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exun.com/junhuazhang/default.html张俊华博士,白族,云南宾川人,有五年中学教学经历。1997年10月至2004年7月留学于英国,获伯明翰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教育学方向)。2004年回国,任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助理,主要从事教育领导与管理、学校文化研究、中学校长培训、高等教育教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工作。兼任英文学术刊物《教育行政及历史杂志》国际编委,南非比托大学教育学院博士论文校外评审
博士论文导师Peter Ribbins教授是国际教育领导学管理学界最为顶尖的教授之一,是我的学术和精神导师导师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以至于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他会同意收我为他海外的关门弟子。跟随导师的5年,我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提升都是导师的心血。我很幸运我还是英国那种从中世纪就传承下来的接受传统的师徒教学方式的学生。每次师徒见面的讨论,他的态度和教诲令我终身难忘。不论他如何权威,给我意见和建议时,都会说,“ Can I suggest you?.Would it be possible for you to…?”对我的尊重和理解,令人刻骨铭心。而我博士论文的每一章他的修改,一段一段用铅笔的修改,都凝刻一个老教授的严谨和用心。但我离开英国在整理书籍时,我实在不忍将他改过的论文废弃。后来我的论文得以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也是导师的苦心。当我确定再度访英的时候,我即刻给Peter发电子邮件。十几年来,我一直叫导师Peter,直呼其名,并非不敬,只是在英国的课堂,学生是可以呼老师名字的。Peter住在距离伯明翰的一个小镇,开车约四十分钟。西方人好像都喜欢隐居不愿意住大城市。2006年我来英国来看Peter时,是我在英国的朋友老郭送我去的。这一次我坐火车去导师来接我了,还是那么精神矍铄,我想我要是他的年纪可能早就风中残烛了。到了车前,我才发觉居然导师夫人我的师母Maureen也来了。真是不好意思,但是我也很感动的。
请导师和师母在中餐馆用了午餐,然而去导师家。在导师家呆了两个多小时。给导师送的礼物他很喜欢,西藏的挂毯,针刺的风景画,领带和丝巾等。导师在他书房把他夫人画的水彩画制作成卡片送给我。师母的画技水平蛮高的,我看许多专业人士也只能望其项背了。师母原来是一所优质女中的校长,退休后的生活也多姿多彩。绘画,钢琴,歌唱等。周末她还在教堂里的合唱队唱圣歌。他们没有孩子,却琴瑟相鼓,相儒以沫。
两个小时是在导师的书房渡过,一开始谈话,却又是学术、研究、教育、学校、课堂等这些主题。我向导师报告我目前的研究和思考。如我在写专著《优质学校的基本特质》框架,主要价值取向等,以及名校长的个人及专业发展研究等。导师给了若干建议和意见,使我茅塞顿开。我们讨论的一个重点是:什么是研究?研究的价值取向究竟是什么?还有就是研究教育领导学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也许我要用毕生来回应的问题。不过我目前所能理解关于什么是研究的问题,我认为研究应该是基于现实、解决问题,扎根实践和改进实践的。判断研究是否有价值的唯一标准是研究是否有利于改进实践、创新知识和建构理论,只有体现这三大功能的研究才有价值,而研究则需要不断学习、思考和行动。
感谢师恩,不辱师教,宽以待人、严谨治学、厚积薄发、学术至上我想就是导师给我的精神财富,也是我毕生的追求,除此,夫复何求?
2010-6-20英国
现实、传统、国际、人文 [原创 2011-11-28 11:10:16] 字号:大 中 小
俊华按: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主办的“第1期长三角中小学名长高级研究班高峰论坛暨结业典礼”于2011年11月26-29在杭州举行,来自江浙沪三地的两百余名校长参会,部分校长代表在此峰会上汇报自己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之后由点评人予以评点,我评点的是浙江省衢州二中潘志强校长,他的主题是“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评点之余,觉得自己在十分钟之内谈了许多也许零碎的观点,本着publish or perish的思想,根据记忆,整理了如下文字,以鞭策自己不断思考,同时供各位教育同仁一起思考中国的问题。
现实、传统、国际、人文
听完衢州二中潘志强校长关于“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报告,报告中讲述了他关于“适合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我想谈四点浅见。
1,现实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直在追问一个问题?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什么是一流的教育?或者说什么是适合的教育?应该说,潘校长的“适合教育”这一理念是扎根于我们教育的现实和现状的。那我们都会追问,我们今天的教育的现状是什么呢?我以为可以用这几句话来总结:学前教育像小学,小学像中学,中学像大学,大学像小学,那么这种教育现状适合学生吗?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吗?而适合学生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小学很幸福,很愉悦,很快乐,中学很规范,重视学生的行为规范,有教育惩戒,而大学要很严谨,其中包括严格和谨慎,也就是说大学可以宽进严出,有一定的淘汰率,而做学问应该要小心谨慎。作为学生最应该辛苦和劳累的应该是大学、研究生,也就是当人心智成熟的时候,而不是相反。我想起我曾看过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一个演讲,大家知道乔布斯所创立的苹果是美国最具商业价值的品牌,他的Ipod, Ipad, Itune ,Iphone 等开启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而像他这样天才一个奇才,大学却没有毕业,他上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College,因为他认为大学教育并不适合他。同样的Facebook 创始人Mark,使用Facebook的全球人口超过七亿人,可以说是全球人口第三大国家,而Mark却没有从哈佛大学毕业,尽管哈佛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大学。所以说,潘校长提“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发展的理念,也就是说,教育有时是“犹鱼饮水,冷暖自知”,我们需要不断调试管理、课程、活动等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也就是说,适合教育的目的是弘扬个性、尊重差异和挖掘潜能。
2,传统性。这种理念是根植于我们的传统和历史。对于传统文化,我个人一直有一种敬畏感,金耀基教授有一个观点:没有传统的现代化只能走向虚无,我想在此基础上表达一个观点:没有传统的国际化只能走向虚无,我以为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忠孝,由此衍生出来的五常精神“仁义礼智信”,固化了传统中国社会所有人的思维和行为。然后反观我们的现实,我们只能看到价值的迷失和信仰的缺乏。深圳公务员殴打他的姐姐,辱骂他的母亲,厮打他的父亲,咬他的父亲,父亲的衣服都被他咬烂,也许这只是一个案例,但这是冰山一角,还有小悦悦事件,18人从身边经过无人施以援手,这些事件引发我们的思考是什么?所以潘校长的理念与实践中不仅仅是重视传统,而是在传承文化,传承文明,传承道统。
3,国际性。这种理念渗透着一中国际视野,国际情怀和国际精神,潘校长主要通过“师生互访,课程研发,课题研究、文化交流,环境保护,低碳校园”来实现的,中国的现代化是以环保作为代价的,从这个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尤为重要,要培养学生的敬畏意识,敬畏什么?敬畏生命,敬畏律法,敬畏天地和敬畏自然,一个有敬畏感的人才是一个有德性的人,反之,一个人天不怕地不怕,无法无天,这样的人最可怕!由此我还想谈一点思考:我们需要国际精神吗?需要向国际同行学习吗?有大学校长认为中国大学总是要像世界一流大学学习,借鉴,这意味着中国大学永远只能邯郸学步,只能鹦鹉学舌永远只能差人一步,他们认为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学术标准有自己的学术规范,这个观点一听很有道理,但实质这是极为危险的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思想。阿拉伯文明是世界上最为灿烂的文明,但是最终这种文明还是衰落了,原因就是单一民族,单一语言,单一信仰,对外来的文明缺乏最基本的包容和开放。再想想大清帝国为什么衰败,其根本原因就是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唯我独尊。所以,国际性,国际理解教育的本质是学会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对于文化,只能尊重多元入乡随俗。
4,人文性。这种理念关注人的尊严,价值和命运的维护,关注的是人格的塑造,关注人的终极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上个世纪发生在美国的中国博士卢刚杀人案,原因就是卢刚没有拿到最佳博士论文奖,为此他枪杀了爱荷华大学副校长,几位教授和他的同学,这几位教授是美国航空航天宇宙局的顾问,他们的离世也是国际物理学界的重大损失,想想我们培养这样的人才有用吗?还有黄谷阳案,药家鑫案,一个弹钢琴的手指,他的钢琴技能技术可能已达到相当的高度,然而他却用那把刀连续七八刀刺向受伤的流血的弱势妇女,我们培养的人有人文性吗?只有工具性!而丧失人性、灵性、感性和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潘校长的办学实践中已经体现了这种人文性,学校的的终极目标是建设文化,建构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有安全感,有幸福感,有依恋感和归属感。在这个精神家园中,没有语言暴力,没有肢体冲突,很安全,很愉悦,很快乐,彼此之间牵挂对方,心灵,灵魂找到归宿。
最后我想谈两点思考:
