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画家@作家 //www.sinovision.net/?3426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介绍中国当代的作家与画家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麒窥澧州龙潭寺

热度 2已有 4157 次阅读2015-2-18 22:59 |个人分类:王正鹏考古研究|系统分类:杂谈| 龙谭寺, 令尹子文祠, 忠佑庙, 菩提禅院, 七星山 分享到微信

一麒窥澧州龙潭寺

王正鹏(土家族)//摄影

一、     澧州龙潭寺史记地址

    从慈利县城经澧水东行七里,便是卧龙潭巫江渡,巫江渡是往来秀峰山和紫霞山的水上交通要道,又是水上出洞庭,水上入慈利县城的水上交通关隘处,晚清以前,主要交通靠澧水河道往返。永顺、保靖、龙山、桑植、大庸、慈利的山货靠澧水河道往外运,所食之盐靠澧水河道往内运,卧龙潭巫江渡就是主要关隘处。

    在卧龙潭巫江渡处,有一块约半吨重倒卧在草丛土堆中的石龟引起了我的注意,不是御笔之石刻不用巨大的石龟驮碑,一问当地老百姓,都说有两个大石龟,还有数百方石刻,再略寻找发现土层达两米之厚,布满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之瓦片、碗片、石头之类遗迹,长约12000.00米,宽约16000.00米。更有幸者是拾得四块残瓦,而这四块残瓦则是先秦之物,其中一残瓦片为麒麟头,麒麟头高9.00厘米,麒麟头长18.00厘米,其中残瓦片集中厚度为3.00厘米,比汉代瓦厚一倍以上,而麒麟头瓦当更是罕见之品了。

    当地人称洪凌寺,又称大庙,不见澧州龙潭寺迹像。有关此地文字与碑刻记载的是南宋嘉定五年(1212)时任澧州提刑刘子澄,刘子澄在《秀峰嘉惠庙记》中称“澧水经慈利东行七里,秀峰、紫霞二山束之于卧龙之湾,湍状涵漾神灵所喜舍也。有庙号嘉惠,其神惠烈显应,灵顺公者,发迹甚异。”,而在功德碑残碑中又见道悟(748807)住持之名。

    又有《慈利县志》记载“秀峰祠,祀朱梁武平王并罗侯将军及诸将。枕紫霞山,带卧龙潭,面秀峰山。古刹有寝室、正殿、听楼、庑门、记碑、诗碣、扁额、镌联、鳞次争雄其紫霞侧,其故相传鲁班立。”,《慈利县志》“明洪武初征蛮,神显灵,又封康济王,大建祠宇。三月初一,盖神始降日,共祭日,故曰共王,共王和娘娘。及清官。”,《慈利县志》“土民供共王、太保、舍人,书吏供判官,衙役供毛、杨二将神。明末,秀峰寺(洪凌寺)遭兵燹庙废。据说当年火烧洪凌寺时,有一口钟腾飞到河中间去了,过住船人皆见。清初由王魁楚、濮万爵重修建。嘉庆丙子年(1816)生员皇甫应贵、朱万显同众姓重修。”

    又有《宋会要记》 “忠佑庙,在常德府,神故知州程昌禹,淳熙元年(1174)正月封威显侯。忠佑庙为忠应庙,乃令尹子文之庙,旧庙在县西十里,地名於菟村,宋朝皇佑四年(1052),宋仁宗尝降御香,遣守臣辛若俞祈告,祝版犹在。宋元佑七年(1097),本庙以岁旱祷雨有应具奏,赐忠应庙额。”。

    澧州龙潭寺,即有众多的石刻为史,又有佛教僧哲禅师、灵运禅师、大津禅师、道悟禅师、崇信禅师、宣鉴禅师、智弘大和尚、灵药慧宗禅师、颖秀真悟禅师、长明性炅禅师、法柱海栋禅师、治明正觉禅师等等先后在澧州龙潭寺出家或任住持,慈利县龙潭寺名从楚国令尹子文祠,到唐初的菩提禅院、唐代龙潭寺、唐代洪凌寺、唐代龙潭寺、唐末忠佑庙、宋代嘉惠庙、宋代龙潭寺、元明清民国的菩提禅院,史记清楚龙潭寺就在慈利县澧水经东流七里的龙潭河畔的七星山下,澧州龙潭寺无愧于中国禅宗的祖庭之一之说。龙潭河在1961年时被村民吴贤桂、卓大丛两家私拆后,约二千六百年历史浓重的彻底无存了。目前已由善人杨明桥恢复一小庙曰“洪凌寺”。

