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美美的美好人生 //www.sinovision.net/?334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人生是一段丰富、生动、孤寂而又快乐的旅程,在深深浅浅的脚印里,不退半步的跳一曲动人的华而兹,年年岁岁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英关系十年大反转:核电高铁或成合作新亮点

热度 1已有 1297 次阅读2015-10-20 22:23 |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2014年3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荷兰会见英国首相卡梅伦。
从黄金年到黄金十年,从黄金年代到黄金时代,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前夕,“黄金”(Golden)二字正以一种旋风般的势头爬上中英媒体的头条,成为当前中英关系的前缀。
10月19日,习近平将首度开启对英国的国事访问,这将是“习式外交”中为数不多的一次“只访一国”,也是时隔10年之后,中国国家主席的专机再度横跨欧亚大陆,直抵大不列颠岛。
2005年,在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英国时,中国的经济总量仅为现在的三分之一,而这一次,英国这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在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中国,面对它的崛起,英国准备好了吗?
关系反转
在习近平访问期间,将会有超过150项声明发布,范围遍及政策层面和经济层面等,而核电和高铁项目将无疑成为此次访问的最大亮点。
“这是一种完全的关系反转。”前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亚洲项目主任凯利·布朗(Kerry Brown)在和澎湃新闻谈及英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时评论道。
“因为在过去,一直都是英国在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寻找投资机会,但现在却是英国反过来希望升级他们老旧过时的基础设施,并向中国寻求投资,而且不光是这个,他们寻求的还有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秘诀。我想这也标志着中英双方的关系正在走向更互惠更平衡的方向。”布朗说。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此前曾表示,中英双方已经在两家中国企业投资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上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而在习近平访问英国期间,可能会有一系列有关此项目的协议签订。
伦敦大学亚非研究所中国中心主任迈克尔·豪克斯(Michel Hockx)表示:“中国经济正在减速,而它的性质也正在从受投资驱动变为向外寻找可投资领域。中国非常渴望能够在别的国家进行投资,并输出一些中国擅长的产品,比如基建、高铁、能源等等,而这些东西也正是英国需要的东西。”
此外,中国也同样希望通过英国在金融领域的领先地位,叩开人民币国际化的大门。
然而,就在这一段“黄金关系”正式开启前,中英关系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不愠不火、波澜不惊的状态,甚至在3年前,这段关系还一度因为英国首相卡梅伦和达赖的会见而降至冰点。
《红色资本》一书的作者之一弗雷泽·华威(Fraser Howie)称,对于中国成为世界舞台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中国人总是非常高兴的,而在面对英国时更是如此(毕竟这是一个在鸦片战争中打败了中国的国家)。
“现在,局面扭转了,中国占据了优势,而英国则成为了示好的那一个。”华威表示。
布朗也认为,时代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中国从一个相对较弱的国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也相应需要改变。”
外交升级
事实上,作为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似乎一直都想改变中国人对于英国长期以来的刻板印象,将“传统和保守”扭转为“时髦和创新”。
2012年起,英国即在中国展开了名为“GREAT英国”的推广活动,鼓励中国公众从全新的视角看待英国。
但在英国政府内部的对华政策上,这种刻板或许并没有改变。
布朗认为,现在的中英关系很好,但两国的外交互动仍然有待与时俱进,有些外交官们还在用“十年前的语言”进行交流,而英国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也急需改变。
“事实上,从2010年到2014年,英国外交部主张的政策并没能实现英国政客们寻求的东西,所以在处理英中关系时,英国的外交大臣们并不是真正的话事人,因为他们没能发挥想象力,用不同的眼光看待问题,而是依然对中国采用老一套的不愠不火的交往方式。”布朗说。
而财政大臣奥斯本主导的对华政策或许真正为这种交往方式画出了休止符。
今年年初,英国不再顾及美国脸色,率先在众多欧盟国家中宣布申请成为中国主导的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的举动,也传达出了一个信号——在和中国打交道的领域里,英国正在试图走出一条自己的独立道路。
豪克斯说,当前的英国正在趁着中美之间的嫌隙,拉拢中国。
“这是一个具有风险的方法,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经贸联系上,英国肯定可以获益。”
《外交家》杂志评论称,对于中国来说,他们不仅仅看到的是英国外交的务实,更看到了英国希望将普通的双边关系升级为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的迫切愿望。
“奥斯本主义”
20世纪90年代初,一名刚刚大学毕业的英国学生在中国北京开启了他的“背包旅行”。他到过上海,又乘船来到武汉,还去过成都。
20多年后,这名叫做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的少年重新以英国财政大臣兼首席国务大臣的身份踏上了这片土地。
“对我来说最为有趣的是,一切都变了。”奥斯本在近期的一次专访中讲述了20多年前他在中国的故事,“说真的,(置身北京)你可能以为自己在伦敦老街,或者是旧金山。但这样的事要是放在我多年前还是学生时来中国时,是完全无法想象的。现在每一次我来到中国,我都会惊奇地看到,这个不可思议的国家正在经历的发展。”
或许,在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内阁中,再没有像奥斯本那样为中国“代言”的人了。除了他自己曾在青年时就游历过中国,他的妻子还会说中文,而他的孩子也正在学习中文。
今年9月,当奥斯本第一次以财政大臣的身份访问中国时,他发出了豪言壮语——“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英国成为中国在西方的最好的伙伴!”而其主导对华政策的最佳抓手,无疑就是扩展经贸联系。
奥斯本在访华过程中表示,誓将在2025年之前促进中国成为英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英国《经济学人》将奥斯本的这种对华政策形容为“奥斯本主义”,并将其总结为在经济、政治和外交上与中国捆绑。首先是乐于同中国进行经济捆绑,宁愿让英国银行和基建项目冒受中国经济放慢影响的风险。
事实上,在贸易与投资领域,英国和中国的关系已经远远落后于中国与欧洲其他大国——如法国和德国。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英国接受的外来投资中仅0.1%来自中国,因此,在这一领域,中英之间仍然有着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布朗称,奥斯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选择,他认识到中英之间的关系需要被简单化,且从战略上着眼于一个领域——即可以体现出切实成果的领域。但无论是在对内满足公众期待上,还是对外和中国保持可持续关系上,奥斯本的选择依然可能存在着风险。
务实和崛起
无论是“奥斯本主义”亦或是其他主义,人们始终能够看到的是英国外交政策里的“务实”。
英国人正在“务实”地对待中国目前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英国第二大非欧盟国家贸易伙伴,英国也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资深顾问蒂姆·萨默斯(Tim Summers)向澎湃新闻表示:“总的来说,我认为英国人对中国崛起并不像美国人那么充满忧虑,他们其实相对更加欢迎一个强大的中国。英国有一种非常务实的外交文化,对全球权力的再分配也保持着开放的态度。”
奥斯本也在访谈中称,他认为英国会比其他欧洲国家更擅长应对全球化挑战,而中国目前已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以至于像英国这样的贸易中心无法不选择接受它。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英国内部“退出欧盟”的呼声再度高涨,卡梅伦也在此前的大选中允诺将于2017年进行“退欧”公投。
而中国方面似乎对于英国的“退欧”并不持十分肯定的态度。
据路透社14日报道,中方表态希望欧盟维持统一并继续在世界舞台发挥重要作用,而外交分析人士认为,中方做出这番表态是出于担心英国脱离欧盟后对中欧自由贸易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