一是文化扬弃。虽然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传统文化并不是我们教育的全部追求。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指出用儒家思想建立起来的政府是世界上最腐败的政府。所以儒家相信人性本善,认为人人可以教化成人,而法家相信人性本恶,所以需要法治需要刑制。我认为文化的发展需要四个阶段:传承、扬弃、转化和提升。因此,潘校长在未来的办学过程中如何传承,如何扬弃文化是需要进一步深思的,同时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点也是在传承文化中必须考量的。
二是西学为体,今天的中国教育界有点全盘西化,在教育理论界影响我们的都是西方理论:新行为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多元智能,成功智力等,我们所运用的方法论行动研究,叙事研究,个案研究,还有校本管理,有效教学等都是西方概念。五十,六十年代我们学前苏联,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学美国,澳大利亚,芬兰。我想要表达的是我们如何在学习中提升自我,如何在借鉴中建构自我,如何关注自身的文化身份和本土意识?进而建构中国自己的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谢谢。
2011-11-28 于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319丽娃河畔
人生 理想 信仰 [原创 2011-12-11 21:02:48] 字号:大 中 小
日前,应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马淑颖校长邀请,给该校高中全体学生做了主题为“人生、理想、信仰”的报告,由于场地限制,部分学生集中在报告厅,其余学生在各自教室聆听。我先请同学思考并回答4个问题:你认为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有哪些?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你该怎样度过一段无悔的中学时光?你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然后围绕西方科技及其影响;人生的理想与信仰以及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三个方面展开。
报告中我谈到电灯、电话、无线电、手机、飞机、汽车、X射线、试管婴儿、电脑、互联网、Yahoo、Google、 Facebook、 Twitter、巨磁电阻,GPS等这些西方科技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这些科技发明改变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推进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也谈到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一个礼仪之邦曾经的辉煌,以及传统社会“仁礼”“忠孝”等这些核心和基本价值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但是时至今日,我们的现状是科技的落后和文明的失落。其间我讲了许多科学家的故事如爱迪生、贝尔、钱学森、李世光、袁隆平等,并总结出这些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是实验,实践,质疑,探索,是研究,严谨,无私,牺牲,坚持等,人文情怀是是淡薄名利,甘于寂寞,是慎终如始,贡献社会等。
报告中我在不断追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崇拜权势?崇拜金钱?崇拜利益?崇拜名声?抑或其他?我谈到汉代的“汉初三杰”,留侯张良在功成之后,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心态急流勇退,始得以善终。也谈到和珅敛财的总和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国库15年收入的总和。虽然富可敌国,但被嘉庆上台后立马处死,“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然后我一声叹息 “名利是缰锁,牵缠时,逆则生憎,顺则生爱;富贵如浮云,看破了,得亦不喜,失亦不忧”。我也提及比尔盖茨在1995-2007是全球亿万富翁,13年蝉联世界首富,然而在2008年却捐580亿美元给Bill&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世界首富巴菲特,在2006年捐300多亿私人财富给慈善事业,是美国最大的私人捐款。继而指出人生的意义不是物质而是精神,精神的富足超越一切,精神的愉悦甚于一切;精神的建构需要善良,需要博爱,需要孝道,需要忠诚,需要宽容,需要共存;只有如此,精神才会快乐,精神才会幸福,而助人才是快乐之本,慈悲才是幸福之本。
同时我给学子们提出要终身修炼的十项素养包括培养一种阳光心态,建构一种自强的精神,坚守一种善良的信仰,形成一种学习的习惯,养成一种文明的行为等。最后我与学子共勉:学习的价值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健全,精神境界的提升。
报告过程中与学子们有诸多互动,同学们思维的敏捷度和责任感以及会场的文明程度令我感慨不已。马校长在报告之后给我学生的感悟我反复阅读,我在体悟每一位学子的内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想从下面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学子们的思想、理想、豪情和责任,我想这就是中国教育的希望和未来。
听后感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二(1)班俞陈昊
张教授的讲座或许是我听过所有讲座中最令人激动的一次讲座,其观点之犀利,论述之明确,的确让我们不得不思考。
第一问中的“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在许多人,那些功利主义的人,看来,学习是为了他们获得更多利益的垫脚石。但这是否又是教育之根本,抑或学习之根本?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学习本是一种高尚的、理性的(甚至是超理性的)。灵魂的修炼过程。他所习的,不单是“E=mc^2”这种学术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习是为了让人能从“混沌”中见到(窥视到)真理的影子,这同样与教授的“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一脉相承。就从我的个人阅历而言,我所知道的大部份(甚至包括有时候的我,这个本体)依然关心着“食物,衣物,金钱,享受”,但这是不是活着的意义?即是说人有不同的DNA,但人起初就共同追求一个(或几个)共同的命题,而这些命题便是哲学家口中的真理。柏拉图口中的逻格斯,而如今,受到“利益”的诱惑,我们逐渐失去这种目标(或者说,这种目标,被利益的驱使所淹没了)。引入到学习上,难道学习不是为了一窥真理吗?而除了这一点,学习同样是人了解谦卑与为何要谦卑的一个重要途径。
乍看之下,谦卑似乎很难与学习挂钩,但历史上公认的两大智者,苏格拉底与爱因斯坦,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学习与谦卑。苏格拉底一再强调“我所知道的,只是我的无知”,无知者为什么会被称为最有智慧呢?原因有二:(1)苏格拉底的谦卑(2)当了解得越多时(即使地月日人的总和都多)感到不足之处也越多,就像古语:“一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一样。
创作分析,一直是教授口中的一个话题,欧美的创新的确应该是我们中国应该学习的,例如,“Baidu”仿“Google”,“人人”仿“Facebook”等。
我们缺少的是一种思维能力,一种创新的能力,而这一切又关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亡。
听后感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二(2)班张黎芸
今天下午,我们来到阶梯教室,听了一场关于“人生、理想、信仰”的讲座。
讲座生动又极富哲理,为我们演讲的张博士列举了数个古今中外的名人名事。首先,他从中国与西方两地的差距为话题,引出中国之所以不敌他过国,就是因为缺少了创造力,现在人们所使用的高科技技术,都是来自于西方的科学研究,当然,也因我国的当代素质不胜于他国,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之称,更应有文明,做到博爱而不自私自利,有道德感召力,微笑待人,然而如今,这些东西却淡化了,相反,国外却可以将其做得更好,这不应让我们感到羞愧吗?
如今,科技发明,改变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推进人类文明的进程,许多科学家就是因为有了质疑精神,创新精神,永不言悔与坚韧,才可以坚持到成功,这些,不正是我们学习过程中极为需要的吗?不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吗?
由此,我们可以创转想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自己的兴趣、自己的追求,也许追求只是为了名利、金钱、权势,但是这一切是不必强求的。因此,我们需要调整我们自己的心态,正如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有精神富足才可以超越一切,精神愉悦才可以超越一切。只有构建善良、博爱、孝道、忠诚、自强、阳光、文明、共存、引导等,我们才会幸福快乐,才会找到生命真正的价值所在。
因此,我们应该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所在,自己的使命、自己的责任。于是我们应该日日反思,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而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听了这场讲座,我感到受益匪浅,可以终身受用!
听张俊华博士报告后感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一(1)班王佳涛
在听张博士报告的前一周,就听说要听一个什么演讲,也没在意是一个怎样的演讲,只是感觉可能是一个大人物。在那节课开始之前,老师告诉我们在班级里听,我们高涨的热情有点受打击,因为没了去大厅听的兴奋。然而,我突然受到了幸运的“眷顾”。老师邀请了我们班5个同学前去聆听,我不知怎么的竟被老师点到,有这样的殊荣!
