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忽然在网上被人称作了“您老”,一位是男士,曾经的对手,如今倒也有点气派了;另一位女士,言语稳实,和前者不同的仅仅是轻轻一口气吹掉了一个“您”之,大有劝人回家种田的意味。我注意到了一个现象,他们年纪都不大。唏嘘人生,到让我百转了。
是人都会“老老矣”,可也都是从年轻一路走来的,也没见过谁能穿越时空。问题是,一些特殊的境地里,人家不跟你说道理,说话的口气和腔势单单就落在了年岁的计较上。
我曾说过,爬网编字无非是就着自己的喜好,内底里还有两个不大的心愿,或自己能写出一点超过自己的东西来,或走过那样一个文字过程,对年轻人以及诸如我孩子那样的少年人有些个破柴烂肥的作用。了不得的奢望至多就是将自己做成根火柴,进一步或能做成一盏“气死风”,照亮孩子脚下的三步夜路。由此倒也不计较碎人杂语了。
人的年龄划分是阶段性的事,也和一个人生理的、智能的、学识的、心理态势等因素息息相关。你不能把一个出色的年轻人简单地称之为“年少无知”,也不能将一个未已的中年或上了岁数的人称之为“过气槽骥”,一切到了了还得看一个人的风光心向和意怀情致了。
一般概念上,人出生到三岁左右属婴儿期,5-8岁被称为孩子,8-15岁为少年期,15-24岁按国际规定,统称为青年。然而,世界上有很多例外,在中国,5岁吟诗,7岁拜相,15岁“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也有例子。青年里的出类拔萃更是枚不胜举。相应来说,活到死,啥事都没有彻底明白的也是大有人在。可惜史书不会也不能统统记载。
缩小了范围说,年青人从1995年到2000年,全世界增长了10亿多,随着世界性老人寿命的增长,年轻人的数目成了负增长,以后的半个世纪,这种同比还会扩大,这是目前世界的情势。
再往小里说,网络世界年轻人的比例也是非常小。网络写手里,尤其是有文化、有素质、有品格、有德性、有思想、有追求还有时间愿意纠结意气、抒发志愿的年轻人的数量就更少。于是,这样的年轻人就显得无比珍贵。
有时我会问自己这么些问题,年轻人的底托是什么?他们之于比自己年长的同僚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什么概念?仅仅是年青的青涩还是一种伸出手的渴望,或是一种对年长者们的要求和挑战?那么,那样种种的情状,对于年纪稍长的人来说是否意味着更多?
任何人我想都会承认这么个事实:你拿起了笔或用键盘在一个公开的载体界面上公开了文字,你就和文化有关了。写什么、说什么于是不会简单到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文化的内在本身就有一种传承和递接的要求在内里,无论你是否愿意还是情不由衷。
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年龄层,我们面对的共同挑战是,通俗文化带来的冲击。通俗文化是有其存在理由、价值和场地的,问题不在这里。我们面对的是通俗文化的泛滥和文化人的无所担当,其形式就是文字的无质量和思想的无由头。在英文里有两个词可以精确地讲述其中的特征:Fabrication和Speculation。翻成中文是:编汇和传输。我的这种翻译或定义是非常守中的。演化开来,它们真正普遍的含义略带贬义,泛指编纂和虚传,而不是创建或传承。比较通常可见的是,将各地不属于自己的新闻根据各自的理解捏在一起成文,为了繁杂的私由,也或显得消息灵通。这种情形里键出的文字或文章里除了传递了一定真实的消息外,没有更大层次里的文化价值。也有不同的,文字在编汇和传输的过程里,说出了取材的出处和理由,谈论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等于是与人形成了一定的交流和探讨。这样的话还算是好的。但是,可惜的是,乱搬、胡编、瞎传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脱开了自己,仅仅为了消息的灵通或与之相关的所谓“热炒”,属于比较缺乏实证依据的调侃等于是无聊。这种文字或文章在文化界面里最大的后期效应就是引发紊乱和纷争。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不为公众。道理都说得声势咄咄,天花乱坠,其实都是虚弄了真实,做空了自己,消费了读者。