二、     澧州龙潭寺沿革关系

    前文“令尹子文之庙”,及“鲁班立庙”,和祀“朱梁武平王并罗侯将军及诸将”。

    令尹子文于公元前664年至公元前637年为楚国令尹,公元前637年令尹子文传位给子玉(成得臣)。子文,若敖族人,斗鬭氏, 名豰於菟(gou wu tu),字子文。楚贵族若敖氏斗伯比和表妹邙子之女偷情后所生,生下后弃在七星山下,被七星山野兽母虎所抚养,当时慈利县人称虎为“於菟”, 称喂乳叫“”, 意思是“虎乳育的”。 楚的附庸国祁国国君祁子在七星山出猎时觉得很惊奇,就抱回泉鞠养。子文当上楚令尹后,对楚国的北上争霞和强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退休后在慈利县七星山下居住,卒后葬七星山下。楚成王时令鲁班建造了令尹子文纪念祠,每年三月初一始祭。

    令尹子文之庙又名忠佑庙,供奉常德府已故知州程昌禹,宋皇佑四年(1052),仁宗赵祯到忠佑庙尝降御香,遣守臣辛若俞祈告,祝版犹在。宋哲宗赵煦元佑七年(1097),本庙以岁旱祷雨有应具奏,赐忠应庙额。宋淳熙元年(1174)正月,宋孝宗赵昚程昌禹为威显侯。

    公元901年,武贞军节度使、澧朗刺史、冯翊王雷满卒后塑像于忠佑庙,并由其子重修忠佑庙。之后武贞军改为武平军,冯翊王雷满之子接任武平军节度使,所战死的有功之将军皆塑于忠佑庙,雷满王妇人卒后塑于忠佑庙。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三月赐庙额“灵顺”, 宋政和二年(1112)赐额惠庙,初命雷满为惠应候,宋宣和(1119)改为惠烈公,宋宣和五年(1123)正月封“通惠侯”, 宋光尧皇帝绍兴二年(1132)五月“通惠侯”侯爵上加二字“善顺”。 宋绍兴十五年(1145)八月,“通惠侯”加二字“昭德”。宋寿皇圣帝乾道三年(1167)九月,加封“通惠善”, 宋淳熙元年(1174)五月,通惠善封“显灵公”,宋淳熙十一年(1184)二月,显灵公封“显灵昭济公”,以枢密宣抚处置使司张浚言:边人侵犯境上,阴佑中兴,忠烈助顺,英灵如在。其神旧封安国公,乞加王爵。宋开禧元年1205加封显应,宋嘉定六年(1214)加封灵顺,雷满王夫人封曰显佑顺惠神之佐,罗昌将军封为翼天。

三、     澧州龙潭寺佛教高僧

    有祠就有祭祀,有祭祀就有宗教人士。令尹子文祠由鲁班立于七星山下,每年三月初一公祭于令尹子文祠,众人分为三等:一为土民,二为书吏,三为衙役;土民敬祭共王及太保(即令尹子文神),书吏敬祭判官(即令尹子文的文书神),衙役敬祭毛、杨二将神。

    公元前489年在七星山下令尹子文纪念祠旁,白国白公胜筑驿站边卡巫江渡。

    唐代大书法家李邕(678747)于开元十四年(726)至开元二十三年(735)任澧州司马时,在令尹子文纪念祠刻有李邕收藏的王羲之于书法,后时称龙潭寺石刻。

    龙潭寺之名变更始未。

    澧州令尹子文祠住持僧哲禅师(生卒年不详),僧哲禅师慈利县人,早年在令尹子文祠出家,后任令尹子文祠住持,时有弟子灵运、大津投在令尹子文祠住持僧哲禅师门下,之后,僧哲禅师与弟子灵运、大津三师弟从广州入海,经印度到苏门答腊西天取经,僧哲留学三摩呾吒国,之后,僧哲禅师与另一弟子释玄游在三摩呾咤国弘法,得到三摩呾咤国国王曷罗社跋乇的尊重,僧哲禅师出任三摩呾咤国佛教的国师

    僧哲禅师弟子灵运禅师留学烂陀寺,在烂陀寺常常画慈氏菩萨真容和菩提树像,并将所绘画的慈氏菩萨真容和菩提树像带回中国,刻绘在令尹子文祠中,引来绘画人常常到令尹子文祠中临绘,被后时称令尹子文祠为“菩提禅院”。

    僧哲禅师弟子大津禅师(668752),俗姓马,谥大津禅师。在世称鹤林玄素禅师,又被称为马素、马祖。唐代禅宗大师,为牛头宗代表人物之一。武后如意元年(692),二十五岁时出家。后至青山,从学于牛头五祖智威,受胜法。曾投在令尹子文祠主持僧哲禅师门下,随僧哲禅师师及同门灵运禅师从海上西天取经,留学印度10年,在逝利费逝国见到义净,天授二年(691年),义净遣大津回国,将义净新译的《杂经论》、《南海寄归传》、《大唐西行求法高僧传》送回中国。开元中,至京口,住鹤林寺。天宝11年(752)去世,年八十五岁。玄素的禅风非常简默,强调道惟心通,不在言通,重视实地修行;他同时也秉持了初祖法融慈悲柔忍的宗风。弟子有吴中法镜,径山法钦,吴兴法海等人。后世因为将洪州道一禅师与他混淆,误称道一禅师为马祖,但这其实是错误的。牛头宗至六祖慧忠、玄素时,宗门大盛,与神秀北宗、慧能南宗,并列为禅宗三大宗派。

