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2|||
澧州(慈利县)龙潭寺镇寺镇寺之宝:“龙象书法”
王正鹏(土家族)/ 文
澧州 (慈利县)龙潭寺之所以古今中外闻名,因为澧州 (慈利县)龙潭寺有几件古今中外唯一的镇寺之宝,澧州 (慈利县)龙潭寺镇寺之宝:“龙象书法”, “龙象书法”是唐代李邕在任澧州提刑(726~735)9年时间雕刻的开元十五年(727)以前古代书法石刻,由以李邕雕刻的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李邕书写的《端州石室记》书法石刻最为著名,被后人称王羲之《兰亭集序》矫健灵活的书法如龙腾云行走;李邕书写的《端州石室记》沉稳厚实的书法风格如大象踏地般健实。王羲之与李邕的风格合在一起称“右军如龙,北海右象”, 简称为 “龙象书法”。
李邕在(726~735)9年内任澧州提刑时,基本上是隐居在澧州(慈利县)龙潭寺,以应人书刻铭志碑版而娱时。李邕擅长碑颂,虽贬官在外,官绅及寺僧犹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八百余幅,受纳馈贻亦至巨万。有传“天下寺观多斋金帛往求其文,馈遗至巨万”的说法。澧州龙潭寺亦因此宝藏了多幅北海碑刻。比如李邕写的 “三数日晴,顿热,若为自适也。仆少理,欲使小儿入京,当从澧州去,有书不?示之”的《晴热帖》、李邕写的《端州石室记》等等。
李邕在任澧州提刑(726~735)9年时间,在澧州 (慈利县)龙潭寺雕刻的开元十五年(727)以前古代书法石刻,被后时称为《澧阳帖》。《澧阳帖》收刻汉至唐帝王十九人书,计50帖,有东晋明帝司马绍《墓次帖》、康帝司马岳《陆女郎帖》、哀帝司马丕《中书帖》等;收刻汉张芝至唐陆柬之,苍颉至唐张旭,王献之、王羲之《兰亭集序》、李邕《端州石室记》、晋丞相桓温《大事帖》、丞相王导《省示帖》、司徒王珣《三月帖》历代名臣八十二人书,计135帖。
古人有“右军如龙,北海如象”。 澧州(慈利县)龙潭寺有了李邕的碑版作镇寺之宝,不仅名声大振,而且集积起无数的书画碑刻。直到明末清初,人们走进龙潭寺,只见一排以《北海碑》、《右军书》、《澧阳帖》等碑刻组成的碑林和一些栩栩如生的“石女儿”、“石羊驹”等远古石雕伫竖其间,妙不可言,令人留连。
李邕(675~747),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其父李善,为《文选》(梁萧统编选)作注。李邕少年即成名,于(726~735)任澧州提刑时,在澧州(慈利县)龙潭寺刻《北海碑》《右军书》等古代书法,后人简称《澧阳帖》(澧州古碑拓本刻),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 李邕工文,尤长碑颂。善行书,变王羲之法,笔法一新;并继李世民《晋祠铭》后以行书书写碑文,名重一时。其书风豪挺,结体茂密,笔画雄劲。传世作品有《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等。唐窦蒙在《述书赋注》中说:时议云:“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王缙、李邕;祖咏、张说不得预焉。”,李阳冰谓之书中仙手。其为文,长于碑颂,多自书。唐人说李邕前后撰碑八百首。杜甫诗曰:“干谒满其门,碑版照四裔。丰屋珊瑚钩,麒麟织成罽。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
李北海的书法从“二王”入手,能入乎内而出乎其外。李后主说:“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恰道出李邕善学之处。《宣和书谱》说:“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学右将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魏晋以来,碑铭刻石,都用正书撰写,入唐以后,李邕改变用行书,写碑。书法的个性非常明显,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李邕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李邕曾说:“似我者欲俗,学我者死。”。苏东坡、米元章都吸取了李邕的一些特点,元代的赵孟頫也极力追求李邕的笔意,从中学到了“风度闲雅”的书法境界。李邕对后世书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集评】