到了那里,因为坐在第一排,略微有点紧张。稍等一会,就见到了张俊华博士。他给我的第一感觉仿佛有点和“博士”不太像。我个人拙见:一个博士应该要略显苍老。经受过岁月的洗礼。然而,他,年轻外向,举止优雅,仿佛青少年的朝气依旧在他身上。
他插上U盘,点开幻灯片,几个大字呈现在PPT上:人生 理想信仰 。我一看,明白张博士应该是教政治或者是哲学的。他又马上提出了四个问题,都是关于我们自己的。还让同学发表观点,有的同学说东西方的差异有法律,科技,人文和思维方式等。他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终于,他引出了他的主要内容:我们与西方国家到底有哪些差距。随着一张张PPT点过,和张博士犀利的言辞中,我们发现,现代社会那些非常重要的事物与工具几乎都是西方创造的,像什么电话、电视、飞机、电脑、网络等等。这不禁质疑了我们中国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我们带着疑问接着往下看,我们看到了中国以往的成就,包括四大发明,以及我们有着礼仪之邦的光环。接着,博士说道:“我们应该要像论语中说的那样“仁宽信敏惠”,“温良恭俭让”这让我们懂得了不少,他随后又说道,我们还欠缺西方国家的“质疑、问题、创新、实验、探索、严谨、无私、牺牲、坚持精神!”一连串的词语让我们深深引起了思考。的确,我们多了应试的考试,少了开拓创新精神的方式,多了一个个标准答案,少了一些些质疑和探索。他还列举了中国很多具有上述品质的的人,有袁隆平、钱学森等,他们的爱国、探索、创新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
随后,他问了一个更具深度的问题:活着为了什么?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获得了答案:人活着不是为了金钱、权势、名声,而是为了贡献社会。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早已被人们抛之脑后。
最后,他给了我们十条有用的东西:十种一生应该修炼的心态:1.培养一种心态(阳光) 2.构建一种精神(自强) 3.坚守一种信仰(善良) 4,。形成一种习惯(学习) 5.养成一种行为(文明) 6.深交一位知己(共存) 7.拥有一位导师(引领) 8.掌握一种生存技能 9.挖掘一种特长(兴趣) 10.提升一种能力(原创)
我相信,张博士最后送给我们的十点一定会在我们接下来的人生道路上起到作用。我也感恩能有这样一次好机会培养一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希望我的人生能因此更加绚丽多彩!
听后感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二(4)班沈璐
星期一的班会课上,学校组织全体同学听讲座,一位博士的讲话仅为一个多小时,但意义极为深刻,对平时的生活学习帮助很大,让我受益匪浅!
博士讲的内容很多,也从多方面来探讨问题,比如要有创新能力,要注重礼仪,要有人文情怀等等。他所说的我都听得很仔细,但说真的,我做的记录不多,但有四个字,我写得很大,让我感受颇深“甘于寂寞”。
我顿然觉悟,其实我所缺少的一直都是这个。我常常拿不定主意,即便有什么想法,只要别人一说别的,就会跟在别人身后去做,可以用跟风来形容我自己吧。博士说,凡事都要立场坚定,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不可以跟风,别人一说,自己的主见就软化。
是这样的,他说的很正确,我突然想到开学时选拓展课,其实我对理财与金融情有独钟,但在同伴们的一再怂恿劝说下却选择了不很喜欢的其他课程,其实挺后悔的,但这都是我不甘寂寞惹的祸。
自己找准的方向就要执着于自己所追求的一切,权力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别人。学会甘于寂寞吧,别总跟在别人身后像只永远长不大的小绵羊,该独立的时候就要独立,不可能永远有只手搀扶你前进,未来是靠自己去打拼,去创造的!
博士后来又讲了许多,譬如培养心态,建构精神,掌握技能,深交知己等一些终身需要修炼的,让我回味无穷。
感谢学校能给予我们这次机会,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这次讲座意义极为深刻,让我久久沉浸其中!
沈璐
11.11.28
人生、理想、信仰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二(1)班张菡薇
周一,张俊华教授到我校为我们进行了讲座。在这场讲座中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要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如何确定自己的理想,如何维护自己的信仰。
讲座开始,张俊华教授就让我们来谈论中西方的差距。就以科技而言,西方世界所造就的发明不胜枚举,并且大部分发明都在21世纪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我国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却在当今社会起不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我们一直在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发明和创造,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啊。
想中华民族5千年的历史难道还比不上一个只有三四百年历史的国家吗?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无论在科技还是文明上都无法与之相比。这是为什么?我想还是因为现在的中国人太过在意物质生活,为了利益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出卖自己的灵魂,那些人认为金钱是最重要的,孰不知最重要的是一颗善良、坚韧的心。
我们不妨去看看那些民国三十九年的学者。他们无不是在国外有非常优渥的物质生活条件,然而他们却毅然决然的放弃了,经过万重艰辛再度投入祖国母亲的怀抱,为新中国的强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张教授说这就是道德感召力,是责任感。
我们不难想象在他们进行研究时经历了怎样的艰苦环境,但是他们并不放弃,他们永不言败。在一次次实验失败之后,他们仍在坚持,一种使命感和爱国的情怀告诉他们:他们不能就因此而放弃,就算身患重病,也因站在了革命前沿而感到无怨无悔,感到无限荣光。
那么我们呢?在拥有了很好的物质条件之后就不去努力,不去思考,只想一直这样混日子到自己一生的终结,到最后才惊觉自己的一生是如此的可悲可叹吗?也许我们无法达到那些优秀学者的高度,但是我坚信,只要去努力、去实践,那么有时结果已不再重要。
可是仔细想来,我们真的无法超越吗?不,我们是可以的。现在中国的科技都是在模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开动的脑筋,做一些原创发明呢?
有很多像我们一样的高中生都有如此宏愿,然而世事总是不如意的,他们会觉得内心受挫,会对周遭的事物感到厌恶,这时我们就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其实,失败并不算什么,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想没有失败直接成功反而是痴人说梦。
事实上,我们要感谢失败,它除了让你获取更多的经验之外,也会告诉你谁才是你身边关心你的人——是那些看到你失败仍毫不犹豫站在你身后给予你鼓励的人,是那些看到你失败仍坚定不移信任你的人。你要珍惜他们,无论多大的风浪都不要放开他们的手。
我想要的人生是一个无悔的人生,我的理想就是不让自己碌碌无为,我会用自己的汗水保护自己的信仰。
张俊华教授告诉我们要有阳光的心态,要自强、自立,要善良文明,要懂得敬畏,要学会使自己生存……
听完这场讲座,我知道我做的还不够,仍然需要努力。社会需要我们的创新,然后这还不够,还需要我们以善良、以文明的心与行动使社会变得和谐。
“人生 理想 信仰”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二(2)班顾玉婷
其实我们是否想过自己的人生是什么,理想又为何,有是为了什么而去追求,是为了自己吗?
当听了张博士的想法后,我便清楚的知道了我所纠结的答案了,而这些也引起了我的反思······
现在大多数的学生都并不清楚和明白自己究竟为何而学习。或许他们只知道不学习是无法考上大学的,进而也无法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家长们也只是向他们灌输名与利的说法,在心中渐渐产生了唯我,自私的幼芽。
还记得在那烽火的年代,战争的年代,那些读书人是为了什么而读书呢?是为了国家的振兴,那当新中国成立后是为了什么而读书呢?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拥有对于国家的使命感,责任感,这正是我们现在大多数的人所缺少的,所以他们那些人对于读书只是为了今后的生活,并不关心国家大事。没有了责任感,如何成大事,又如何学会担当?
在张博士所讲的科学家的小故事中便有谈到钱学森先生等科学家的爱国情怀,爱国之心,这也是让他们刻苦努力学习的动力,望学成之后,能报效祖国,为国家的发展出自己的力量。而现在的孩子少有此种强烈的情怀,很难有所顾忌,担当,只因为没有那种责任之感。
关于张博士所说的关于人生,理想,信仰的观点,我认同,并且我认为一个人若没有对于国家的爱与责任,那又如何去负担自己的人生,追求自己的理想,支撑自己的信仰,精彩地活下去?
当我们对于自己的国家有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其他的一切便不再会是问题,“仁”,“礼”在我们面对国家荣誉时便会深印心中,中华文明也不会遗失在时光之中。
人生,理想,信仰,或许现在并非很明白,我却相信他会在自己寻找中主动找到自己,责任,使命,不应丢弃······
人生 理想 信仰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一(1)班周杨
今天,我们在阶梯教室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俊华老师的精彩讲座,我深有所感。
张俊华老师主要为我们讲了关于“人生、理想、信仰”的话题。开头老师就向我们提出了这样四个问题“你认为中国与西方国家差距有哪些?“,“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你该怎样度过一段无悔的中学时光?”“你的学习终极目标是什么”?
