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6|||
中国绘画近代名家名作(上篇)
王正鹏(土家族)/编辑
近日,在澳大利亚中文网上发现《中国绘画之近代名家名作》(上、中、下篇)之博文,发现博文中图片作者说明不明,作者介绍不明,这对于传播与欣赏中国绘画产生了极大的误差,据此修改之。
《浴雁》 陈之佛
陈之佛(1896~1962),又名陈绍本、陈杰,号雪翁。浙江余姚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教授兼图案科主任,上海艺术大学教授,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图案科主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中国杂志》编委,南京大学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浴雁》描绘了一双大雁在塘边栖憩的情景,一只浴后伫立岸边,静穆养神,一只正在水中涤羽嬉沐,一静一动相互映照,盛开的芙蓉和在微风中摇曳的芦苇与修竹处理得繁而不乱。这种幽美的境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白鹇秋色》 卢振寰
卢振衰(1889~1979),笔名浮山老人,广东省障罗人。原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白鹇秋色》采用双勾设色的方法完成,旨趣浓艳富丽.颇得北宗花鸟画要旨。画幅中间作两只白鹇,雄鸟傲立于石上,面向冰面眼神中流露出几分警惕的神情;雌鸟藏匿于花丛之中,体态悠然,似乎和身边的花草玩耍相伴。艺术家通过对这两只动物一张一弛、一静一动的生动描绘,再现了大自然中秋邑的艳丽和妩媚。
《白猿图》 张善开
张善开(1882—1940),名泽,字善开,号虎痴,四川省内江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白猿图》布局颇费心思,下边是淡淡的远山,微有皴擦,上方是崖壁上长出的一株古松,一只白猿俯居在松枝上,两眼露出机敏.似乎正要跃出。白猿身体与背景中的浅色几乎融在一起,很好地揭示了画题”穿林啸月游”的意境。
《豹》 熊松泉
熊松泉(1884—1961),又名庚昌,江苏省南京人。曾任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分校教授,上海画院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以左手作画,擅长走兽。《豹》图构思新奇,一只金钱豹箕踞在积雪未化的松干之上,似欲扑将下去.雪中捕食的神态跃然于纸上。从布局来看,画中松干自下而上,遒劲有力.金钱豹却自上而下,两相对比,更增加了金钱豹的咸势。从表现技法来看,树、豹皆体积感很强,尤其是豹子的处理,钱斑多而不乱,随豹子自身结构转折而浓淡有别,明显看出西方绘画对画家的影响。
《长春花》 王友石
王友石(1892~1965),名道远,号履斋,山东省招远县人。曾任北京画院院委,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春花》花繁枝密,叶蕊开张,沐浴着明媚的春光,它要把美丽的容貌无私奉献给大地.奉献给观者,来点缀祖国的太好河山。图中枝干以枯笔、干笔飞白扫去,花簇、叶片依阴阳向背各取姿态。尤其花蕊、叶梢刻画精细,可见画家匠心独具,写实功力深厚。
《春江水暖》 陈之佛
陈之佛(1896~1962),又名陈绍本、陈杰,号雪翁。浙江余姚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教授兼图案科主任,上海艺术大学教授,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图案科主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中国杂志》编委,南京大学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职。《春江水暖》画中点点桃花,红白相间,前后相映,几枝摇曳的绿竹,穿插其中,更显出桃花的娇艳。一只色彩斑斓的花鸭,悠然自得的嬉戏在流水中.追逐着飘落的花瓣,一派生气盎然的景象。此幅作品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充分地表达了”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脍炙人口诗句的意境。
《春意图》 王师子
王师子(1885—1950),原名伟,字师梅,40岁后改名师子,江苏省句容人,历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春意图》着力于对春意盎然的表现。画中所作皆为贞祥之物,显然是老株的白玉兰枝干遒劲,花开繁茂;红艳似火的茶花枝叶舒展,迎风怒放;几株修篁虽被遮挡,但其劲健的精神却透过夹缝透露出来;地面上的蒲公英也已开花,在淡绿的草丛中与玉兰、茶花争奇,就连无生命的太湖石也作风卷云状。再加上立于玉兰树上的一只禽鸟,使画中花树,湖石的风姿呈现出灵动奇秀之态,画中题有“禽语贞吉,竹报平安”之句,把画家良好祝愿的心意与图中景物融为一体。
