年):
日本大宝天皇公布僧尼令。

公元702年(唐武则天顺圣皇后长安二年):
日本文武天皇令日本诸国设国师。新罗僧义湘卒。
公元703年(唐武则天顺圣皇后长安三年):
日本遣沙门智凤、智鸾等入唐,智凤从法相宗智周学《唯识》。
公元704年(唐武则天长安四年):
武则天诏工匠于洛阳北郊邙山制大佛像,像成后又率百官礼祀。实叉难陀译出《大乘入楞伽经》,武则天为制经序。重建慈恩寺塔,为砖结构楼阁式。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约建于该年。
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
中宗诏诸州兴建中兴寺。各地纷纷兴建。义净于东都洛阳内道场译出《孔雀咒王经》,中宗李显为制《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以冠于经首。武则天卒,中宗为其追福,造圣善寺,立报慈阁,修大像。
公元706年(唐中宗神龙二年):

尉迟乙僧出家为僧。陕西长安建香积寺以纪念善导。是为佛教净土宗名刹。禅宗北宗始祖神秀卒。
公元707年(唐中宗景龙元年):
唐中宗诏改各州中兴寺为龙兴寺。陕西西安小雁塔开建,呈密檐式。陕西麟县石泓寺、阁子头寺石窟开凿。
公元708年(唐中宗景龙二年):
唐中宗李显广营佛寺,劳民伤财,时人有佛教“寺人之家”,及“天下十分之财,而佛有七八”之语。鉴真律师神龙初年从道岸受菩萨戒,是年再从恒景律师处得戒。唐中宗遣使迎僧伽大师至京师,尊为国师,出居荐福寺。
公元709年(唐中宗景龙三年):
天竺僧菩提流支在洛阳又译出《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
公元710年(唐中宗景龙四年):
唐中宗李显与韦后于化度寺设无遮大会,帝后微服观灯,并放宫女数千人观灯。唐中宗以养女金城公主入藏,与赞普墀德祖赞联姻。恢复在大昭寺供奉佛像,并容纳于阗僧人在藏弘法。日本奈良建兴福寺(即山阶寺)。
公元712年(唐睿宗太极元年):
华严宗三祖法藏卒。曾提出“四法界”、“十玄门”等说,视“一真法界”为世界本源,著有《华严探玄记》、《大乘起信论疏》、《五教章》等,弘传华严宗之说。
公元713年(唐玄宗开元元年):
唐玄宗敕以寝殿材建安国寺弥勒佛像殿。义净卒。生前译经56部,共230卷,介绍古印度密法入华,又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及律部诸书等约78卷。禅宗六祖慧能卒。生前以“菩提本无树”之偈,开顿悟法门,宣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说,著有《坛经》等。弟子尊之为禅宗开山大师,并于广东曲江南华寺造慧能夹纻漆像。山西大同普化寺约建于此年。四川乐山大佛开凿。福建漳州建南山寺。吴道子画洛阳天宫寺壁画约于该年。
公元715年(唐玄宗开元三年):
四川广元千佛崖摩崖开凿。
公元716年(唐玄宗开元四年):
中天竺僧人善无畏入华,居长安西明寺译经。后译有《大日经》。
日本元正天皇颁布合寺令,以振兴败落的佛法。日本僧人玄昉入华求法。
公元717年(唐玄宗开元五年):
日本元正天皇下令禁止百姓滥为僧尼,禁止行基的布教活动。
公元718年(唐玄宗开元六年):
日本僧人道慈从唐返国,弘“三论宗”之说。带回《金光明最胜王经》。
日本奈良建药师寺。
公元719年(唐玄宗开元七年):
唐代僧人慧日曾赴南亚求法,历18年,访70余国,此时返归,玄宗赐其号慈愍三藏。慧日著有《念佛往生净土集》力斥禅宗。南天竺沙门金刚智闻中土佛法崇盛,泛舟启程入华。
公元720年(唐玄宗开元八年):
南天竺僧金刚智到长安,于慈恩寺译经并弘传密法。慧能弟子神会奉敕在洛阳等地弘讲禅宗南宗之义,禅宗南北分宗始显。李思训卒。生前曾绘有大量金碧山水,如《萧寺图》等即是描绘寺宇山林景色。日本元正天皇首次授僧尼公验。
公元721年(唐玄宗开元九年):
僧一行开始撰述52卷的《大衍历》。北天竺沙门宝思惟卒于洛阳龙门山天竺寺,葬仪全依西域制度。
公元722年(唐玄宗开元十年):
吴道子在洛阳敬爱寺西禅院绘日月藏经变及业报差别变图壁画。
公元723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
一行禅师与梁令瓒等制成浑天仪,玄宗亲为制铭。唐玄宗敕金刚智于资圣寺译密教经。日本在奈良兴福寺建施药院和悲田院。
公元724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
善无畏在洛阳译经,与僧一行译出《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此外又译有《苏婆呼童子经》3卷及《苏悉地揭罗经》3卷。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四月二十三日,太史监南宫说等至慈利县云朝山顶, 测得“晷长零点七七尺,极高二十九点五度。”,“云朝山顶至蔚州,南北距离三千六百八十八里九十步,晷差(二点二九——零点七七)一点五二尺,极差(四十——二十九点五)十点五度。”,由此推行释一行《大衍历》,《大衍历》是根据,就是中国今天使用的农历。
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
日本元正天皇诏日本诸国寺院诵读《金光明经》、《最胜王经》,以求国家平安。日本建立神宫寺。
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唐玄宗敕车政道往于阗国摹写天王像,为绘相国寺壁画。
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
僧一行卒。唐玄宗李隆基悼一行圆寂,为制碑文,亲书于石,并谥号为大慧禅师。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卒。唐玄宗赠鸿胪卿,谥“一切遍知”三藏,遣内侍杜怀信监护丧事,于河南洛阳龙门起塔。新罗入华僧人慧超自天竺返唐至长安。著有《往五天竺国传》,慧琳《一切经音义》曾著录。现仅在敦煌石窟发现其残本。宋儋撰并书《道安法师碑》,立于嵩山会善寺。为书法艺术名作。李邕任澧州提刑时,在(慈利县)澧州龙潭寺刻王羲之《兰亭集序》,又刻自作《端州石室记》,被称为“龙象书法”。
公元728年(唐玄宗开元十六年):
吏部尚书裴凗为少林寺撰碑文。日本元正天皇向日本诸国颁发《金光明经》。新罗僧无相至唐代京师,唐玄宗召见,隶于禅定寺,后入蜀,学于智诜禅师。
公元729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
李通玄撰《新华严经论》。日本佛教仁王会始创。
公元730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
唐玄宗诏全国寺观建天长节(玄宗诞日)祝寿道场。玄宗在花萼楼召释道二教论议,沙门道氤与道士尹崇对辩论议,《开元佛道论衡》记载论辩的情况。崇福寺僧智升撰《开元释教录》20卷,记载佛教的盛况,并言佛藏以5048卷为定数。李邕撰并书《麓山寺碑》,立于湖南长沙岳麓寺。
公元732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年):
法璿于浙江鄞县太白山麓创禅宗名刹天童寺。禅宗北宗义福禅师卒,唐玄宗谥号大智禅师,葬于伊阙之北。金刚智卒。谥灌顶国师,葬于龙门南,建塔旌表,述碑记德。
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日本僧人荣叡、普照、玄朗、玄法等随遣唐使入华,在扬州向鉴真大师求法。
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
慧能弟子神会禅师在滑台(今河南滑县)大云寺设无遮大会,立南宗宗旨,攻击北宗。禅宗宗派之争渐起。日本在唐学问僧玄昉、学生吉备真备随遣唐使返回,带去佛经5000余卷及《大衍历》、《乐书真录》,并弓箭佛像等。日本严格得度制度,要求得度者必须背诵《法华经》或《最胜王经》,且净行三年以上。
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善无畏卒。唐玄宗赠鸿胪卿,葬于龙门西山。生前曾译《大日经》、《苏番地羯罗经》等,传密教胎藏界曼荼罗。四川化城山石窟开凿。《法华寺碑》刻立于该年。清凉寺普观法师与沙门法会等于五台山造玉石释迦、文殊、普贤等一铺。
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唐玄宗亲注《金刚般若经》诏颁天下,普会宣讲。玄宗召吴道玄入内供奉。吴道玄于景公寺画“地狱变”。唐玄宗敕各州建龙兴寺。洛阳大佛先寺沙门道璿随日本副使中臣名代到日本,在大安寺西唐院,讲所赍之《律藏行事抄》,为日本弘通律宗之先驱。
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
老挝万象建塔銮,以贮佛祖舍利。晋昌(今山西太原)太守乐庭環约于此时兴造敦煌莫高窟第130窟,绘说法图壁画。唐玄宗令僧尼归祠部管辖。日本始建东大寺(又称“大华严寺”或“大城寺”、“金光明四天王护国寺”)。
公元738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
唐玄宗敕诸州郡各建一大寺,名开元寺。山西交城玄中寺铸铁佛像。
公元739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
唐玄宗命僧道遇国忌在龙兴寺行道散斋,千秋节在开元寺祝寿。北宗普寂禅师卒,赠谥大慧禅师(一说谥大照禅师)。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卒。四川夹江千佛崖开凿。西藏金城公主卒。她在弘扬佛教方面贡献颇大。日本法隆寺兴建梦殿。日本诸寺转育《五谷成熟经》。
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
玄宗女永穆公主于五台清凉寺为玄宗造净土诸像,并铸铜钟。南宗江西吉安青原山僧人行思卒。其为禅宗六祖慧能弟子,僖宗朝时追谥弘济禅师,塔曰归真。以后信徒又衍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沙门道氤卒。生前作《金刚经》注,撰《法华》、《唯识》诸疏。朝鲜的审祥到日本讲《华严经》。
公元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
唐玄宗诏各州建开元寺、开元观。天竺僧人寂护首次到吐蕃(西藏)弘法。不空和尚自南海乘昆仑船到师子国,其王遣使相迎。金刚智卒。生前译有《金刚顶经》等密宗经籍5部,传密教金刚界曼荼罗,敕赐灌顶国师。日本圣武天皇发布建立国分寺、国分尼寺的敕命,重申建造丈六佛像和七层塔的旨意,让抄写《最胜王经》、《法华经》各10部。天皇亲写金字《最胜王经》,各塔送存一部。规定僧寺名为“金光明四天王护国寺”,尼寺为“法华灭罪寺”。
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
西藏出现佛苯之争。西藏墀松德赞生。敦煌莫高窟第45103217等窟壁画约作于此时。新罗开凿佛国寺石窟,历20余年。
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
唐玄宗李隆基以广东罗浮山为佛经所指华首菩萨居处,诏建延祥寺、华首台、明月戒坛。石头希迁赴湖南衡山南台寺弘法,创禅宗南岳一脉。鉴真和尚拟东渡日本,遇风浪返回。唐玄宗为多宝塔亲书塔额,该塔铭为书法名品。日本圣武天皇发愿造东大寺金铜卢舍那佛大像(即所谓奈良大铜佛)。
公元745年(唐玄宗天宝四年):
日本行基任大僧正。
公元746年(唐玄宗天宝五年):
不空遵金刚智遗命赴古印度取得密藏文献500余部返国,居长安净影寺译经。河南登封建净藏禅师塔。师子国(今斯里兰卡)遣使来,赠贝叶抄写的《大般若经》一部。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
书法家、文学家李邕卒。曾书有《东林寺碑》、《麓山寺碑》等。
公元748年(唐玄宗天宝七年):
云南剑川石钟山石窟约开凿于该年。日本遣唐学问僧荣叡卒于中国。日本法华经千部会开始。
公元749年(唐玄宗天宝八年):
神会禅师在洛阳荷泽寺为慧能立影堂,太尉房琯为作《六叶图经》。日本僧人行基卒。生前倡修东大寺、国分寺等,被圣武天皇尊为大僧正。日本奈良大佛正式完成。
公元750年(唐玄宗天宝九年):
鉴真和尚复渡日未果,暂居广州。日本京都清水寺、石川总持寺约建于此时。新罗景德王命工匠制沉檀木万佛山以送唐代。新罗庆州南山石窟大建佛像,有唐代艺术风格。
公元751年(唐玄宗天玉十年):
新罗金大城重建佛国寺。多宝塔、释迦塔建成,将《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纳入。
公元752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
唐玄宗以睿宗忌日命女工绣释迦牟尼佛像,亲题绣额,稽首祈福。颜真卿书《多宝塔感应碑》。日本东大寺举行大佛开光供养会。
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年):
不空译出《金刚顶经》。
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鉴真东渡日本成功,天皇迎至京都东大寺,鉴真在日本创律宗,设戒台。天台宗左溪玄朗卒,李华为撰碑铭。墀松德赞继位赞普,继续弘扬佛教。新罗僧法海在皇龙寺讲《华严经》。皇龙寺的大钟开始铸造。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
印度僧莲花戒与大乘和尚在西藏辩论佛教教义。日本京都东大寺戒坛院建立。
公元756年(唐肃宗至德元年):
肃宗在灵武,以军需不足,裴冕请鬻佛教、道教度牒,谓之香水钱(一说为757年)。日本圣武天皇卒。光明皇后将天皇生前喜爱的宫廷内珍藏600多件,献给东大寺中心仓库保存,日本正仓院的御物珍藏由此开始。日本诸国的国分尼寺讲《金刚般若经》、《最胜王经》,祈念天下太平。
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
泰国洛坤玛哈达寺约建于此时,以供奉佛祖遗迹。唐肃宗诏迎陕西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宫中,立内道场供奉。唐肃宗诏沙门元皎于凤翔开元寺立药师道场。肃宗敕五岳各建寺,选高行沙门主之。版画《陀罗尼轮经咒》的唐都府卡家刻本问世。日本的兴福寺设置施药院,为贫民治病。
公元758(唐肃宗乾元元年):
不空奉肃宗李亨之命,入宫内为肃宗灌顶受戒。郭子仪上表肃宗为禅宗初祖达摩请谥。画家吴道子卒。生前为两京佛寺绘有《西方净土变》、《送子天王图》、《地获变相图》等壁画,有“画圣”之誉。杨惠之卒。生前曾为江苏吴县保圣寺塑罗汉像,以形神兼备而名著四方。卢楞伽绘成都大圣慈寺壁画。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
居士王维卒。生前以禅咏为乐,有“诗佛”之称;又绘有《渡水僧图》、《维摩诘图》等。鉴真在日本奈良主持建立唐招提寺(即法隆寺金堂)。
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
神会禅师卒,建塔于洛阳宝应寺,谥真宗太师。塔号般若,有《语录》传世。沙门道濬卒于日本。日本光明皇后、女书法家安宿媛卒。
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
唐肃宗于三殿置道场,以宫人为佛菩萨,武士为金刚神王,召大臣膜拜。肃宗迎请慧能弟子南阳慧忠禅师,待以师礼,敕居千福寺,号曰国师。司空山本净禅师卒,敕谥大晓禅师。肃宗有疾,皇后刺血写佛经,百僚于佛寺斋僧。日本在下野药师寺、筑紫观世音寺,创建戒坛,至此日本的三戒坛完成。
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
唐代宗赐龙兴寺尼真如宝和大师,敕长安立宝应金寺。
公元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
古印度僧人寂护入藏弘法,剃度巴·赛囊等7人为僧。此为西藏第一批如法剃度的僧人。鉴真律师圆寂于日本,弟子为造夹纻漆像。鉴真生前在日度人授戒凡4万余人。
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
唐代宗命在衡山建大明寺,诏选居寺僧20人,后又命衡山立毗尼藏,诏选讲律僧7人。唐代宗诏重译《仁王经》,以不空主之,沙门飞锡、良贲等16人助译,代宗亲制新译序。代宗赐不空为鸿胪卿,并加号大广智三藏,追赠其师金刚智开府仪同三司,并号大弘教三藏。唐代宗敕在金刚智诸灌顶道场,择沙门27员为国长颂《佛顶咒》。唐代宗每年降圣节召名僧入内育经、供养,谓之内斋。莲花生入藏弘法。日本禁止僧徒的山林修行。敕设置百万塔陀罗尼。
公元765年(唐代宗永泰元年):
日本任道镜为太政大臣禅师。新罗高仙寺誓幢和尚(元晓)塔碑开始兴建。
公元766年(唐代宗永泰二年、大历元年):
唐代宗李豫于宫中设盂兰盆会,耗资百万。北京房山万佛堂约建于此时。安徽滁县琅琊寺约建于是年。日本任道镜为法王。
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
山西五台山建金阁寺,铸铜为瓦,饰金其上,耗资巨大。河南沁县悬谷山摩崖造像开凿。西藏从印度迎请比丘12人来说法。日本高僧、书法家最澄生(-822)。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
唐代宗亲幸章敬寺,度僧尼千人,命百官到寺行香。又在兴善寺为不空和尚立道场,敕赐锦绣等物。
公元769年(唐代宗大历四年):
唐代宗大明宫建道场,自谓感“佛光”现。宰相王缙、杜鸿渐好佛。王缙请舍宅为寺,代宗嘉之,赐以题号。杜鸿渐曾造《起信论疏》,令僧剃顶发,及卒遗命塔葬。法照在衡山湖东寺起五会念佛道场。
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
唐代宗因慧星出现,诏不空行法,并令往五台修德,在太原设万人斋。日本道镜被流放到下野。诏令允许僧徒于山林修行。
公元771年(唐代宗大历六年):
书法家颜真卿撰《抚州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述律宗传授之渊源。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
印度尼西亚创建波罗浮屠。
公元774年(唐代宗大历九年):
不空卒。生前传金刚智金刚界曼荼罗密法,译密部经70余部,受代宗李豫宠信,封肃国公,权势显赫,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河南陕县温塘摩崖造像开凿。日本高僧、书法家空海生(-835)。
公元776年(唐代宗大历十一年):
唐代宗敕僧尼诵《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每日诵21遍,限一月内精熟。
公元777年(唐代宗大历十二年):
怀素书狂草《自叙帖》。
公元779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
唐代宗李豫卒,德宗李适继位,限制僧尼发展。西藏扎囊桑耶寺建成。开始剃度藏族贵族子弟7人出家为僧,称七觉士:宝护、智王护、宝王护、善逝护、遍照护、龙王护、天王护。后又剃度300多人出家。日本僧淡海三船撰成《唐大和尚(鉴真)东征传》一卷。
公元780年(唐德宗建中元年):
德宗即位后罢内出盂兰盆及内道场,遣出僧众。周昉奉旨画长安章明寺(又作章敬寺)壁画。
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
德宗应吐蕃请求,命沙门良琇、文素去说法。徐浩书《不空和尚碑》。日本滋贺县比叡山建延历寺,是为日本“天台宗”的祖庭。
公元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
天台宗湛然法师圆寂。生前主张无情有性之说,认为万物皆有佛性,著有《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法华玄义释签》、《法华文句记》、《维摩经疏记》等。山西五台山重修南禅寺佛殿,塑菩萨等彩像,栩栩如生。
公元784年(唐德宗兴元元年):
德宗迎沙门法照入禁中,教宫人念佛,行五会。中天竺沙门莲华杖锡谒德宗,乞钟一口,安置于毗卢遮那塔。日本严格国师任选,规定任期六年。
公元785年(唐德宗贞元元年):
书法家颜真卿卒。生前书有《多宝塔感应碑》、《八关斋记》等,皆为书法艺术的名作。日本僧最澄结庵比叡山。新罗设置僧宫。
公元786年(唐德宗贞元二年):
唐德宗于章信寺(章敬寺)从道澄律师受菩萨戒。后再至寺问道澄修心法门,并命入宫为妃嫔内侍授戒。德宗依代宗时规模复作盂兰盆会。
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四年):
德宗诏迎无忧王寺佛指骨入宫中供养。诏僧人良琇与罽宾国般若三载于西明寺译《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10卷,一年后完成,德宗亲为制序,并赐绢帛等物。洪州宗僧人马祖道一卒。道一为怀让弟子,创建禅林,入室弟子139人,各为一方宗主。宪宗元和八年,追谥大寂禅师。大珠慧海禅师师事马祖,著《顿悟入道要门论》。日本僧人最澄在比叡山创建延历寺(即一乘止观院)。
公元789年(唐德宗贞元五年):
悟空自天竺携佛牙舍利,梵本《十地》、《回向轮》、《十力》三经返长安。后龟兹三藏莲花精进译《十力》,于阗三藏戒法译《十地》、《回向轮》诸经。福建福清创建万福寺,为佛教黄檗宗祖庭。
公元790年(唐德宗贞元六年):
唐德宗命青龙寺惠果和尚入宫中,于长生殿为国念经。宰相杜黄裳等皆从受灌顶。
公元791年(唐德宗贞元七年):
唐德宗至章敬寺赋诗,百官皆和,书于壁。后京兆尹薛珏刻石以传。
公元792年(唐德宗贞元八年):
北天竺僧般剌若在西明寺译出《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10卷,《华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般若》各一卷。其卒后葬于龙门西冈。
公元794年(唐德宗贞元十年):
唐德宗命湖州剌史于頔进皎然《杼山诗集》,并藏于御书殿。日本僧人圆仁随遣唐使入华,学习“天台宗”教义。日本首都从奈良迁到京都,京都东寺初创。
公元795年(唐德宗贞元十一年):
华严宗澄观在五台大华严寺讲新疏,唐德宗召其入都宣讲。南天竺乌荼国王赠《华严经后分》40卷给唐代。圆照上所撰《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德宗赞许。日本醒武天皇改国师为讲师,每国置一人。思托开始撰《延历僧录》。
公元796年(唐德宗贞元十二年):
唐德宗诞日,命韦渠牟、徐岱等与僧鉴虚、覃延,道士郗维素、葛参成讨论三都。又命于五台山寺设万僧供。罽宾三藏般若、沙门圆照、鉴虚翻译乌荼国所赠《华严后分》梵夹。德宗李适亲临译场,与僧人谈论经文。德宗立荷泽神秀为禅宗第七祖。
公元797年(唐德宗贞元十三年):
墀松德赞卒,其子牟尼赞普继位。日本高僧空海著《三教指归》。
公元798年(唐德宗贞元十四年):
罽宾三藏般若与澄观等进《新译华严经》。唐德宗诞日命澄观于麟德殿讲《新译华严》宗旨,礼为教授和尚。神会弟子乘广禅师卒,刘禹锡为撰碑文。牟尼赞普下令属民广为佛事作布施。