    佛教六祖禅宗慧能大师(638713)弟子南岳怀让(677713,怀让出临济、沩仰二大支宗)再传弟子道悟禅师(748807),建中元年(780)道悟禅师到洪州钟陵拜访道一禅师(709788),建中二年(781)拜石头希迁禅师,之后住洪凌寺(又称龙潭寺),因道一禅师被唐宪宗李纯溢其号为“大寂禅师”,道一禅师后称马祖。道悟禅师从洪州钟陵辞别道一禅师后到慈利县令尹子文纪念祠址上始建寺,称洪凌寺,以纪念恩师道一禅师,道悟禅师(748807)始为洪凌寺(又称龙潭寺)第一任住持。之后道悟禅师迎荆州天皇寺邀请,任荆州天皇寺住持,以振复“天皇门风”, 被后世称为“天皇道悟” 禅师。

    道悟禅师弟子有龙潭崇信禅师(782865),崇信禅师湖南省慈利县人,俗姓胡,初在慈利县洪凌寺(又称龙潭寺)旁以卖烧饼为业,经常给洪凌寺(又称龙潭寺)主持道悟禅师送十个烧饼,而道悟禅师又留给崇信禅师一个烧饼,道悟禅师并说“吾惠与你,以荫子孙。”,有一日崇信禅师愤慨而质其故,道悟禅师说“是你拿来的,还给你,有何不对?”,崇信禅师惊奇而求出家,遂在龙潭寺主持道悟禅师下出家,崇信禅师为第二任龙潭寺主持。崇信禅师有弟子德山宣鉴(782865)和湖潭宝峰。

    崇信禅师为第二任慈利县洪凌寺(又称龙潭寺)主持时,澧州刺史李翱(772841) 于太和九年(835)七月间的一天,到慈利县洪凌寺(又称龙潭寺)请教“如何是真如般若?”,崇信禅师说“我无真如般若。”,朗州刺史李翱又说“幸遇和尚。”,崇信禅师又说“此犹如分外之言。”。

    宣鉴禅师(782865),俗姓周,简州人,幼时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对律藏和性相二宗经颇有研究,经常给信众讲解《金刚经》,时人称之为周金刚。闻慈利县洪凌寺(又称龙潭寺)崇信禅师佛法更甚,遂挑着平日研习的《青龙疏抄》等众经出川,到慈利县洪凌寺(又称龙潭寺)要与崇信禅师斗佛法,当宣鉴禅师到达洪凌寺(又称龙潭寺)时,正饥肠难忍,忽见一老婆子正卖油糍粑,便想买油糍粑充饥,卖油糍粑的老婆子看了看宣鉴禅师挑的担子,问宣鉴禅师挑的是什么文字?讲习何经?周金刚(宣鉴禅师)答“是本衲写的《青龙疏抄》,是讲解《金刚经》。”,卖油糍粑的老婆子一听就说“我有一问,若答得,施与点心,若答不得,且快请别处讨吃的。”,周金刚(宣鉴禅师)不屑一笑的点点头。卖油糍粑的老婆子说“《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知道你要点那个心?’”,周金刚(宣鉴禅师)一听,半天无言以对,扎扎实实吃了一“点心棒”,遂空着肚子,投洪凌寺(又称龙潭寺)而进。一进洪凌寺(又称龙潭寺)法堂就大声嚷叫“久闻龙潭大名,来到这里,怎么潭又不见,龙又不现?”,崇信禅师只悠悠的回了一句“你不是亲自来到龙潭了吗?”,周金刚(宣鉴禅师)无言以答,依礼退下栖于洪凌寺(又称龙潭寺),后经几次与崇信禅师较量,在焚经台便一把火把《青龙疏抄》烧了,真诚拜崇信禅师为师,从公元815年至公元845年,周金刚(宣鉴禅师)在龙潭寺一住就是30年,为龙潭寺第三位住持。后迎德山乾明寺邀请,出任德山乾明寺住持,法号宣鉴(唐懿宗赐谥见性禅师,从此以棒喝“德山棒” 威震天下,传承了石头希迁一脉,开启了中华南禅“一花五叶” 的“云门”、“ 法眼” 二宗,观瞻慈利县龙潭寺焚经台使人产生一种心灵的震撼。

