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来源: 青海新闻网 |
发布时间: 2012-10-26 18:12:52 |
编辑: 刘志强 |
遥遥无际草原上飘动的神圣经幡
采访团车队冒雨通过海拔4824米的巴颜喀拉山
9月6日中午饭后,车队从海南藏族自治州鱼贯出发,向玉树藏族自治州驶去。
每当听到或看到玉树这两个字,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玉树临风”这个非常诗意的词语。
印象中的玉树,每年七八月份是最好的季节。风景如画、繁花似锦,精彩至极的赛马会让人心旷神怡,奔流的大江大河更是令人神往。
若不是玉树遭受地震这样的变故,大家的玉树之行应该是幸福之旅,那里没有丝毫的灾难,只有山花一样绚烂的幸福。
而此时此刻,让人牵挂于心的却是:震后的玉树还是那样的美丽吗?人们的生活是怎么样?还能看到结古镇上那世界级的创举——玛尼石堆吗?还能感受到结古寺那神秘的藏传佛教吗?带着种种疑问,我们的思绪已经飘向了玉树草原深处。
车队翻过河卡山,眼前便是漂亮的河卡草原:蓝天、白云、遥遥无际的草原、飘动的经幡,成群的牛羊和白色帐篷,像一幅画,让人沉醉。
过了温泉小镇,看到远处阿尼玛卿山主峰玛卿岗山雪白的尖顶了,阿尼玛卿雪山,常年积雪,这是藏族同胞心中的神山。
在去往三江源路上,随处可见玛尼石堆和五彩经幡,这成为藏地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景象。藏族群众在人迹所能到达的山口或山头,都堆起了玛尼石,拉起了经幡,撒满了“风马”纸片,以寄托他们对山水的崇拜。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江源人敬天惜地之情超越了个体生命的热爱,上升到了对一切自然万物的尊重与崇尚。
山玛尼、石玛尼、水玛尼
“唵、嘛、呢、叭、咪、吽”……
都说玉树神奇,尤其盛夏更特别,一会儿是艳阳高照,一会儿是黑云压顶;一会儿暴风骤雨,一会儿雪花飘飘,一日之内四季更替。车队翻过巴颜喀拉山不久,我们就领略了天气的如此突变。一片乌云袭来,瓢泼大雨直冲而下,室外温度也随之陡然下降。也许是高原反应,有的记者不适应这样的天气,冷得打起了哆嗦,幸亏车内的暖气解决了这一难题。玉树草原的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可谓“高处不胜寒”。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高原气候的多变和严酷。
大雨一直持续着,车外的大片牧场被雾气和雨水笼罩着,恍若闯入江南。但四周的高山、牦牛又提醒着大家,这里是青藏高原。几里一个的牧民帐篷,显得零星而孤独,屋顶开始冒起炊烟。
大家在车内不断地拍着窗外壮美的景色,虽然光线不好,但能留下纪念也是一份荣幸。
途中,盘山公路蜿蜒起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并且要翻越海拔高达4834米的巴颜喀拉山口。有的人因为严重的高原反应而头痛欲裂。而路边在赶修公路、铺设电网的工人们却还要冒着高原上稀薄的空气和冰冷的雨水施工,进行重体力劳动。
天色越来越暗。路,若隐若现。车窗两侧是层层叠叠的山影。
天阴路滑,车队谨慎地前行着。到了晚上8时许,离玉树还有200多公里的路程。雨越下越大,一天的车马劳顿加上饥饿,大家已经非常疲惫,而路途状况也不断出现。有几辆车不知什么原因掉队,通过对讲机不断呼叫,但始终没有回应,这可急坏了车队队长。为防止发生意外,车队队长立即采取措施,让一名经常跑这条道、经验丰富的司机停下,等待掉队车辆归队,其它车辆继续前行。约莫二十分钟后,掉队车辆陆续归队,大家悬着的心才落地。
车队艰难地继续在大雨中前行……
晚上11时许,车队终于驶进玉树县城。伴着昏暗的灯光,我们来到了一家饭店,外面的天气冷得人直打哆嗦,幸好,出发前准备的御寒棉衣帮了忙。饭后,我们在隔壁的一家宾馆安顿了下来。说是宾馆,但与我们平时所说的宾馆绝对大不一样,用木板搭成的房屋阴冷潮湿、极其简陋。要知道,目前正值玉树震后重建阶段,这样的条件已算是当地最好的了。
不远处,河水在喧哗,工地上加紧施工,那是最和谐的奏鸣曲。援建队伍通宵达旦地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给玉树人民盖房子。
夜色里,我们没有一睹玉树的真容,急切地希望黎明快些来临,想真真切切地亲近玉树。
我们时睡时醒地度过了玉树的这个不眠之夜。
http://www.qhnews.com/2012zt/system/2012/10/26/0109337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