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天上芳林 //www.sinovision.net/?3419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艺术起源正谬辨

已有 3091 次阅读2011-8-27 17:34 |个人分类:文艺理论|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艺术起源正谬辨      
                        抱峰
      

       提要:   艺术起源说之分野:精神属性和物质属性。
    艺术源于道心:中国传统美学理论。
   “艺术源于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唯一的源泉”) 其定义不具有特殊性和排他性;艺术源泉与艺术素材不是等同概念;荒芜的实践,八个谬点。
     万事万物被人感知,头脑中的形象??意象??成为艺术素材通向艺术的道路。这条路是由感悟和感情启动、铺就的。
     艺术创造始于头脑的一个区域,感悟和感情尤其感情的专属区,亦如浇灌农田的水库。
   艺术源于悟情:艺术起源说之精要,评判性的筛选。
    艺术起源说之分野对艺术竟能产生或荣或枯的效应。
                 

     艺术起源说之分野人类先祖面对严酷大自然的考验,在群居生活的磨难、磨合中渐渐获得了某种蒙?的感悟,并有强烈的情感需要寄托,早在两三万年以前就留下了刻在兽骨、岩石上的文饰、符号,最原始的绘画,准艺术;至于口头歌谣,判断也是存在过的,但已经无从考证。事实上,人类从未停止过艺术创造。
研究艺术起源大致可以分原始的和一般的两类,本文要探讨的是一般规律,与艺术创造相关联的规律。
文献论述艺术起源大约始于两五百年前左右,而且东方和西方同时起步。两者的区别仅在于,西方是把艺术作为一个专门文化分支研究的;中国则与其他文化成果混在一起、侧重总规律。中国,把艺术作为单独的美学学科加以系统、深刻地论述发生在先秦一千年以后的又一个思想解放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直到清朝早期美学的日趋完善。
西方关于艺术产生的根源众说纷纭,而中国的主导理论大体是一脉相承的。综其大观,艺术起源问题在美学中站踞统领的地位,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出现伟大的传世名著,作家可能对艺术起源有着相异的说法,而实事上都摸到了其中的“玄机”,殊途同归。
这启示我们,寻找艺术起源的玄机、即科学的能够相互沟通的内涵并非没有可能。艺术实践与理论发展到今天,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的成果,进一步明确艺术起源这个基本问题,用现代人容易理解的语言表述,借以繁荣艺术创造,推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作品,切不可麻木不仁。
关于艺术的起源,不能不提到以下人物:

柏拉图(前427-前347)认为,分有美的本身是艺术美的源泉,这是靠灵感实现的。理念是个别事物的原型,个别事物只能分有理念的光芒,而最高理念是善。简言之,艺术是对理念美的靠灵感的分有。谓之美的分有说。
亚里斯多德(前384-前322)认为,艺术是对美的摹仿,强调了美与善的统一。摹仿意味着:摹仿个别具体的事物、不可能发生却合乎情理的事物、人的活动着的情绪。谓之美的摹仿说。
黑格尔(1770-1831)认为,美是以形象的方式对绝对精神的自我认识,是理性意蕴与情感形象、内容与形式、心灵与物质、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谓之绝对精神自我认识说。
刘勰(约465-约532)说:“道心以敷章”。谓之道心说。
托尔斯泰(1828-1910)说:“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简言之,艺术起源于情感的传达,而情感是人对外部世界的体验。谓之情感传达说。
恩格斯(1820-1895)与马克思一样,认为艺术产生于劳动。他说人的手是劳动的产物,“人的手达到了这样高度的完善,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仿佛凭着魔力似地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谓之劳动说。
