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2||
来源: 青海新闻网 |
发布时间: 2012-10-26 18:12:52 |
编辑: 刘志强 |
举城建设中的玉树
玉树重建现场,蓝色的救灾帐篷和简易住房
采访团车队穿过玉树结古镇积水的马路
9月7日早晨,太阳出来了,天空蔚蓝,远处的群山露出真面目。
车队穿过玉树州府所在地结古镇大街,向西面的隆宝滩自然保护区的方向驶去。地震后的结古镇上,除了蓝色的救灾帐篷和简易住房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缺氧不缺精神”、“北京城建”、“中国铁建”等字样随处可见。举城建设的景象令人震撼。
街头的行人、工地的建设者、为玉树重建提供给养的人、执勤的武警战士,还有忙碌的交警……一切都显得那么地“和谐”。
在建中的结古镇路面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积水随处可见。有一处马路被浑浊的大水横贯,通过这里的车被洪水淹没了引擎盖。附近,几名女交警尽职地指挥着交通,飞溅的泥水沾满了她们的整个裤腿,让我们肃然起敬。
玉树的人文景观是一部浓缩的藏传佛教史。如果没有地震,你可以沿着大大小小的寺院,追溯古老吐蕃和藏传佛教的千年历史。特别是坐落在结古镇北面木塔梅玛山上的结古寺,以建筑宏伟、文物丰富、多出高僧而闻名。
地震中受损最少的要算那些气度非凡的古树。他们依然坚强地屹立在这个高原古镇。
据介绍,这些古树非高寒之地原生树种,原来是许多年前用牦牛从西宁驮到玉树的。从西宁到结古,牦牛运树的艰辛真是难以言表。为了保暖和避免折损,先用毡子细心地裹好苗木,小心翼翼地驮到牛背上,一天行程结束时放到河里补充水分,次日天明再从河里抱起裹上毡子重新上路。这样抬上抬下反反复复,走45天才能到达结古镇,有的树苗分送到玉树其它各县时已经70天出头了,然后是艰辛的栽护。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一棵树每7年才长高1公分,无法想象,要耗费多少心血才有这枝繁叶茂。
结古镇不远处的新寨村玛尼堆,是世界上最大的玛尼石堆,据说多达25亿块。它们是祖祖辈辈的信教群众自发地一块一块堆积起来的精神巨塔啊!没有图纸,没有设计,没有营造的痕迹,只有心心相印、声气相通中灵魂对着苍天的呼唤与崇拜。这是在世界屋脊堆砌的另一种高度——灵魂的高度!而我们来的这个时间,震后的玛尼石堆正被围起来进行着维护,没有机会一睹其真容了。
青海省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省城乡住房和建设厅厅长匡涌7日向港澳媒体采访团介绍说,目前灾后重建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到7月底,1248个重建项目中,已经开工1222个,开工率达98%。累计完成重建投资290亿元。剩余未开工项目,8月份将全部开工。
在玉树,全年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40%至60%,冷季长达七八个月,“5月解冻,8月草黄”是真实写照,只有短短的几个月可以施工,其余时间都是大雪冰封。为了让灾民尽快入住,各施工单位坚持施工到10月份。而即使在这短短的施工期,大雨、冰雹不时光临。因此,取得如今的重建进度殊为不易。
亲近玉树,我们感受到,这里有地球上最顽强的动物,最顽强的植物,最顽强的人!
重建完成后的玉树,将是一个集商贸、旅游、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化高原新城。相信,不久的将来,当一大片“陌生”的村落拔地而起的时候,玉树将以崭新的面目呈现于世人面前。
祝福玉树,祝福三江之源。
http://www.qhnews.com/2012zt/system/2012/10/26/0109337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