公元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
唐德宗于安国寺设盂兰盆供。唐德宗授澄观镇国大师称号,观天下僧录。庐山东林寺熙怡律师卒。怀素书《小草千字文》。八世纪初期
阿拉伯人从陆路和海上进攻印度,摧毁佛教名城伐腊毗,烧毁佛学院,毁坏佛像及佛教机构,杀害佛教徒,并在寺庙废址上建清真寺与礼拜场。佛教遇到空前灾难。张萱、杨升、陈闳主要艺术活动时期。中国书法名家墨迹和碑刻拓本,随佛教徒大量传入日本,掀起书法研究的浓厚风气。
公元800年(唐德宗贞元十六年):
圆照撰成《贞元新定释教目录》30卷。另撰有《续开元释教录》3卷。天竺僧牟尼室利(寂默)从那烂陀寺到长安,于慈恩寺译经。元和元年卒于该寺。
公元801年(唐德宗贞元十七年):
南岳云峰律师法证卒,柳宗元为作《碑铭》、《塔铭》。
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
骠国遣使悉利移来唐赠其国乐十二曲与乐工三十五人,乐曲皆为释氏经论之词。书法家、长沙僧怀素约卒于该年。新罗海印寺兴建。
公元803年(唐德宗贞元十九年):
东都圣禅寺大师凝公卒,翰林白居易作《八渐偈》吊之。韦皋作《鹦鹉舍利塔记》。韦皋教所养鹦鹉念经,及死焚火谓为“舍利”。新罗人入华向周昉学佛教绘画。
公元804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
国清寺僧编《寒山子诗集》,收寒山、拾得诗共300余首。日本高僧空海、最澄及檐逸势随日本遣唐使于明州(今浙江宁波)入唐,学佛教密法。新罗真鉴禅师随使来唐,问法于沧州神鉴大师,后在嵩山少林寺受戒。返国后大弘禅教,立禅宗六祖慧能影堂。
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
李真绘《真言五祖像》,后赠给日本,今藏于日本京都东寺。日本僧从青龙寺惠果和尚受密教。惠果卒,空海撰《大唐青龙寺惠果和尚碑》。
日本僧最澄从湛然弟子道邃法师学天台教。返国后,创台密,号曰传法大师。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
空海返日本,传真言宗,创东密以弘金刚界、胎藏界之法,号曰弘法大师。
公元807年(唐宪宗元和二年):
慧琳撰《大藏经音义》。白居易举策《议释教谓》,反对弘扬佛教。
公元809年(唐宪宗元和四年):
白居易作新乐府,《两朱阁》诗即言佛教之盛。
公元810年(唐宪宗元和五年):
澄观入内殿讲“华严法介”大旨,得赐号僧统清凉国师号。慧琳撰《一切经音义》,敕入大藏,得赐紫衣。新罗王遣金献章及僧冲虚入华,赠唐以金银佛像。
公元812年(唐宪宗元和七年):
文学家柳宗元撰《永州修净土院记》,述“净土”本义。另著有《无姓和尚碑》等。
公元813年(唐宪宗元和八年):
日本香山县建善通寺,为日本“真言宗”初祖空海大师法场。
公元814年(唐宪宗元和九年):
江西新吴(今奉新)百丈山怀海卒。曾创立禅院制度,世称“百丈清规”。新罗僧惠哲入唐求法。
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
墀祖德赞(热巴布)为赞布,大倡佛教,延请僧人讲法译经,统一译制。颁布旨令实行“七户养僧制”,僧人被称为“藏王头上的人”。大小朝政,皆请高僧参与商议;所有行政制度,都以经律为准则。修葺寺院,新建札喜格培寺,供奉“三宝”。
公元817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
敕建州乾元寺置“兜率”坛,后改栖凤寺灵感坛。日本高僧空海在和歌县高野山创金刚峰寺弘法。
公元818年(唐宪宗元和十三年):
白居易作《东林寺经藏西廊记》。柳宗元卒(-说819年)。日本僧最澄制定“天台法华宗年分学生式”六条及“劝奖天台宗年分学生式”八条,并著《守护国界章》,批驳法相宗。
公元819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
唐宪宗李纯迎风翔法门寺佛骨入京师,举国掀起崇佛热潮。刑部侍郎韩愈上《谏佛骨表》,被贬为广东潮州刺史。韩愈在潮州游灵山,与寺僧大颠为友,赠衣而别,寺僧为建“留衣亭”。日本僧最澄申请设立比叡山戒坛,因南部的僧纲及东大寺的景深等反对,未被允许。
公元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
印度僧无言通到越南弘传禅法,创无言通禅派。唐宪宗卒。穆宗继位后继续弘佛,至安国寺观盂兰盆会。日本僧灵仙登五台山,此为日本僧人登五台山之始。日僧最澄著《显戒论》。
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
唐穆宗李恒制《南山律师赞》。新罗僧从唐归国,僧无梁入中国。
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
唐与吐蕃会盟,在拉萨大召寺前立会盟碑。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与鸟窠禅师道林为友,听其说禅,深为敬服,晚年乃以居士自号。山西运城建泛舟禅师墓塔。日本僧最澄卒(-说819年)。后清和天皇赠“传教大师”谥号,此为日本有大师号的开始。日本天皇敕许在比叡山建立戒坛。日僧景戒著《日本灵异记》。
公元823年(唐穆宗长庆三年):
日本淳和天皇授空海东寺“教王护国寺”称号,授比叡山的一乘止观院“延历寺”称号。
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
柳公权书《金刚经》,刻于僧录司。杭州永福寺(孤山寺)僧惠将《法华经》刻于石壁,历8年成。舒元舆撰《鄂州永兴县重崖寺碑铭》,言佛教之盛况。文学家韩愈卒。新罗玄昱入唐求法。
公元825年(唐敬宗宝历元年):
新罗僧道允入唐求法。
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
杭州龙兴寺僧南操请灵德寺道峰禅师讲《华严经》,成立华严经社,聚者甚众。白居易为撰《华严经社石记》。新罗洪陟自唐回新罗国。
公元827年(唐文宗大和元年):
唐文宗李昂诞日时,诏白居易等入宫问三教优劣;白居易以儒、释“同出而异名”相对,调和朝中渐起的三教之争。道一弟子无等禅师在武昌郡西黄鹄山结庐说法。
公元828年(唐文宗大和二年):
渤海僧贞素携日庭登五台山。日本僧空海创立综艺种智院。
公元829年(唐文宗大和三年):
宗密入京为文宗讲佛教华严之义,并撰《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苏州重玄寺僧清晃历八年于重玄寺西广德法华院壁刻《法华》等八经,凡116857字。白居易撰碑记之。
公元830年(唐文宗大和四年):
佛窟遗则禅师卒。生前善草书,为文颇多,有《宝志释题》、《南游傅大士遗风序》及其他诗篇行世。
公元831年(唐文宗大和五年):
唐文宗命天下州郡造僧尼籍,以管理僧尼。
公元832年(唐文宗大和六年):
佛像画家、诗人贯休生(-912)。
公元834年(唐文宗大和八年):
清凉山华严寺僧法云撰《密教相承传法次第记》。
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
白居易送其《文集》40卷置庐山东林寺经藏。日本高僧空海卒,后谥弘法大师。新罗梵鱼寺建立。
公元836年(唐文宗开成元年):
白居易赠其《文集》,置于东都洛阳圣善寺律疏库楼。段成式继《金刚经灵验记》后撰成《金刚经鸠异》。日本观心寺如意观音像建造。
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
新罗普照、体澄、贞育、虚会入唐问禅。
公元838年(唐文宗开成三年):
墀祖德赞被刺,其弟朗达玛继位赞普。推行灭佛政策,禁行佛法,封闭寺庙,令僧人还俗,西藏佛教几尽。自松赞干布容佛至此约200年,史称西藏佛教前弘期。华严宗澄观卒。生前著述颇多,有《华严随疏演义钞》等。约4百余卷(现存164卷)。卒后文宗特辍朝3日,并亲为制像赞。日本学问僧圆仁、圆行、常晓、戒明、义澄、帷政、仁好等随遣唐使藤原常嗣入唐求法。常晓从栖为寺文璨、华林寺元照学显密两教,圆行从青龙寺学密教,圆仁从终南山宗叡学梵语。
公元839年(唐文宗开成五年):
白居易置其《文集》于苏州南禅寺千佛堂,并为文记之。
公元840年(唐文宗开成五年):
唐文宗李昂卒唐武宗李炎即位,好道教方术,排斥佛教。白居易晚年有疾,发愿修香山寺,舍钱命杜宗敬画“西方世界”、“弥勒上生”等,并作记。日本入中国僧人常晓归回日本国,携经文31部。船子德成和尚卒,
葬慈利县云朝山寺, 立有法塔。
公元841年(唐武宗会昌元年):
唐武宗李炎崇道抑佛,道士赵归真等受庞。柳公权书《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立于陕西万年县安国寺。华严宗五祖圭峰大师宗密卒。生前著有《华严原人论》等,提出依佛修行即返本还原。李翱卒。曾著《复性论》,提出“性善情恶”之说,引禅入儒,以佛理证心性,开宋明理学之先。还俗僧人、诗人贾岛卒。岛初为僧,号无本,后去浮屠举进士。曾写下许多吟咏寺院生活的诗文。著有《长江集》、《大宣教禅师怀晖记德碑文》等。浙江奉化雪窦寺创建。日本学问僧惠萼并圆载弟子仁济、顺昌入唐求法。佛表842年(唐武宋会昌二年)。朗达玛被杀,吐蕃奴隶制政权分裂。文学家刘禹锡卒。生前与僧徒交游甚多,有文集40卷行世。日本书法家嵯峨天皇卒(786-)。日本书法家桔逸势卒。
公元843年(唐武宗会昌三年):
唐武宗下令禁宫内佛经,埋佛、菩萨并天王像等。停止长安西街寺院讲经说法。段成式在长安调查寺院壁画、寺塔建筑等,撰成《寺塔记》。
公元844年(唐武宗会昌四年):
唐武宗下令禁供养佛牙、佛指,毁道场佛经像,安置天尊老君之像。
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
唐武宗毁佛,至此拆天下寺宇4600余所,还俗僧人26万余,史称“会昌毁佛”、“唐武宗法难”。召日本清凉殿僧诵《佛名经》。
公元846年(唐武宗会昌六年):
唐武宗李炎卒。宣宗李忱即位,捕道士赵归真诛之,恢复佛教以利统治,史称“唐宣宗弘佛”。诗人白居易卒。葬于龙门香山寺如满塔侧。
公元847年(唐宣宗大中元年):
唐宣宗下令恢复所废寺宇,恢复宫内斋事活动。张彦远撰《历史名画记》,其中记画家与寺宇的内容甚多。日本僧人圆仁携密宗典籍返国,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新罗僧人梵日自唐返国,创建崛山寺。
公元848年(唐宣宗大中二年):
剑南西川监军使李朝成于长安建陀罗尼经幢。唐宣宗命东都洛阳及荆、扬、汴、益诸州建寺,立方等坛为僧尼再度者重受戒法;五台山建五寺,各度僧50人。湖南宁乡密印寺创建。
公元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
新罗僧慧昭卒。
公元851年(唐宣宗大中五年):
宣宗召荐福寺弘辩禅师入宫问法,赐号圆智禅师,并赐紫方袍。日本僧常晓始修太元师法。
公元852年(唐宣宗大中六年):
开凿广西桂林还珠洞摩崖造像。诗人杜牧卒。有《樊川集》行世,其《杭州新造南亭子记》一文斥佛教罪福果报之说。
公元853年(唐宣宗大中七年):
李商隐居东川编定《樊南乙集》,出钱俸平山慧义精舍藏经院创石壁五间。沩仰宗的沩山灵祐禅师卒,相国郑愚为撰碑铭。段成式撰《寺塔记》两卷。日本僧人圆珍来华求法。
公元854年(唐宣宗大中八年):
宣宗命三教首座辩章充左街僧录,沙门僧彻充右街僧录。潭州岳麓寺僧疏言去太原取佛经,得经5048卷。
公元855年(唐宣宗大中九年):
刻立《圭峰定慧禅师碑》。
公元856年(唐宣宗大中十年):
藏僧法成入汉地,宣讲《瑜伽》,以博通华、梵、蕃三种文字而受到尊敬,弟子为作《分门记》。
公元857年(唐宣宗大中十一年):
修造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及塑像。造四川剑阁鹤鸣山摩崖天尊像。
公元858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
诗人李商隐卒。赞宁《宋高僧传》记商隐以弟子礼事沙门智玄。商隐眼疾时,智玄以《天眼偈》三章赠之。日僧圆珍归回日本国,携有真言道具、曼荼罗,天台宗、密宗典籍等,对日本佛教艺术发展有所促进。新罗僧顺之入中国。
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
段成式撰《塑像记》。
公元860年(唐懿宗咸通元年):
浙江温州江心寺约创于此时。日本延历寺始修舍利会。朗州刺史薛廷火烧澧州龙潭寺(慈利县),拘押澧州龙潭寺(慈利县)住持宣鉴于朗州大牢。朗州刺史薛廷望奉敕于德山修建乾明寺,封宣鉴为乾明寺住持。
公元863年(唐懿宗咸通四年):
段成式卒。曾著《酉阳杂俎》等,对当时的寺塔、塑像等有所记载。
日本的神泉苑修御灵会。
公元864年(唐懿宗咸通五年):
日本制定僧纲的位阶:法印、法眼、法桥。日本僧真如等至长安,敕许经广州至天竺。新罗僧道诜创建玉龙寺。
公元865年(唐懿宗咸通六年):
柳公权卒。曾书《金刚经》、《玄秘塔碑》等,皆为书法艺术的杰作。
日本比叡山常行堂修常行三昧。
公元866年(唐懿宗咸通七年):
日本僧人宗叡携密教经典百余部归国。日本天皇追赠最澄为传教大师、圆仁为慈觉大师的谥号。此为日本敕谥号的开端。
公元867年(唐懿宗咸通八年):
临济宗创始人义玄卒。该派以激人悟性为旨,为禅宗五家七宗之一。
公元868年(唐懿宗咸通九年):
雕板印刷《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金刚经》)刊行。其中记页画《佛说祇树给孤独园图》为世界公认的最早也是最成熟的一幅版画。
公元869年(唐懿宗咸通十年):
曹洞宗创始人良价卒。该派以喻理明义、随机利物为旨,为禅宗五家七宗之一。
公元870年(唐懿宗咸通十一年):
唐懿宗诞日,召京城僧道入麟德殿讲论,赐僧彻恢净光大师称号。又命福寿寺尼缮写大藏经,雕造檀木像1000躯。福建闽侯雪峰寺创建。湖南石门夹山寺创建。
公元871年(唐懿宗咸通十二年):
唐懿宗爱女同昌公主卒,于安国寺作《菩萨蛮舞》以悼念。懿宗命长安两街僧赴麟德殿讲论,赐右街僧录彦楚明彻大师,左街僧录清兰慧照大师。归义节度史张义潮卒。甘肃敦煌莫高窟第156窟“张仪潮统军出行图”,当在此前后绘成。
公元873年(唐懿宗咸通十四年):
唐懿宗李凗亲临安福门,泣下顶礼,迎凤翔法门寺佛骨,以为“但生得见,殁而无恨”。幡花幢盖、士女信徒,延绵20余里。
公元874年(唐僖宗乾符元年):
日本僧圣宝着手开创醍醐寺。
公元875年(唐僖宗乾符二年):
缅甸南部毛淡棉城建吉丹兰佛塔。
公元876年(唐僖宗乾符三年):
日本吉田寺地狱变图出现。
公元877年(唐僖宗乾符四年):
雕造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石幢。建山西平顺明惠禅师墓塔,塔为石造单层。
公元880年(唐僖宗广明元年):
贯休在湖北江陵佛寺绘《十六罗汉图》。新罗普照禅师卒。生前曾著《修心诀》流传中国。
公元881年(唐僖宗广明二年):
张南丰绘成都金华寺壁画。
公元884年(唐僖宗中和四年):
浙江湖州飞英塔创建。
公元885年(唐僖宗中和五年):
孙位在四川成都绘应天寺壁画。日本遣僧宗睿入中国。