毛泽东(1893-1976)认为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唯一的源泉。这是唯一的源泉,此外不可能有第二个源泉。”谓之生活唯一说。
可以看出:一,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黑格尔、刘勰、托尔斯泰主要从精神属性探讨艺术起源;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主要从物质属性探讨艺术起源。二,精神属性论者并不否认体验和感情之前的某种存在,这个存在或者是理念,或者是绝对精神,或者是物质世界;物质属性论者从物质直抵艺术。三,尽管关于艺术起源众说纷纭,但大体不外上述两类。三,比较起来,托尔斯泰的论述更纯粹,更符合艺术规律。
托尔斯泰是位有着丰富创作实践的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有别于哲学家和政治家;从大量创作实践出发更能接近艺术本源,且与中国古典的美学理论道心说相近。中国古典美学理论体系朴素科学,指导了两千五百余年的艺术创作,绝非书斋里的研究对象,可以弃如敝帚;其精华亟待重视,挖掘,整理,发扬;轻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生命力已经使我们吃了大亏。
一九一九年以后,在反帝反封的大旗下,提倡科学民主,西方的各种思潮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了极大冲击,人们在其后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处于混乱状态,所以,中国的艺术、尤其文学鲜有大的作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少之又少。一九四二年延安整风运动强力推行了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唯一的源泉”等一系列文艺方针路线,由于偏离了艺术规律,中国整体艺术水平每况愈下。假如继续信守“艺术源于生活”、把生活作为艺术“唯一的源泉”这一风行了七十多年的从山沟漫延至全国的老套,伪命题,奉为“金科玉律”, 成为口头禅, 一代一代因习,糊涂着而不警醒;停留在认识经验阶段,视东方和西方的文化成果于不顾,视艺术规律于不顾,功利主义极端化,只能越来越南辕北辙
      
                          艺术源于道心说刘勰是先秦以后一千五六百年的艺术理论集大成者,其主要艺术理论集中写在《文心雕龙》里。他从孔子独秀前哲的“雕琢情性,组织辞令”的经典出发写道:“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所谓“道心以敷章”表明文章是由道心去铺陈的,道心是文章之源;如果把文章泛指为艺术,就是说,艺术由道心产生。道心说与西方经典美学理论有着相同和不同之处。《文心雕龙》开明宗义便展开来谈: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生矣。唯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
“为五行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从以上文字大约可以理出这样的头绪:
首先,文,文章,也可理解为艺术,是人从心里得到的博大的修养,是与天地并生的,这是为什么?请看丽垂的天象,焕绮的地形,这都是由道生成的。道生成了天地,也生成了艺术,艺术与天地一样久远。
其次,天地是分阴阳两仪的,矛盾着的,如果参入人的性灵,为人的性灵所寄托、投入,这样,天地人就构成了三才。三才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里,人心与天地之心契合,人的性灵起着主寻作用。所谓人的性灵,是指人的世界观,人对世界的感悟,感情。
再次,天地五行之美其实是由天地、客观世界的心产生的;心产生了要表达的语言,语言作为思维方式才使文章、包括艺术明明白白地表现出来。天地之心只表明美的客观根据,而有了人的参与,人心即人的思想的参与,人的性灵的参与,用语言作为思维方式,才能形成意象,形成文章,艺术。道心是艺术的源泉。
道,也称之为大。它确实玄妙,在老子看来,似乎能用语言说出来就不是道了。但是,人们总要去接近它,探求它,描摹它,它不是不可知的。它通过其载体天、地、人的方方面面具体而鲜活地存在着,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包括创造艺术。