在听了老师讲座后,我觉得,中国与西方国家最大的差距是在科技上。现如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技,但是中国在科技方面与世界领先水平仍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西方科技对世界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小到家家户户用的灯具,大到开车出行用的GPS定位系统,无一不是西方科技的成果。所以,我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把中国科技水平真正提高上去,中国才能进步,才能跻身大国行列。
中国的历史上也有一段时期科技水平以及文明程度遥遥领先世界,例如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曾经的文明古国。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所谓礼仪之邦必须得有“仁”“礼”,仁就是指爱人如己和爱人胜己两个方面,其中包含有恭、宽、信、理、惠。礼主要包含有温、良、恭、俭、让。我相信只有真正做到这两个方面的中国人,这样的中国才能称为“礼仪之邦”。
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过:做事先做人,只是老生常谈,也是我这一辈子最深刻的感悟。在世界上,那些曾为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位科学家,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精神:质疑、创新、实践、探索、严谨、无私、牺牲、坚持、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慎始如终,以及最重要的贡献社会。
老师又谈到了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同样的老师向我们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活着为了什么?崇拜权势?崇拜金钱?崇拜利益?崇拜名声”?我们都将他们一一否定了。名利是缰锁,牵缠时,逆则生憎,顺则生爱;富贵如浮云,看破了,得亦不喜,失亦不忧。人生的意义不是物质而是精神,精神的富足超越一切。我们要明白:助人为快乐之本,慈悲为幸福之本。张老师的一句话至今令我回味无穷:即使这个世界不容我立足下去,我也要像钢铁一般生存下去。
张老师第三点提到了“我们的使命与责任”。
张老师教导我们,每天要勤反思,每课要多反思。每天要问自己“你今天开心吗?你课前预习了吗?你学会倾听他人了吗?你和他人互动交流了吗?”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十种素质,(1)培养一种阳光的心态。(2)建构一种自强的精神。(3)坚守一种善良的信仰。(4)形成一种学习习惯。(5)养成一种文明行为。(6)深交一位共存知己。(7)拥有一位引领导师。(8)掌握一种生存技能。(9)挖掘一种兴趣特长。(10)提升一种原创能力。
在听完张老师的讲座后,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懂得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博大,更理解了学习的价值不仅是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人格健全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人生、理想、信仰》听后感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二(1)班蔡一丹
11月21日,华师大的张俊华博士来我校做了一个有关《人生、理想、信仰》的演讲,使我得到了很大的启迪,尤其是对理想和信仰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张博士从西方科技及其影响讲起,近代西方发展得很快,尤其是在科技创新方面。尽管中国古代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也有不少科技的创新和发明,但是,由于我们的理想和信仰定位的缺失,同样发明了一样东西,却用在了享乐和无用方面。最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我们发明了火药,于是制造出各式各样的烟花,供王公贵族茶余饭后或是在节日庆典上增添乐趣。而在西方,诺贝尔发明了火药后,便发明了许多先进的武器武装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强大。中国在很早就发明了指南针。然而,指南针发明后,中国人由于封建迷信的思想影响,拿着它到处去算风水。而西方发明了指南针后却用于航海,用来引领自己踏上从未涉足的陌生土地,并且和武器配合起来使用,用于征服世界。
中国不是没有创造发明的能力,它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然而,当发明了一样东西以后,中国人便止步不行,而西方却会利用它发明更为先进的东西或是创造对自己有利的条件。造成的结果相差如此之大,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正是由于中国那时正值封建统治,限制了人们的思想,中国的人们缺乏伟大的理想和信仰。
理想和信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乔布斯正是有了“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理想和信仰,他才会设计出ipad、Mac等极富创意的产品和应用平台,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达尔文正是有了周游世界,进行实地考察,探索未被人们发现的奥秘的理想,出版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周恩来正是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理想,成为一代中国的优秀领袖,引领中国走向光明和平的未来。有理想信仰的前提就是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人生的意义在于精神的富足和愉悦,而非物质上的享受。只要拥有善良、博爱、孝、忠诚、宽容的品质,就能做到精神的富足。人生的极致是以天下为己任,得而不喜,失而不忧。要想培养修炼身心,我们应常阅读、常思考、常质疑、常反思。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树立一个理想,坚定一个信仰,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人生的价值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二)1班杨浥尘
所谓人生,说到明了便是人活着,有思想有感知有情感。所谓理想,便是只有人活着才能有的,然而活着的人并不一定会有理想,因为这世上仍有那么多碌碌无为的人,你无法否认他们的存在,也只能说他们的人生没有意义。相比那些有理想的人,他们的人生甚是空虚、暗淡了点。所谓信念,也许这有和信仰沾上些关系,而就个人角度来说,他的存在更是渺茫了。
有很多人在写这些类似于“人生”、“未来”这种东西时,总喜欢挖出一堆平日里不用的生词来写,来描述。在他们看来,这加深了名字到文章的深度。可是,原谅我不喜欢复杂,更不会跟你大谈什么豪言壮语,所谓人生,那就是自己的生活,不属于别人,只属于自己的财富。而生活便是一天又一天的简单的日子,生活叠加生活,就是人生了。
是的,人生是自己的,没有谁可以左右,但这只是理论。生活不是一次充满技术性的会议,它远比任何一种学术性的东西更复杂。世界上最复杂的不是什么学科难题,而是那些没有答案的东西,没有答案,也无人知晓答案。
人活在世上,也不得不被社会“左右”,被他人“左右”。看看我们周围的一切,有多多少少的东西,不是我们所创,我们只是在享受别人的成果。比如,电灯、电话、手机、电脑等等,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西方科技的成果。我不敢想像若是有一天我们失去了这一切,我们的生活又该怎么办?所以,我们注定当不了独善其身的圣人与隐士。我们必须也为自己的人生做点什么。至少,我们要让我们自己的人生有意义,有价值。
我们应学会知足,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一味的想去拥有的人是自私的,终有一天他会因此而失去一切。知足常乐,这可以让我们自己的人生显得轻松些。
我们应学会珍惜,对于我们所已经拥有的一切而言,我们应当珍惜。不能浪费也不能过度收取。珍惜那些你拥有的,珍惜那些关心你的人,珍惜你的每一天人生。也许你可以说人生有那么多时间,何足珍惜。可是时间一长,你会后悔,后悔当初没有珍惜。
我们应当懂的感恩,我们活在世上,有那么多人给我们爱。如果我们失去那些爱,我敢说,我们必死无疑。如果你还记得那些曾经给过你爱的人,请记得对他们送上你的感谢,谢谢他们那些曾温暖如春风的爱。
再让我们回到我们的日常,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该如何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价值?古人云,君子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人生漫漫,这也该是生命最为重要的吧。
人生就如一场戏,没有旁白也未必不能继续,也许你的生活也不会因为离开了Facebook而非死不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有惊天动地的人生,但至少,我们该懂得该如何让自己过得无悔。
人生感悟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二(2)赵隽懿
温世仁先生曾说:“我们把啤酒倒进玻璃杯时,最上层便出现了一截泡沫,有时倒得急了,泡沫甚至会溢出,但过了一会,泡沫逐渐消失,我们才发现啤酒并没有充满整个杯子,原来只是泡沫造成的假象,这是对“泡沫人生”最生动的阐述”。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书。面对人生的历史,自强者说:匆匆几十载,太短了;懒惰者说:漫漫人生路,太长了;苟活者说:人生是一场梦,变幻莫测;攀登者说:人生是一次冒险,刺激有趣。的确,各种各样的人都在没有边际的人生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喜剧,也有悲剧。喜剧上演了,令人心花怒放,笑逐颜开。悲剧上演了,令人垂头丧气,伤心流泪。
有这样一些女孩,凭着自己年轻貌美,或千方百计地嫁给有钱的阔佬儿,或一门心思地要挤进权贵之门,然而当她们赖以支撑的青春消失以后,她们才会发现自己的人生杯底原来只有浅浅的一层。
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地走人生的正确道路,而不该将实现人生目标的方法定位于如何取悦于领导,如何投机取巧。一旦靠山不存在,他们便失去了立足的根基。这一切,又怎能不导致“人生泡沫”的出现呢?
平直的路也会发生车祸,同车的人,也不一定都去相同的地方,何况是人生呢?
这就是我的人生感悟!
听后感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二(2)班陆颖
听了张俊华博士的报告后,他的观点不禁让我思索很久,如何做人?
