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也是个艺术的大都会,忽然间,就发现离得蛮远了,那距离不是卷尺可量的了。可心呢,多少还会拴在那,尤其是偶尔撞见一些熟悉的景象和图片的时候。
前两天去机场,偶尔一幅巨大的现代浮雕作品,悬空垂入了眼帘。那镂空的飞轻,那不拦阻光色的慷慨,那曲折如山势绵延,又如同人体柔曼的坦然,那么得体地挂在中央,艺术地点缀了一个旷阔静洁的公共场所,让一切变得不再尬尴和冷寂。
望着它,我想起了一位旧故的相识。1993年底,DM玩起了人体摄影,1994年我输进了一类灯光的点照法,到了那年的年底,大量的艺术摄影作品铺开在纽约,并出发去了日本、香港、荷兰等国家。那些系列的作品,不仅仅是商业的。因为其内在的艺术成份和涵养很高,所以里面的许多概念性的陈述,多少影响了不少见过作品的各类艺术家。
Raymand Wiger(雷蒙德.维格)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非常英俊的艺术家,早先就是玩雕塑的,可是从来没有自己成型成系列的作品。自从他接触和看见DM大批系列的黑白艺术照后,做作品的概念应该被“触类旁通”了。当然,我不认为这是可被事先安排的事。好多的艺术家,原本内质和能耐早就在了,他们不过是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点燃创作灵魂和创作激情的关于方式的认定。见过维格讷几次,在友人聚会上、在沙龙展览中、在私下无意的撞见里。毕竟他是DM的朋友。
看着机场的悬挂的浮雕,我心里就一直嘀咕:这一定是他的作品!一个完整而具有艺术及艺术创作理念的系列,总有它自身明确而又鲜明的标记。落在维格的作品上,那就是和人体紧密相关的一种具有浮雕感并且必须能够用来底衬和通透光源的特质。材料固然也是个性特征明确而又鲜明的。也只有这样,具有艺术理念和精神的作品才能登堂入室,大观泱泱!
我可以非常确定我的理解吗?在艺术的原理上,我想是。至于这个作品的原创者,或是这类艺术品复制使用的所有权是否完全出于维格的认同和签署,我不敢100%的确定。我只是默祷他,一个打拼在纽约多年的雕塑艺术家,不仅能够被人赏识和认同,也能被人尊重,并且得到一定的报酬,以养活一个比普通生命高贵得多的艺术生命。
一个电话挂给DM,他也说基本可以肯定是维格的作品挂在了那里。因为他之前,他之外没有人如此玩法的。机场的是一幅内容相对广泛的“浮诉”,默默地讲述着现代雕塑艺术发展的一个节点。那是一个无需多加任何思考便可随手甩出的复制。而维格真正的“镇宝之物”,该是那人体的“浮雕”。大致的做法是,寻来身体体格健硕完美的模特,然后或局部,或整全地以实体人物一比一的比例,照实拓下体格和线条,然后用初级的模具,将拷贝放在细网格的“网罩”里,慢慢精细地敲打而成。
这样的作品除了具有实体实物的健美外,附加了好多其他的因素。其中关键一项,就是要让“死的物事,艺术地活过来,发出召唤”(今又是语)。无疑,维格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
此类雕塑的音乐感也是好的,就像具有雕塑感的音乐,它不会简单地机灵在表面的呈现上,而是活生在那种无尽不绝的生动中。举个例子,用不同的灯光从不同的角度上去点照,这个雕塑是活的,不会违了人观赏的趣味,死憋着一动不动。于是成了三维以及通过理会能够得到的三维之外的更多点示。另一个实例是,作品做成灯罩,使用或借用一定的光源点照,将一件件不同的浮雕作品打在预先确定的墙壁上,比如书桌后高过身高的一些平面,那样,又一幅由一个作品触发产生的同系列的作品,又诞生了。这便是艺术三维之外应用的原理和机制。在维格的作品里被完整合理地实现并展现了。
今天原本没有时间写博的。但是面对维格,我有点情不自禁。作品是好的,从无到有地成型到如今,一晃已是二十年过去了。就希望艺术家依然活得健康和快乐。希望创作的劲头和能力业已更加。
请大家欣赏。
更多的请见:http://www.raymondwiger.com/
http://raymondwiger.com/evolution/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