公元892年(唐昭宗景福元年):
四川大足城北龙岗山石窟开凿,多系密宗造像。新罗僧道育至天台山平田寺。
公元894年(唐昭宗乾宁元年):
贯休于江陵绘十六罗汉图。日本遣唐使基本终止。
公元896年(唐昭宗乾宁三年):
湖南长沙开福寺约创于此时。日本仁明天皇时,在宫中设真言院,创办“后七日御修法”,天台宗和真言宗日渐受到重视。日本“大和绘”形成,内容多与佛教有关。
公元900年(唐昭宗光化三年):
朱遵度著《漆经》成书。
公元901年(唐昭宗天复元年):
江苏常州天宁寺创建。
公元903年(唐昭宗天复三年):
贯休入蜀,蜀先主王建赐紫衣。
公元906年(唐哀帝天祐三年):
王审知于福州开元寺寿山塔院铸佛、菩萨像。
五代
公元907年(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元年):
韩求、李祝绘洛阳龙兴寺回廊200余幅壁画。内蒙巴林左旗后召庙石窟开凿。杭州灵隐寺双石塔始建,960年完成。
公元908年(五代后梁太祖开平二年):
闽王王审知创福州涌泉寺。
公元910年(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四年):
赐湖南开化寺长老可复惠光大师称号,并赐紫衣,又赐吴越王钱镠子令无相国师称号并紫衣。
公元912年(五代后梁太祖乾化二年):
多康地区佛法又渐渐传入西藏地区。禅月大师、画家贯休卒。
公元915年(五代后梁末帝贞明元年):
李琮开凿龙门莲花洞石窟。东塔院沙门归序进《经论会要》,命编入大藏,赐演教大师。
公元916年(五代后梁末帝贞明二年):
日本僧慧锷自五台返国,途经普陀山,于梅岭首创观音院。
公元917年(五代后梁末帝贞明三年):
吴越国建阿育王寺九层塔。
公元919年(五代后梁末帝贞明五年):
敦煌莫高窟84窟兴建。僧人守温约于此时著《三十六字母图》,以梵文字母法来分汉字。将军张图约于此时为洛阳广爱寺绘《善护慈悲像》、《释迦像》等壁画。
公元921年(五代后梁末帝龙德元年):
日本天皇追谥空海为弘法大师称号。
公元923年(五代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河南洛阳齐云寺创建。广东乳源云门寺创建。
公元925年(五代后唐庄宗同光三年):
僧人存奖卒。原为孔子后裔,改儒信佛。山西平顺龙门寺建西配殿。闽王王审知于福州建炉冶铸佛像,以供奉祀。
公元926年(五代后唐明宗天成元年):
广西桂林开元寺镌《金刚经》碑,历5年而成。日本兴福寺僧宽建到中国,携有日本书法家小野道风的行、草书各一卷。
公元928年(五代后唐明宗天成三年):
新罗僧洪庆自唐带《大藏经》一部返回新罗国。
公元935年(五代后唐末帝清泰二年):
四明僧子麟往高丽、百济、日本诸国传授天台教法。及还,吴越王于郡城建寺院安之。
公元936年(五代后晋高祖天福元年):
浙江杭州昭庆律寺开始创建。高丽僧利严卒。
公元937年(五代南唐李昪升元元年):
江苏南京栖霞寺石塔开始兴建。云南晋宁开凿摩崖天王像。
公元938年(南诏大理时代):
云南安宁法华寺石窟始开凿。日本僧空也在京都转念佛空(净土宗)。
公元940年(五代后晋高祖天福五年):
高丽僧人义通约于此时入中国求法。高丽设置无遮大会,此为朝鲜无遮大会的开始。
公元943年(五代后蜀孟昶广政六年):
后蜀丘文晓、令宗在净寿寺绘天王等壁画。浙江萧山竹林寺创女科以济病妇。
公元944年(五代后晋出帝开运元年):
浙江杭州烟霞洞石窟开凿。
公元946年(五代后晋出帝开运三年):
雷延美刻《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菩萨像》,贮于敦煌石窟。
公元947年(五代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
曹元忠刊刻《大圣毗沙门天王图》,贮于敦煌石窟。
公元949年(五代后汉隐帝乾祐二年):
云门宗僧文偃卒。生前著有《云门广录》。
公元951年(五代后周太祖广顺元年):
浙江杭州飞来峰石窟开凿。
公元954年(五代后周世宗显德五年):
浙江杭州净慈寺创建。
公元955年(五代后周世宗显德二年):
周世宗柴荣灭佛,毁佛寺3000余所,熔铜佛像铸钱以济国用。此为“三武一宗法难”的第四法难。
公元956年(五代后周世宗显德三年):
吴越王钱俶刊《宝箧印陀罗尼经》,贮湖州天宁寺。
公元958年(五代后周世宗显德五年):
法相宗僧文益卒。日本疾病流行,诸寺社、御灵堂、天神堂转诵《仁王经》。朝鲜科举制度中设置僧科。
公元959年(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
江苏苏州云岩寺创建。
北宋
公元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
宋太祖赵匡胤复兴佛教,解除后周毁佛之令,重修佛寺,铸佛像,并定每年长春节赐百官宴于汴京(今开封)相国寺。普度童行8千人。高昌僧人法渊入京献辟支佛牙玉器。
公元961年(宋太祖建隆二年):
延寿撰《宗镜录》。
公元963年(宋太祖乾德元年):
山西平遥建镇国寺万佛殿。石恪作《二祖调心图》。
公元964年(宋太祖乾德二年):
僧人继业等300人奉诏往天竺求舍利、佛经。福建福州建华林寺大殿。
公元965年(宋太祖乾德三年):
僧人道圆自天竺携佛舍利、贝叶经等返汴京。
公元966年(宋太祖乾德四年):
僧人行勤等157人往西域求法。浙江杭州飞来峰雕造大肚弥勒佛像。甘肃敦煌城湾华塔开始兴建。
公元967年(南汉刘鋹大宝十年):
南汉王刘鋹造广州光孝寺千佛塔。浙江杭州云栖寺创建。
公元968年(宋太祖开宝元年):
浙江杭州开始建造砖木结构楼阁式保俶塔。朝鲜僧惠居为国师,坦文为国师。
公元970年(宋太祖开宝三年):
曹元忠兴建敦煌莫高窟247窟,以地僻而不知已改元,窟檐仍署乾德八年。浙江杭州建造木结构楼阁式六和塔。
公元971年(宋太祖开宝四年):
宋太祖建立译经院,将佛典翻译列为国家事业之一。宋太祖命张从信赴益州(今成都)雕刻《大藏经》,世称《开宝藏》,共6600卷。此为第一部官刻大藏经。僧人建盛偕中天竺王子曼珠室利入华献贝叶经。河北正定隆兴寺建佛香阁,又建千手千眼观音铜像,高达24米。僧人高昙创建福建宁德支提山支提寺。
公元972年(宋太祖开宝五年):
日本僧空也卒。
公元975年(宋太祖开宝八年):
石恪、高文进等画家为汴京相国寺绘壁画。南唐开元寺僧、山水画家巨然,随南唐后主李煜归宋,居开宝寺。浙江杭州建砖木结构楼阁式雷锋塔,吴越王钱俶再刊《宝箧印陀罗尼经》,贮于塔中。
公元976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
太宗诏度童子17万为僧。
公元977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
高益为汴京相国寺作壁画。河南开封繁塔创建。蜀僧令宗绘成都浴室院六祖画像。上海建砖木结构楼阁式龙华塔。
公元978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
佛教从青海、阿里二路传入西藏,佛教在西藏再度弘兴,藏传佛教后弘期开始(一说后弘期始于913年或918年)。
公元980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
印度僧法天、法贤、施护等携带梵本经典相继来华。法贤译有《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佛说瑜伽大教王经》等,施护译出《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等,法天译出《妙臂菩萨所问经》等。施主李知顺、王文诏雕版《大随求陀罗尼轮曼荼罗》刊行。铸造四川峨眉山万年寺普贤骑六牙白象铜像。
公元982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
江苏苏州建造罗汉院砖木结构楼阁式双塔。
公元983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
《蜀版大藏经》完成。日本僧人周然入中国求法,后谒五台山,携《开宝藏》、“旃檀释迦”归国。日本僧人源信著《往生要集》。
公元9831031年(辽圣宗年间):
吉林农安辽塔建成。
公元984年(辽圣宗统和二年):
天津蓟县建独乐寺观音阁、山门,并绘观音阁壁画。宋画院待诏高文进画《弥勒菩萨像》,由越州僧知礼开雕刊行,以后又传入日本。
公元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
辽僧希麟于燕京(今北京)崇仁寺著《续一切经音义》。日本僧人庆滋保胤著《日本往生极乐记》。
公元988年(宋太宗端拱元年):
赞宁奉敕撰成《宋高僧传》。《金光明经》刊出。日本僧源信撰《二十五三昧起请十二个条》。
公元989年(宋太宗端拱二年):
古印度那烂陀寺僧人补陀圪多来华献佛舍利、佛经。喻皓在汴京建开宝寺木塔。
公元990年(辽圣宗统和八年):
刊刻《契丹藏》及中国最早之彩色套印版画《南无释迦牟尼佛》漏印像。浙江杭州龙兴寺刊印《大方广佛华严经》。
公元993年(宋太宗淳化四年):
黄居寀为四川成都圣兴寺新禅院绘天台山图、龙水图等壁画。日本僧圆仁、圆珍门徒争斗,后者离开比叡山。
公元997(辽圣宗统和十五年):
辽代僧人行均著《龙龛手鉴》。
公元998年(宋真宗咸平元年):
仁钦桑波在西藏阿里地区弘佛,得赐“金刚阿阇梨”号,并得溪卡封地。西天竺僧人佛护入华献梵经。浙江杭州的保俶塔重建。佛年表4十世纪。本世纪上半叶,巴米扬佛教石窟陆续凿成。四川安岳孔雀场摩岩造像、四川安岳圆觉洞造像、陕西富县石泓寺石窟和阁子头摩崖造像、陕西黄陵寺等均于此时兴建。
公元1000年(宋真宗咸平三年):
敦煌木结构单层亭式慈氏塔兴建。西藏札达古格王国托林寺兴建。
公元1001年(宋真宗咸平四年):
河北定县开元寺建砖结构楼阁式寺塔,又称料敌塔。于河南颖州(今许昌)铸五百罗汉铜像供奉于汴京大相国寺。木版画《大隋求陀罗尼咒经》刊行。
公元1003年(宋真宗咸平六年):
北天竺戒贤、西天竺法护入华献梵经。知礼著《问目二十七条答释》,以回答入华日本僧人问难,弘阐天台宗教义。
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
道原著《景德传灯录》30卷。朝鲜遣使向宋求《官本大藏经》。
公元1006年(宋真宗景德三年):
日本兴福寺与大和国司纷争。
公元1010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
宋朝强化出家管制。画家高文进卒。生前曾为佛寺绘壁画,又绘有《擎塔天王图》、《降魔变相图》、《文殊普贤变相图》等。日本僧革圣行圆在革堂(行愿寺)绘佛像供养。朝鲜的燃灯会、八关斋会开始复兴。
公元1013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创建,为江南现存最古之木结构佛殿。
公元1015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天竺僧人天觉、童寿、普积等入华献梵经。
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
画僧惠崇卒,生前以能诗善绘闻名,尤擅绘小景,苏轼题其画有“春江水暖鸭先知”句。
公元1018年(宋真宗天禧二年):
朝鲜重修开国寺塔,设戒坛度僧3千余人。
公元1020年(辽圣宗开泰九年):
辽僧觉苑奉敕撰成《大日经义释演抄》。辽宁义县建造奉国寺大殿。宋廷向东女真国购《大藏经》。日本藤原道长建无量寿院。
公元1022年(宋真宗乾兴元年):
龟兹国僧人华严入华献梵经。天台山外派孤山智圆卒。
公元1025年(辽圣宗太平五年):
天津宝坻广济寺三奇殿兴建。
公元1027年(宋仁宗天圣五年):
西域僧人法吉祥入华献梵经。惟净撰《天圣释教总录》。
公元1028年(宋仁宗天圣六年):
天台山家派知礼卒。
公元1029年(宋仁宗天圣七年):
朝鲜会庆殿设藏经道场。
公元1030年(宋仁宗天圣八年):
江苏苏州瑞光寺塔兴建,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孙知微卒。曾为四川成都佛寺绘有《文殊降灵图》、《渡海观音》等著名壁画。
公元1031年(宋仁宗天圣九年):
越国李朝李太宗下令建950座佛教寺、塔,其中宝天塔高12层,冲天塔高13层,佛教在越南各地大盛。僧人怀问等往天竺为宋仁宗、皇太后建佛塔,以积善德。
公元1032年(宋仁宗天圣十年):
河南邓县福胜寺塔兴建。
公元1033年(宋仁宗天圣十一年):
朝鲜僧中延改白严寺为净土寺。
公元1034年(宋仁宗景祐元年):
开封府尹李宥以其祖李成曾为佛寺作画,命相国寺僧惠明收购李成的其他作品。
公元1035年(宋仁宗景祐二年):
惟净等撰成《天竺字源》7卷。日本延历寺、园城寺僧徒发生械斗。
公元1036年(宋仁宗景祐三年):
朝鲜颁令,家有四子者,一子可出家。
公元1037年(宋仁宗景祐四年):
惟净著《景祐新修法宝目录》入藏。
公元1038年(辽兴宗重熙七年):
应西藏阿里绛曲微王子之邀,天竺僧人阿底峡入藏弘法,住于托林寺,后创藏传佛教噶丹派。山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创建,并塑殿内31尊佛像。河北赵县陀罗尼经幢(俗称石塔)创建。
公元1039年(宋仁宗宝元二年):
日本延历寺僧徒向藤原赖通强行控告。
公元1041年(宋仁宗庆历元年):
朝鲜于文德殿设金光明经道场。
公元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
晏氏刻《妙法莲华经》刊行,贮于山东莘县寺塔内。印度僧阿底峡与仲敦巴至藏卫各地弘法,此为藏传佛教后弘期中重要事件。日本延历寺僧徒火烧园城寺。
公元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
日本诸国大旱,雨僧正仁海于神泉苑修请雨经法。
公元1044年(宋仁宗庆历四年):
缅甸蒲甘王朝阿奴律陀国王弘法,建仰光瑞喜光佛塔等,传说有近万座,史称这一王朝为“佛塔王朝”。河南开封祐国寺兴建琉璃塔,13层,楼阁式,因塔身琉璃呈铁褐色,俗称“铁塔”(一说建于1049年)。
公元1045年(宋仁宗庆历五年):
僧人希白在潭州(今湖南长沙)模刻《淳化阁帖》。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生(-1105)。
公元1046年(宋仁宗庆历六年):
朝鲜乾德殿设华严经道场,会庆殿设消灾道场,外帝释院设祈祥迎福道场。
公元1047年(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十年):
宁夏银川建西夏高台寺。朝鲜于乾德殿设般若道场。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
越南河内独柱寺兴建。日本诸国的神社奉纳佛舍利。为神佛结合的开始。
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
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约于是年形成。宁夏银川承天寺塔兴建。