“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韩非子)大意是:道是万物固有的规律,万理遵循的至高法则。
一,道是物质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老子)在太极状态时这样的物质是混沌的,?惚的,没有边界的。
二,道是矛盾着的。“负阴而抱阳”,“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
三,道是运动着的。“周行而不殆”“冲气以为和”。(老子)这种运动是按一定规律的运动,激荡着而归结为和谐。
四,道是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老子)就是说万事万物是依照总的规律生成的,发展的;万事万物无不是总的规律的物化,表现。
这样便形成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宇宙观,世界观。
老子是中国道学的鼻祖。此外他还主张:
一,加强人的自我道德修养。诸如“上善若水”,“无为而无不为”,“柔弱不争,少私寡欲,见朴抱素,以退为进,以静制动。”(老子)老子的善与孔子的仁是最高层次的道德范畴;因爱人而善良,善良是爱人的集中表现。仁与善均以和谐为归宿。这样,仁、善、和三者就成了中国道德内圆的核心,并派生出了其他美德。人类先哲都把道德作为世界观的重要内容。柏拉图及其后人主张的善,与东方中国的仁善和遥相呼应。道德是道的重要内容。
二,主张无为政治。诸如:“孰能有余以奉天下,惟有道者。”“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老子)孔子对道的政治作了更多阐述,主张从政者要为政以德,正直,好礼,好义,好信,不贪得无厌,不横征暴敛,不乱杀无辜,要节用爱人,使民以时,体恤百姓,使百姓富足。这样的论述对实现国内公平和国际公平都是可贵教诲,至今有着普遍的现实的意义。其时,孔子的政治主张已经从无为走向有为了。
道有着丰富而鲜活的内涵,作为人对世界总的看法,随时代进步而发展,不能不指导着艺术创作。
道在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是通过心??人心去实现的。
这里的心已经不是人生理的心了,而是指人的头脑,主要用于思想。此外,中国传统意义的心还有更加广泛的外延。“天地以本为心也。”(《易复》注)就是说天地万物的根本是心,人要掌握天地万物的根本,内在规律。心还指精要,精要存在于天地万物中,要求人掌握这个精华切要,本质。如此,艺术才能把天地人当作不尽的素材,表现得丰满,活灵活现。
心在从事艺术创作中功能是:
一,感悟。在道的统领下,对外部世界感悟多少,感悟得深浅,例如区分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创作冲动在哪里,能不能站踞时代制高点,作品素材的选取,是否独特,是否有新的发现,是否可读可看可听,自我优势怎样发挥,怎样给作品定位等等??关照了这一切,决定了艺术品的成败。感悟是艺术的动力源。
二,感情。感悟以强烈的感情支撑。这种感情,爱恨情仇、喜怒哀乐存在于艺术家的意象中,是形象的,有模样的;虽然开始时可能有些模糊,不大成系统。而其中必有一种情感最为突出,以至把作家感动得不能自己;哪怕画面的一个细节,音乐的一个旋律,小说一个场景,诗歌一个词语,电影一个蒙太奇。主要感情抓住了,其它感情就能随之而生了。饱蘸感情的小说人物性格是小说的生命线,故事的基础,作家之心与书中人物之心的交流。
刘勰说:“傍及万品……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虽然天地万物有心,很美,却是无意识的,只有人的心,人的思维器官才能感知这种美,如此,不成就了艺术才怪呢!刘勰所说的“人参之”,文字虽少,但意义重大,可以理解为:人参之即心参之;人心参之,才能“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
这样,艺术家的道心通过感悟和感情就构成了艺术特殊的符合自身规律的源泉。这里的心专指人心。从而概括为:艺术源于道心。道与心密不可分,道规定了心,寄托于心;心承载了道,实施了道。道心以感悟和感情进入创作以后把艺术家推向艰苦劳作过程,其间道心必将交替明朗,推进,想象渐渐丰富,灵感源源迸发,艺术形象闪耀出夺目的光辉。