《仿新罗山人笔意》 颜伯龙
颜伯龙(1898~1954)名云林,以字行,居北京。《仿新罗山人笔意》以小写意笔法为之清新秀丽赋色典雅表现技法丰富。惜其解放前南画北京为生活所迫终日手不停挥气息难得沉静为求多售题材、赋色又须人俗,但其笔墨功夫造型能力从画上可以看出非一般画者所能为也。图中直接反映了画家广收博取细密腴润艳雅飘逸秀媚动人的艺术风格。
《枫叶寒蝉》 齐白石
齐白石(1864一1957),汉族,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枫叶寒蝉》是齐白石工兼写风格的代表作之一。画面取枫叶一支,以大写意手法画出,简括、传神;一只寒蝉伏于叶上,正感知着浓浓的秋意,蝉笔法工致,呼之欲出,境界新奇而充满诗意。写意的树叶与工笔的寒蝉相互对比,其格调超脱高妙,力显神韵,洋溢着健康、有趣、自足和蓬勃的生命力。画面构图简洁,流露着画家对日常生活情景的热爱和朴实深厚的人生体验,通过水墨和色彩把自己真挚的情感,质朴无华地溶铸于笔端。
《芙蓉图》 黄宾虹
黄宾虹(1865—1955),名质,字朴存,亦作朴丞,别署予向、虹庐,中年更号宾虹,以号行,室名宾虹草堂。祖籍安徽省歙县,生于浙江省金华。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上海文艺学院教授、暨南大学艺术系教授、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9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1953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芙蓉图》画家以洗练而清俊的笔墨把枝茎的枯劲与芙蓉的秀丽抒写得淋漓尽致,在稍微点染的敷色中,淡与浓、疏与密、倚与直、强与弱化合成自然的内在美”,一种内在的笔墨精神。这为历代画家朝思暮想”的笔墨精神,在黄宾虹的,重新构筑和充实之后,呈现出一派生机,尝悟笔墨精神千古不变,章法面目,刻刻翻新”。故此,这幅画中的笔墨精神就体现了雄阔与秀逸的并存,刚健与婀娜的映衬。
《花卉》 陈半丁
陈半丁(1876—1970),名年,字静山,静庐,号竹环居士,浙江省绍兴人。曾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会会长。《花卉》这幅小品,海棠就向观者展现了一种含蓄凝炼、纯朴秀劲的景色。几抹粗壮苍润的枝叶是以篆隶的笔法写出,紧接着点染了散聚有致的花朵骨苞,而这墨色相浸的效果既沉着饱满又烘托出花叶的神采气韵,造成了浑然一体的结果。右三行通体的书法题跋充实了画面的力度,又形成了直与斜对比的情趣。画家在完成了书、画、印的工作后略加收拾,于是一幅一气呵成的海棠小品就是这样画成了。由此,不难理解,陈半丁的写意花卉造诣之高与其多年的修炼有关,既来自于厚积薄发,又发自画家的以情作画,以心作画。
《荷花》 于非音
于非音(1889—1959),又名照,满族,北京市人。原北京画院画师、副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荷花》图中荷叶肥厚,舒展大方,所以老叶虽残,却无衰败之意:荷花花朵硕大,在素静的背景衬托下清清袅袅,于绰约之中自有一股清冽之意。画中题款曰:“故都荷花向以六郎庄为胜,近则谐趣园独丰腴娇艳,静心斋独清瘦皎洁。言故都花木者所宜知也,合二者写此并记……”此画作于1941年,时北京沦陷于日寇之手已数年,了解了此一背景,此画之画意也不用尽言了。
《荷花》 陈半丁
陈半丁(1876—1970),名年,字静山,静庐,号竹环居士,浙江省绍兴人。曾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会会长。《荷花》是陈半丁喜爱表现的题材,既能展示他高超的笔墨驾驭能力,也寄寓着他的人格理想。这件作品画家以深浅赭绿表现荷叶的向背,用笔挥洒自如,叶筋勾得疏密得当,以墨双勾荷花,淡设水色,以赭墨画水草,用笔虚实相间,意气相连。画家并不是单纯的摹写物象,而是在其中寄予无限的情思。
《荷花慈菇图》 陈师曾
陈师曾(1876—1923),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孙,陈三立(陈散原)长子,陈寅恪之兄。曾任江西教育司长,南通师范学校教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教授,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中国画导师。《荷花慈菇图》荷花荷叶都仔细地勾了筋脉,用笔凝重,与徐渭、八大和吴昌硕、齐白石的画法都不一样,这或许是他在日本国所受的博物学教育留下的痕迹。
《红梅》 高希舜
高希舜(1896一1982),湖南省桃江人。曾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红梅》用浓重、苍古的用笔勾勒虹梅主干,施淡墨。浓墨反复皴擦。以增加红梅的老辣沧桑。其枝于孤高清拔,苍老若虬龙,若隆石.若英雄起舞。花蕾清润,或疏或密,繁花如簇。清香绝俗。中花用朱缥点出,笔意俊秀.设色润泽、风姿独具。画家纵放自如劲健潇洒的写意手法生动地呈现给观者。
《红梅》 陈师曾