公元1051年(宋仁宗皇祐三年):
朝鲜普济寺设罗汉斋。

公元1052年(宋仁宗皇祐四年):
河北正定隆兴寺修建摩(牟)尼殿。本年被称作日本“末法”第一年。

公元1053年(宋仁宗皇祐五年):
西天竺僧人智吉祥入华献梵经。日本京都平等院凤凰堂建成,内有阿弥陀如来像。

公元1054年(宋仁宗皇祐六年):
印度僧阿底峡卒于拉萨南郊聂塘。

公元1056年(辽道宗清宁二年):
西藏仲敦巴至热振,建一佛堂,是为热振寺,藏传佛教噶丹派正式成立。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兴建。

公元10561063年(宋仁宗嘉祐年间):
藏僧玛尔巴三次入古印度求法,史称“玛尔巴弘法”。

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
日本大佛师定朝卒。

公元1058年(宋仁宗嘉祐三年):
宋廷赐契丹、西夏《开宝藏》各一部。王诠书《四大部经记》,刻于北京房山云居寺,以记房山石经雕刻的历史。甘肃甘谷大象山石窟开凿。

公元1059年(辽道宗清宁五年):
辽道宗《契丹版大藏经》(汉文)完成。朝鲜规定,家有三子者允许一子出家。

公元1060年(宋仁宗嘉祐五年):
朝鲜于文德殿设天帝释道场。

公元1061年(宋仁宗嘉祐六年):
湖北当阳玉泉寺铸八角十三层如来舍利铁塔。

公元1063(宋仁宗嘉祐八年):
苏轼为陕西凤翔开元寺东院的王维壁画遗迹题诗。

公元1066年(宋英宗治平三年):
山东长清灵岩寺千佛殿塑罗汉像。朝鲜于妙通寺设摩利支天道场。

公元1067年(宋英宗治平四年):
英宗赵曙卒,神宗赵顼继位,卖度牒以济国用。陕西子长县北钟山石窟开凿。朝鲜兴王寺建立,并设燃灯会。

公元1068年(宋神宗熙宁元年):
上海松江兴圣教寺塔创建,为砖木结构,楼阁式。朝鲜兴王寺设庆成会。

公元1070年(宋神宗熙宁三年):
山东长清灵岩寺铸法定高僧铁像,并建定公堂以祀。

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
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塔创建。李公麟作《罗汉图》。

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宁五年):
欧阳修卒。早年排佛,后失意官场,晚年信佛,与僧人法远等为友,自号六一居士。契嵩卒。生前著有《传说正宗记》、《辅教篇》、《镡津文集》等。日本僧成寻入宋,著有《参天台五台山记》。

公元1073年(宋神宗熙宁六年):
昆氏家族贡却杰布于后藏萨迦建萨迦北寺,创藏传佛教萨迦派(花教)。西藏来贝喜饶兴建桑卜寺。江西赣州通天岩摩崖造像开凿。日本僧人成寻在汴京太平兴国寺借版刊印《五百罗汉像》等,携之返回日本国。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
朝鲜四天王寺设文豆娄道场。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西藏阿里王室举行火龙年法会,即“丙辰法会”,又称“阿里法会”。此为西藏佛教后弘期第一次大法会,标志着西藏佛教的复兴。

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
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杭州诗僧道潜不远千里往访,二人论诗谈禅,相得甚欢。

公元1081年(宋神宗元丰四年):
日本延历寺僧徒再次火烧园城寺。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
张伯端卒。生前著有《悟真篇》,宣扬释、道、儒三教合一。

文惟简等凿四川大足石篆山三世佛龛。
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
朝鲜僧徒将《宋朝大藏经》迎入开国寺安置。

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
王安石、苏东坡约是年前后作诗赞赏僧惠崇的水禽小景画。

公元1085年(宋神宗元丰八年):
四川荣县大佛及千佛崖开凿。高丽王子、僧人义天入中国,宋帝敕苏轼馆伴。数年后义天携佛典千卷而返回高丽,将《高丽藏》回赠钱塘慧因寺(即高丽寺)。高丽于文德殿设佛顶道场。并建原州法泉寺智光国师玄妙塔。

公元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
朝鲜僧义天返国后献经,天台宗始流行。

公元1087年(宋哲宗元祐二年):
苏轼书《齐州舍利塔铭》,后刻于山东灵岩寺。西藏于日喀则兴建兼具汉藏建筑风格的夏鲁寺。

公元1089年(辽道宗大安五年):
山西灵丘觉山寺塔兴建。高丽于乾德殿设楞严道场。高丽国清寺建立。

公元1090年(宋哲宗元祐五年):
缅甸蒲甘阿难寺兴建。高丽僧义天著《新编诸宗教藏总录》。

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
黄庭坚应庐山广鉴瑛禅师之请,书《七佛偈》,刻石于秀峰寺读书台。高丽《高丽大藏经》开始刻版。

公元1095年(宋哲宗绍圣二年):
陕西黄陵万佛石窟开凿。

公元1096年(宋哲宗绍圣三年):
安徽宣城双塔寺建双塔,苏轼书《观自在经》,刻石贮之。文惟简凿四川大足石门山释迦龛。

公元1097年(宋哲宗绍圣四年):
广州六榕寺花塔重建。高丽国清寺设庆赞道场。

公元1098年(宋哲宗元符元年):
全国现存最大的室内卧佛──甘肃张掖宝仁寺大佛兴建。

公元1099年(宋哲宋元符二年):
蔡卞书《楞严经》,刻于江苏苏州灵岩寺。土耳其领袖马穆德苏丹连年袭击印度,掳掠孔雀城,毁灭一万余座佛寺。

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
缅甸佛教末罗姆摩僧伽派形成。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约形成于此时。画僧仲仁卒。生前善绘梅花,黄庭坚称其梅花图风姿高雅。山西大同善化寺三圣殿、山门建于此时。