    周金刚(宣鉴禅师)到龙潭寺时没有拜在崇信禅师为师时,住在龙潭寺不远的焚经台,焚经台的另一侧便是斗笠山。

    斗笠山曾是明代道教慈利县籍仙人一瓢道人放斗笠的地方,一瓢道人,不详姓名及生卒,为慈利县人,擅长拳术及绘画,擅画墨龙及牛,工诗,好吃酒,贩酒卖,爱歌妓,听丝竹。走海上时从军,时倭冠群盛,一瓢道人从小校而得功,官至裨将,之后失律畏诛,离军隐于吴楚、淮扬间,资助歌舞妓十佘人,无日不拥艳冶,饮食供侍如王侯。十余年后,心复厌之亡走,一瓢道人返乡回慈利县,旧人已不认识一瓢道人了,一瓢道人便以治病画牛画龙为生计,之后栖洪凌寺(又称龙潭寺),一日于炉灰里取金一锭,付于寺住持说“为我召僧来礼忏。”,忏毕,买一棺自坐其中,不覆,令十余人移至慈利县城街上,手作拱揖状大呼“年来甚扰诸公,贫道别矣。”,一街市人大惊,后抬回庙中,乃仰卧命众人“可覆我。”,遂覆,举之甚轻,不类有人,揭而视之,不见一瓢道人,众人惊奇神异已去了。一瓢道人为龙潭寺绘有墨龙一幅,刻于王羲之书法石刻之旁。世誉“右军书、道人龙” 的书法绘画石刻佳境。一瓢道人与冷谦是好友,与明代吏部郎中袁中道是好友,袁中道著有《一瓢道人传》。

    智弘大和尚(生卒年不详),名慕喆,又号大沩真如喆禅师。出于临川闻氏。闻族寒,喆又幼孤。去依建昌永安圆觉禅师,为童子。试所习,得度具戒。为人刚简有高识。以荷法为志,以精严律身。智弘大和尚曾任澧州(慈利县)龙潭寺住持。智弘大和尚在任澧州(慈利县)龙潭寺住持时收慈利人灵药慧宗禅师为徒。

    智弘大和尚弟子灵药慧宗禅师(16051671),字慧宗,号灵药,俗姓赵,生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四月二十八日,湖南沣州(即今慈利县)人。18岁时,礼沣州(即今慈利县)龙潭寺智弘大和尚剃度出家。清顺治年间入滇,主昆明五华山五华寺法席。康熙元年(1662年),灵药慧宗禅师飞锡昆明市富民县九峰山,见九峰突起,宛若西天九品莲花。禅师大喜,发下开山重建九峰山护国西华禅寺的重誓宏愿。“灵药”是禅师的号,是人们对他的尊称。因为禅师在天童寺参学时,密祖命他主管药寮。禅师精于医术,善为丹药,而且药到病除,活人无数,大家盛赞慧宗禅师“妙手回春”,密祖因而召慧宗禅师嘱咐说:“你既精岐黄,又善疗疾,有药王菩萨之妙行,你的法号就叫灵药吧!”(即灵丹妙药之意)。灵药慧宗禅师开山重建护国西化禅寺以后,在弘法之余,广施丹药,拔苦济众。识者以为灵药慧宗禅师乃药王菩萨应世。

    颖秀真悟禅师(?~1666),临济宗三十三世。巴渝长寿黄氏子。中岁出尘,礼敏树如相禅师16031672临济三十二世披剃、圆具,并得其法。一日,颖秀真悟上堂,长明性炅出而问曰: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是何人境界?请和尚道破。颖秀真悟云:高高处观之,不是低低处,平之有余。长明性炅又问:千差万别,不出这里。颖秀真悟云:切莫错认。长明性炅便喝。颖秀真悟云:这一喝,落在什么处?长明性炅云:当阳突出已相呈。颖秀真悟云:却是阇黎道破。,明永历元年(1647),任澧州慈利七星山菩提禅院主持。

    长明性炅禅师(1670),临济宗三十四世。号长明,蜀东石氏人。幼年礼极初老宿剃落。复从渤水法师学习大乘经论。昔年曾遇象牙和尚,知有教外别传事,虽看教中语言,知非极则。廻上黔中思南东山,参礼颖秀真悟和尚,直叩临济宗旨。长明性炅随师同住辰州龙山,任维那事。纪纲龙象,日夕激扬,声名大振。以帅众多年,志欲居山。颖秀真悟付曹溪正脉源流。明永历十四年(1660)庚子,任澧州慈利七星山菩提禅院主持。康熙三年(1664年)甲辰,长明性炅应众请,出住沅州明山太和禅院。康熙四年,长明性炅莅临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作《龙标山晚眺》、《过蟠龙山》。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归辰州龙山,扫颖秀真悟塔。复上沅江。过浦市,被众请住浦峰寺,大肆修复。三年后,百废具兴。明年示微疾,叮咛训众,努力办道,端坐而逝。有《浦峰长明炅禅师语录》一卷行世。法嗣有法柱海栋、止岸海慈二人。

    法柱海栋禅师,俗姓陈,父名三桂,母姓赵。澧州石门人。廿龄父母双逝,悉废儒业。至二十五岁,因思亲恩难报,乃弃俗出家。往慈利七星山菩提禅院,礼长明性炅禅师主持披剃,参“三不是”公案,亲炙三年。后往辰州龙山颖秀真悟师翁座下圆具。又随师长明性炅,至沅州明山太和禅院,巾瓶七载。法柱海栋亲炙长明性炅十年有余,后受记莂,往住邵州金峰青莲庵。长明性炅示寂,法柱海栋归浦峰为师收葬。受众请,继席浦峰。帅众廿余年,朝夕不怠,精勤垂训,遐迩缁素,披沥钦崇。提持正令,大启宗遒。殿阁寮舍,俱成大观。有法嗣殊伦慧相、崇鉴慧晟、断疑慧智、宗庆慧升、天祥慧祯、六融慧观、阆仙慧怡、碧岩慧渠、如初慧恒、昶东慧耀、宗序慧原、中山慧岱等。