陈师曾(1876—1923),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孙,陈三立(陈散原)长子,陈寅恪之兄。曾任江西教育司长,南通师范学校教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教授,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中国画导师。《红梅》,画家以深浅赭墨写梅画石,以浓淡变化的曙红点染梅花,红梅的造型形式感很强,梅枝的穿插布局都经过了仔细地推敲,用笔老辣,笔力苍劲,浓淡相宜。梅花的点染也脱离了自然状态下的梅花,已不是真实地写照,而是对画家心中之梅更超脱、更本质的诠释。
《画众生墨》 于非音
于非音(1889—1959),又名照,满族,北京市人。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画众生墨》图中所绘牡丹花和蝴蝶形象刻画细致精微,从茎干、枝叶到花头的用线严谨讲究,劲挺有力;蝴蝶、枝叶之墨与花头之红形成对照,富贵典雅并具有装饰性。此作在提炼加工的基础上未失写生的鲜活感,画面依然生机盎然。
《菊花图》 蒲华
蒲华(1830—1911),原名成,字作英,初字竹英,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浙江省嘉兴人。寓居上海。《菊花图》此图取庭院一角,湖石上下有几株菊花昂首挺立,疏密得当,地面杂草丛生,颇有野意。菊花以勾填法表现,菊叶以点彩法为之,风骨神韵,跃然而出。花前湖石淡墨勾勒点苔,空灵剔透,与后面菊花的繁茂形成对比,拉开空间层次,也更突出秋菊古拙艳雅的傲然之气。
《空谷》 刘奎龄
刘奎龄(1885~1967),字耀辰,天津市人。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文史馆员。《空谷》这幅画以近景为主,远处仅以线稍加渲染勾出一点山廓,暗示出山之幽远,并以此衬托虎之娴静。虎伏卧在一块巨大山石之上。山石自左向右伸出,上边长着一棵古松,下边临一沟壑,一道山溪顺沟墼流泻,景物不多却自有幽深之意。图中岩石侧锋、中锋并用,笔干墨涩,把岩石的坚硬质感表现得十分突出.与苍厚的松树一起,把虎的皮毛衬托得似缎子一样光滑,意态安详的虎抬头远望,露出山中大王的威势。
《孔雀》 张聿光
张聿光(1885—1968),别署冶欧斋主,浙江省山阴(今绍兴)人。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副校长。《孔雀》画中孔雀设色艳丽,动态自然,松散的用笔恰当地表现出尾羽的蓬松,而扭动的曲劲把顾盼自身的孔雀灵动之气表达得淋漓尽致。横伸出来的花枝、孔雀立足的石块和淡淡的远山简约的处理方法,使孔雀更显神采。
《岭南春色》 陈树人
陈树人(1884年-1948年),原名政,名韵,又名哲,别号“葭外渔子”,以字行。别署猛进,晚号安定老人。广东番禺化龙镇人,曾任《广东日报》、《有所谓报》、《时事画报》主笔,广东优级师范学校教授、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岭南春色》在传统布局和笔墨的基础上,大胆运用色彩,表现了岭南春色的灿烂。但画中的题诗·鹧鸪声里木棉红”等句.又表达了画家在国民革命方向转变之后对当初红红火火局面的怀念。灿烂的春色也掩盖不住画家心中的失落。
《柳塘水翠》 李鹤筹
李鹤筹(1894—1966),山东省德州人。曾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河北艺术师范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柳塘水翠》笔墨清爽,设色典雅,浓淡适宜.技法丰富。画中表现一只翠鸟伫立枝头,造型生动,正转身欲飞,入塘寻鱼。柳树枝干分明,有的弯曲横曳有的纵逸斜出,有的蜿蜒而上,有的垂落而下,交叠错落,柳叶顺势而生,柔软飘拂,使翠乌有了一个合适的栖息环境。画家水墨粗服描写枝干,笔法道劲自如,皴擦勾染利落,水墨中融入色彩,韵味无穷,使画面明快简洁,清新幽稚,独具一格。
《梅花》 赵云壑
赵云壑(1874-1955)初名龙,改名起,字子云。江苏苏州人。《梅花》用笔凝重古拙的梅干,盘虬怪屈,劲如弯铁,任意交错,或竖立劲直,或委婉横刺,或猛回而上,或俯探而下,颇具古篆笔意。尔又梅萼点点,含苞欲放,自伸展怒放之余透皎洁清新之韵,山石略加勾染,淡敷色,布嶙峋,正为梅干后盾。右边三行行草自上而下,与梅相向,点化主题,正添诗意。通体信笔迅疾,气势鼓足——真乃暗香袭人矣。
《梅花双鸟》 赵梦朱
赵梦朱(1892—1985),原名恩熹,号明湖,河北省雄县人。曾任京华美术学院教授、华北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梅花双鸟》画幅上下作梅花两枝.一枝冲天直上,枝头花开正艳;另一枝宛转低垂,刚劲中带几分粟媚;枝上两只雀鸟,依偎相伴,一只俯头对望梅花,另一只则侧头左右顾盼。古人尝云:”写梅取骨。”这里艺术家没有过分强调梅花遒劲刚挺的骨力,而使柔枝与小鸟相映成趣,这种不似之似的意蕴表达出平淡天真的艺术旨趣。
《梅花水仙》 吴徵