他,曾是学校中的佼佼者,但因老板的解雇而买枪杀死老板时,他的良知在那一刻毁灭。他,曾是大学的高材生,但却因几句口角,而将罪恶的屠刀挥向同窗好友时,他的人性在那一刻泯灭。
如果他们会做人,那么这一幕幕的悲剧就不会发生。因为它学会了做人,所以在他的心中总有一把叫做良心的称来衡量他的行为;因为它学会了做人,他知道用社会道德准则来规范约束自己;因为他学会了做人,所以他就懂得如何使自己真正的德才兼备。而我们作为学生,不仅要搞好学习,更要学会做人,只有这样才可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新四有新人,才能为祖国的发展自觉地积极地做贡献。
那我们又应该怎样学会做人呢?首先,要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扪心自问要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天地。无论做什么,都不能违背良心。其次,要有坚定地操守,正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就是当我们面临人生的各种诱惑与抉择时,要能保持凛然正气,不卑不亢,坚守我们做人的原则。如果做到着两点,说明你已初步学会做人了,不过,各种人处世之道,要靠你自己在生活中去感悟、去体会。
当吉鸿昌高举着“我是中国人”的牌子时,他的行为无愧于天地良心,无愧于祖国人民,他学会了做人。当解放军们坚守在救灾的前线,他们的行为无愧于国家和人民,他们都学会了做人。
落在尘世的花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二(3)班苏艺
人的降生与死亡是一件极为奇妙的事,为此许多人常常在思索人生的意义。而张博士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理想。
在这个充满尘俗、物欲的时代中,我们总是听到太多太多的所谓理想,太多假大空,太多“口号主义”。理想的概念早已在我们的脑海中变的扭曲。什么是理想?是追求权力的至高无上,财富的腰缠万贯,还是声望的闻名中外?在我看来,都不是。理想是人一生不断奋斗的目标,也许一辈子无法达到,也许在别人看来可笑至极,但自己却深知这是你活在世上力量的源泉,是支撑你走遍苦难的山川的拐杖。
“你的理想是什么?”这是张博士讲座的第一个问题。而我的答案再简单不过——过幸福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许这与那些“拿诺贝尔奖”“成为世界著名作家”之类的理想相比平淡了许多,但这不正是人活着的目的么。因为幸福,因为快乐,因为许多自己喜欢的事物,努力刻苦的活着,这才是人生最初的理想吧。
张博士说:“人没有理想,便与行尸走肉无异,没有灵魂,也不能称之为人”。这倒让我想起日本昭和时代的一位著名作家太宰治。他的一生之跌宕起伏用轰轰烈烈、惊天动地都不足以形容,但无论是一开始的养尊处优,到后来的穷困潦倒,再到浑浑噩噩,他放弃了许多人的道德,却仍没有丢弃他最初的梦想——用一生来写作。他的著作太多太深沉,甚至在他岁月的最后一段时间还完成了关于鲁迅的传记《惜别》。人的一生要承受太多东西,而不是每个人都能屹立不倒。不过,即使你像太宰治一般对生活绝望了,也不要放弃理想。理想是人的根本,是人存在的印证,是人生的砖瓦,拥有了理想,人便能像钢铁一般活着,正直而坚韧的活着。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一开始提出的问题看似很难,到此,“理想”二字便可作答。理想是一朵落在尘世的花,紧握着它,它的花香会萦绕整个世界。
人生&理想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二(3)班沈薇
我觉得幸运能够上到这堂课。人生、理想、的意义和价值的讲解,再一次让我意识到了我活着所追求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而我又该为此而付出什么?
一个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撑死也不过只有一百多年而已。而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已经少了十几年了,而在我剩余的时间中我还有很多很多的事值得我去做。我要每天去爱我的父母、我的祖父祖母,因为一直是个倒计时,每逝去的一秒钟都会让以后的我后悔不已。当然我还要好好学习,为了我的父母、我自己还有我的理想。
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我自认不是做什么科学家的料,倒不是我看轻自己,而是看清自己罢了。在这次的报告上,教授有讲到民国38年的很多有志向的爱国知识分子在国内外饱读诗书,也在国外有了广阔的国际视野之后,毅然放弃了较国内要高出很多的待遇而回国,为自己的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全部,以强国为己任。我是真的很佩服这些人,他们在国外可能拼搏了很久才有了如此傲人的成绩,却为了自己的祖国而放弃自己的前程。
我的能力不大,理想更小。我只有一个小小的梦想,我希望以后可以自己开一家读书吧,有一件隔间可以安安静静的读书,而卧可以和我的朋友各抱自己喜欢的饮料聊聊天,诉说自己的心情。这就是我的理想。
知足者常乐,我崇尚这句话。我知道自己的不富有,知道自己的不聪明知道自己的能力。我偶尔也会希望自己会在一个更加富有的家庭中,但又不希望失去现在的生活。偶尔的,我也会嫉妒一下、羡慕一下,但是也总是会很快的自我调节,我不想去过于追求这些,虽然有想要拥有的欲望,但理智总是及时地让我冷静下来,前人的无数教训都让我知道知足的可贵。即使在贫穷,知足就好,快乐也是珍贵的,不是吗?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完成了我的目标,我希望我能够在那个时候知足,然后体会一下人生,我希望那个时候的自己是无悔的。
以上,就是我对于此次报告的听后感。
差距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二(4)班唐诗云
某日,华师大的张俊华博士来学校为大家授课,在一个多小时的交流中,我们涉及了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令我感兴趣的就是他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中国各制度的不足,发人深思。
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在哪里?
第一,差在素质上。中国广袤,底蕴深厚,然而,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个地区的人拥有不同的素质。在西方人的眼中,其实中国人还是存在许多缺点的。在西方许多公共场所,经常会用中文写着“禁止乱扔垃圾”,“禁止吸烟”,甚至是“禁止随地大小便”。很明显,许多人都会想到这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但为何单单只提醒中国人?当国人气愤不已的时候,就应该烦死自己在人家的国土上做了什么。为了小小一张门票,竟可以在大庭广众下互相谩骂,更有甚者大打出手;为了拍得一张优美的风景,不惜踩脏坐凳后不擦走人;为了贪图方便,穿越栅栏,乱猜草坪...此类事情,不胜枚举。许多国人具有偏激的爱国意识,只要知道有人误入国家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是脏话随口就来,想着要用唾沫淹死对方,难道他们的素质就高了?只是以“爱国”作为盾牌,躲在其后肆意妄为的愚蠢之人罢了。
第二,中国差在对后生的教育上,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远远比不上其他国家的人。这是因为什么?是什么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呢?中国人向来要强,何况如今都是独生子女当道,其身上寄托了全家的希望,作为含辛茹苦的父母哪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各种补习班,拓展班纷纷踏至,再加上中国教育只是一味灌输课本上的知识,搬来学之却不精,便落得“死读书”的“美名”。上学后父母就念叨说人生三道坎,中考,高考,工作。于是每天埋在题海中,而原本从婴儿起就具有的卓越想象力便被慢慢磨光,最终一个个被磨成通透的明镜,但也只会反射光线罢了。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从没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
其实差距还有很多,但是对此并不是垂头丧气或空有一段豪情壮语,差距的弥补就是学习他人的先进,挪为己用,放弃自己的不足。
目标。人生。理想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二(4)班康俊杰
星期一,我校请来了一位华师大的博士来为我们做一个演讲。其主要内容为目标、人生、理想。听完讲座后,我感触很深。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为了考上大学?还是为了赚钱?其实这些都不能算是正意义上的人生。人从出生到死亡,要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只要你这一生过的充实,无悔就可以算的上是人生了。有的人过着一种平平淡淡的生活,反正总是要死的。这样的人没有什么追求,也没有什么享受。他们的人生是以零位休止符的;有的人抱着不枉活,潇潇洒洒走一番的心态,向社会索取很多后离开了。他们的人生是一串负数结束;还有些人,便是向着目标信仰奋斗了一生,付出了一生。他们是以什么结束人生的?不是零,他们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意义的,他们为世界留下了,标上了他们曾来过的痕迹。
诚然,人的一生如白驹过隙,可我们不能因为它的短暂就亵渎它。毕竟,人生是自己的。为了让人生焕发最大的光彩,我们要不懈努力的奋斗,奋斗着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不论最终是否有所得,关键在于过程。付出过,便曾有过,值得。这样,不至于在回忆自己一路走来竟平淡而无内容。此时方感叹光阴虚掷,晚矣!难道真的不怕自己的人生如流星般划过天际,一抹光亮过后不留下一丝痕迹?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听后感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二(4)班肖雨沁
今天,来自华师大的张博士给我们进行了演讲,而演讲的主题恰恰就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人生的理想和信仰。
我之前曾为自己的未来之路感到迷茫,后来我给自己定了目标,只是心中一度担心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达到。直到听了张博士的一席话,使我彻底摆脱了心中的疑问。张博士为我们分析了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得国诺贝尔奖,其实原因很简单,在美国,英国等大国的孩子们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信仰,也就可以这样说,外国的孩子读书是为了改变世界,而中国的孩子读书是为了应付考试,张博士觉得这很悲哀,当然,我亦如此。有时,我会问自已的死党将来要考什么大学,回答的不是“不知道”就是“没想过”,我们究竟为何而读书,不是为了梦想吗?