刘勰的艺术源于道心说是对前人浩如烟海的文化作品的总结。他特别重视屈原自传浪漫长诗《离骚》的启示意义。他称赞:“驷虬乘翳,则时乘六龙”,“求宓妃,鸩鸟媒?女,诡异之辞也。”“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金相玉式,艳溢锱毫。”诗中,屈原天地人融合的、忧国忧民的、自我认知的、复杂矛盾的世界观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寄托的忧愤、高洁、热爱、失望、追求真理的情感流淌出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屈原固然生活在那个奸佞当道、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中,而有了这样的环境未必就出现伟大的艺术作品;只有像屈原那样感悟到了,有了强烈的情感才能做到;《离骚》是由屈原独特的道心生成的。
道心之于不同的艺术家个体差异很大,加上其他不同的原因,会创作出差异很大的艺术品。如上所述,道,是物质的,运动着的,矛盾着的;心,无论感悟、感情如何都是对万事万物的反映;所以,主观认定艺术源于道心说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加以鞭挞,另起炉灶,未免过于武断和粗暴。中国传统文化是充满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在西方崇尚神的时候,中国崇尚的却是人,以人为本。即使刘勰谈到的“神思”“神理”也指人的思维活动,性灵,艺术的精神属性。
    
             艺术源于生活说之谬认为社会生活是艺术源泉而且是唯一源泉者说,这样产生的文学艺术比社会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带有普遍性。”而无论文学艺术怎么“高于”生活,带有什么“普遍性”,万变不离其宗,仍然说的是艺术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唯一的源泉。仔细考察起来,这样的定义、论断是站不住脚的。
不具有特殊性,排他性。任何定义都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具有内涵和外延的确切性,不允许与另一事物在同一范围内并存,即排他性。比如,艺术、道德、伦理、法律、其他社会科学虽然同为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却各有各的本质,特殊性;内涵和外延都十分确切,有着不同的产生源泉;在概念上彼此不能相容。
道德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所提倡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具有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等美好观念,并形成一定的习惯和传统,以指导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伦理学则是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法律是国家机关认可认定的以国家强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规范)的总和。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规范性文件是法律的主要渊源。艺术则是通过语言、造型、表演及其综合手段寄托艺术家思想情感的形象美的表现。
显而易见,艺术、道德、伦理、法律各自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源泉是不同的,尽管从根本上都来源于社会生活(经济基础),可是,笼统地说来源于生活就抹杀了各自的特殊性,造成混乱。之于其他社会科学更是这样。假如仅仅说艺术源于生活亦如诡称长江和黄河都来自地球、从而漠视长江和黄河的真正源头一样荒唐。再比如,亚洲的喜马拉雅山、非洲的乞里马扎罗山、美洲的安第斯山都是由造山运动形成的,而喜马拉雅山是地球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安第斯山是由地球美洲板块和纳斯卡大洋板块(一说南极板块)冲撞挤压隆起的巨大褶皱。乞里马扎罗山更加特别,是地球撕裂冒出的冷却的岩浆。这三座山的成因和年代不同,地形地貌不同,蕴含的矿藏也不尽相同。考察其成因不能一概称之为造山运动,原因是具体的特殊的;持这样的观点才是科学的。
现代科学的研究对象越发专一,大多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现代科学并非从广阔的领域出发;假如都从广阔的领域出发无异于大海捞针,退到从前。比如,人类如果不积累了粒子的学问,反粒子学说就不可能出现。这里,自然和社会的总规律是相同的。