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苏轼卒。曾主张三教合一,平素好与僧人结交,谈禅论诗。山西大同华严寺创建。高丽僧义天卒。

公元1102年(宋徽宗崇宁元年):
宋政府创安济坊,由僧人主其事,负责收养贫病百姓。山西晋城建青莲寺大佛殿。内蒙赤峰洞山石窟开凿。

公元1104年(宋徽宗崇宁三年):
宋政府设漏泽园,由僧主事,负责安葬无主尸体。

公元1105年(宋徽宗崇宁四年):
黄庭坚卒。生前为诗以和尚自况,称自己为“似僧有发”。日本藤原清衡建立最初院(中尊寺的前身)。

公元1106年(宋徽宗崇宁五年):
李公麟卒。生前善以白描绘《维摩居士像》、《金刚经相》等。高丽文德殿设百日斋和慈悲忏道场。

公元1107年(宋徽宗大观元年):
孔清觉“白云宗”约创于此时。

公元1108年(宋徽宗大观二年):
刊行《御制秘藏诠第十三》等四幅山水版画经卷。此为中国最早的山水版画。日本延历寺日趋强盛,源、平两氏防备其僧徒入京。

公元1109年(辽天祚帝乾统九年):
内蒙古巴林左旗洞山石窟开凿。高丽文德殿设药师道场,长龄殿设盂兰盆道场。

公元1110年(宋徽宗政和元年):
高丽文德殿设孔雀明王道场。

公元1112年(宋徽宗政和二年):
文孟周开凿四川大足福安桥毗卢洞造像。公元11121201,柬埔寨建吴哥寺。印度教取代佛教,盛行于柬埔寨。

公元1113年(宋徽宗政和三年):
日本延历寺、兴福寺僧徒发生械斗。

公元1119年(宋徽宗宣和元年):
徽宗赵佶崇道抑佛,诏毁佛法,改佛为大觉金仙,菩萨为大士,僧为德士,尼为女德士,寺为宫,院为观。

公元1120年(宋徽宗宣和二年):
徽宗以抑佛有碍统治,乃恢复佛教地位。

公元1121年(宋徽宗宣和三年):
张商英卒。曾主张释道儒三教合一,官至右仆射,自号无尽居士。

孔清觉卒。为孔子后裔,弃儒从佛,于杭州灵隐后山创“白云宗”,曾著《十地歌》。
公元1123年(宋徽宗宣和五年):
藏传佛教噶举派名僧米拉日巴卒。曾斗败苯教,使佛教在西藏地区广为传布。慧洪著《禅林僧宝传》30卷。

公元1124年(宋徽宗宣和六年):
宋齐古居士从福建运回政和年间造的五百金漆木雕罗汉像,置于山东长清灵岩寺。山西应县净土寺正殿兴建。日本藤原清衡建平泉中尊寺。

公元1125年(宋徽宗宣和七年):
河南登寺少林寺初祖阉创建。日本藤原清衡建平泉中尊寺。

公元1125年(宋徽宗宣和七年):
河南登封少林寺初祖庵创建。

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
伏元俊等开凿四川大足北山称勒经变窟、地藏窟和孔雀明王窟。

南宋
公元1131年(南宋高宗绍兴元年):
江苏苏州报恩寺塔(又称北寺塔)兴建。四川大足宝顶山摩崖开凿。

公元1133年(南宋高宗绍兴三年):
《思溪版大藏经》雕印。

公元1134年(南宋高宗绍兴四年):
日本僧觉鍐任高野山御愿寺大传法院座主。

公元1135年(南宋高宗绍兴五年):
克勤卒。生前著有《碧岩录》。

公元1137年(金熙宗天会十五年):
重建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塑文殊及胁侍菩萨像。

公元1140年(金熙宗天眷三年):
山西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创建。日本僧人觉鍐从高野山大传法院被逐,移至根来寺。

公元1143年(金熙宗皇统三年):
山西朔县建崇福寺弥陀殿。日本僧觉鍐卒于根来寺。

公元1144年(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
文仲璋等凿四川大足妙高山三教窟。四川大足圣寿寺院小佛湾石窟开凿,内容有佛本生故事雕像及毗卢舍那佛像等。

公元1147年(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
重建江苏苏州灵岩寺塔,七级八角,高30余米。

公元1149年(金熙宗皇统九年):
山西解州(今解虞)静林山天宁寺开雕《赵城藏》。

公元1153年(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
西藏建纳塘寺。后成为著名印经院。浙江临安六和塔开始兴建。

公元1154年(金完颜亮贞元二年):
山西大同建造善化寺善贤阁。

公元1157年(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
默照禅创始者正觉卒。

公元1158年(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
西藏建帕木竹丹萨替寺。金朝建山西繁峙县岩山寺。
公元1159年(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
西藏粗布寺兴建(一说建于1187年)。此寺为噶玛噶举主寺。

公元1161年(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
日本园城寺长吏觉忠巡礼观音灵场33所,此为西国巡礼的开始。公元11611189年(金世宗大定年间),河南洛阳白马寺齐云塔创建。

公元1163年(南宋孝宗隆兴元年):
看话禅的创始人大慧宗杲卒。

公元1167年(金世宗大定七年):
金宫廷画家王逵、王道绘山西繁峙灵岩寺大殿内壁佛传故事壁画。王重阳创“全真道”主张引佛入道,三教合一。

公元1168年(南宋孝宗乾道四年):
日本僧荣西入宋,同年与重源一起回国。在中国期间荣西曾学习黄庭坚的书法。

公元1169年(南宋孝宗乾道五年):
西藏僧人洽巴·曲吉森格卒。生前以传授因明学见长,著有《摄类辩论》、《定量论广注》、《量论摄义颂》等。陕西耀县东山药王洞石窟开凿第57佛龛。

公元1173年(南宋孝宗乾道九年):
西藏格敦蔡巴寺兴建(一说建于1175年)

公元1175年(南宋孝宗淳熙二年):
日本僧人源空提倡专修念佛,传净土宗。

公元1179年(南宋孝宗淳熙六年)
僧人赵凤智在四川大足宝顶山开龛造像,内容多为密宗造像。西藏建止贡寺。
公元1180年(南宋孝宗淳熙七年):
大理张胜温绘《梵像图》。西藏达垅寺开始兴建。日本平重衡烧东大寺和兴福寺。

公元1181年(南宋孝宗淳熙八年):
四川江油建造云岩寺飞天藏殿。西藏修色寺开始兴建。日本重源再建东大寺。

公元1185年(西夏仁宗乾祐十六年):
西夏刻《金光明最胜王经》。

公元1187年(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
西藏堆龙德庆粗朴寺、贡塘寺创建。日本僧人荣西再度入中国学禅。

公元1191年(金章宗明昌二年):
日本僧人荣西返国,传布禅宗,临济宗成立。

公元1192年(金章宗明昌三年):
缅甸佛教僧伽罗僧伽派形成。

公元1193年(金章宗明昌四年):
万松老人行秀和尚入金廷弘法,章宗完颜璟赐以紫衣。

公元1194(南宋绍熙五年):
由于延历寺的上告,日本天皇禁止荣西、能忍等人传布禅宗。

公元1195年(南宋宁宗庆元元年):
钟唐杰、窦从周约于此年绘《荣西禅师归朝宋人送别图》。

公元1196年(南宋宁宗庆元二年):
日本僧人贞庆著《弥勒讲式》。

公元1198年(南宋宁宗庆元四年):
日本僧人源空著《选择本愿念佛集》,荣西著《兴禅护国论》,宣传弘禅法可兴国的道理。

公元1200年(南宋宁宗嘉泰元年):
柬埔寨大吴哥巴扬庙约建于此时。成吉思汗兵至柴达木,致书萨迦,聘请喇嘛。日本净土真宗创始人亲鸾倡带妻修行。日本北条政子在镰仓建立寿福寺。镰仓幕府禁止念佛宗。

朝鲜僧人智讷将定慧社移至曹溪山吉祥寺。
公元1202年(南宋宁宗嘉泰二年):
日本僧人源空制定七条制诫。日僧荣西创建建仁寺。

公元1203年(南宋宁宗嘉泰三年):
伊斯兰教大军烧毁印度超行寺,以此为标志,佛教在印度本土基本消亡。

公元1204年(南宋宁宗嘉泰四年):
云南景洪建小乘佛教飞龙白塔,其地传有佛陀足迹,故建塔以祀。塔群由大小九塔组成,塔身洁白,塔尖金色。高16.29米。藏传佛教创活佛转世制度。

公元1205(南宋开禧元年):
日本兴福寺列举九大罪状攻击净土念佛宗。

公元1206(南宋开禧二年):
日本京都重建高山寺。日本兴福寺控告源空及其弟子,源空弟子行空、遵西被判以流罪。

公元1207(南宋开禧三年):
日本禁止专修念佛,发配源空到土佐、亲鸾到越后。

公元1208年(南宋宁宗嘉定元年):
《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刻于浙江临安。

公元1212年(南宋宁宗嘉定五年):
日僧高源卒。

公元1215年(南宋宁宗嘉定八年):
日本禅宗临济宗创始人荣西卒。

公元1218年(南宋宁宗嘉定十一年):
越南河内玉壶寺兴建。

公元1221年(南宋宁宗嘉定十四年):
西藏僧人蔡巴往蒙古弘扬佛法。

公元1223年(南宋宁宗嘉定十六年):
日本僧人道元入华学禅法,返国后创曹洞宗。著《普劝坐禅仪》。日本僧人道元建圣兴寺。

公元1224年(南宋宁宗嘉定十七年):
日本僧人亲鸾开始述作《教行信征》,传真宗。

公元1227(南宋宝庆三年):
日本延历寺僧徒掘毁源空坟墓,要求禁止专修念佛,结果隆宽、空阿等人被判流罪。

公元1228年(南宋理宗绍定元年):
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建立。

公元1231年(南宋理宗绍定四年):
《碛砂藏》始刻于平江府陈湖碛砂(今江苏吴县)。

公元1234(南宋端平元年):
日僧藤原教雅被处流罪。

公元1236(南宋端平三年):
高丽重刊《八万大藏经》

日本睿尊、觉盛等在东大寺自哲受戒。
公元1237年(南宋理宗嘉熙元年):
宗鉴著《释门正统》。

公元1240年(南宋理宗嘉熙四年):
蒙古大军抵达西藏止贡寺与热振寺。

公元1241年(南宋理宗淳祐元年):
日本僧人圣一携画僧法常绘画返国,法常艺风对日本画坛产生较大影响。

公元1243年(南宋理宗淳祐三年):
日本僧人在越前创建大佛寺(永平寺)。日本藤原道家创建东福寺,以圆尔辨圆为初祖。

公元1244年(南宋理宗淳祐四年):
蒙古西凉王致函西藏萨班,促其赴凉州。萨班遣其侄八思巴兄弟先行。

公元1247年(南宋理宗淳祐七年):
蒙古西凉王阔瑞于凉州会萨班。萨迦派取得西藏地方政、教领导地位。

公元1249年(南宋理宗淳祐九年):
僧人赵凤智营建四川大足宝顶山密宗道场完毕,刻石以记。

公元1251年(南宋理宗淳祐十一年):
藏僧萨班·贡噶坚赞卒。以精通大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小五明(诗词、韵律、修辞、歌舞、星算)著称,著有《萨迦格言》、《正理藏论》等。日本僧人宗性著《日本高僧传要文抄》。

公元1252年(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
普济撰《五灯会元》20卷。

公元1253年(南宋理宗宝祐元年):
蒙古统帅忽必烈会晤八思巴,并奉为国师。日本僧人日莲在远江(今静冈县)创日莲宗,以求往生净土为旨。日本神奈川建长寺创建。此为日本佛教临济宗本山之一。日本僧人道元卒。生前著有《知事清规》、《正法眼藏》等。

蒙元
公元1258年(蒙古宪宗八年):
上都(今内蒙多伦诺尔)佛道之争,八思巴获胜,蒙藏地区佛教迅速发展。日本僧人亲鸾著《三帖和赞》。

公元1260年(南宋理宗景定元年):
蒙古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尊八思巴为国师,命其创蒙古新字。日本山黎县创建久远寺。日本日莲著《立正安国论》,进北条时赖。日本镰仓僧仓僧徒烧日莲的草庵。

公元1261年(南宋理宗景定二年):
日本僧人日莲被流放伊豆岛。

公元1262年(南宋理宗景定三年):
日本僧人亲鸾卒。

公元1264年(蒙古世祖至元元年):
忽必烈创立总制院,管理全国佛教事务。日本僧人叡尊于东大寺修光明真言会。日僧日莲遭东长景信袭击。

公元1268年(蒙古世祖至元五年):
八思巴奉世祖忽必烈之命,仿藏文字母造蒙古新文字,即“八思巴文”。日本僧人凝然著《八宗纲要》。

公元1270年(蒙古世祖至元七年):
八思巴统卫藏13万户,开藏区政教合一之风。刘元从尼泊尔入华工匠阿尼哥学梵式密宗造像。元代护国仁王寺创建。

公元1271年(元世祖至元八年):
元大都(今北京)建造妙应寺白塔。山西交口山神峪千佛洞开凿。

公元1272年(元世祖至元九年):
日本京都西本愿寺创建。亲鸾女儿觉信尼把亲鸾墓移到大谷,安置其遗像。

日莲著《开目钞》。
公元1273年(元世祖至元十年):
日莲著《观心本尊钞》,第二年被赦,入延山。

公元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
日本僧人一遍创日本时宗。

公元1277年(元世祖至元十四年):
八思巴在西藏举行曲弥法会弘佛。西藏类乌齐寺兴建。杨琏真伽任江南释教都总统,发南宋皇陵,建密宗造像以镇南宋故都风水,搜括民财以媚元帝,故有“恶僧”之名。

公元1279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
杭州白云宗大普宁寺着手出版《大藏经》。日本幕府设置禅寺僧录职,任春屋妙葩为僧录司。日本圆觉上人导御开始在嵯峨清凉寺大念佛。

公元1280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
八思巴在曲弥仁摩寺举行曲弥法会。日本东福寺圆尔辩圆卒。公元1311年敕谥圣一国师,此为日本国师号的开始。

公元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
元兵再度进攻九州(弘安之役),日本诸寺社祈祷。

公元1282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
浙江杭州开凿飞来峰佛龛。汉僧无学祖元在日本神奈海上创建圆觉寺。日本静风大石寺约创建于此时。日本僧人日莲卒。高丽僧印奇将自中国带回的大藏经置于传灯寺。

公元1284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
大都崇国北寺兴建,后改名护国寺(即北京护国寺)。日本尼僧觉山在日本神奈川创东庆寺,以安置断缘之女众,也称“断缘寺”。

公元1285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
日本圆觉寺建舍利殿。

公元128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
浙江杭州飞来峰雕密宗观音等像。庆吉祥撰《至元法宝勘同总录》。