一个成功的人之所以会成功,很大原因在于当他们处于年少轻狂的时候夸下的海口,成熟稳重的时候的哭哭研究。他们的成功决非偶然,这一切全是那些怀揣梦想和信仰的人们用青春和血汗换来的。此时,我不得不感叹对于我周遭的那些没有梦想的同学来说,我是多么幸运。
当然,除了自己的梦想和信仰外,淡薄名利,甘于寂寞,慎重如是,贡献于社会,也是作为一名成功者的高尚情操。除此之外,张博士给我们十点关于成功者的条件——阳光,自强,善良,引领,生存,学习,文明,共存,兴趣,原创。这些条件看似似乎很容易拥有,实际上,我们又拥有多少呢?
张博士的讲座,短短80分钟,包含的内容却关乎我们一生,对我来说,更是收益非浅。
人生、理想、信仰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一(1)班冯晴雯
今天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博士从百忙之中抽空来到我校,就“理想”“人生”“信仰”三方面为我们进行讲座。
当今这个社会,这三方面显然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三要素。一个没有信仰的人自然也就不会明确自己的理想,而他的人生也将因此沉浸在一片黑暗之中,这样的人显然已同与行尸走肉无异!
张博士的讲座让我深刻了解了中外国情之间的差异。当外国人的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中国却因各方面的原因一下子倒退了五十年。指南针,火药……这些原本以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发明,为何到了外国人手中得到更大更好的发展与应用?而现今那些日常必不可缺的发明,如电灯、电话、空调……为何无一出自中国之手?我不禁问自己:中国这是怎么了?
在这之后,我很快得到了答案,就如一句古语“江山代有人才出”,我们就要胸怀远大理想,在不久的将来建设发展自己的祖国。即使我们吟不出“身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壮词,但我们也要献出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献给社会,献给祖国!即使我们不可能人人成为领导人,成为先驱者,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也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袁隆平、钱学森、邓稼先……这一位位前辈已为我们做了榜样。
人活着不是为了权势,不是为了金钱,不是为了利益,更不为名声……,而是只为无愧于心!就如张博士所言“人生的意义不是富足,而是精神,精神的富足超越一切”!
所以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我们应从现在做起,培养自己阳光的心态,构建自强精神,坚守善良信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文明行为,深交一位知己,拥有一位导师,掌握一种生存技能,挖掘一种兴趣特长……
有一句古语“男儿当自强!”我认为必须改成“中国当自强!”让我们坚守自己的信仰,朝着自己远大的理想,活出精彩无悔的人生!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远境界奋进!
思考人生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一(1)班蔡秦琦
今天张教授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理想、信仰的思考,我也对此产生了很多感想和感慨,对于已经步入高中的我来说,这些都是值得深究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方面都远远不及西方的发达国家。直至今日,我国所用的无线电话、无线电、手机、飞机、汽车等都是由西方的科学家发明的,或许从这一方面我们真的需要更多的创新精神。
作为中国人当然也有值得骄傲的地方,古人的四大发明以及曾经被喻为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将这些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我们应该向光纤之父高锟,水稻之父袁隆平以及“两弹一星”邓稼先这些为国效力的伟大科学家表示敬意。所谓做事先做人,要做到低调和谦逊。那些成功的科学家们正是凭着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慎终如始,严谨、坚持、质疑、实践的精神来贡献社会的。而这些科技发明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推进了人类物质的发展!
作为高一的学生应该提问自己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我们活着又是为了什么?为了崇拜权势,利益,金钱抑或是其它?人生的意义又怎么去定义呢?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如人生的意义不是物质而是精神,精神的富足超越一切。套用张老师演讲时候的一句话便是:即使这个世界不足我立身时,我也要钢铁般生存下去!!!我们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国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理,同样我们也有自己的使命和职责。所以我们要培养一种阳光的心态,建构一种自强的精神,坚守一种善良的信仰,形成一种学习的习惯,弄成一种文明的行为,拥有一位引领的导师,掌握一种生存的技能,挖掘一种兴趣特长,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生涯中应该做到的。
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一生,仅是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一个只读过三个月书人,怎么会有这么多发明创造呢?我想,如果你听说过“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就一定会明白,他的成功源于强烈的好奇心。这份好奇心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张老师一共谈了三大点:人生、理想、信仰。当我们正在被学习困扰而想要得过且多的时候不如去想想自己的理想,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气魄。总之,学习的价值不仅仅是知识的收获,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健全。所以努力吧,未来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明天的曙光正等着我们。
人生 责任 理想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一(2)班孙丽芸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很多哲学家也为此所困,当张博士说起人生的意义时,我还是很期待的,因为我想知道一个博士对于人生的意义有何见解?我又是否可以从他哪里得到答案?
首先,我很赞同人应该有坚韧的性格,也就是一辈子只专注于一件事情,但是现在不比古代,我们有太多事情需要去关注,需要去完成,大多数人都在为柴米油盐奔波,一辈子只专注于一件事的人不多,但我们仍要力争将每件事情做好,做到位。做事拖拉并且效率低,明显这是浪费生命、时间、精力的人,这种类型的人就算有理想也不会实现。
其次,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为人谦逊,为人谨慎,要有自己的主见,切勿随波逐流。一个人想要在这个残酷的社会生存,有所作为,文凭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做事能力,在工作中的谋略。有些大学生自认为有大学文凭,对于工作要求很高,各方面定位高,想要一番成就,一些小公司不入眼,恃才傲物,自视过高,要知道世界上比你优秀的人多了去了,而且比你差的人不可能永远比你差,正所谓“有些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过美丽”。现在的工作虽然可能不合心意,但是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会有出头之日。首先,你有大学文凭已经比身边某些人有优势,那么就利用好自己的优势,人应该用正确的手段去利用身边所拥有的事物,并且要有自强精神。
有些人是白手起家,没什么大文化,但是他们却可以成为富豪,我们要想想这是为什么,或许他们有商业头脑,在这方面有天赋,但是天才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呐!所以凡事要坚持,要有拼搏精神!
最后,保持快乐的心态也是十分重要的。权势,利益,名声不要看得太重,人生的意义不仅于此,追名逐利的人生毫无意义,著名作家孙犁曾有机会出国,但他拒绝了,他并不觉得那是件快乐的事情,在他的《书衣文录》中,他写道:“上午,冬日透窗,光明在案,裁纸装书,甚适”。这不就证明了,那么名利,物质上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快乐的基础吗?
我认为人生的意义是去享受,享受自己所经历的每一件痛苦,快乐的事情,因为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在成长,我们在不断追逐某样事物,例如梦想,其实不管做什么事,我们要去享受它的过程,去纠正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不要局限于双眼所视的东西,要去看穿内心的本质,去不断追求。在日本动漫中有那么一句话:每个人都可以达到天衣无缝之极致的境界,那是一种忘我的状态,不管遇到任何挫折,读乐在其中,那一刻谁都处于天衣无缝。人生不就是这样吗?不断的在挫折中成长,是自己有理想,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富有责任心,享受忘我的快乐,不让自己的人生在光阴中荒废!
人生、理想、信仰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一(2)班朱梦婷
很荣幸能够在阶梯教室听到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张教授的报告。人生、理想、信仰这三个普通的词语在张博士的演讲下,让我们更加清楚明白了它的价值所在,也让我们懂得该如何对待人生。
人生如一本厚厚的大书,等待着人们亲手去书写,也等待着人们细细去阅读、去品味。人生这本书可能不像小说那样情节跌宕起伏,也不像散文那样优美深刻,更不像诗歌那样抽象,它的内容只是些平凡的人和事,甚至平淡得如一杯白开水。但只要你细细品读,这杯白开水会变成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
博士说:“要积极表达自己,但也要低调。”我觉得,应该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要做什么,然后再不断的提升自己,从而来体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不要当自己是人才”,只有把自己的心态放平,放低,最终梦想才有可能成真。
为了理想,有的人脚踏实地的努力奋斗,而有的人只是躺在梦想的摇篮里苦苦等待;努力付出者必将收获美梦成真的喜悦;蹉跎岁月者换回的只是时间在脸上留下的悔恨,最终一事无成。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也许会有汗水或是泪水,但是在汗水中会收获充实的生活。而现在的我们则应该用青春点燃自己的梦想,并为梦想插上知识的翅膀。
“坚持一种善良的信仰”。人的一生中总是应该有一种信仰,或许有人信仰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或是道教,但在生活中或许真、善、美却是能真正让人值得信仰,值得去追求的。如果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都崇尚一些共同的道德,那么,我们的世界必然会是一个和谐的世界。
或许我们真的应该问一问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你活得快乐吗?其实精神的富裕,精神上真正的快乐才高于一切!