【唐】 窦 蒙:时议云:“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王缙、李邕;祖咏、张说不得预焉。”(《述书赋注》)。
【宋】 欧阳修: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见邕书,追求锺、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然邕书未必独然。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余偶从邕书而得之耳。(《试笔》)。
【宋】 米 芾:李邕脱子敬体,乏纤浓。(《海岳名言》)。
【元】 刘有定:初行草之书,自魏晋以来,惟用简札,至铭刻必正书之。故锺繇正书谓之铭石,虞、褚诸公,守而勿失。至邕始变右军行法,劲拙起伏,自矜其能,铭石悉以行狎书之,而后世多效尤矣。(《衍极注》)。
【明】 项 穆:李邕初师逸少,摆脱旧习,笔力更新,下手挺耸,终失窘迫,律以大成,殊越彀率,此行真之初变也。(《书法雅言》)。
【明】 项 穆:逸少一出,会通古今。李邕得其豪挺之气,而失之竦窘。(《书法雅言》)。
【清】 冯 班:董宗伯云王右军如龙,李北海如象;不如云王右军如凤,李北海如俊鹰。(《钝吟书要》)。
【清】 吴德旋:学赵松雪不得真迹,断无从下手。即有真迹临摹,亦先植根柢。昔之学赵者无过祝希哲、文徵仲,希哲根柢在河南、北海二家,徵仲根柢在欧阳渤海。(《初月楼论书随笔》)。
【清】 朱履贞:李北海正书笔画遒丽,字形多宽阔不平;其行书横画不平,斯盖英迈超妙,不拘形体耳。(《书学捷要》)。
【清】 钱 泳:古来书碑者,在汉、魏必以隶书,在晋、宋、六朝必以真书,以行书而书碑者,始于唐太宗之《晋祠铭》,李北海继之。(《书学》)。
【清】 阮 元:李邕等亦皆北派,故与魏、刘诸碑相似也。(《南北书派论》)。
【清】 包世臣:降及唐贤,自知才力不及古人,故行书碑版皆有横格就中。九宫之学,徐会稽、李北海、张郎中三家为尤密,传书俱在,潜精按验,信其不谬也。(《艺舟双楫》)。
【清】 包世臣:北海如熊肥而更捷。(《艺舟双楫》。
【清】 刘熙载:李北海书气体高异,所难尤在一点一画皆如抛砖落地,使人不敢以虚憍之意拟之。李北海书以拗峭胜,而落落不涉作为。昧其解者,有意低昂,走入佻巧一路,此北海所谓“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也。李北海、徐季海书多得异势,然所恃全在笔力。东坡论书谓“守骏莫如跛”,余亦谓用跛莫如骏焉。(《艺概》)。
《端州石室记》
日者托宿秘篆,寄傲神府,撰奇讨异。注灵通感,冥搜海臧,遐瞩坤极,敞金阙,疏玉堂。河汉未目祭其源,今昔尝聆其语。
曷若宛此山郭?介在江坟,薄人寰,腾物外。妙有特起,灵表秀开,绮田砥平,锦嶂壁立。肇允洞穴,延袤中堂,蹙怪形以万殊,砑地势以千变。伏虎奔象,浮梁抗柱,激涛海而洪波沸渭,叠杳窱而群峰嵯峨,飞动逼人,屹耸惊视。密微微而三分地道,风萧萧而一变天时。窦乳炼于玉颜,石床列于仙座。隔阂尘境,矫集福庭。
寂兮寥兮!恍兮惚兮!使营魄九升,嗜欲双遣。体若振羽翼,志若摩云天。秦汉之间,莫知代祀;羲皇之上,自谓逍遥。当是时也,慕名者执雌而退,徇物者守心而安,求道者息虑而凝,怀书者陋古而默。
有若邦伯毕公守恭,广孝闻家,至忠观国。政门尤迹,谈者不容于口;义心厚行,游者每籍于名。故能吏修其方,人乐其业;流冗归止,介特乂安。于是命友僚,挟琴酌,一歌一咏,以遨以游。莫不解榻于斯,张乐于斯。腾驾五龙,遗士驷马,岂直避暑窟室,缔赏林峦,击石如钟,酌泉如醴?固亦转丹灶,掇紫芝,迹参寥之远心,惟习隐之幽致者也乎。
开元十五年(727)正月二十五日 澧州提刑李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