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1||
似是纤弱,非也!对我而言,心与力不在表面上才好。想要粗拙其实也不难,多使点劲即可,但是那是气力劲。不必在意的了。
世上通行有一说,落在书法上,至今各一。
本是个又闲且散的零碎人,说不了那千年的门路和法道。偏偏里,喜爱桌前研磨,灯下弄毫。谈不上是个梦想或企望,只是取了其中本有的一种雅,用来理顺内度气脉了而已。当然,写得顺畅了,会得着额外的一些好,癫也似地手舞足蹈开,也是可能的。不为其他,只为进了步的那份好。
提到好,就说好。可是还是得先回答一个根本的问题:啥是好?
书法书道里,这个好字下,寓意内,藏意极深。想要涉及其中的深,最先要做的恐怕是剔去外层表面的浮和杂。事情看清楚前,不要用各类之外的说法把自己绑好了吊在半空里。见识和学识没到位呢,何苦半就了提着裤头上阵,无的里放矢?
这个想法来自于近期读了一些和书法有关的文,说的近乎一件事,可用一个字来涵括:拙!
这是一位名声天下的书法家的字,不好意思把名字弄出来的。这里一些字,拙得可以了,但是这笔故意用得太钝,是随手和随意,和书道之精妙秀绝没有关系。 ---今又是
本人这方面学浅,更是不敢没弄懂时就开嘴放炮。多少知道拙的相关,可以浅说。应该无妨的。
书法“拙说”,古来有之。其实说拙前,无论谁说都有个对较的前提:巧。至于横与竖、撇与捺、收与放、坚与柔、尖与顿、格与局、气与度、内与涵、紧与阔、舒与朗、谦与昂之如此等等,我随手就可以列出一大串。这些个东西要凑拢来分类规范后,一一经过练习体验后,才会渐渐成开悟。
如此重列的相关,还会涉及到历史上太多巨匠的言说,各自会有他们各自的说法和总结,我个人以为不必强硬了为他们制定各种标签。笼统到一起归总了讲,其本质都是为了书法在一定的规矩中找到新的表现方式,用来个诉,用来通汇,用来进步和推动。假如这个看法还有点道理的话,何必事事落在书法里,非此即彼呢?没道理啊。
拙这个字的内涵,落在书法里和落在普通生活里,含义不是完全一样的。在中国由北向南,从东往西的跨渡(不是度)里,也有不同的含义变化。大致宽泛了讲,拙就不是个褒义词。可是,落在书法里,一定的拙更多地被认作是一种好;相对于巧,它比较能显得敦厚淳朴、谦和恭让、或不为显格失去一个人更为要紧的局势。这是切实地往好里看,也是往好里归的心思做法。
拙不见巧了?好吧,再说巧。巧,是拙的对应或说是对立。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一说,因为巧里见拙,拙里出巧的好字实在太多了。问题还在,为何行书的人千百年来“莫衷一是”还争论不休?在我都是偏执后不得要领的“我自强说”。也等于,自己着重的都比别家的好。有点走偏了。
回头再说书法里的拙。才疏学浅,不能面面俱到,但是还是可以说。旧古的文书多少都带有“拙”的“型”,那不是刻意的“造”,而是文字发展阶段性表象的存在。之后出来了各大家,几乎把字写绝了,于是多了许多“无望”的人,看着前辈的辉与煌自叹不如还不知所以了。中国的文字乃至书法停顿了?是,是阶段性的停顿,之后总归还是挺着向前了。
有趣的是,历史都会“回旋”的。到了明末清初,“宋后无大家”的情势彰显,一帮文人又是没辙里出了个走势,总会屁颠着,把几个皇上老儿所谓“敦厚庄严”的字标做了榜,玩起了另类新型的拙。我还注意到一个普遍现象,一些个画界大师开始用画的手法兑入书道。书画本是一家?事实是,好多著名画家的字就是不如画;同样,好多书法大师的画就是没法和字比。于是结论是,书画两头都出彩到“相得益彰”的人,还真少。
历史是在进步的,所以后世的人对前人以前的说法做了些修正和改进,总是会有的,也是应该的。
读过一篇文,拖来黄庭坚的说法“为拙请命”。其实黄庭坚的说法是对虚做的巧进行了修正和批判,但他没有否定巧。但是有的人喜欢“误解”,在没有读懂前人语说的情况下,把他的话看作是对巧的轻视及对拙的推崇,好似如此才能显出个人的内度不凡,修为到家。这其间的坏处是,为好多不明就里、一知半解、小有所成、自以为是却老写不好字的人,找到了一个可以“乱涂胡写”的借口和理由。我觉得吧,向拙没毛病,事巧也没问题,关键在于写字人是否中肯和诚实。不然,“向拙”与“事巧”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歪曲了书法中正之门道,如此偏离书道的话,字也会失去魂魄的了。
说实话,我个人不倾向拙。但我不反对“能巧会拙”、“以拙出巧”的书法人。用我的话来说,肉之于骨而有型,骨之于肉而有体。如何切割分离了做行走,弄成不伦不类?!
