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运河文学的新声
王正鹏(土家族)/文
首先,要从1991年花山文艺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杨卓舒先生说起,那一年杨卓舒先生编了一套《中国新文学大系.绿洲》诗歌卷,此书收录了我的作品《如梦令.游桃源》“除夕罢,游桃源。仙境桃花花未发,遇仙桥畔人如花。意绵绵,留得游人忘了家。”,之后,我在北京地安门一个书店看到了这本书,通过这本书,我认识了以“运河文学”15岁就闻名全国的著名作家刘绍棠先生,刘绍棠先生18岁写了《运河的桨声》。
“起锚了,船动了,春枝跟春宝跳下船。十几只大船的桅灯一齐亮了,俞山松跟刘景桂站在桅杆下,雪白的桅灯照亮了运河滩,照见了运河的远方。运河里,响起一片行船的桨声。”刘绍棠小说《运河的桨声》节选。
我在张家界市大山沟里就对刘绍棠先生描写280里的北运河边的每棵柳树、每株蒲苇、每条藤萝、每座篱笆、每个土屋、每条小船、每个瓜棚、每堆泥沙、每根草丛、每条水汊、每块池塘、每只小鸟、每只蜂蝶,都描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把大把的280里北运河铺天盖地而来,这种独一无二、芳香浓郁的仙镜,使人着迷,令人神往的“运河文学”。
我在刘绍棠先生的家里,首先看到的是刘绍棠先生用钢笔绘制的京杭大运河草图,他说,他打算花一段时间完完整整的走一趟京杭大运河。
在当代运河文学作品中,刘绍棠先生当是运河文学的新声。
2004年,中辞网人员有人议论为京杭大运河申遗,2005年,中辞网人员还是议论将京杭大运河申遗,2006年,以张友茂先生为首的中辞网人员“京杭大运河申遗”发起工作正式起动,要人员有张友茂、金学孟、王正鹏、王泽生、楚水、王立祥、丘程光(新加坡人)、马莉、熊邦云、张林、吕海峰等。期间,主要人员反复讨论与研究,在完成主要文本后,张友茂先生即专程赴北京,与王正鹏、王立祥、马莉、张林、熊邦云、丘程光(新加坡人)、楚水等同志磋商与分工。随后,张友茂先生与王正鹏、熊邦云等拜会了全国政协常委舒乙先生(文学大师老舍先生之子)。舒乙先生对此十分重视与激动,在文本上作了题书,舒乙先生将京杭大运河申遗工厂带进了两会。这个文本为最早的中国大运河申遗资料之一,今天已然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中国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成功,时间是8年之长,但成功之后,京杭大运河还需要大量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去传播,去诉说京杭大运河,只有这样,人们才容易记住这条生命之运河。
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成功,标志着运河文学的新声已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