公元1288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
元世祖忽必烈改总制院为宣政院。南宋恭帝赵显被送至西藏学佛,任萨迦寺总持,后遭杀害。建万安寺。

公元1289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
浙江杭州飞来峰57号龛佛像开始建造。日本僧人一遍智真卒。高丽僧一然卒。

公元1290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
西藏止贡巴反抗萨迦,萨迦本钦阿迦仑平之。《思溪版大藏经》开版。日本西大寺僧人叡尊卒。

公元1291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祥迈撰《至元辩伪録》(一说为1286年)。宣政院记录的寺院共42318所,僧尼213148人。

公元1292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
浙江杭州飞来峰5号龛金刚手菩萨圣像、43号龛骑狮多闻天王像开始雕造。

公元1294年(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
日本四天王寺的悲田、教田二院兴盛。日本僧日像在京都传日莲宗。

公元1295年(元成宗元贞元年):
浙江杭州玛瑙寺僧温日观卒。生前善绘葡萄图,有“温葡萄”之称。

公元1296年(元成宗元贞二年):
周达观访柬埔寨,游吴哥窟,后著有《真腊风土记》。

公元1298年(元成宗大德二年):
越南仁宗退位后出家,自称竹林大士,在安子山创竹林禅派。思州(今贵州思南)华严寺僧普南刊行《圆悟禅师语录》。此为我国最早的木刻版画肖像。朱好古、张伯渊等民间画工绘山西稷山兴化寺壁画。

公元1299年(元成宗大德三年):
越南英宗印行颁布《佛教法事道场公文格式》。元僧一宁一山使日后不归,在日本创禅宗一宁一山派。

公元1303年(元成宗大德七年):
藏僧胆巴国师卒。山西洪洞县重建广胜寺。日本僧人忍性卒。

公元1304年(元成宗大德九年):
尼泊尔入华艺匠阿尼哥造大天寿万宁寺中心阁佛、菩萨像。管道升绘《长明庵图》。

公元1306年(元成宗大德十年):
阿尼哥卒。为尼泊尔著名建筑家、工艺家和雕刻家,曾在西藏、大都建造佛塔,雕塑佛像,将尼泊尔建筑与雕塑风格传入中国。

公元1307年(元成宗大德十一年):
日本僧人日像被流放于土佐。

公元1309(元至大二年):
赵孟頫奉敕书《临济宗正宗之碑》,将海云印简(1202--1257)认为是临济宗正宗第十五代传人。慈利县云朝山寺冷谦为海云印简临济宗正宗第十六代云朝山传人, 冷谦为云朝山临济宗正宗第一祖; 慈利县云朝山寺冷谦为武当派始祖张三丰传人, 冷谦为云朝山武当派第一祖。

公元1311(元至大四年):
日本僧人凝然著《净土法门源流章》、《三国佛法传通缘起》。

公元1313年(元仁宗皇庆二年):
日本僧人凝然撰成《音曲秘要抄》。

公元1316年(元仁宗延祐三年):
赵孟頫奉敕书《胆巴碑》。

公元1317年(元仁宗延祐四年):
刘元塑青塔寺山门四天王像。
公元1318年(元仁宗延祐五年):
刘元塑香山寺四天王像。浙江金泉天宁寺殿兴建。日本花园天皇退位,改离宫为京都妙心寺。
公元1319年(元仁宗延祐六年):
管道升卒。曾虔信佛教,以中峰明本为师,有楷书《圆觉经》、《法华经》等,并著有《千手千眼大悲观音传》。
公元1320年(元仁宗延祐七年):
上海真如寺殿创建。
公元1321年(元英宗至治元年):
大都十方普觉寺(今北京西郊卧佛寺)铸铜涅槃佛像。
公元1322年(元英宗至治二年):
赵孟頫卒。生前曾为南北佛寺书写碑铭,善绘僧人像,又写经多种,贮于佛寺、皇宫。《碛砂藏》全部刊出,历时92年。日本虎关师炼著《元亨释书》。
公元1324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
山西洪洞县广胜下寺明应王殿兴建。
公元1325年(元泰定帝泰定二年):
日本南禅寺僧镜圆与延历寺僧玄慧辩论佛法,即正中法论。
公元1326年(元泰定帝泰定三年):
元僧正澄渡海赴日,后著有《大鉴清规》以授日本禅僧,被日本禅僧奉为“开善派”初祖。建造天源延圣寺佛、天王像。
公元1329年(元文宗天历二年):
元文宗图帖睦尔令铸白银佛像、白银救度佛母像。
公元1330年(元文宗至顺元年):
河北赵县柏林寺建真际禅师塔。
公元1331年(元文宗至顺二年):
元文宗在全国设置广教总管16所。日本僧觉如著《口传钞》。
公元1332年(元宁宗至顺三年):
右卫亲军都指挥使伯家奴在浙江杭州紫阳山雕造麻曷葛刺像。
公元1333年(元顺帝元统元年):
藏僧扎巴僧格修乃囊寺。该寺后为噶举派红帽系本寺。西藏夏鲁寺兴建。四川阆中永安寺正殿兴建。
公元1335年(元顺帝至元元年):
德辉重修“百太清规”。
公元1336年(元顺帝至元二年):
徽政院刊《菩提场庄严陀罗尼经》及扉面。日本京都天龙寺创建。日本僧人梦窗疏石被授国师号,任临川寺诸寺之首。
公元1340年(元顺帝至元六年):
湖北江陵资福寺刊刻无闻和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是为中国最早雕板朱墨套印版画。
公元1341年(元顺帝至正元年):
念常撰《佛祖历代通载》。江苏苏州狮子林开始创建。
公元1342年(元顺帝至正二年):
北京居庸关过街塔兴建,并造过街塔四天王浮雕,此为密宗建筑之一。日本幕府定五山十刹制。
公元1344年(元顺帝至正四年):
西藏帕竹与萨迦争夺政教权力。
公元1345年(元顺帝至正五年):
山西稷山县青龙寺伽蓝殿壁画(供养人像)完成。日本足利尊氏在各地建立安国寺、利生塔。
公元1346年(元顺帝至正六年):
朝鲜僧人普愚入元求法。
公元1347年(元顺帝至正七年):
西藏昌都寺建立。
公元1348年(元顺帝至正八年):
朝鲜僧人慧勤入华求法。
公元1349年(元顺帝至正九年):
西藏帕木竹巴降曲坚赞势力强盛,统领前藏(卫)地区。
公元1350年(元顺帝至正十年):
日本镰仓陀落寺钟铸造。
公元1351年(元顺帝至正十一年):
西藏帕竹建泽当寺,此为帕木竹巴大寺。
公元1354年(元顺帝至正十四年):
西藏帕木竹巴降曲坚赞灭掉萨迦的势力,统辖前后藏(卫、藏)地区。觉岸撰《释氏稽古略》。
公元1358年(元顺帝至正十八年):
江苏吴县寂鉴寺石屋佛及二十四天部像开始建造。
公元1360年(元顺帝至正二十年):
日本福井(吉田郡)永平寺约创于此年。
公元1364年(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
藏僧布顿·仁钦朱卒。曾整理藏文佛典,汇成《丹珠尔》,又著有《布顿佛教史》、《大藏经目录》等。藏僧衮嘎多吉卒。曾著有《红史》、《白史》等。福建泉州弥陀岩弥陀佛石像开雕。

公元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
明太祖设善世院,以管理佛教诸事务。善世院设于金陵天界寺。日本南禅寺祖禅著《续正法论》,贬诸宗。延历寺僧徒因之袭击南禅寺。日本幕府制定五台诸寺住持人入院制。
公元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
明太祖颁布寺院周知册。《明版大藏经》6331卷开始刊行。日本幕府制定禅定院法则条文。
公元1373年(明太祖洪武六年):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禁止40岁以下的女子为尼。
公元1376年(明太祖洪武九年):
江苏南京建灵谷寺无梁殿。
公元1380年(明太祖洪武十三年):
日本足利义满创建安圣院(即鹿苑院)。
公元1381年(明太祖洪武十四年):
山西太原崇善寺兴建。
公元1382年(明太祖洪武十五年):
明太祖将善世院改为僧录司,确立中央、地方的僧官,制定僧尼的服色。僧人道衍侍燕王朱棣,赴北平(今北京)住持庆寿寺,后助燕王登基(即明成祖)。
公元1383年(明太祖洪武十六年):
明太祖朱元璋因年轻时曾在风阳皇觉寺为僧,乃重修该寺,并赐名大龙兴寺,制碑文以记。该寺当时为江淮佛寺之冠。
公元1386年(明太祖洪武十九年):
日本幕府定五山位次,以南禅寺为首。
公元1387年(明太祖洪武二十年):
明太祖下令禁止20岁以上者不得为僧。
公元1388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
朝鲜赵仁活上书言诸寺僧侣堕落。
公元1391年(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
铸山西太原崇善寺寺门铁狮。刊行《七佛所说神咒经》。朝鲜大臣上书排斥佛教。
公元1392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
西宁番僧于碾白南川建佛刹明朝赐名瞿昙寺。
公元1397年(明太祖洪武三十年):
日本足利义满于北山鹿苑寺建造金阁。尼泊尔大觉寺建立。日本画僧大巧如拙活跃时期。大巧以水墨画闻名。
公元1401年(明建文三年):
日本幕府以相国寺为五山第一刹。
公元1403年(明成祖永乐元年):
郑和刊印《佛说摩利支天菩萨经》。
公元1404年(明成祖永乐二年):
日本画僧周文任幕府御用画师,水墨画成为日本官方画院的风格。
公元1406年(明成祖永乐四年):
明朝廷封帕竹噶举灌顶国师阐化王。宗喀巴弘佛,数年间著《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宣讲显、密教义。刘士通父子绘成山西稷山县青龙寺腰殿壁画(水陆画)。朝鲜李朝限制全国寺刹的数量。
公元1407年(明成祖永乐五年):
明成祖封贡觉地区噶玛噶举派领袖护教王,封噶玛巴为大宝法王。

公元1409年(明成祖永乐七年):
宗喀巴在西藏拉萨大昭寺举行大祈愿法会(传召法会),不久建成甘丹寺,正式创立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日本画僧大巧如拙绘《瓢鲇图》,富有禅趣。
公元1412年(明成祖永乐十年):
南京报恩寺塔重建。
公元1413年(明成祖永乐十一年):
明朝封法师昆泽思巴(萨迦派)为大乘法王,封思达藏僧南谒烈思巴为辅教王,封必力工瓦僧领真巴儿坚赞为阐教王。
公元1414年(明成祖永乐十二年):
明成祖封宗喀巴弟子释迦也失为西天佛子大国师(释迦也失为宗喀巴使者)。西藏江孜建造白居寺班根塔(又名十万佛塔),1424年完成。
公元1415年(明成祖永乐十三年):
明朝命尚师释迦也失为大国师。
公元1416年(明成祖永乐十四年):
西藏拉萨始建哲蚌寺。与色拉、甘丹寺齐名,为“黄教三大寺”。
公元1417年(明成祖永乐十五年):
明成祖御制《神僧传序》,并撰《神僧传》9卷。刊行《诸佛如来菩萨名称歌曲》。
公元1418年(明成祖永乐十六年):
释迦也失于西藏拉萨建色拉寺。道衍卒。生前著有《道余录》、《诸上人善人咏》等。
公元1419年(明成祖永乐十七年):
宗喀巴逝于甘丹寺。生前创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派)。
公元1420年(明成祖永乐十八年):
明成祖为《法华经》制《御制大乘妙法莲华经序》。
公元1428年(明宣宗宣德三年):
北京大觉寺雕造前殿三十诸天像。刊行《佛说大孔雀明王经》。
公元1434年(明宣宗宣德九年):
明朝封释迦也失为大慈法王。
公元1436年(明英宗正统元年):
日本关东管领足利持氏破坏日莲宗寺院。
公元1438年(明英宗正统三年):
藏僧克珠杰·格雷贝桑卒。曾著有《现量品述记》、《量理海论》等。
公元1439年(明英宗正统四年):
北京法海寺创建。江孜白居寺大佛塔(白居塔)创建。
公元1440年(明英宗正统五年):
《大明北藏》雕印完毕。
公元1441年(明英宗正统六年):
柬埔寨金边乌那隆寺创建。
公元1444年(明英宗正统九年):
北京智化寺创建。
公元1447年(明英宗正统十二年):
宗喀巴弟子、一世达赖喇嘛根敦朱巴在西藏日喀则创扎什伦布寺。
公元1451年(明景帝景泰二年):
朝鲜下令禁止僧尼出入王城。
公元1452年(明景帝景泰三年):
北京建隆福寺。
公元1458年(明英宗天顺二年):
日本幕府禁止五山僧徒不经僧录补任诸职。幕府制定尼寺之制。
朝鲜海印寺大藏经印行。
公元1460年(明英宗天顺四年):
《阎罗王经》刊行。
公元1465年(明宪宗成化元年):
河北正定隆兴寺《西方净土变》、《二十四诸天》壁画绘成。日本延历寺僧徒袭击东山大谷本愿寺,莲如逃往近江避难。日本延历寺僧徒要求取消在京都的日莲宗寺院。
公元1466年(明宪宗成化二年):
明宪宗朱见深滥发度牒,以资私用。四川蓬溪宝梵寺壁画绘成。
公元1467年(明宪宗成化三年):
日本僧人雪舟等扬随日使入中国向宫廷画家李在学绘山水,并赴天童寺学禅。日本相国寺和南禅寺遭兵燹,是为“应仁之乱”。
公元1470年(明宪宗成化六年):
日本兴福寺僧徒,袭击奈良的日莲宗僧徒。
公元1471年(明宪宗成化七年):
朝鲜禁止念佛所,废除刊经都监。
公元1473年(明宪宗成化九年):
北京建正觉寺金刚宝座塔(五塔寺塔),塔身浮雕佛龛,为密宗式宝塔。
公元1474年(明宪宗成化十年):
明宪宗朱见深再次滥发度牒,以敛钱财。日本僧人加贺掀起一向宗(真宗)起义。
公元1475年(明宪宗成化十一年):

朝鲜撤除都城内外的尼寺。
公元1479年(明宪宗成化十五年):
日本僧人莲如转往山城山科,再建本愿寺。
公元1481年(明宪宗成化十七年):
藏僧薰奴贝卒。曾著《青史》,记藏传佛教历史。
日本一休宗纯卒。日本加贺一向宗僧徒与医王山总海寺、越中石黑光义作战。
公元1484年(明宪宗成化二十年):
明宪宗第三次滥发度牒,以卖牒而聚敛民财,一时僧尼大增。
公元1488年(明弘治元年):
日本加贺一向宗武装在高尾城打垮守护富樫政亲。
公元1490年(明弘治三年):
日本京都金阁寺创建。朝鲜重建佛国寺。
公元1495年(明弘治八年):
日本天台宗真盛派初祖、西教寺真盛卒。
公元1496年(明弘治九年):
日本画僧雪舟等扬绘《慧可断臂图》。
公元1499年(明弘治十二年):
日本僧莲如卒。斯里兰卡佛牙寺创建。
公元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
泰国曼谷云石寺约建于此时。
公元1501年(明弘治十四年):

