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0||
天才是个不能乱用的词汇,用的人很多了,却很少见这方面胡乱的人。仔细想一下,就觉得天才是要有持久的进程和与这个进程一贯到底相符的成就作为实依实靠的。胡乱的话,或能起啸于一时间,但终会因为自身无法长久而黄袍自卸。
世上天才成样的故事太多,形式状态也不尽相同,按我的理解简约说来,无论何种天才,初始都会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特殊的基因遗传;二。特殊的个人秉性才质,包括环境;特殊的热爱与追求。而能直接在如此孩童幼小时将适合天才的条件完好地交给孩子的人,通常是父母,或者这类孩子从小开始天才展现里有着的相应人物和合适环境。这样说的理由是,西方好多音乐方面的天才,自幼在教堂里长大,他们中间的好多人,父母对音乐不一定知晓,或者干脆是,一窍不通。这并不妨碍此类天才今后的进步。不过,多少要些造化的了,因为孩子转入的新环境里,必须有着一种人,在那个既定环境里,发现、启发、培育和催化他的成长。孩子还需要一个台阶外的界面,生前也或死后,能将天才的手笔一一展现。相应的例子如31岁时就故亡天才音乐人,奥地利出生的伟大音乐家舒伯特。另外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同是奥地利人的骄傲,《费加罗婚礼》的曲作者,莫扎特。
此地做个小的分解,舒伯特和莫扎特的家庭都有音乐的元素和能力。只不过莫扎特在这方面优于舒伯特。之后的经历也不是完全相同。舒伯特在1813年为维也纳古典音乐派创作《第一交响曲》时,已经16岁了,而莫扎特四岁就开始把玩五线谱,七岁摸提琴,八岁已被欧洲主要报纸惊赞为横空出世的少年天才。可惜也是“天妒英才”,他只在人间活了不到36岁。
也将此二人做个相同可有的归结:基因好,环境对,欧洲毫不吝啬地给了他们一个利于伟大音乐生就的时代。我还注意到,1756年到1797年里,奥地利处在法国革命的边缘,对于莫扎特来说是种无形间的幸运;而1797年到1828年的时段里,拿破仑席卷欧洲大陆的胜利没有摧毁舒伯特这位音乐巨人创作所需要的自由。是,对抗中抛弃大教会等于自己将自己向贫苦艰难流放,可他得到了音乐的自由,如星的璀璨,终将辉映人间大地。
将他俩放在一起并不全因他们同是奥地利人,他们本是欧洲的,也是世界的。这就是个人身世经历外的一条更重要的脐脉;作品曲式的多重里,他俩还有一个暗合:优雅抒情的浪漫,在童幻般的热衷里;在《摇篮曲》、《小夜曲》和《魔笛》、《安魂曲》舒缓罗曼的优远中。
静缓悠扬的美丽,何止是一个个落在五线谱上音乐历史的基石台阶,更是一种专职的热爱由衷,从生到死,一路直往,成就了音乐,也做就了自己。
我想我会时不时地去看一些天才孩童的音乐介绍表演,原因可能是那类的介绍表演中,包含着很大的真诚和纯然。这是美的根本,是不着尘埃,而非沾上了世俗后欲将脱去的挣扎,误于迟到的醒觉。世上还有好多因为自己夭折了自己的天才,非常可惜,却是无奈。毕竟很多时候,一个人是否能坚持和执着到底,常在一念瞬间。那种瞬间会是一个不可回返临界点(Point of No Return),过了界后就不能再度返转了。
美国的此类介绍有一点是非常人性和非常窝心的:可以介绍所谓的天才,让人们来了解他们、支持鼓励他们,但可能的话,尽量不要过多披露他们的隐私甚至是名字,也是时时提醒人们不要无妄过度,无形间带给孩子毫无意义的影响。所以,我也本着这样的理念,来推出以下三位的演出,同时附带一些我个人的体会:
第一位,是美国的男孩,八岁学吉他,十岁已能弹奏自己的曲子。这位比较腼腆,但还属于坦然放松的一类,而他的聪明体现在他的曲作和表演里了。一曲非常蓝调的摇滚乐曲里,不说腔调指法,因为重要点在于这个孩子天份的自由和宽放。不严格地说,非常地道的美式。艾伦(Ellen)最后送他的吉布森的电吉他加扩放机是一份厚礼,送给了孩子做成了首肯和鼓励,想必会成为这个孩子一生里永远的美好记忆。这非常有意义的。
第二位,听口音像是英国长大的女孩;犹太裔,因为她在以色列电视台采访中,能说一口流利的希伯来语。这孩子就是家庭环境比较好的那种,活泼、开朗、毫不见生。她的演奏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舒(伯特)式“浪漫曲加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野蜂飞舞》(根据普希金作品改编的歌剧《撒旦的故事》中的短曲,原本不过约一分半钟)的并合。的确编得相当不错。因为旋律的优美和童心浪漫的憧憬。她说喜欢莫扎特,却“变奏”了舒伯特和柯萨科夫,这就是天才的一种天生的灵;她随意间还谈到谱乐来自于梦幻、又喜爱独奏背后弦乐团的底衬,绝对是视野和想象既自由又很富有个人逻辑的“奏明”式的“自语”。这个孩子我比较看好。
第三位是来自香港的天才类孩子,三岁摸琴,在Ellen这里上节目时,只有六岁。他的演奏曲也是经过改编的,尤其是后面的那曲《野蜂飞舞》。理由估计有三个:一是方便小手能够抓牢音阶跨度,二是表现他快速弹奏的能力,三是相应变活一个演式,做到“不尽相同”。孩子的天份毫无问题。可是其中看见了东方人的思维习惯:注重师承,玩古典音乐,头上总有一些大师的样板顶着;受大人的指教带领较多,比较注重格式化和标准化;个人风格容易被带歪,体现在不自然的身姿体型的表现上;附带的影响是,比较不容易看到个人能力活泼、自由和充满个性方向的奔放。这不是苛求,而是照样实说。对孩子好的成长来说,实话可能比不说或假说来得更有用。
我也是幻想,除了Youtube之类的公共平台为他们彼此看见对方提供了交流和提高的可能,我还希望世界上最好有些较为固定的平台,能让如此三位的天才孩子能够亲身经历音乐的洗礼,这对他们来说肯定又是一种激励和肯定,利于他们打开自己,放眼世界,走入更好的将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NOo8jHrd2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mo4Ksg2yJ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MZtxv3bFNM
相关链接:今又是《介绍世界最快名曲“野蜂飞舞”》
babybaby: 哈哈哈...今大师的语出惊人,条条是道,真理至深,读了一个晚上还在读。孩子就得上通天,下通地的“野生”挑战,保持他们的自然成长和天真个性秉成,孩子慢慢懂 ...
今又是: 绝对有,而且是没有国界的那种。我们就不强调孰重孰轻了。不做半遮琵琶,哐啷啷一路唱下去就是了。
今又是: 不知道你的“生成年代”,我们那时也是有套路的,为了不踩过线。东风吹,战鼓擂之类的谁都写过,有时甚至写到全班一致的。 你还别说,好像落后被改变了? ...
無心者無痕: 万中未必有一的这类天才固然欣人,而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孩子的成长能够是自然而然地活出自己,也是一种别样的意义所馨吧,美国文化崇尚的个性自由成长或许更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