吴徵(1878—1949),字待秋,名徵,以字行。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曾任上海美术会监事。《梅花水仙》梅花的不屈、水仙的高洁是画家无言传达出的真情。图中梅干虬曲怒张,侧锋干笔方硬顿挫而出.花瓣用浓淡朱色点染,变化丰富,横的长枝挺秀坚韧,枝梢露出笔的尖锋,更显得清新峭拔。水仙运笔圆润,前后俯仰,生态倍出,花瓣取势含蓄,用勾勒的圈瓣画法,浓墨点染画蕊,清润皎洁,抒写了画家清高孤洁的情操。
《鸣喜图》 陈之佛
陈之佛(1896~1962),又名陈绍本、陈杰,号雪翁。浙江余姚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教授兼图案科主任,上海艺术大学教授,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图案科主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中国杂志》编委,南京大学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职。《鸣喜图》发挥了他细腻精湛的技艺,众喜鹊情态各异,叽叽喳喳地分布在花、树、石之间,与梅花、茶花、月季构成一幅“喜上眉梢”的喜气洋洋的生动画卷。画幅左上方题有“为庆祝建国十周年作”字样,可见画家运用中国传统的谐音、象征手法寓意祖国吉祥美好。画家是在借鹊之“喜”来表达心意情怀,将喜“鸣”之。把吉庆祥和的气息透过生动活泼的情态尽现于画幅之中。
《墨松图》 汤涤
汤涤(1878—1948),字定之,自号双于道人,又号太平湖客,江苏省常州人。旅居北平,晚年居上海。《墨松图》取松树枝干的一段,树针不多,但枝干前后伸出,虬曲怒张,铿锵有力,斩钉截铁,一种傲然之气油然而生。此图可以看作有两个“旷字形相连而成,枝干转折方硬有力,干上老皮斑斑驳驳,凸显老辣,干笔顺势勾廓,再用淡墨晕染,几个枝丫或用焦墨画出,或是突梢挥洒,力显老干披霜,笔力劲健,粗犷、豪迈。
《牡丹蜂雀》 于非音
于非音(1889—1959),又名照,满族,北京市人。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牡丹蜂雀》图的主体是一株牡丹和几只小雀、数点蜜蜂。为把牡丹雍容华贵之姿表现出来,画家采用了低视点的表现手法,把地平线压得很低,整个背景不画一物,用一片纯净来衬托风姿绰约的牡丹。牡丹枝干遒劲,在碧叶繁茂中花朵盛开,数点蜜蜂忙忙碌碌,围着花朵转来转去,四只小雀在枝干间嬉戏。在画家精心的经营中,欣欣向荣的富贵之气溢满画面。从题跋中看出,此图画于我国宪法公布之日,画家借此表达自己欢欣鼓舞的心情当可一目了然。
《牡丹双鸽》 程璋
程璋(1869~1938),宇瑶笙, 安徽省休宁人。《牡丹双鸽》这幅画,恰当地把两者安排在一起,把人们积极向上、祈祷美好的愿望推向高潮。此图的布局严谨而疏朗,多以没骨法为之,石块与茎叶用偏冷的墨赭、墨绿的色调以衬托粉艳的花朵,立于石上的两只鸽子,一白一黑,顾盼相望,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画家用笔用墨,细劲工放,层次分明,用色渗彩冷暖相对,写敷适度,整体风格酣畅流动,清丽典雅。由此可见,程璋不失海派丹青妙手的写牡丹之大家风范。
《南瓜》 金城
金城(1878~1926),巩北,一字拱北,原名绍城,号北楼、又号藕湖,祖籍浙江省吴兴县。生于北京,曾任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廨襄谳委员,编订法制馆、协修奏补大理院刑科推事、监造法庭工程处会办。中华民国时任众议院议员、国务院秘书、参与筹备古物陈列所。1910年他创立了中国画学研究会,担任中国画学研究会会长。《南瓜》是一幅很有生意的作品。图中取南瓜熟时一个片断,画家按明暗、生长规律以没骨法勾出一个个南瓜,随类赋色,遗貌取神。为了不使南瓜掉下摔坏,用竹竿搭了一个架子,更使画面有一种悬空的感觉。南瓜叶用浓淡墨依向背写意画出,更衬得南瓜红透似火,有一种瓜熟蒂落的感觉。由此幅作品可见,金城已开始师法自然,重视写生。
《拟丰道生笔意》 黄宾虹
黄宾虹(1865—1955),名质,字朴存,亦作朴丞,别署予向、虹庐,中年更号宾虹,以号行,室名宾虹草堂。祖籍安徽省歙县,生于浙江省金华。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上海文艺学院教授、暨南大学艺术系教授、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9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1953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拟丰道生笔意》这幅小品,两株朝着同一方向伸展的花木,看似结构得毫不经意,可你细细琢磨后,就能从平淡中品出高妙来:老辣苍拙的运笔,浓淡自在的用墨,挥写出散漫中的严谨。枝干扶疏,双勾没骨,其自然之神韵,草木之秀美,在画家串意而为的笔墨运行中,流露出“无穷自在”的神趣。
《拟元人棠上白头图》 颜伯龙
颜伯龙(1898~1954)名云林,以字行,居北京。《拟元人棠上白头图》集中反映出画家的花鸟画艺术成就。颜伯龙在广泛吸取元代以来花鸟名家创作经验及艺术成就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创新形成工笔勾勒中伴有写意手法的绘画风格劲健清润神韵自然,趣味生动。在他的画中既有元代钱选、陈琳的清润淡雅又有王渊、张中的简逸秀淡。此图笔墨清爽浓淡适宜,赋色雅致。三只白头翁位立枝头动静俯卧相互呼应笔墨丰富生动各种花树意笔点出洒脱自然。构图满而不塞色彩艳而不俗,于豪放中含有温雅气势连贯极富生动自然之趣。