日本细川政元让日莲宗、净土宗进行宗义辩论。
公元1504年(明弘治十七年):
朝鲜政府废除圆觉寺及成均馆。又废止科举中的僧科。
公元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
日本画僧雪舟等扬卒,有日本画坛的“画圣”之誉。
公元1510年(明武宗正德五年):
明武宗朱厚照自封为“法王”。
公元1513年(明武宗正德八年):
北京造大悲寺大悲阁二十四诸天及四天王像。
公元1514年(明武宗正德九年):
日本幕府禁止播磨国的一向宗,鵤庄政所取缔庄内的念佛道场。
公元1515年(明武宗正德十年):
山西洪洞县广胜上寺建造飞虹塔,塔为砖结构楼阁式,塔身饰以琉璃塑佛像,色彩艳丽。
公元1516年(明武宗正德十一年):
朝鲜政府没收寺刹的奴婢、田地等。
公元1521年(明世宗嘉靖元年):
日本上杉氏禁止其领地内的一向宗活动。
公元1522年(明世宗嘉靖元年):
画家唐寅卒。生前自号六如居士,取佛教譬人生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之意而成,又自号逃禅子,绘有《寒林萧寺图》等。
公元1524年(明世宗嘉靖三年):
日本延历寺僧徒毁坏京都的日莲宗僧徒宅舍。
公元1528年(明世宗嘉靖七年):
王守仁卒。引禅入儒,倡“致良知”,“良知是自家的准则”、“心外无物”,“意之所在便是物”,为“心学”大师。
公元1532年(明世宗嘉靖十年):
日本六角定赖母和日莲宗僧徒火烧山科本愿寺。日本大和发生一向宗起义,烧兴福寺。
公元1533年(明世宗嘉靖十一年):
日本细川晴元、日莲宗徒与一向宗武装在琾、伊丹、大阪作战。
公元1534年(明世宗嘉靖十二年):
日本细川晴元与一向宗武装在摄津作战。
公元1536年(明世宗嘉靖十五年):
日本延历寺在六角定赖的支援下打败日莲宗僧徒,放火烧毁京都的日莲宗寺院。细川晴元禁止日莲宗徒在京都游弋,不许再建寺院。
公元1542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
日本政府允许日莲宗在京都再建寺院。
公元1546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
西藏锁南嘉措被迎至哲蚌寺,为格鲁派活佛转世制之始。北京造摩诃庵木雕佛像、十八罗汉塑像。
公元1548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
山西平顺县宝岩寺石窟开凿。
公元1551年(明世宗嘉靖三十年):
朝鲜复兴度僧法。佛教在朝鲜半岛渐为复兴。
公元1552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
朝鲜两次在科举中设立僧科。
公元1554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
藏僧班钦·索南查巴卒。曾著有《新红史》、《律史》等。
公元1555年(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
日本相良氏禁止领地内的一向宗。朝仓义景、教景与加贺的一向宗武装作战。
公元1559年(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
画家文徽明卒。生前好书《金刚经》、《心经》等,以供佛徒课诵;又绘有《古刹听秋图》等。日本本愿寺显如列入门迹。
公元1560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
青海湟中塔尔寺创建。
公元1564年(明世宗嘉靖四十三年):
日本三河一向宗武装向家康投降,家康禁止领地内的一向宗。
公元1570年(明隆庆四年):
日本伊势长岛的一向宗义军迫使织田信兴自杀,石山战争开始。日本日莲宗在下总饭高开设檀林(学校)。公元1573年-1620年(明神宗万历年间),晚明四僧憨山、祩宏、智旭、紫柏弘佛,嘉靖以来佛教衰退之势得以改观。山西太原双塔寺创建,1619年竣工。
公元1575年(明神宗万历三年):
日本越前一向宗武装被织田军战败。三好长治命阿波国人信奉日莲宗,与真言宗进行宗义辩论。
公元1576年(明神宗万历四年):
北京建慈寿寺塔。
公元1577年(明神宗万历五年):
塔尔寺建成。日本织田军打败纪州杂贺的一向宗武装。
公元1578年(明神宗万历六年):
锁南嘉措受俺答汗赐与“遍和一切瓦齐尔达赖喇嘛”之尊称,此为“达赖喇嘛”名号始见。是年,理塘寺兴建。
公元1579年(明神宗万历七年):
俞大猷卒。生前以俞氏棍法授少林寺僧,使少林棍法渐趋务实,而避花套。日本净土宗贞安等人与日莲宗日珖等人在安土进行宗义辩论(安土宗论)。
公元1582年(明神宗万历十年):
文学家吴承恩卒。生前以唐僧西行取经故事为题材,著《西游记》。
公元1583年(明神宗万历十一年):
云南丽江大宝积宫壁画绘成。
公元1585年(明神宗万历十三年):
胡直卒。曾接受佛教“三界唯心”之说,著有《胡子齐衡》,反对程朱“穷理致知”之说。日本羽柴秀吉(即丰臣秀吉)烧毁根来寺,接着进攻高野山。
公元1586年(明神宗万历十四年):
蒙古阿巴岱汗于哈尔和林创建额尔德尼昭,为蒙古北方第一座喇嘛庙。日本丰臣秀吉在京都着手营建大佛殿。
公元1588年(明神宗万历十六年):
达赖三世锁南嘉措卒。
公元1589年(明神宗万历十七年):
《万历版大藏经》刊行。
公元1590年(明神宗万历十八年):
冯惟敏卒。文学家,生前著有《僧尼共犯》等杂剧,反映佛教僧徒生活的内容。
公元1591年(明神宗万历十九年):
日本本愿寺从大阪天满迁移到京都。
公元1593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
徐渭卒。曾著有杂剧《玉禅师》等,绘有《寒山拾得图》。
公元1594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
日本丰臣秀吉命诸寺严守戒律,致志学问。
公元1595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
日本在方广寺设大佛千僧供养法会,日莲宗僧日奥倡“不受不施”义,拒绝赴会。
公元1598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
林兆恩卒。生前曾在福建蒲田创立“三一教”,以融合释、道、儒之说。

公元1600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
日本僧人日奥被处流放。

公元1601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
日本家康向高野山下达法度。

公元1602年(明神宗万历三十年):
李贽卒。晚年为僧,倡“童心即真心”,“无私则无心”之说,著有《焚书》、《藏书》等。日本京都本愿寺分为东、西本愿寺。

公元1603年(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
紫柏真可卒。生前曾在浙江余杭径山刊印《径山藏》,著有《紫柏老人集》、《阿弥陀佛赞》等。江苏苏州开元寺无梁殿创建。

公元1604年(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
福建杨氏清白堂刊印《新刻全相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

公元1605年(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
屠隆卒。生前著有《修文记》、《昙花记》等,以宣传佛教因果报应思想。

公元1606年(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
黄山慈光阁改为佛寺。日本高野山学侣与行人纷争。公元16061656年(明神宗万历晚期至清世祖顺治初年),固始汗在西藏地区支持黄教发展。

公元1608年(明神宗万历三十六年):
日本净土宗廓山与日莲宗日经在江户进行宗义辩论(庆长宗论)。日本政府向比叡山下达法度。

公元1609年(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
祩宏在杭州刊行《牧牛图颂》,以宣传佛教之旨。日本向园城寺、东寺、醍醐寺、高野山学侣、关东真言宗古义派诸寺、相模国大山寺下达法度。

公元1610
日本政府向石山寺、高野山下达法度。
公元1612年(明神宗万历四十年):
西藏建祐宁寺。

公元1613年(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
日本政府向关东天台宗、修验道、关东新义真言宗下达法度。

公元1615年(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
董其昌楷书《弥陀经》,以贺杭州云栖祩宏大师八十大寿。日本画僧海北友松卒。日本幕府制定诸宗本寺本山的法度(五山十刹)。日本存应制定净土宗规35条。

公元1616年(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
汤显祖卒。生前所著《南柯记》等,引用大量佛教语言入戏。广东广州长寿寺兴建。日本幕府命天海在日光山经营家康祖庙。向日莲宗身延山久远寺下达法度。

公元1617年(明神宗万历四十五年):
如惺撰《大明高僧传》。日本把家康改葬日光山。向五山十刹、高野山重下法度。

公元1619年(明熹宗天启元年):
日本僧崇传任僧录司。

公元1622年(明熹宗天启二年):
丁云鹏绘《观音菩萨三十二相大悲心忏》刊行。

公元1623年(明熹宗天启三年):
憨山德清卒。生前倡禅净合一,著有《法华经通义》、《圆觉经直解》等。日本僧人日奥倡“不受不施”。

公元1625年(明熹宗天启五年):
日本僧人天海于江户东叡山创建宽永寺。

公元1627年(明熹宗天启七年):
日本幕府规定僧侣的出世法度。京都大德寺、妙心寺所敕紫衣无效。

公元1628年(明思宗崇祯元年):
丁云鹏卒。生前擅绘佛、菩萨诸像,以白描见长。

公元1629年(明思宗崇祯二年):
日本久远寺的日暹与本门寺的日树就“受而不施”与“不受不施”的教义进行辩论,日暹上告幕府。

公元1630年(明思宗崇祯三年):
阿里僧俗人民暴动,推翻了古格王朝的统治。日本不受不施派的日树、日奥、日贤、日弘被流放。

公元1632年(明思宗崇祯五年):
日本幕府命造全国寺院本末寺簿籍,即宽永本末帐。

公元1634年(明思宗崇祯七年):
藏僧多罗那它卒。生前著有《印度佛教史》。中国武僧陈元贇赴日本传授少林拳法。中国僧人如定禅师在日本长崎主持修建眼镜桥。

公元1635年(明思宗崇祯八年):
日本在幕府、诸藩设置寺社奉行。

公元1636年(明思宗崇祯九年):
董其昌卒。生前引禅宗南北分宗之理入画史,提出画有南北宗之分,著有《画禅室随笔》等,常为佛教名山题额,为佛寺书碑铭。

公元1637年(明思宗崇祯十年):
徐弘祖与僧人静闻同游西南,静闻因病逝于广西南宁崇善寺,徐弘祖承其遗志,朝参云南大理鸡足山礼佛。固始汗入拉萨,与达赖、班禅会见。

公元1638年(明思宗崇祯十一年):
幻轮撰《释氏稽古略续集》。

公元1639年(明思宗崇祯十二年):
日本本愿寺派设置学黉(学校)。

公元1641年(明思宗崇祯十四年):
徐弘祖卒。著有《鸡足山志》、《徐霞客游记》等,内中所记佛寺甚多。

公元1642年(明思宗崇祯十五年):
画家邵弥卒。生前虔信佛教,自号芬陀士,绘有《莲花大士像》等。

公元1643年(明思宗崇祯十六年):
日本僧人天海卒。


公元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
清世祖强化佛教统制。

公元1645年(清世祖顺治二年):
固始汗赠与班禅、罗桑却吉坚赞“班禅博克多”称号(“班禅额尔德尼”名号始设)。西藏拉萨建布达拉宫。

公元1646年(清世祖顺治三年):
朝鲜开城观音寺重修。

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
邹喆创作《松林僧话图》。湖北武汉归元寺约创于此时。

公元1648年(清世祖顺治五年):
画家朱耷剃发为僧。日本《天海版大藏经》完成。

公元1651年(清世祖顺治八年):
北京北海建琼华岛白塔。金堡创建广东仁化丹霞寺,明遗民多入寺为僧。

公元1652年(清世祖顺治九年):
达赖五世入京觐见,受顺治帝福临礼遇,清廷为之建北京西黄寺,以供达赖进京驻锡。画家陈洪绶卒。明亡后曾削发为僧。擅绘人物、山水。

公元1653年(清世祖顺治十年):
清朝正式册封达赖五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嘛。清朝封固始汗为遵文衍义敏慧固始汗。

公元1654年(清世祖顺治十一年):
南明川抚钱邦芑愤于明亡出家为僧,号大错。入清以来,明遗民为僧者甚众。

隐元隆崎应日本僧人之邀率弟子东渡,后创日本黄檗山万福寺,受江户德川幕府皈依。
公元1655年(清世祖顺治十二年):
固始汗卒。蕅益智旭卒。生前著有《教观纲要》、《大乘止观释要》、《阅藏知津》、《阿弥陀经要解》等。日本幕府命毁本愿寺学黉,处罚月感等人。

公元1656年(清世祖顺治十三年):
诗僧读澈卒。著有《南来堂集》以抒明亡之恨。

公元1659年(清世祖顺治十六年):
清初释、耶之争。浙江宁波天童寺道忞、湖州报恩寺玉林赴京为顺治帝说法。

公元1660年(清世祖顺治十七年):
诗僧函可卒。曾因著《再变记》述明清鼎革之事,被告发,流放于千山。著有《千山剩人和尚语录》等。

公元1661年(清世祖顺治十八年):
顺治帝福临卒,僧人行森按其遗愿以佛教礼仪为之火化。

公元1664年(清圣祖康熙三年):
“清初四画僧”之一的弘仁卒,葬于安徽歙县梅花庵。医僧喻昌卒。生前以佛学附会于医学,用精神疗法而获奇效,著《医学法律》等。

公元1665年(清圣祖康熙四年):
僧人元绍赴越南弘法,于越南创立越南佛教元绍禅派。日本幕府下达诸宗寺院法度。

公元1666年(清圣祖康熙五年):
日本冈山藩、水户藩整顿寺院。

公元1667年(清圣祖康熙六年):
浙江杭州灵隐寺重修毕,僧人弘礼主其事,全寺峥嵘雄传,一时甲于东南。日本日莲宗不受不施派僧人被流放。

公元1668年(清圣祖康熙七年):
日本幕府禁止新建寺院。

公元1671(清圣祖康熙十年):
僧无可(方以智)卒。生前在江西吉安青原山弘法,著有《物理小识》、《通雅》、《药地炮庄》等。西藏扎囊县创建敏珠林寺,为宁玛派(红教)寺宇。日本开始设“宗门户口簿”。

公元1672年(清圣祖康熙十一年):
贵州贵阳建宏福寺。

公元1673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
归庄卒。原在南明,入清后为僧,号普明头陀,以寄思明之念,著有《归庄集》。

公元1674年(清圣祖康熙十三年):
吴历绘《兴福感旧图》,以悼亡友常熟兴福寺僧默公,并抒反清思明之情。

公元1675年(清圣祖康熙十四年):
临济宗神僧玉林卒。生前受顺治帝恩宠,得赐紫衣,封为国师。著有《大觉普济国师语录》等。

公元1676年(清圣祖康熙十五年):
临济宗禅师道忞卒。生前著有《三世奏对录》、《北游集》等。

公元1678年(清圣祖康熙十七年):
日本铁眼道光《黄檗版大藏经》完成。

公元1680年(清圣祖康熙十九年):
今释(金堡)卒。明亡后为僧,创广东仁化丹霞寺,倡禅儒一致,激励民族气节,著有《遍行堂集》。石涛定居于金陵一枝寺。

公元1686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五年):
南潜(董若雨)卒。明亡后为僧,著有《西游补》等。