人生 信仰 责任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一(2)班毛艾冉
信仰是什么?信仰是在一个人孤独绝望时使他货卸去的强心剂,是一个人疲惫无助时支持他继续走下去的后盾。一个没有信仰的人,生活总如枯草般一击即溃,或许这样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会带给他更多的灵感和创意,但心中无畏无信仰,太过于自由可能不能使他在一项工程中做得长久,至终或许也不能有什么成就。
心中要有一份信仰,不仅仅是指宗教信仰,真正的信仰,每个人都不同。比如说,信仰基督教的人,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耶稣、上帝、造物主。这世界上神奇美丽的一切都源于一主,这世间所发生的一切都由造物主操控着。所以他们都心怀敬畏,不敢做与伦理道德相违背的事情。遭遇困境时,他们坚信自己心中所坚持的信仰会是他们的幸运之神,只要自己有足够坚强的意志,幸运之神总是会垂青于自己,眷顾自己,所以才有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诞生,孰知创造奇迹的并非是什么幸运之神,而是他们自己,但由此怀上一颗感恩的心,对往后的生活更是充满着敬畏也更加的珍惜,因为在他们的心里,这是造物主所给的恩惠,这样的生活来之不易,应当更加努力的活下去,对心中的信仰更加坚定。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现代社会缺少信仰,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物质享受远高于精神文明已经不仅仅是个体,而是形成了一种风气。妒忌、猜忌、攀比,一个又一个不良的心理也如流感一般传染开来,要在这样的环境里独善起身实在不易。一个心中有着坚定信仰的人,将以主人的身份上岸,做自己世界中的呛着,明白自己的重要和位置,却更懂得自己如沙砾般的渺小,既不骄傲自大亦不妄自菲薄,坚持着自己的坚持。这,便是信仰的力量。
缺乏信仰这盏明灯,便不能用笑脸来迎接厄运,继续战斗。而是饱食终日,得过且过,成为生活上的弱者。信仰是事业的大门,没有正确的信仰,便成就不了伟大的事业。“我相信,信仰是我们一切思想的先行官”。电影大师卓别林如是说。信仰的力量能唤起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情感,并鞭策人们为此目的去百折不挠地探索。方志敏曾说:“敌人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意,乃是宇宙的真理”。在人生漫长而坎坷的征途中,谁都难免有一时的消沉和彷徨,但是一个点亮信仰明灯的人,总会坚定的生活和战斗,保持着高尚的情操。
沉浮于茫茫的人世,不能没有信仰。信仰所在,便是感受生活的爱之所在,便是憧憬理想的幸福所在。失去了信仰,也就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做人的准则,也就无异于与虚无做伴,与行尸走肉为伍。这,便是信仰的意义。
这,就是信仰。
感想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一(3)班黄蓓雯
这星期一听的讲座虽然只有短短的1个多小时,但却让人印象深刻。他的语言虽没有华丽的词藻组成,却朴实而真实。
没有哪个人不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尊重别人。殊不知,只有懂得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的确,要想在社会上站稳,尊重是很重要的。尊重,并不只是做给别人看的。有些人不懂得尊重别人,把他人为其所做的一切都当成理所应当的事情。对于这些人,也许只有失去了别人对其的尊重,他才懂得尊重别人的可贵。不懂得对别人的尊重,自己也就无法获得别人的尊重,最后只能寸步难行。
所以,当我们付出租车费的时候,多说一声谢谢;当我们听完演出的时候,多给一点掌声;当门卫为我们开门的时候,多报以一个微笑……学会尊重吧!当我们每个人都懂得尊重别人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必将更加和谐。
其次,在成长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就是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使那些人走向成功?是什么,使那些人为世人所称赞?答案除了汗水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有远大的理想。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这就是我们的理想。有的人的理想很平凡,有的人的理想很渺茫,有的人的理想很远大……理想,无疑是我们通往成功大门的必备条件。正是理想督促他们努力,努力,再努力!理想,就像雏鹰的翅膀,如果你有着高飞的理想,并且肯去实现,理想可以带着你飞向成功的彼岸,辉煌的高峰;当然,言语上的行动是片面的,只有努力才能换取成功,若是你有着远大的志向,却怀着“明天开始努力”的心理,那么你将是只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小燕雀;要是你胸无大志,更没有奋斗的心理,那么你将永远抬不起头。 如今的社会竞争十分激烈,一不小心,就会被别人甩远了。有理想固然是件好事,可是有了理想还要懂得化理想为动力奋斗。许多人都拥有同一个理想,但不可能人人都如愿以尝实现,必须通过竞争,最后能者上。你若是不努力,不与别人争,你的理想能实现吗?无疑,不能,他们只能化为泡影。
所以,奋斗吧,为了自己的成功和理想奋斗吧!
关于报告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一(3)班胡一帆
周一的班会课听报告讲座,那位老师讲的真的非常好。虽然我只是通过教室内的广播听,但他的声情并茂准确无误的传达到我耳中,并引起共鸣。
报告内容是从中西方文化差异开始,继而讲到我国的不足与改进方法,随之而来的就是密切相关的科学家精神和人生理想,而从远至近,就是我们如何度过无悔的中学生活。
那么,请允许我谈一谈我自身的想法。
初中四年已经过去,无论成就如何,考入了什么样的学校,这都已成定局,不可改变,那么我们所需要关注的就是在接踵而至的未来高中三年的生活,我们至少要对自身负责,使我们成为将来对国家有用武之地的人才。
这个话题有些大,但仔细一推敲我们便能想到,使我们生存的是地球给予的,我们身在这个国家,有权享受国家对我们的保护,但相互的,我们为国家付出一些什么,更是义务要做的。因为一个国家的崛起是靠着千万人的力量支撑,没有这些,我们也就没有所赖以生存的地球。
其实,纵观世界发展,中国的确不是经济大国,也并没有相当的实力与其他国家相抗衡,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去其他国家学习他们的文化来充实自我,使自己能在这个世界上有立足之地。
但是,通常更多的是在他国学习途中发现对方所拥有的是自己国家远远比不上的,不论是从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生活习惯来讲,他们都是我们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程度。
即便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在这些方面却远不及后来崛起的国家来得有素养,这是为什么呢?