《枇杷》 齐白石
齐白石(1864一1957),汉族,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枇杷》取日常小景,通过酣畅的笔墨把生活摄入画面,遗貌求神,无论在造型、笔墨和结构、创意上都成自家风范,处处洋溢着欢乐、健康、开朗、旺盛的生命力和画家独创的风采。
《秋荷齐》 齐白石
齐白石(1864一1957),汉族,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秋荷》所绘花叶或以淡赭铺染,或以淡墨出之;荷茎则一笔到位,挺健有力几至通贯全幅;莲蓬、花头造型简练大方。整幅作品风格刚健清新,用笔干脆纯熟,墨、色富有对比但不失和谐,点、线、面的穿插布排颇为讲究,从局部图尤可感受到画面的分割构成之美。
《秋葵蜻蜓》 赵时桐
赵时桐(1847—1945),字叔孺,晚号二弩老人,浙江省鄞县人。《秋葵蜻蜓》取常见庭园一角,按景写生,可见画家写实功力的扎实。左侧湖石水墨晕染,玲珑剔透,韵味无穷,一枝秋葵见缝生长,劲挺生动,秋葵叶侧出旁生,真意倍生。几朵秋葵花迎风开放,吸引着蜻蜓前来嬉戏,一动一静使画面真实感扑面而来,使观者产生一种入画观赏,身临其境的感觉。
《秋林散牧图》 赵时桐
赵时桐(1847—1945),字叔孺,晚号二弩老人,浙江省鄞县人。《秋林散牧图》是一幅表现以马为主体的画作,画中之马一棕一白,相依相伴,宁静安祥。画中虽无人,却给人有人在左右之感。此图选取草地一隅,图中的两株古树峭拔硬挺,树干斑驳遒劲,虬曲怒生,枝丫努力向上,树法取元人笔意.表现中秋时刚落叶树之状态。两匹骏马悠然自在,信步闲游,自得其乐,表明画家希望能像骏马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心境。白马取正面,棕马取侧面,姿势各异,互相比衬,从而增加了画面的生动灵活气韵。
《芙蓉双鹭图》 王震
王震(1867一1938),字一亭,号白龙山人,浙江省吴兴人,生于上海。曾任中国佛教会会长,中国艺术家协会理事。《芙蓉双鹭图》中芙蓉与双鹭如此天然地相处一景,这是王震的自然造化。其中蕴含着慈悲为怀、物我一体的感悟和胸臆,也是画家的天赋、柔性、自由取向的表白。图中,临溪观望的双鹭,冷静沉默的石矶,朴茂华润的花卉以及任人遐想的空白,在繁茂而简练的笔墨和轻捷活泼的色调烘托下,演奏着一曲山间野趣的梵声。面对着自然中的生灵,面对着造化的意境,画家不禁心里一念,一念而动为求心里的一方净土,而净土的妙乐源于施人的随缘,源于不贪不俗的心胸
《芦雁图》 高剑父
高剑父(1879一1951),早年名麟,后改名吝,字爵廷, 以号行,广东番禺人。1908年主持广东同盟会,在广州起义中任联军总司令。创办了春睡画院、南中美术院。曾任广东省立工业学校校长、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梭校长、南中美术院校长,中山大学教授、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广东美术会会长。《芦雁图》中两只芦雁在苇丛水边低飞,意态悠闲,颇有野趣。值得注意的是,这件作品对背景的处理,吸收了日本国绘画的一些表现方法。远处芦苇只有两三片苇叶用墨较重,其余叶片皆是淡墨,疏疏落落,隐现于大块面积的渲染之中。水滨用大笔画出,墨色也较清淡。在这种简淡笔墨的对比下,两只芦雁越显精细、精神。
《牡丹》 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名俊卿,字昌硕,一作仓石.号缶庐,70岁后以字行,浙江省安吉人。曾任江苏安东(今涟水)县令,后居上海。曾为西泠印社社长。此幅《牡丹》描绘富贵之花盛开的情景。花分两组,有聚有散.有多有少,形成对比。左下方的花以勾填法表现,线条流畅,层次分明,中心的一组花,以没骨画法,花办尽情舒展,色泽腴润.笔法凝练。画家十分熟悉所要表现的对象,将其不同的姿态和神韵表现得恰到好处,真实、生动。在这幅画中,画家重点追求的是表现牡丹花开的红艳和灿烂,展示花开季节的盎然生意,使画作洋溢着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从而充满了感染力。吴昌硕作画用心良苦,推敲再三,反复斟酌,因此下笔能一气呵成,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枇杷双鸟 陈树人
陈树人(1883~1948),原名政,以宇行,别署猛进,晚号安定老人,祖籍广东省番禺。国民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蒋介石剽窃后,陈树人作为国民党的元老,对蒋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于是开始淡出政治舞台,与何香凝等一起组织画社,专心绘画的探索。
《秋鹰图》 高剑父