    治明正觉禅师(18801944),慈利汪氏子。民国元年(1912)出家慈利县七星山菩提禅院。民国五年(1916)圆具。民国十二年(1923)住持芷江县北关帝庙。民国二十九年(1940)出任芷黔麻晃四县佛教联合会第二届理事会监事长。民国二十九年(1940)十月十日,经友人介绍,云南瑶族彭育英(18851968)脱离队伍避难芷江,生活无计,遂前来出家,为取法名普晰。师徒共住北关帝庙。民国三十二年(1943),芷黔麻晃四县佛教联合会改选,治明正觉禅师任第三届芷黔麻晃四县佛教联合会理事会常务理事。民国三十三年(1944),寂于景星寺,葬于寺前。徒普晰继任沅州虎榜山景星寺住持。

四、     澧州龙潭寺名人石刻

    [战国] 令尹子文石刻像。

    []灵运禅师留学烂陀寺,在烂陀寺常常画慈氏菩萨真容和菩提树像,并将所绘画的慈氏菩萨真容和菩提树像绘画石刻。

    [] 唐代大书法家李邕(678747)于开元十四年(726)至开元二十三年(735)任澧州司马时,在令尹子文纪念祠刻有李邕《北海碑》石刻;又刻有李邕收藏的王羲之于书法,时称龙潭寺石刻。后世称《澧阳帖》(澧州古碑拓本刻)。

    []道悟禅师(748807)任澧州龙潭寺住持时,功德碑石刻。

    [] 李群玉《题龙潭西斋》 “寂寞幽斋暝烟起,满径西风落松子。远公一去兜率宫,唯有面前虎溪水。

    [] 齐己禅师龙潭作》“乍临毛发竖,双壁夹湍流。白日鸟影过,青苔龙气浮。蔽空云出石,应祷雨翻湫。四面耕桑者,先闻贺有秋。石刻。

    [] 冯翊郡王雷满功绩碑石刻,驮功绩碑为如玉的白石龟蛇像。

    [] 苏序(9731047,娶妻史氏,生子三人:苏澹、苏涣洵。孙苏轼。)游澧州龙潭寺《咏杨梅诗》“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价千金。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泸南荔枝深。飞艇似闻新入贡,登盘不见旧供吟。诗成一寄山中友,恐解楼头爱渴心。”石刻。

    [] 庆历六年(1046),苏序好友杨万里1127-1206随子来澧州游澧州龙潭寺《咏杨梅》“玉肌半醉红生粟,墨晕微深染紫裳。火齐堆盘珠径寸,酷泉绕齿朽为浆。故人解寄吾家果,未变蓬莱阁下香。” 石刻。

    [] 熙宁元年(1068)陆游到澧州探亲访友时,游澧州龙潭寺《咏杨梅》“绿荫翳翳连山市,丹实累累照路隅。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颌得骊珠。斜插宝髻看游舫,细织筠笼入上都。醉里自矜豪气在,欲乘风露扎千株。”石刻。

    [] 宋皇佑四年(1052),仁宗赵祯到忠佑庙尝降御香,御书忠佑庙” 额石刻。

    [] 徽宗宋徽宗赵佶政和二年1112四月,封汪氏为“灵顺公” 御书嘉惠庙” 额石刻。

    [] 刘子澄(澧州提刑1212年)《秀峰嘉惠庙记》 “澧水经慈利东行七里,秀峰、紫霞二山束之于卧龙之湾,湍状涵漾神灵所喜舍也。有庙号嘉惠,其神惠烈显应,灵顺公者,发迹甚异。……”石刻。

    [] 刘子翚(朱熹的老师)《游龙潭》“四客同笑言,一僧陪杖屦。徜徉山水窟,适意忘晨暮。疏钟岩北寺,细竹溪南路。中流石参错,不碍潺湲注。泓澄小龙潭,润气金碧聚。时惊木叶坠,俯见鱼虾度。斯游非预期,偶尔造佳处。幼舆丘壑情,陶令琴觞趣。淹留慰所愿,惟以宾友故。夕阳淡寒山,迟回不能去。”石刻。

    [] 王守仁 明正德九年( 1514)春,游澧州龙潭寺作龙潭夜坐》“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石刻。