拙,我还是比较欣赏谢灵运在《初去郡》里的那一说:拙讷谢浮名。我不知道他当时说话的前提和背景,单从字面上来看,他是为自己建立了一道人格线,这是一个人处世为人该有的规矩,也应该是他的信仰和格调。人,既不该弄巧,也不该造拙的。心念里一旦出现这样的偏颇,心手就不能一贯,字里行间要想“登高而望之”或万倾之上做婷婷鹤立就绝不可能的了。
人会说,你不向拙于是重巧?非也!我说过,任何的偏颇都是“失道”。而且书法里的巧我认为是一个人见识修为素养格调等好的品质融合在一起后,那种平和自然的舒放。不会是假意刻意了的调弄。
记得以前写过点这方面粗略的体会。大约是受父亲影响在前吧,我比较相信字的端庄舒朗。端庄是拙的一种,舒朗是巧的另解?我不这样以为的。这四个字本来就是一体的两面,兼备具全了,才是好的。
此外,受朋友魏书的影响,我喜欢内紧外松。至于笔划的“尖出”许多人会有别样说法的,我却无所谓,巧在我,有一些另类的个解:灵秀是其一,舒朗是其二,非臃不肿是其三。接下来还有骨上见肉,肉内含骨。落在行走上,力贯于内而不显于外。这其实就是用拙的一种方式。拙是可以借用的,但一定要用得“无意”和自然。
再多说一句算是在乎,也是再次归总:过于取巧和侧重造拙都是错。我还是比较相信大中至正的道理。不敢有忘!
我的小楷练习。写得不成熟,但是内里有我自己的个悟,肯定不是没头没脑的瞎蹦乱跳就是了。心神志势贯一了,才有可能的收获。
雷公: 这样放大以后的书法,还能如此之好,可见博主的笔力和功夫。赞!
又:个人觉得一个简单意义上的“端”,比如不歪不扭,不胖不瘦,还不能完整表达对书法 ...
今又是: 谢谢如此回复。也谢谢这类有着明确自我的回复。
现在写字说不清楚了。写得挺好的被人臭,写得实在不咋样的被人用过于专业的叙述捧成不伦不类。挺滑稽的事。如果 ...
e79f9: “但多少有了对自己字的认识,所以大约不会轻易地被任何人带到一个既定的框架里或路径上去。“
这说明你练字是有“主心骨”的,并懂择适而学,且能勤练 ...
今又是: 哦,顺带说一下,这里发出的字,放大了好多倍数了。这原本是小楷,约一个一分币一半大一点。上传到这里因为经过“切割”(从整幅纸张96个字里截取二字),变得如 ...
今又是: 我过去有个复旦的朋友,他的古文底子一级棒,字也写得非常好,他就曾经建议我学赵孟頫。我没学是因为我觉得他被框住了。我家里的长辈们清一色练习颜体。只是大伯 ...
雷公: 个人的体会是,文中提到的“端”是书法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离开了这个端,再怎么龙飞凤舞,灵动秀美,都会让人觉得少了端庄和雄健,甚至少了主心骨。 ...
雷公: 个人的体会是,文中提到的“端”是书法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离开了这个端,再怎么龙飞凤舞,灵动秀美,都会让人觉得少了端庄和雄健,甚至少了主心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