高剑父(1879一1951),早年名麟,后改名吝,字爵廷,以号行,广东番禺人。1908年主持广东同盟会,在广州起义中任联军总司令。创办了春睡画院、南中美术院。曾任广东省立工业学校校长、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梭校长、南中美术院校长,中山大学教授、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广东美术会会长。《秋鹰图》显然有此含义。画中雄鹰伫立苍老树干之上,羽耸颈探,英姿飒爽,似欲腾空扑飞。形神毕现之处,画家所寄予其中的伺机大展宏图的情感不言而喻。这幅画中的树干皴擦用笔随体积转折而有明暗变化,墨淡而干涩,使树干质感颇类山石;雄鹰羽毛则顺势用笔,墨重而润。鹰与树的这种处理手法上的变化,使毛羽显得极有光泽,益发衬托出鹰的雄健。
《人间富贵花》 赵云壑
赵云壑(1874—1955),一名起,字子云,江苏省苏州人。《人间富贵花》以平稳奇峭的构图,使高低错落的富贵花形成一种动势,在古拙率意的行笔中,写实写意,取花之正侧俯仰,飞动于点划浓淡.舒龙卷云,惊蛇入草,沉着施色,运笔洒洒,“蕴万象于胸臆,施灵动于腕间,笔底留住千古韵,但写富贵满人间”。画家悟出了吴昌硕以书入画如锥画沙,气贯大体不加娇饰,金痕石味巧为丹青的个中玄理,信笔疾写,逸笔草草,写出了深厚苍劲,画出了古味新声。读赵云壑画,通体舒畅,一片清馨。
《三千年结实之桃》 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名俊卿,字昌硕,一作仓石.号缶庐,70岁后以字行,浙江省安吉人。曾任江苏安东(今涟水)县令,后居上海。曾为西泠印社社长。《三千年结实之桃》表现的是寓意福寿千年的寿桃。画家只撷取桃树的局部,用笔凝练遒劲。寿桃设红黄二色,以没骨画法表现.鲜嫩娇艳:桃叶以大笔泼洒,浓淡相间,层次分明,枝干竖写两枝,各有不同,又一侧枝呈孤形垂下,伸展生动,使画面富有变化。题款。三千年结实之桃”不但与桃干、桃枝形成浓淡变化之趣,而且与寿桃两相照应.让全图神气内敛。
《神仙福寿图》 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名俊卿,字昌硕,一作仓石.号缶庐,70岁后以字行,浙江省安吉人。曾任江苏安东(今涟水)县令,后居上海。曾为西泠印社社长。吴昌硕,《神仙福寿图》是吴昌硕代表作品之一。他以草书笔法画石,其法草而不率,纵而有节,较好地表现出怪石的秀与拙的韵致,他以篆隶笔法画梅,造型奇崛,苍劲有力;水仙用笔流畅,虽然朝向一样,但并不呆板。两者对比,更显水仙的空灵松动,飘逸清新,有神仙一样的风姿,与梅花的古朴把画题揭示出来,寄托了画家的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狮》 何香凝
何香凝(1878一l 972),女,号双清楼主,广东省南海人。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狮》仅有一雄狮横卧在缓坡上,似乎在梦中时受惊扰而醒,有些恼怒地抬头逼视前方,两只前腿虽然并未抬起,但爪子却已抓入地中,随时可以一跃而起。卧着的狮子,非但无丝毫纤弱之意,反而威猛的气势毕现,让人难以相信此画出自女子之手。画家何香凝为廖仲恺之妻,初学画时入倭国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在这件作品中,雄狮体量巨大,体积感强烈,五官刻画细致入微,结构准确,调子随结构变化而深浅不一,带有明显的西方绘画的痕迹。应该说,这种写实的表现手法,在当时不仅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能适应鼓舞国人的需要。
《双鸡图》 高剑父
高剑父(1879一1951),早年名麟,后改名吝,字爵廷, 以号行,广东番禺人。1908年主持广东同盟会,在广州起义中任联军总司令。创办了春睡画院、南中美术院。曾任广东省立工业学校校长、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梭校长、南中美术院校长,中山大学教授、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广东美术会会长。《双鸡图》是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绘画的光影处理技法。所以虽然布局仍是中国传统绘画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模式,但在具体对象的表现上,除中国绘画固有的笔墨运用外,渲染而出的物体之体积,正反映出岭南画家们的艺术主张。
《双狗图》 刘奎龄
刘奎龄(1885~1967),字耀辰,号蝶隐,天津文史馆馆员,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双狗图》是画家走兽画中的精品,所画对象是人们常见之物。上方耸立奇石,兼工带写,似宋画中突兀的山峰;奇石后边的几页芭蕉,色淡而轻,与奇石相互遮掩,形成一种虚实相间的效果,颇具野趣。奇石前的草地上,画家以工整细腻的写实手法,描绘了两只狗的形象,细而不腻,工而不板,真实生动,富有神韵。画家把历来都认为难以形状的家犬描绘得形神毕现,充分反映了画家深入生活观察和严谨的造型能力。
《双猴》 熊松泉