    [] 一瓢道人为龙潭寺绘有墨龙一幅,刻于王羲之书法石刻之旁。世誉“右军书、道人龙” 的书法绘画石刻佳境。

    [] 袁中道澧州龙潭寺作澧游记》“去余里梦溪一舍,为涔水,《楚辞》所谓涔阳极浦是也。两岸多垂柳,渔家栉比,茂树清流,真可消夏。出斑竹大土浦,即涔阳入澧之处。按澧水出充县西历山,今九溪是也,至慈利与溇水会,称溇澧;至石门,与渫水会,称渫澧;至澧州与涔水会,称涔澧;过此,至安乡与澹水会,称澹澧,王仲宣所云悠悠澹澧者也。澧居沅之中,与沅水分源合派,以越洞庭,而虞喜以为江沅别流,误亦。独《禹贡》导江有东至于澧以语。吾友雷太史何思疑今江路不蒙,作《公安志序》,曾拈以问中郎,中郎亦未及答。至今思之,当怀山襄陵之时,云梦一壑,故江身不可复辨。禹之导水,必于高处有山可识者,乃可施疏溣之功。自彝陵以下,高阜而多山者,宜莫如澧,由澧导之,从九江以至东陵。九江,今江湘九水是也。东陵,今巴陵也。江偕九水入洞庭,以趋浔阳、云梦始出,而江洪之在云梦中者始了了可辨,江始分而为二。郦道元注《水经》,于江陵枝回洲之下,有南北江之名,即江水由澧入洞庭道也。陵谷迁变,今之大江始独专其滂湃,而南北之迹稍有湮灭,仅为衣带细流。然江水会澧故道犹然可考,无足疑者。从涔水交会之处,西上十余里,有千家之聚,名曰津市。

    对岸有彰观山道书四十四福地,宋乾道中黄、范二仙飞升处也。其水直下千尺,洞见石底。石上绿苔如髯鬣,如长帚尾,随风荡漾;潜鳞动介,翕翕可拾。昔郦道元谓茹水注澧,漏石分沙。茹水出今慈利龙茹山,注于澧,去此甚远。所谓漏石分沙者,湛然无以异,则凡澧皆然,不独茹溪矣。层峰相接处,有唇忽出,人家住其上,松柏蓊郁。舣舟,闲步树中,枕山阿有寺,倚崖临流,乔松曲包;陟颠见领掖诸山,松云娇姹,惟此如小儿头上髻,树不能障,可远望水如聚雪。此处山空水碧,去予里至近,行年四十乃一至,岂非以入华阳国中,被以邸第之名,故令福地埋没,遗之腊屐外耶?可叹也!

    从山下易小舟上滩,山前有洲如月,水依山成九曲,洲上杨柳森秀,山间尤多偃盖之松。从此,水益清,了了见砾石,滩声瑟瑟。已至澧,游城北龙潭寺,即崇信道场。前有焚经台,即周金刚焚青龙疏钞台也。寺面大溪水,道甚远,有辛夷树四五株,皆合抱。昔德山参访龙潭,一灭烛,而大事了毕,后来一棒盖天盖地,皆从此中流出。观古人授受之际,妙处如石女儿、如石羊驹,岂得草草忽忽?有灵骨者,不妨见鞭影而行;其或未然,请竭一生之力,忘食忘寝,微细研求,或可通其一线。久参者未可直呼为格外消息,恬然不复问也。入城,依埤垸行至遇仙楼,少憩。宋乾道中,乔守逊遇吕仙于此,故为楼以志其事。楼跨城临水,望远近诸山,如列髻可数。其下为仙明洲,亦曰仙眠洲,相传吕道人醉岳阳,飞渡洞庭,于此地藉草酣眠,故洲得其名。夫仙无所不至,而独恋恋此邦,意者人间秽浊,上真厌恶,此邦滨于洞庭万顷雪涛中,特此烟云世界,宜为仙人之所栖托。图经号为神仙窟宅,有以也。昔茂林刘郎不解事,作妖妄一语,遂为千古腐儒口实。如回道人旧迹,昔贤遇之,志载之,故老能言之,岂尽属古人荒诞语哉?近嘉隆间,此去百余里观国山,有女真苟瑞仙者,修道于山之赤霞洞。初田间妇耳,遇一媪,啖以异草,遂绝火食,其后冰心朗彻,洞明教典,发言奇中,神于蓍蔡,不可枚举。嘉靖末,遣使者下敕,一再敦请之,不至。微示以攀髯之兆,次年龙驭上宾,卒如其言。后年近百岁,尸解而去。今相去不过三十余年,澧中父老犹有亲聆其磬咳者。予舅龚夹山及老医陈生与予言,其晤对甚悉,甫一见,即与夹山谈学、陈生谈《素问》。予谓此女黄冠,即不敢望南岳夫人萼绿华等,亦何减易迁宫中诸淑媛也。仙眠洲上有亭,即诗人李群玉水竹居。诗人诗思清逸而治,真所谓居住沅湘,宗师屈宋,枫江兰渚,荡思摇情者也。坐洲上,看水纹如练,声等哀玉,为之俳徊不能去。予谓游人曰:今日对面者,皆纹山绮水;神交者,皆禅宗仙伯诗人,亦一奇也。有客曰:仙禅,目所未见近于荒唐,不若诗人甚真。予曰:皆真实也。昔李群玉以诗鸣于唐,至今千余年矣,而更无有追步之者。吾直以目所未见求之,即诗人亦荒唐矣。相与大笑,浮曰数十而归。涉兰江观于绣水,遂放舟往游彭山。江底有兰,居民常有见之者,《楚辞》所云澧有兰也。过金鸭滩,滩水上拂,奔雷转石,声闻四五里。近山前为沅洲(如此则沅为澧中一洲,《楚辞》不宜对举矣,此小修附会之笔),《楚辞》所云:沅有芷也。舍舟登山,息于祠中。户外远近山峦,云奔雾列。予谓游侣曰:此隐隐者皆何山也?游侣曰:澧为烟云之聚而最胜者,南有药山,即惟俨禅师见长啸处也,上有清泉怪石,灵花异草,西南有浮山,即浮邱子采药炼丹处也,清玉之坛,白虎之水,淙淙四注,冷然清人肌肤;西北有太清山,即李凝阳仙人得道处也,远涧飞岩,灵泉秘洞,尤于诸山为甲。至于夹山、燕子山等,皆肩随踵接,羽翼烟岚,居士久住于此。一一以腊屐收之可也。予曰:有是哉,予将择其胜而老焉。会游侣多乞书者,予略挥洒数纸。独游山后,见澄江如委练,待儿取石下掷,山背滑不受石,石不得住,数跳而入江,激涛若雪以为乐。下山饮于老梅树下,月上始登舟归。山以高祖子李元则为刺史,有善政,民祠于此,故名。元则先以汰奢。得过,后改行,遂为循吏;盖文彩不及东阿,而政事过之,可祠也。石刻。