综上所述,任何定义、论断都应该科学严谨;艺术源于生活说恰恰犯了这个大忌。
艺术源于生活说抹杀了事物固有的特殊性,而祭出艺术高于生活的叠加词语(“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也无补其谬。由于艺术源于生活不具有理论的特殊性,自然而然地,相对应的由艺术高于生活支持的理论的普遍性就失去了依据;无数事实更加证明这种所谓普遍性的谬误。    《收租院》中的刘文彩和佃户、歌剧《白毛女》中的黄世仁和杨白劳具有什么普遍性?!那里,刘文彩、黄世仁贪得无厌、穷凶极恶,是地主的“典型”,佃户、杨白劳悲苦异常,是贫下中农的“典型”,用这样的典型去认识全国的地主、贫下中农确实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这种普遍性是主观的片面的架空的普遍性。在封建农业生产关系中地主与佃户的关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相互依存,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大多数的地主并非那么贪得无厌,穷凶极恶。这正像当今中国的各种生产关系,虽然也有黑心厂长、黑心农场主,而大多数厂长、农场主都能遵守国家法纪,恪守道德底线,较好地处理了与工人的关系;否则就无法解释千万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民族资本的迅猛发展问题;厂长、农场主与工人之间需要磨合,调整,并不需要暴力革命去改变现状。当今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这样的生产关系。黑心厂长、黑心农场主不是资本占有方的典型。所以,事实证明,偏颇政治和理论指导下的由艺术源于生活圈定的典型人物只能是畸形人物,这样的人物再“高”再“强”再“集中”再“典型”再“理想”也不可能具有普遍性。实在要说普遍性,只能是空洞的普遍性,低水平的普遍性,偏激的普遍性。诚然,艺术之母希望艺术之子“更高”,结实粗壮,但这与艺术产生的根源没有直接联系。
难道艺术真地高于生活吗?!其实,生活比艺术更广,更深,更活,因而更高,生活犹如大海,艺术仅是大海里大大小小的珊瑚礁,虽然也五彩缤纷。生活犹如高山,艺术永远处在攀爬过程中,山的顶峰是艺术仰望的目标。艺术在写真人真事时可能“更高,更强烈”等等,而艺术在整体上是绝对不能高于生活的。艺术高于生活论者是对生活的浅见,无知。在某个历史时间段内政治和武力可能“驾驭”生活;艺术却没有这么大本事,尽管很不情愿地把生活作为自己唯一的源泉,却没有能力也不可能高于生活。艺术之于生活显得十分渺小,苍白。艺术高于生活是天方夜谭;可惜一直被奉为神灵,大行其道。艺术素材多种多样:万事万物,包括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大自然(地球上的和整个天体的)以至人类的幻想等;细分起来,子系孙系种类浩如烟海。与其把生活称作艺术源泉莫不如称之为艺术创作素材,即原材料;这比把生活作为艺术源泉要贴切,要科学。
万事万物被人感知,头脑中的形象??意象??成为艺术素材通向艺术的道路。这条路是由感悟和感情启动,铺就的。也可把感悟和感情比喻为小流域山水汇成的水库,水库的水浇灌良田,长出了茁壮的庄稼。说到水库,这里就无须、没有必要再提及无数的面积广大的小流域了;诚然小流域是水库的源泉。人的头脑就是水库。密云水库,三峡水库。艺术创造始于头脑的一个区域,感悟和感情尤其感情的专属区,亦如浇灌农田的水库。
现实生活不是社会生活的全部,更不是创作素材的全部。(虽然是主要的素材)人类对大自然要处理好索取与和谐的关系,可持续发展。了解历史人物及其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继承优秀文化。幻想是人类进步的尖兵,没有幻想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幻想有时以白日梦的方式出现。这,无一不纳入创作素材。
艺术素材这一概念统一了万事万物的各个领域才具有特殊性,排他性:艺术素材的特殊性,排他性。艺术素材与艺术源泉不是等同的概念。大体上,艺术素材是物质属性的概念,艺术源泉则是精神属性的概念。而把生活作为艺术的源泉,唯一的源泉,别家??诸如道德、伦理、法律、社会科学及其细分学科??会摇头:“那位艺术大人,别忘了自己姓氏名谁,胃口那么大,干脆把宇宙都当成你的源泉,多光彩!不过可得注意,空泛的东西是最没用的东西!对么,大胃先生?!”