万变不离其本,我们还是要从自身来看这一点。
最近的社会不良事件愈发严重, 车祸事故加剧,人心的冷漠也愈演愈烈。我们常常用“害怕惹祸上身”作为借口远远逃离。可以说不无道理,但的确有些太过让人难以接受。
我认为,虽然对于学生来说,我们要做的是好好学习,但是,我们身为社会的一份子,也需要更多的关注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我们学习不只是为了将来的道路能够易走,更为了使我们的国家更快发展,从而昂首挺立在世界前端。
而我们更应该学会如何做人处事,这无疑是极重要的一点。
做好了自己,才能更好的代表我们的国家。首先,学会尊重他人很重要。我们常说,只有珍惜自己,别人才会珍惜我们。但如果我们只珍惜了自己而忽略他人,想必也不会有人喜欢与我们相处。
再有就是善于倾听,这也是为人的一大重点。
当别人想倾诉的时候,我们做好那样一双耳朵,不必做其他,就能让人感激不尽。
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就不一一列举。然而,我们学会待人接物并不只是为了使他人喜欢自己,更为了发扬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假若我们都那么做了,他国也会看到我们更多的阳光面。中国只有融入这样美好的精神层面,才能在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加长远。
讲座感想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一(3)班裘佳蕾
上周在教授的演讲中,我了解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如要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东西方究竟存在着哪些差异,以及做任何事的需要具备的科学家精神等等。
一个不尊重他人的人,也绝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如一个人对着空旷的大山大声呼喊,你对它友好,它友好回应。在同学之间的交往中,自己待人、处事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尊重他人同样也是善待自己。我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伤害到别人,同时也伤害了自己。因为别人也同样会说出“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同样会做出“微不足道”的一个举动。我们丧失了尊重别人的表现,别人也就没有了尊重我们的理由。
而倾听不仅是尊重他人的一种基本礼貌,还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章节。走进沸腾的生活,更需要一双倾听的耳朵。在讲台前,在人流中,在小巷的深处,在高楼的阳台上,在奔驰的列车上,在温馨的小家里,只要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倾听,都可以倾听到许多值得我们一生回味的声音:倾听街头那个修鞋的老人,阐述他对过日子的精辟看法;倾听一个重病患者,坦然面对生命的表白;倾听那个屡遭磨难又屡次站起的男人悲壮的经历;倾听那个成功人士的掷地有声的慷慨陈词;倾听那些用汗水和智慧浸泡出的辉煌往事;倾听那些让热血顿作潮涌的感人的情节……倾听那一串串鲜活的故事,那一个个真实的足音,我们就会明白:这日子真的很精彩,这生命真的很美丽,这人生真应该演绎得如诗如画。
演讲中还提到中国缺少创新精神,总是一味的照搬别人的好东西,却很少自己钻研创新,这也造成了东西方的各种差异。
我认为这种具有创新思想的科学家精神应提倡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并不是不倾听别人的意见、孤芳自赏、固执己见、狂妄自九,而是要团结合作、相互交流,边是当代创新恬动不可少的方式:创新精神提胆大、不怕犯错误,并不是鼓励犯错误,只是课调错畏认识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创新精神提倡不迷信书本、权威,并不反对学习前人经验,任何创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精神提倡大胆质疑,而质疑要有事实和思考的根据,并不是虚无主义地怀疑一切…“总之,要用全面、辩证的观点看待创新精神。
这次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让我知道了更多关于这个社会的种种现状,以及我们作为青少年应该学会的优良品德。
谈谈听过讲座后的感想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一(3)班张慧馨
本周一张俊华教授被邀请到我们学校做报告,而我又极其荣幸的有机会到阶梯教室近距离的听这一次讲座。坦白来说,这次的活动对我的影响很大,他不仅仅是立足在一个讲座上授予我们知识,而是更多的是教会我们学习或是生活的方法,使我们的工作效率最大利益化。我想这正是我们所必须明确的目标。
报告的主题为:“人生,理想,信仰。”首先张教授通过描述中西方科技的差异,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还和科技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我们将不断追求。科技发明的影响固然不容置疑,它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存意义,具有极大的价值。我们应该发现并学习科学家们身上体现出的伟大科学精神。面对难题,要学会探索。对待作业,要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作风。对待学习,要持一份质疑的态度,不能全权相信书中或者老师所说的,要通过自己的推理加以实践。
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又是什么呢?指的是:不断探索研究的精神,精密实验的证明,面对失败仍能坚持不懈的勇气,以及无私奉献的情怀。讲座的核心内容则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点。1、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2.、坚持一种信仰3、掌握一种技能,挖掘一个特长,提升一种能力。
这是我们都应该铭记于心的准则。青春是盛开的雨季,在徒步行走的过程中,我们总会感到旅途的孤单。为了把握青春这份特别的美,足以让我们为之付出足够的努力,留给生活一份纯净,让它成长在自己的本色中,不要在很多事情已成过往的时候,才知道去珍惜,因为倘若它被封存起来,也便不再真实了。
生命承载太多的美丽,请认真对待。或许,昨日的成败已成过往,明日的幻想不切实际。那么,请切实的树立一个目标,并且向着这个理想不断超越自我吧。
科技发展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一(4)班朱俊
在周一的下午听了来自华师大的张俊华博士的讲座,令我受益匪浅。从他的讲座中我学习到了许多的知识。博士提出的问题也让我苦思良久。
张俊华博士在讲座中提到了中国科技及中国的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我听到这个话题时最先想到的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歼”系战斗飞机,然而出乎意料,博士提到的竟然是中国古老的四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和火药。这些让中华民族感到骄傲与自豪的发明随着时间的流失,已经渐渐从我们的记忆中淡忘了。可是如果没有这些古老的技术作为铺垫,怎么会有现在发达的科技?
博士说:“指南针在中国古代被用作看风水的一种工具,然而外国人利用这项发明发展航海业,外国列强利用指南针配合航海术向外扩张,企图征服世界”。在中国沉浸于迷信和自我沉醉中时,外国列强勇者我们发明的仪器来攻打我们,这令我感到失望和心痛。
博士还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是中国首先发明的,可看看我们祖先发明的东西现在用来干什么——做鞭炮,火药!而国外呢?做火箭!这就是差别”。这段话张博士说得十分激动,我们当然也明白这其中的意思。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如今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都自愧不如。
在近代有许多改变人类社会的科技发明。比如无线电之夫——马可尼。无线电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在联系与传播文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所研发的杂交水稻的技术,为解决中国人民粮食的问题上做出巨大的贡献。中国人口多而粮食产量却不大,杂交水稻这一项技术使粮食作物的产量增大,中国人民再也不用为粮食不足而烦恼了。
中国正在高速发展中,科技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只要中国人民坚持创新理念,不断研发出新科技,中国一定能富强。
论中国如何崛起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一(4)班杨逸彬
在周一的时候,我们大家听了张博士的一段演讲,他从人生的理想讲到了国与国之间的差距,这些让我感触良多。
首先,中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中西方国家存在的各种差异。不管从民用科技到军用科技界有所差距。
例如,卫星定位技术,世界上有三大导航系统!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中国北斗。表面上中国与外国差距不大,甚至比一些并没有导航系统的国家领先不少,其实不然。美国GPS是一项从军用到民用都完善的系统,而我国北斗才刚军用转民用。我国北斗还不够完善,只有九颗卫星。而美国已有24颗卫星分布于外太空。
全球每年使用GPS的费用愈有数千亿美元,这相当于美军军费的一大部分。这真正实现了“以军养民,以民养军”,将科技真正的价值发挥出来了,而美国也将这些钱大力发展太空工业,并预计于本来20年间发射64颗卫星,组成一个近地、远地卫星链,让人无法完全毁灭。
而中国,自我研发的TD-SCDMA的3G技术让国人深感欣慰,虽然速度不如由外国研发CDMA2000、WCDMA,但贵在易普及和平滑升级。国人寄望于通过它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能大幅降低3G资费。结果呢? TD-SCDMA的拥有者中国移动不仅不带头打破垄断降低,反而与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共同制定资费标准,比外国贵数倍的3G资费依然让人生畏。
上述这些都说明了中国与外国虽有技术差距,但并不大,唯一不同的就是在推广与应用,若推广与应用得当,则我国科技将会前进一大步,则中华之崛起不远矣!
生活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高一(4)班史文卉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还真没有好好想过,近日,学校请来了华师大教授张俊华博士。他一上台就问了这个问题。
台下一片唏嘘之声。我心里暗想:人活着,是为了自己吧。
随后,张教授说活着,是为了崇拜权势吗?我不禁哑然,许多人逐名追利,这样的活法,真是太累了。他又问:那活着也是为了崇拜金钱,崇拜利益吗?话是这样说的,但却引人深思。也有更多的人选择了它作为活下去的目标。
我想,如果人仅仅是为了金钱与利益,那么与行尸走肉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所以人活着是为了人道主义,是为了让世界充满惊奇与爱。如果可以抛弃作为缰绳的权益,而驾驭自己的人生,那么这样的活法是值得追崇的。
古代文人雅士曾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虽然这种精神如今并不常见,但实际上并没有消失。
至少,我们还会问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
然而,我更认为活着是为了“人道主义”的思想,仅仅是建立于自己能够吃饱穿暖的基础上。倘若自己的生计无法维持,那么对于名利权势的渴望也不足以被人所批判。
一样的活着,却有着许多不同的活法。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没有人知道标准答案。但是每个人的答案却又是正确的。毕竟连孔子那样的圣人也无法判断正确与否。或许在茫茫宇宙中,自我的存在并没有为世界添上多大的力量,但却要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价值。
人生有价值并不代表一定要成功。只是可以为自己的愿望提供一个实现的空间即可。像袁隆平,创设了杂交水稻,这本身就是让其生命富有价值的举动。他解决了全球多少人的温饱问题?然而他活着的态度更令我们敬重,他说过“人越出名就越要低调”,这也想张俊华博士所说的“做人要低调”。
的确,高调看人,低调做事,这才是真君子的做法。
我们不应该拿他人的成功来比较自己的人生,我们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自己的活法决定了人生的意义。为了不要让自己在临终前悔恨终生,那么更应该思考最适合我们的活法来令自己满意。
在丰富自己物质欲望的同时,富足的精神世界胜过了一切。我们应学会积极的面对人生,做一朵“向日葵”。
立德、立言、立功。这便是张俊华教授给予我的生活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