    [] 华阳王朱悦耀于洪熙元年( 1425 ),在王位时。为澧州龙潭寺铸大小铜钟两口,大者重约一吨,小者重约半吨。每当龙潭寺钟声敲响,震彻鼎澧,有龙寺晓钟 之誉。

    最值得一提的是澧州龙潭寺麒麟瓦,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传统神兽,性情温和,传说能活两千年。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有时用来比喻才能杰出、德才兼备的人。古人把雄性称麒,雌性称麟。麒麟貔貅的区别:麒麟是吉祥神宠,主太平、长寿。貔貅是凶猛的瑞宠,且护主心特别强,有招财纳福、镇宅避邪作用,它以财为食的,能食四方之财。汉族民间一般用麒麟主太平长寿,用貔貅来主招财、镇宅、辟邪。麒麟和貔貅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汉族传统民俗礼仪中,被制成各种饰物和摆件用于佩戴和安置家中,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同时古人认为龙有代表着神灵、天、帝王、交泰等意,所以龙渐渐被皇家所垄断。而凤凰也有贤明、调律(女人应备的品德)、志向等意。因此民间把麒麟、玄武作为自己的吉祥物广泛发展传播。天地诞生之初,飞禽以凤凰为首,走兽以麒麟为尊。又说,混沌初开有禽王凤凰和兽王麒麟。麒麟被过度追捧,谬之中央正土之兽,《淮南子·天文训》有云:
  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
  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
  中央土地,其帝黄帝,其佐后土,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
  西方金也,其帝少皞,其佐蓐收,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
  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

    从澧州龙潭寺麒麟瓦其外部形状上看,集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就于一体;尾巴毛状像龙尾,有一角带肉。但据说麒麟的身体像麝鹿,它被古人视为神宠、仁宠。麒麟长寿,能活两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麒麟是吉祥神宠,主太平、长寿。汉族民间有麒麟送子之说,另一种麒麟形象是头,马身,龙鳞。尾毛似龙尾状舒展。它的综合面不及那么广泛,不过名气也不算小,民间一般用麒麟主太平、长寿,也常用于镇宅,民间还有"麒麟送子"的说法。

      一、麒麟最擅长化解三煞、五黄煞、天斩煞、穿心煞、镰刀煞、屋角煞、刀煞白虎煞、二黑病星符。当阳宅遇到上列煞气,致家人居住不安、损人破财家庭不和、车祸、血光、离婚等麒麟镇之可保平安。麒麟是仁慈之兽,惩奸除恶保护好人。好人按奉保护之,恶人供奉反惩处。
  二、麒麟镇宅化煞能力最强,安奉之人要常感念镇护之情。在家中摆上一对,放时头朝门或窗外,能够消灾解难,驱除邪魔,镇宅避煞,催财升官,还有添丁之用。它与狮虎不同之处就是它不伤好人。
  三、麒麟在风水中就象万金油,旺财,镇宅,化煞,旺人丁,求子,旺文等,各方面都可以使用。并且麒麟摆放在室内,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对好人起到保护作用,但对坏人却疾恶如仇,如发现坏人,它就会咬,因此家中摆放铜麒麟,可以旺事业,化小人,制坏人。麒麟主正财,旺事业,催富贵,辟邪化煞,因此,在室内摆放一对开过光的铜麒麟,会给你带来家庭,事业等各方面的祥瑞。