公元1689年(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
“金陵八家”之一龚贤(大启)卒。为曹洞宗传人。所绘丹青别具情趣。

公元1691年(清圣祖康熙三十年):
内蒙多伦诺尔汇宗寺创建。日本幕府禁止日莲宗悲田派。

公元1692年(清圣祖康熙三十一年):
“清初四画僧”之一的石谿卒。日本幕府对高野山学侣、行人之间的冲突进行裁判,驱逐行人千余人。

公元1693年(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

超永撰《五灯全书》。
公元1696年(清圣祖康熙三十五年):
内蒙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创建。此为喇嘛寺庙。

公元1700年(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
缅甸佛教全缠派、偏袒派约形成于此时。

公元1701年(清圣祖康熙四十年):
大汕卒。曾赴越南传法,晚年在广州弘禅,著有《离六堂集》、《海外纪事》等。

公元1702年(清圣祖康熙四十一年):
曹洞宗僧人道霈卒。生前著有《还山录》、《餐香录》等。日本僧人师蛮《本朝高僧传》完成。

公元1705年(清圣祖康熙四十四年):
“清初四画僧”之一的朱耷卒。自称“八大山人”,生前泼墨多寄明亡之恨。陕西西安建喇嘛庙广仁寺,以备入京的贵族喇嘛旅次之用。日本东大寺大佛殿再次兴建。

公元1706年(清圣祖康熙四十五年):
日本幕府禁止日莲宗三鸟派。

公元1707年(清圣祖康熙四十六年):
“清初四画僧”之一的石涛卒。生前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等。

公元1709年(清圣祖康熙四十八年):
甘肃夏河县拉卜楞寺创建。

公元1713年(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
清朝正式册封班禅五世罗桑意希为班禅额尔德尼。河北承德外八庙之一溥仁寺兴建。

公元1719年(清圣祖康熙五十八年):
清朝封康区黄教大活佛为呼图克图。

公元1721年(清圣祖康熙六十年):
藏僧协巴卒。著《西藏佛教大事年表》、《嘉木祥协巴大师全集》等。

公元1723年(清世宗雍正元年):
内蒙呼和浩特五塔寺创建。

公元1725年(清世宗雍正三年):
云南潞西风平大佛殿重建。

公元1727年(清世宗雍正五年):
内蒙呼和浩特慈灯寺和金刚宝座塔兴建。

公元1729年(清世宗雍正七年):
藏族土司却吉·登巴泽仁创德格印经院。

公元1731年(清世宗雍正九年):
清朝封类乌齐寺噶举派大活佛。

公元1733年(清世宗雍正十一年):
北京大钟寺开始兴建。

公元1735年(清世宗雍正十三年):
清代大藏经《龙藏》开雕,1738年完成。

公元1740年(清高宗乾隆五年):
台湾台北龙山寺创建。

公元1742年(清高宗乾隆七年):
《造像量度经》刊布于中国。

公元1744年(清高宗乾隆九年):
清朝改雍和宫为喇嘛庙。

公元1748年(清高宗乾隆十三年):
北京碧云寺增建罗汉堂,内置五百罗汉木雕像。

公元1752年(清高宗乾隆十七年):
四川重庆罗汉寺重建五百罗汉堂,内中塑像重塑。

公元1753年(清高宗乾隆十八年):
斯里兰卡佛教暹罗派产生。

公元1755年(清高宗乾隆二十年):
达赖七世创罗布林卡于西藏拉萨,以为夏宫。河北承德普宁寺兴建。

1759
年(清高宗乾隆二十四年)
《汉满蒙藏四体四璧大藏全咒》完成。
公元1760年(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
河北承德普佑寺创建。

公元1762年(清高宗乾隆二十七年):
日本禁止随意改派改过,禁止新建寺院和寺院施舍田地。

公元1764年(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
金农卒。生前自号莲身居士,笃于佛学,著有《冬心画佛题记》等,绘有《佛院冰姿图》、《十六罗汉图》等,为“扬州八怪”之一。

公元1766年(清高宗乾隆三十一年):
河北承德建普乐寺。

公元1767年(清高宗乾隆三十二年):
河北承德普陀宗乘寺兴建,该寺有“小布达拉宫”之称。

公元1774年(清高宗乾隆三十九年):
河北承德殊像寺兴建。日本东、西本愿寺请公称净土真宗。

公元1775年(清高宗乾隆四十年):
彭绍升撰成《居士传》。

公元1780年(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
河北承德兴建须弥福寺。

公元1784年(清高宗乾隆四十九年):
北京西黄寺兴建班禅塔(又名清净化域塔),系石造金刚宝座式喇嘛塔。泰国曼谷玉佛创建。

公元1786年(清高宗乾隆五十一年):
朝鲜平城重修安国寺。

公元1790年(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
《大藏经》全部译成满文。

公元1792年(清高宗乾隆五十七年):
清朝廷在北京雍和宫、拉萨大昭寺各设一口金瓶,以备活佛转世掣签之用。

公元1793年(清高宗乾隆五十八年):
清朝廷定掣签法,以为达赖、班禅转世之标准。

公元1795年(清高宗乾隆六十年):
日本幕府禁止上总、下总的农民归依不受不施派。

公元1796年(清仁宗嘉庆元年):
彭绍升居士卒。著有《善女人传》、《华严念佛三昧论》等。

公元1798年(清仁宗嘉庆三年):
日本西本愿寺派智洞倡“三业归命”之义,所谓“三业惑乱”开始。

公元1800年(清仁宗嘉庆五年):
缅甸明宫宝塔约建于此时,高150米,宽45米,内贮数千尊佛像。缅甸佛教善法派形成。斯里兰卡佛教阿摩罗普罗派形成。泰国曼谷金山寺创建。

公元1811年(清仁宗嘉庆十六年):
清仁宗巡幸五台山诸寺。《清凉山志》续修。
公元1819年(清仁宗嘉庆二十四年):
印度阿旃陀石窟已湮灭多年,是年为英国军人发现,引起世人重视。
公元1829年(清宣宗道光九年):
日本幕府公布诸寺院的僧侣整饬令。
公元1831年(清宣宗道光十一年):
张清新于崇福寺建立水陆道场。
公元1832年(清宣宗道光十二年):
日本水户藩废除或合并寺院。
公元1838年(清宣宗道光十八年):
日本幕府对不受不施派进行大检举。
公元1841年(清宣宗道光二十一年):
日本东愿寺派发生顿成的“异安心”事件。
公元1844年(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
越南顺化天姥寺创建。钱杜卒。生前自号居士,绘有《白云僧栖图》、《观音大士像》等。
公元1848年(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
日本文学家泷琴泽马卒。生前受佛教因果轮回思想的影响,曾著有《南总里见八大传》等。
公元1850年(清宣宗道光三十年):
斯里兰卡佛教摩尔伐多派、阿斯羯利派约于此时形成。公元18511868年,泰国蒙骨王时期,蒙骨王弘佛,佛教兴盛。
公元18531864年(清文宗咸丰、穆宗同治年间):
太平天国活跃时期,推行灭佛政策,佛教寺院破坏严重。
公元1855年(清文宗咸丰五年):
缅甸佛教门派创于此时。
公元1859年(清文宗咸丰九年):
缅甸佛教瑞琴派形成。
公元1861年(清文宗咸丰十一年):
缅甸僧人般若沙弥著《佛教史》。
公元1863年(清穆宗同治二年):
棋僧愿船卒于北京寿佛寺。生前善奕,有“国手”之誉。法国考古学家亨利·穆奥以周达观《真腊风土记》为指南,发现湮灭多年的佛教古迹柬埔寨吴哥窟。清朝藏经院开设念佛道场。
公元1865年(清穆宗同治四年):
日本萨摩藩实行“废佛毁释”。
公元1866年(清穆宗同治五年):
缅甸居作家吴雅卒。曾依佛本生故事作《卖水人》、《伽沙拉》等剧。杨仁山弘佛,建金陵刻经处。
公元1867年(清穆宗同治六年):
日本津和野藩实行“废佛毁释”。
公元1868年(清穆宗同治七年):
日本政府发布“神佛分离令”。日本临济宗韬谷等人组织“诸宗道德会盟”。
公元1871年(清穆宗同治十年):
缅甸敏东王弘佛,在曼德勒举行“第五次结集”,并建白色石经塔林。日本令寺社上缴所领土地,“废佛毁释”激化。三河大浜发生真宗僧徒护法的暴动。
公元1872年(清穆宗同治十一年):
日本设“教部省”,置教导职,公布“教则三条”,设置“大教院”。同时废止“修验道”。日本真宗大谷派石川舜台、本愿寺派岛地默雷出国考察。岛地默雷向政府提交《三条教则批判》。
公元1874年(清德宗光绪元年):
日本真宗脱离大教院。
公元1875年(清德宗光绪二年):
日本废除大教院。允许日莲宗不受不施派布教。
公元1877年(清德宗光绪三年):
日本废除教部省,后又废教导职。
公元1878年(清德宗光绪四年):
金陵刻经处又刊印《西方极乐世界图》等。
公元1880年(清德宗光绪六年):
《佛祖正宗道影》刊印。
公元1882年(清德宗光绪八年):
上海玉佛寺创建。
公元1883年(清德宗光绪九年):
俞樾著《金刚经注》二卷。四川黎广修等在云南昆明塑筇竹寺五百罗汉。
公元1884年(清德宗光绪十年):
缅甸曼德勒城摩诃牟尼塔建造。日本田中智学组织“立正安国会”(后称“国柱会”)。
公元1886年(清德宗光绪十二年):
日本井上圆了著《真理金针》,后又著有《佛教活论序说》。
公元1889年(清德宗光绪十五年):
英国学者毕尔卒。生前曾入华研究佛教,著有《中国的佛教》、《汉文佛典纪要》等。
日本政府公布“帝国宪法”,保证“信教自由”。释云照组织“目白十善会”,大内青峦组织“尊皇奉佛大同团”。
公元1890年(清德宗光绪十六年):
日本著名佛教学者村上专精著《日本佛教一贯论》。
公元1891年(清德宗光绪十七年):
国际佛教组织“摩诃菩提会”创设于科伦坡。
公元1892年(清德宗光绪十八年):
印度佛教徒在加尔各答创“佛教圣典协会”。斯里兰卡佛教罗曼那派形成。日本曹洞宗分成永平寺、总持寺两派。
公元1894年(清德宗光绪二十年):
英国考石学家贝尔才整理斯里兰卡锡吉里耶古宫壁画诗。这些诗共685首,被誉为“跳出如来佛手心”之作。日本佛学杂志《佛教史林》创刊,由村上专精主办。
公元1895年(清德宗光绪二十一年):
台湾曹洞宗大本山别院创立。日本清泽满之等人发起“大谷派改革运动”。日本真言律宗独立。
公元1896年(清德宗光绪二十二年):
画僧虚谷卒。生前擅长花鸟、人物,为“海上画派”代表。日本佛教各宗协会编《佛教各宗纲要》12卷刊行。
公元1889年(清德宗光绪二十四年):
谭嗣同卒。生前鼓吹革命,主张将儒、释合二为一。
中国僧人妙莲在马来西亚槟城建极乐寺弘佛。日本设立大日本佛教慈善财团。
公元1899年(清德宗光绪二十五年):
日本境野黄洋、高岛米峰等组成“佛教清徒同志会”,后称“新佛教徒同志会”。朝鲜印行《大藏经》向各寺颁布。
公元1900年(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
印度画家阿·泰戈尔弘扬阿旃陀佛教艺术,以抵御画坛西化之风。英国学者缪勒卒。曾对古印度佛典整理与翻译,汇成《东方圣书》,为“宗教学”创始人。道士王圆箓发现敦煌千佛洞秘密石室(藏经洞),内藏有大量魏晋唐代经卷。俄国学者王西里卒。生前入华考察宗教,著《东方的宗教:儒、道、佛》。
日本《新佛教》杂志创刊。
公元1901年(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
日本村上专精著《佛教统一论》,脱离僧籍。清泽满之倡“精神主义”,创刊《精神界》杂志。
公元1902年(清德宗光绪二十八年):
日本伊东忠太在华北考察古建筑及云冈石窟。日本大谷考察队前往新疆,在克孜尔石窟、库木吐喇石窟窃取部分壁画和文物。日本佛教青年传道会设立。
公元1904年(清德宗光绪三十年):
日本召开大日本宗教家大会。
公元1905年(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
德国格林韦德尔、勒科克组织探险队进入中国,窃取克孜尔石窟、柏孜克里克石窟的壁画和其他文物。日本伊藤征信创立“无我苑”,创办《无我之爱》杂志。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新设宗教学讲座,宗教学作为大学的课程。
公元19061909年(清光绪、宣统之际):
法国伯希和入华考察中国西北石窟,盗走敦煌写本约5000件。英国斯坦因数次入华考察中国西北文物,并盗走敦煌写本及其他文物数万件。日本大谷光瑞考察队在中国西北考察,窃取大量佛教文物。日本学者关野贞考察河南巩县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俄国科兹洛夫考察队在内蒙一带盗窃文物,其中佛教文物颇多。法国学者沙畹考察龙门、云冈等石窟。
公元1908年(清德宗光绪三十二年):
新加坡双禅寺创建。德国学者艾德卒。生前曾入华研究佛教,著《中国佛教手册》、《佛教讲演录》等。
清光绪帝册封十三世达赖为二诚顺赞化西天大自在佛。朝鲜丹宗宗务院设立。
公元1909年(清宣统元年):
四川乌尤寺扩建五百罗汉堂,并塑五百罗汉像。
公元1910年(清宣统二年):
日本禅道会(会长释宗演、干事铃木大拙)的机关杂志《禅道》创刊。朝鲜创设临济宗。
公元1911年(清宣统三年):
日本学者织田得能卒。生前曾赴泰国考察佛教,著有《织田佛教大敌典》。
朝鲜临济宗宗务院设立。

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

中国佛教总会成立于上海留云寺,出版有《佛教日报》。

公元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

毛泽东主席批准在北京灵光寺建释迦牟尼灵牙舍利塔,周恩来总理从故宫博物院划拨重153公斤的金塔供奉释迦牟尼灵牙舍利,由海圆大和尚负责守护释迦牟尼灵牙舍利塔。1964625日,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灵光寺举行了隆重的释迦牟尼佛牙舍利塔开光典礼,应邀前来参加释迦牟尼佛牙舍利塔开光典礼的国家有柬埔寨、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老挝、蒙古、巴基斯坦、越南、日本等国的佛教代表团及一些国家的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