社会生活是艺术源泉而且是唯一源泉论者同时还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号召文艺工作者去体验火热的生活。所谓体验生活,就是到工农兵中去亲历生活,追求艺术品的真实性,在真实基础上的提高。这样的文艺路线推行了半个多世纪。似乎除了工农兵就没有别的人群、社会阶层了。而体验的生活真实未必就是艺术真实;艺术服务社会永远必要,是艺术的根本宗旨,但是,只有按艺术规律的服务才是确当的服务。以所谓服务改造艺术不是正确的方针。
上边把感悟和感情当作水库作了比喻,指出了艺术源泉的特殊性和排他性;假如把水库当作社会生活,(不再指感悟和感情)也能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这样的道理。天要下雨,水往低处流,人所共知,不需要堂而皇之地论述。人们需要的是怎样利用水源,库里的水。生活之水就是库水,库水可以有多种用途,浇地,生活用水,工业用水,问题在于开挖什么渠道,是艺术的,还是道德的、伦理的、法律的、科学的。这样的多种渠道分别构成了水库与其它利用场所中间的、特殊的、排他的环节。渠道并没有否定水库(生活,素材)存在的必要,那已经不在话下了。而人类的意识形态就这么奇妙:有舍弃,有选择,看来似乎有悖常理,却是认识的行之有效的阶梯。
事实表明一些人还处于认识的经验阶段,直观的唯物主义和片面的方法论束缚了头脑。那个年代,循着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针路线只能产生仅见的板话、秧歌剧;后来,原本有作为的一大批艺术家巴金、丁玲等命运多舛,事实上宣告了息笔,而登峰造极的作品便是高大全的五个样板戏,即使出版的一些小说也很粗浅,音乐、绘画等艺术门类也好不了许多。政治左右艺术,艺术必然变态荒芜。艺术源于生活,生活并没有真正回馈艺术。当代中国的文学艺术欲与世界文学艺术比肩尚需时日。首当其冲的是清理似是而非的习以为常的观念,创造良好氛围,回到艺术规律上来,不甘寂寞去实践。当然,观念的转变会很漫长,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文艺复兴更加任重道远。
在肯定社会生活是主要艺术创作素材的同时,为矫艺术源于生活说之枉,可以从艺术层面简要归纳出以下被事实证明了的谬点
一, 堵塞了精神能动之源;
二, 限制了多种多样素材的拓展;
三, 拘泥于生活真实;
四, 创作方法单一;
五, 作品色彩单一;
六, 人物性格单一;
七, 抑制了作品的独特性;
八, 对于政治的脆弱性。

           艺术源于悟情说汉语通常用简捷的语言,一个字、一个词、一个短语表述一个意思,一个定义。翻开中国的古代典籍便能明显发现这一点。仁、善、和、诚、信、智、勇、礼、孝;道、心、秀、隐、志、经、纬;民、官、政、武等等每一个字都有确切的或者主要的涵义,差不多人人懂得其大概。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源于道心说就是这样的。
关于艺术起源,东方和西方都以各自的方式加以探讨,精华就在其中,却并非尽善尽美。
道心说的缺憾显而易见。道,虽为朴素的世界观,却有些模糊,往往与“神理”搅在一起,使人莫衷一是,甚至曲解;况且人的世界观在不断发展中,将日益丰富,科学。心,包括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功能,而艺术主要靠形象思维从事创作,所以,用心作为艺术的起源也容易产生错觉,容易给抽象化和概念化留下空间,模糊艺术类与非艺术类的创作界限。
那末,能不能对艺术起源作出既简捷又本质的概括呢?本文大胆作这样尝试,曰:艺术源于悟情。悟,是人的世界观统领的对万事万物内外部特征和规律的感悟。情,是七情六欲,人的各种感情。如果细说??艺术始于悟,情是悟的落脚。悟情都存在于意象中,艺术是意象的完善。悟情犹如一把万能钥匙开启艺术广阔的空间,头脑中蜇伏的,现实生活的,历史的,似有似无的,白日梦的,悟情在呼喊:“芝麻开门!”悟情,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与抽象思维的交替作用往往使艺术家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刘勰的道心说在美的客观存在方面、美与善(德)的统一方面、理性与情感统一方面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黑格尔、托尔斯泰相通;使美的实现不再局限于分有、摹仿、传达,而是作为一个过程,即由道到心到语言思维再到艺术实现的依次连结,公式是:道??心??言??文。这里的道、心与唯心主义绝缘。刘勰的道心说堪称“有中国特色”的承上启下的艺术起源说。悟情说是对东西方美学理论评判性的筛选,精要。悟情说的好处在于一下子抓到要领,简便,容易被现代人理解,而且实用。
