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5|||
[三江源采访手记]护林员豆太
王正鹏(土家族)/文/摄影
我与《大公报》姜在忠社长登上黄河上游的望沙台后,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沙漠,随行的王东飚说了他们海南洲如何治理沙漠的情况,我也确实看到了沙漠中的沙棘树丛、与白杨树丛、杨柳树丛交织在一起时,与种植的草种什么瞿麦等相拥在一起时,确实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了。我想这些树木有没有人看守呢?我要寻找护林员。
黄河上游有三个广大的台阶,统称为一塔拉、二塔拉、三塔拉的总面积443万亩干旱沙漠滩,“塔拉”是蒙古语,意为干滩。塔拉就是远古的河床,资料上说可能是古黄河的河床,它所形成的三级台阶,可以看出远古时期河床的稳定长久的沉积。塔拉滩之所以闻名源于这里的荒漠化,由于干旱少雨、风沙危害等自然因素和超载过牧等原因,塔拉滩土地沙漠化速度日益加剧,严重影响着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这里土层很薄,涵养水分能力差。青海省已于1999年到2003年在塔拉滩开辟了生态治理区。目前治理项目已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一塔拉还是大非川古战场,唐朝名将薛仁贵率领的10万雄兵,在此遇到了40万吐蕃大军(吐谷浑王国)的伏击,在大非川一役中全军覆灭,成为了唐朝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在一塔拉一带,至今还有许多薛家人,他们自称是薛仁贵的后代。
随行的还是叫王东飚,当他在向香港、澳门主流媒体介绍治沙情况时,一个精神饱满的黑脸老头出现在了白杨树丛中,我问:“你叫什么名字?是干什么的?今年多大了?”。
黑脸老头说:“我叫豆太,是这儿的护林员,我今年74岁,在这儿看护了13年。”。
在沙漠中有护林员,新鲜,是守沙子?还是守草?我不知当初豆太老人是如何承接这份工作的。
十三年干了同样一件事,在沙漠中守着风,守着沙,守着似癞痢头上的几根可数的小草?!这就是豆太老人,一个沙漠中的护林员。
豆太老人不是很健谈,因为他是藏民,我和他语言交流起来很吃力,我也听不懂他说了一些什么,不过他说:他带我去采冬虫夏草、采甘草、采雪莲……,我说“很难釆到吧?”,他说“不难,我昨天看到了,就在那片树林子前面不远”。因为时间的原因,我没有时间随豆太老人去采冬虫夏草、甘草、雪莲,只好割别了。
豆太老人说:“我看你拍了不少花,那个花叫九头菊,是治疗高原反映的良药。”。
“怎么吃呢”?我说。
“很简单,采下花朵三、五个,放在开水中象泡茶一样一泡,象喝泡茶一样,吃过二、三次就行了”。豆太老人又说“他比红景天更快捷,更好”。
豆太老人,深深的在我脑海中扎了根。回到车上,我跟同行的《大公网》摄影记者苗鲁勇说“我今天拍了一组好照片,是一个老人的”,旁边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王竹说“把你那个照片发给我,行不?”,我说“他只是一个护林员,没啥好报道的”。《大公网》记者苗鲁勇一把推开车门,扛上摄影机朝豆太老人去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王竹也随风跟去,《凤凰卫视》的摄影记者倪红飞飞一样的跟去了。十分钟他们回来说“他叫豆太,今年74岁,看了13年这片林子,他才是这片沙漠改造好的见证人……”。
从这几位记者嘴中,我知道了豆太老人可以铭记的原因与形象,豆太老人对我来说,他不但敬业,更重要的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不问我拍摄花草有什么用,他直接告诉我可以治疗高原反映,告诉我去采雪莲……
看护员豆太,他的心比雪莲更洁白,比雪莲更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