熊松泉(1884~1961),名庚昌,字松泉,以字行。江苏南京人,寓上海。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双猴》图画了两只猴子在山崖上嬉戏,背景是与大树纠缠在一起的蔓藤。猴子蹲居的山崖上山石坟螬,罅隙间杂生着草本植物,两只猴子一静一动,天然之意趣漾于画面。这件作品构图完整,健硕的猴子居于画面中间,山崖虽看似不甚险峻,实则下临深谷,崖上的老树繁茂中带有枯枝.悬挂在枯枝上的一只蔓藤被猴子抓在爪中,直垂至崖上,给画面增添了生气。两只猴子的神态也很生动,尤其是抓住蔓藤的那一只,似乎在嬉戏时突然受到了什么惊扰而警觉顾盼。
《双虎图》 张善开
张善开(1882—1940),名泽,字善开,号虎痴,四川省内江人,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双虎图》可贵之处在于既含有张善开画虎的这种特点,又在表现手法上吸取山水画的一些用笔,使虎的结构准确而不刻板,把山中之王的威风尽现在毫端。
《松石图》 吴湖帆
吴湖帆(1894—1968)初名翼燕,后更多万,又名倩、倩庵,字遹骏,东庄,历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美术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浙江美术学院国画教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松石图》描绘在奇石、丛草之中,耸立一株古松,枝干挺拔,峻峭朗硬.意气风发。此图立意新奇,是画家对现实事物有了某种理解、某种感情,再用手中之笔把对象表达出来,从而创作出新的形象。昕绘树木、奇石等物像不求”形似”,而是重在表观自己的强烈感触和对所绘崇物的崇敬之情。画家笔下的松树,上下穿插,不见树梢,与奇石为伴,长年承受风雨的侵袭,枝干向右侧弯曲,却繁茂而不枯亡,体现出坚忍不拔的品格。图中以拙涩、老辣的皴笔勾勒主干.再施淡墨、浓墨反复皴擦,使其具有沧桑感,从而突出古松老而弥坚的性格。
《松鹰图》 齐白石
齐白石(1864一1957),汉族,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据《松鹰图》题跋可知,1935年春齐白石正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国立北平艺专。此幅作品先参加艺专教授画展而后捐赠学校,具有特别意义。据此并可推测此画作于]935年或1935年前。松、鹰为文人画常见的题材亦常为齐白石表现,图绘虬松老干上苍鹰兀立,松干枝条以大笔挥就,提按间尽含篆隶笔意,松针则密实细劲,与松干笔法大异其趣,在语言运用上形成鲜明对比。苍鹰身姿伟岸,目光警觉,气宇轩昂,鹰头至鹰尾羽毛全以中锋、侧锋用笔,笔随形走,形以笔现,落墨大胆自如而不逾矩,笔势及枯淡干湿变化丰富而精彩。
《岁朝图》 王震
王震(1867一1938),字一亭,号白龙山人,浙江省吴兴人,生于上海。曾任中国佛教会会长,中国艺术家协会理事。《岁朝图》精取了吴昌硕的构图和用笔,吸收了任伯年的着墨与敷色。图中的盆景、梅桩、杯壶、蔬果凭借着书法和印章的帮衬,辅以土里土气的如意和稚拙可掬的不倒翁,平添了些许欢庆的气氛和古色古香的情趣。王震的高明之处就是把这些文人关注和民间喜欢的物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营造着雅与俗共存、情与趣相携的意味。
《岁朝图》 汤涤
汤涤(1878~1948),字定之,小字丁子,号乐孙,亦号太平湖客、双于道人、琴隐后人,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岁朝图》是一个常用的画题,民间逢年过节喻示吉祥、太平,多取动植物的谐音,如蝙幅之福,百合之和,牡丹之贵等,不一而论,文人以此画题入画也是民间文化雅化,文人精神世俗化的结果。
《岁寒交图》 蒲华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名俊卿,字昌硕,一作仓石.号缶庐,70岁后以字行,浙江省安吉人。曾任江苏安东(今涟水)县令,后居上海。曾为西泠印社社长。《岁寒交图》是吴昌硕、蒲华二人精心合作的产物,描绘了风寒严冬的梅竹不畏风霜,挺立傲然,不为命运所屈服的精神。图中一枝老梅道劲拔张,风骨自存,朵朵梅花如繁星顺势而生,熠熠生辉;旁边淡色瘦竹细挺有力,不畏霜冻,更显英雄本色。冬寒料峭,梅竹相交,同甘苦,共命运,愈显俊爽。此作真诚地表达了两位画家心中梅竹互伴、共生永有的良好愿望。
《桃花》蒲华
蒲华(1830—1911),原名成,字作英,初字竹英,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浙江省嘉兴人。寓居上海。《桃花》册页中柳叶飘拂,桃花绽放,“细雨微风春正好”的意境尽显画家笔端。蒲华绘画功力深厚,山水、花鸟无所不能,尤其册页小品更是信手拈来,多有情趣,深得造化之妙。
《桃蓝》 齐白石
齐白石(1864一1957),汉族,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桃蓝》以粗笔率意画出一只竹篮,内盛两只硕大熟透的桃子,鲜艳欲滴。齐白石创作取材广泛、平实,各种日常习见之物皆可入画,看似平凡,实则真难于表现。此图只有两桃却给人一种刚从桃园采摘归来的喜悦之感,充满了生活气息,平淡之中富有浓厚的亲情和淳朴的人情味。