从遵循艺术规律、精神属性出发的艺术起源说提炼其精要的悟情说,它的优势在于:
一, 充分肯定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二, 充分尊重艺术家的个性;
三, 充分体现艺术的独特性;
四, 深入广阔地开掘艺术美;
五, 容易带来百花齐放的艺术繁荣。

艺术起源的分野对艺术竟能产生或荣或枯的社会效应,令人惊叹。我们有理由期待。
道心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有强大的生命力。可惜被糟蹋得太不像样了,几乎被“艺术源于生活”说完全替代。恢复它的原貌、继承发扬,难度极大。但是,不管人们对艺术起源采取何种说法,东方的,西方的,自创的,其精髓对中华民族艺术的滋养必将继续。幽长的光辉一定会照亮未来。


(补记:鄙人吭哧吭花七年时间写长篇小说《雪落轩辕台》,之前和过程中意识到,不开窗换气,愚人难圆大梦,不揪断脐带,握发难以升空,不跳进炼狱,休言脱胎换骨。就是说,不克服认识障碍,不给予毫不含混的回答简直寸步难行。便边读书边辨别边实践,所以陆陆续续留下了关于思想穿透、宇宙、想象、灵感、人物性格、理念、道德、语言、方法、风格、白日梦、艺术高于生活之憾以及心得实践短篇小说、成人童话等一些粗浅文字,约十数万字。今读《文心雕龙》仿佛撞针撞上了枪膛里的冷弹,竟胡乱射出个“艺术起源正谬辨”,也不知落到哪个地方,姑且算作《雪落轩辕台》柴灰里早就埋着的又一个浅见,自我认识的进一步明朗,拔高,小结。真诚欢迎不留情面地批评,批判,全部推翻也在所不惜。那将求之不得。特别感谢今先生的指读。)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回复 琴心明月 2011-12-6 08:06
你好:值得探讨,精神可嘉
回复 抱峰 2011-8-31 14:35
To: 红袖 你曾经说:
是啊,相互支撑共同集思广益找到最佳表述的。“得到几许不多的关键积累,也或受用不尽了。”
此言极是。谢谢。
回复 红袖 2011-8-31 05:28
To: 今又是 你曾经说:
跟几句吧,也是由感。
这种题目非常大的,里面内容如果弄成简述,起码2万字。红袖的建议和分说有道理的,我们一起走进去,返出来,得到几许不多的关键积累,也或受用不尽了。交流了。

是啊,相互支撑共同集思广益找到最佳表述的。“得到几许不多的关键积累,也或受用不尽了。”
回复 今又是 2011-8-30 21:27
To: 红袖 你曾经说:
哇,抱峰你是真用心研究啊。这么大的题目,艺术中的一个门类的起源研究就已经浩如烟海了。其实你可以别这么花精力和时间,你从中国的某些民族艺术结合起不同的地域特点就能洋洋洒洒了,切入点小而说透最好。我妹妹堂堂一名高校艺术教授,就某一项艺术门类在写论文时因为要结合文化部的精神,就一个音乐的色彩心理学阐述弄了半年呢。
跟几句吧,也是由感。
这种题目非常大的,里面内容如果弄成简述,起码2万字。红袖的建议和分说有道理的,我们一起走进去,返出来,得到几许不多的关键积累,也或受用不尽了。交流了。
回复 抱峰 2011-8-29 17:22
红袖女士:谢谢你的关注,很好的建议。晚安!
回复 红袖 2011-8-29 08:10
哇,抱峰你是真用心研究啊。这么大的题目,艺术中的一个门类的起源研究就已经浩如烟海了。其实你可以别这么花精力和时间,你从中国的某些民族艺术结合起不同的地域特点就能洋洋洒洒了,切入点小而说透最好。我妹妹堂堂一名高校艺术教授,就某一项艺术门类在写论文时因为要结合文化部的精神,就一个音乐的色彩心理学阐述弄了半年呢。
回复 抱峰 2011-8-27 17:43
为什么经过编辑,此稿字小了,黑体字不见了?
看正式稿,请点编辑条。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