     四、辟邪挡煞的用途,如门前见长廊直冲大门,犯了穿心煞。可用一对铜麒麟挡之,如果煞气弱,走廊不太长,可用一只铜麒麟来挡煞。

     五、有化解白虎的效用。在家居的白虎方位,安放一对铜麒麟,可化解白虎方的凶性,令宅内居住的人平安,特别是白虎方外面的烟囱或尖锐之物冲射到,更加要安放已开光的铜麒麟。

     六、有将家运转好、灾祸减轻用途。麒麟是吉祥的代表,将其安放在家中,镇宅辟邪,增添家中吉祥的作用,不单令屋主事业顺畅,连带财运亦会好转。除此之外,铜麒麟还能替主人挡去滞运的霉气。一般用于转运的铜麒麟最好是经过开光的,其力量才能发挥淋漓尽致。

    从澧州龙潭寺麒麟瓦的形状上说,澧州龙潭寺应建于先秦之前的战国末期,约公元前500年左右,稍早于白国公白胜公元前489年之前前数年。

五、     如何恢复澧州龙潭寺

    慈利县(澧州)龙潭寺寺院内,奇花异草满地,葱笼古木盈庭。唐代灵运禅师从西天取经天竺国引来栽种的五株合抱辛夷(木笔树,今唤玉兰)馨香四溢;唐代灵运禅师从西天取经天竺国引来的五株桫椤(树蕨)直冲霄汉,荫庇游人。更有战国时楚国令尹子文祠前雕塑栩栩如生的石女儿石羊驹等伫竖其间,妙不可言。唐初慈利县提刑李邕书写的《北海碑》(唐北海太守李邕讨岭南,虽大功却贬为澧州司马,即于此以为各寺院手书碑刻为事)、《澧阳帖》(澧州古碑拓本刻)、《右军书》(澧州旧存的王羲之书刻)、《道人龙》(一瓢道人,又呼画龙道人所绘的墨龙)等碑刻组成的碑林。明代华阳王朱悦耀于1425年铸造的一大一小两口精美铜钟。

    如何恢复慈利县(澧州)龙潭寺寺?使二千六百年的天下闻名的慈利县(澧州)龙潭寺寺再现,才是打开张家界市东线旅游的瓶颈之策。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2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回复 099hnlzl 2015-2-26 16:22
王正鹏: 据说现在己通车了
好!
回复 王正鹏 2015-2-25 16:01
099hnlzl: 对,正在三县交界处,崇山峻岭,恐怕是一辈子只能去一次的地方。
据说现在己通车了
回复 099hnlzl 2015-2-25 13:24
王正鹏: 现在好象是三县交界:桑植、大庸、慈利
对,正在三县交界处,崇山峻岭,恐怕是一辈子只能去一次的地方。
回复 王正鹏 2015-2-24 18:25
099hnlzl: 当时西莲开门办学搞得好,故而在那里开现场会。西莲还盛产天麻。
现在好象是三县交界:桑植、大庸、慈利
回复 099hnlzl 2015-2-24 18:16
王正鹏: 三合口茶,唐代裴汶沣州(澧州)刺史记载在《茶述》里了,三合口毛尖是三合口茶中最好的茶。你的记忆极准确。 ...
当时西莲开门办学搞得好,故而在那里开现场会。西莲还盛产天麻。
回复 王正鹏 2015-2-24 17:57
099hnlzl: 七十年代在省里工作时,省教委在湘西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要参观当时不通公路的大庸县西莲公社(现西莲乡),就乘车至慈利三合口,再沿着悬崖绝壁下的盘山小径 ...
三合口茶,唐代裴汶沣州(澧州)刺史记载在《茶述》里了,三合口毛尖是三合口茶中最好的茶。你的记忆极准确。
回复 099hnlzl 2015-2-24 17:41
王正鹏: 问好,献茶,三合口毛尖一壶
七十年代在省里工作时,省教委在湘西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要参观当时不通公路的大庸县西莲公社(现西莲乡),就乘车至慈利三合口,再沿着悬崖绝壁下的盘山小径步行十几里地到西莲。那情景至今难忘!在西莲公社参观时,用饭碗喝过生长在一座小山包上的三合茶。清茶入肚后倒吸一口气,但觉满口清凉。据说用三合茶煮的饭几天都不会馊。当时就听说三合茶是贡茶,最早是由三户人家合种的,故名“三合茶”。过去四十年了,不知我的记忆是否有误?或许,三合茶与三合口毛尖是两码事?
回复 王正鹏 2015-2-23 20:47
099hnlzl: 史料详实,难得!
问好,献茶,三合口毛尖一壶
回复 099hnlzl 2015-2-23 17:45
史料详实,难得!
回复 Lmd 2015-2-19 22:30
王正鹏: 给你全家拜年
祝你们全家大发羊财
祝你阖家欢乐
年年有愉喜洋洋
回复 王正鹏 2015-2-19 11:14
Lmd: 恭贺新禧
吉羊
给你全家拜年
祝你们全家大发羊财
回复 Lmd 2015-2-19 08:47
恭贺新禧
吉羊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