我的意趣在于真诚和热切,都要实实地投放到和年轻人的交往里去,因为那样我才会安心,才会觉得无论自己的想法、经历和所学才能有超过自身更大更好的价值,我自以为这是一种非常务实的做法。因为这样的想法,我大力追捧小佳怡,小孙文的东西我一篇不漏还总是留下我可能的支持,我还积极和语默、粉嘟嘟、抱峰、潇潇等相对年龄比较小的人形成交流和共往,如此等等。
网络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我知道,我只是想只要他们在,我还在,我就尽己所能地去和他们交谈;只要出色的年轻人还来,我就尽量不要遗漏他们。我说话向来直爽,我不会去做意的偏颇,我只想以我的可能向所有的年轻人输出这样一种讯息:有人关心、支持和热爱他们。因为他们不仅重述了我的过去,也让我得到激励,让我看到更大更高的希望。
不能一一举例,最近有两位入了我的视线。一位博友叫“Human Hair”,另一位叫“spl778”。二位都是80后期的年轻人。今天我就畅意说说我对此二人的看法。
前一位是女士,做了系列性极好的博文,倡导公益和善行。标题和文字是整整齐齐地,文式文段是整整齐齐地,文心和文向也是整整齐齐地。这看似普通的整齐,其实反映了如今中国部分青年的心气和志向,做好了,其实就代表了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和行为结果:不骄作、不私心、堂堂正正,畅畅亮亮只为公德、公益和公众。什么样的人会这样去编汇资料写作?什么心致的人才会拿出自己的钱和朋友一起周末去植树?什么样的情怀和价值内守才使得她不做其他一心一意只为大众社会“做嫁”?站在如此整齐的心思和文字前,我素然起敬,因为我看见了好的心思、好的志向和好的品格。难道通俗混乱的世界里我们不正在缺失了更多吗?我不知道是我欣赏了她,决意要为这样的年轻人呼喊,还是她又一次唤醒了内底的激动和感怀。我当然知道我的结论,众位大家呢?留给大家去取舍吧。其实去看看她系列文章连续不断的高度一致性,我们就不难看见这个年轻人博大美好的心胸,竟是不能以年龄来度量的了。我只想在这里重复跟“Human Hair”说:一个伟大的壮举开始于执着和奉公,你有了,请接受我非同一般的敬意!
第二位是最近两天注意到的,我不得不说是继听雨潇潇后又一为非常出色优秀的散文作家,博名叫“spl778”。我就先把“丑话”说在前头。他和听雨潇潇一样,文辞繁华,境状秀丽,那是他们文字的最大特色。没有好好读过书,读过后有没有好好思考和认真写东西的人,绝对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问题还在于内涵,还在于文字的格调应该落在什么要点上,还得再继续拔高上升。也许,我的这些看法根本就不是评说。我们都知道,习文的人有不同的文字进步阶段,片面地滞留在某一片段里是无法看见文者整体素质和水准的。然而,我们也还是能从一篇及其优秀的文字里读到一些文思的文路,并由此了解文者的功底、能量和所欲为何?
此位文友这篇文章里,诗词曲赋,令行谣颂连同标点符号无一不在,用度精确。用词的间隙和词句用语的长短捉造和音律节拍让我倾心不已。客官请看:
1. 灯火凄惶,曼华染香,云鬓横斜,倦依琴箫,尘世铅华,遍阅繁华锦簇、人间苍凉;高楼望断,看尽世人离合、然一曲凄然拨弦的却是我自己的悲歌离叹,凝眸问月,一纸的墨香,暗伤在红尘前世今生的水墨涟漪之中独自吟唱。
2. 世事如棋局,心无茫然,阡陌一丝,未曾老去,只是远离。指尖滑落岁月的横斜光影,模糊了痴望的眼眸,一切是否都成了劫数,似水浮华的经历,空老了回忆。
仅此两段,才华横溢,烁煌流金!真正让人流连忘返,难以自我。还有,他更为出色的地方是书没有“读死”,全部活学活用了,大量的集汇源于对文字的了解和感悟,形成了非常清晰独立的自我。说本事,傻家自以为不在他之下,可是我依然只能谦卑地说,他远远超过了我,因为他是如此地年青,竟是不能放在一起相比对照了。
我,无限地欣赏和感概。我想说,能在中文网读到如此优秀出色的文章,中国的文人脸上就多了层实在的光彩了。我也想对这位非常陌生却是极其优秀的年轻人说:敬礼!
在此认识二位如此杰出的年轻人,是我无比的荣幸!愿和你们在这里一起上拔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