《藤蔓图》 齐白石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清,后取名齐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白石山翁、寄萍老人等,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星斗塘人。曾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9年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1953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藤蔓图》图中藤萝弯曲缠绕,或用浓墨,或用焦墨,花絮簇簇丛生,风姿动人,看似盘绕无序,实则生机迥出,构图满而不塞,形成奇崛洗练,排霁纵横的画风。
《瓦雀图》 王震
王震(1867一1938),字一亭,号白龙山人,浙江省吴兴人,生于上海。曾任中国佛教会会长,中国艺术家协会理事。《瓦雀图》此画为王震66岁之作,所绘秋枝、麻雀正是其拿手的题材。作品中枝干苍硬有力,枝条乱而不乱,用笔方折生拙,但不似吴昌硕老辣,墨色的枯淡干湿变化使画面的空间层次分明;置身其中的麻雀形态各异但刻划又不面面俱到,寥寥几笔即写出其传神之动态;从麻雀和枝条的经营布排来看,画家很讲究点、线、面的穿插关系,造型与笔墨间的韵律和节奏感使作品具有一种古雅朴茂的格调。
《五色梅》 吴微
吴徵(1878~1949),字待秋,号春晖外史,一号鹭鸶湾人,浙江省崇德人。官京兆知事。《五色梅》继承传统,并有新的创造。图上梅花千丛万丛竟相开放,繁而不乱,有疏,有密,疏密得当,尤以繁密见胜。枝干交错,蕊萼分布,主次分明,层次明朗,达到密中有疏,多而不繁。所绘梅干,用笔遒劲,顿挫得宜,富有质感。各种点花法,变化多端,都能生动地表达出梅花的特有形态,井通过对梅花神韵的刻画,抒写自己的情怀和抱负。
《萱花》 蒲华
蒲华(1830—1911),原名成,字作英,初字竹英,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浙江省嘉兴人。寓居上海。《萱花》是他偶见女画家马湘兰作品后,用己意再创造的新作。萱花用色已非自然之色,而是画家艺术加工的理想之色。
《菊花》 陈半丁
陈半丁(1876—1970),名年,字静山,静庐,号竹环居士,浙江省绍兴人。曾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会会长。《菊花》小品,呈现着勃勃的生机和古拙的韵味。那朵朵开放的秋菊,在浓淡枝叶的掩映之中,以傲然的姿态冷对着无情的秋风。这就是荒郊野外的秋菊。这里的构图是平实的,但运转着变化;这里的笔墨是含蓄的,但透射着精练。这里的题跋之书法、压角之古印与菊的一族对应呼唤,表现着整体的格调,张扬着金石刀味,在黑白对抗的感觉中洋溢着敦实古茂,传播着田原之趣。
《依样》 吴昌硕
黄宾虹(1865—1955),名质,字朴存,亦作朴丞,别署予向、虹庐,中年更号宾虹,以号行,室名宾虹草堂。祖籍安徽省歙县,生于浙江省金华。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上海文艺学院教授、暨南大学艺术系教授、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9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1953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依样》是“依样画葫芦”之简称,表明画家在实际对葫芦写生时,不变其法。其实画家在作画时,并非如此,只是借题发挥而已。葫芦用鹅黄色没骨画法,颜色艳丽明快,在墨色厚重的大片叶子的衬托下,形成对比,画面十分鲜亮。整幅画中以淡墨枯笔将藤蔓肆意缠绕,使整个画面气韵生动,墨趣横生。
《鹰》 金城
金城(1878~1926),巩北,一字拱北,原名绍城,号北楼、又号藕湖,祖籍浙江省吴兴县。生于北京,曾任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廨襄谳委员,编订法制馆、协修奏补大理院刑科推事、监造法庭工程处会办。中华民国时任众议院议员、国务院秘书、参与筹备古物陈列所。1910年他创立了中国画学研究会,担任中国画学研究会会长。《鹰》就是一幅古味很重的作品。一雄鹰居高临下,寻找着目标,其身形从头到脚都有一种警惕感,尤其双眼更是炯炯有神。高崖之下潺潺流水点出环境的优美,山涧、峭壁用浓墨勾廓,淡墨分出阴阳向背,四周再点缀各色杂草,草的运笔与鹰的羽毛迥异,以衬出鹰之雄姿勃勃。
玉兰黄鹂 于非音
于非音(1889—1959),又名照,满族,北京市人。原北京画院画师、副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玉兰黄鹂》画面上是一枝斜偃摇电的白玉兰花,花枝上一只光鲜亮丽的黄鹂抬头上看,上方左角一只振羽回环的黄鹂与它呼应。花枝迎风摆动,每朵花瓣都随风吹拂而微微摇动,似乎在与嬉闹的黄鹂应合。在蓝底上的白玉兰隐秀温润,黄鸸的颜色更显活泼,把早春景色装拇得秀美灵动。画面右下角的题款为“仓庚耀羽.玉树临风”八个字,点出画家文雅安逸的意趣。整幅画面色彩艳丽富贵,具有浓郁的装饰风,构图安排主次分明、疏密有致,是一幅精心巧制的工笔花鸟画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