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花间书斋 //www.sinovision.net/?3342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花间书斋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听雨

已有 3542 次阅读2011-8-25 22:56 分享到微信

.

听雨

一帘新绿说听雨

宋德利

.

.

1.

细雨潜入夜,微风暗拂窗,淅淅沥沥魂牵梦,新绿一帘泛春光。夜半难眠,春梦无痕,都只因,纤润如酥,赏心悦目,喜雨从天降。

其实雨声何止淅淅沥沥,此外还有颇富诗意的春雨沙沙,夏雨荷荷,秋雨潇潇,冬雨簌簌。更有令人心绪动乱者如大雨滂沱,暴雨滔滔,豪雨咆哮。悦耳细美者如诗似乐,气势磅礴者如涛似浪。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雨声虽有目不可见,但却有耳能听,有心可感。

春雨浇游客,令人魄散魂销者,如杜牧<<清明>>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夏雨淋荷塘,令人欣然自得者,如苏轼<<阮郎归。初夏>>云:“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秋雨滴梧桐,令人忧丝万缕者,如李清照<<声声慢>>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冬雨夜敲窗,令人浮想联翩者,如我诗<<冬雨>>云:“临窗窥冬景,惊闻天籁鸣。好一似,醍醐灌顶沐东风,雨重情更浓。”

不知何故,我对听雨情有独钟。随着岁月的流逝,年岁的增长,环境的变迁,尤其是西渡花旗以来,听雨简直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而在诸多雨声中,最受我青睐者莫过于春雨之声。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味同嚼蜡,冗长难耐的冬季终于过去,而那颗螫伏一冬的驿动之心,能与生机盎然的春雨亲密接触,令我不禁为之一振。

春天一到,既盼万紫千红的山花烂漫,也盼悦耳动听的翎鸟啁啾,更盼纷纷扬扬的喜雨霏霏,于是天天将雨伞备在手边。既为听雨赋诗:“淅淅沥沥,朦朦迷迷,烟花雾树,望断思乡路。小伞一把撑天地。听雨,吟诗;吟诗,听雨。”也为雨伞赋诗:“阳光明媚,你在屋角默然伫立。一旦风云突变,挺身而出,毫不迟疑。遮风避雨,不遗余力,为他人撑起安宁天地。可待到风休雨住,是否还有人将你惦记?”

听雨,其实不仅能使人简而单之地在情绪上发生变化,而且还能更上层楼,在认识上有所感悟。宋代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是最典型的一例。词曰:“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全词层次清晰,脉络分明。上片感怀旧日年华,下片嗟叹当今处境。三个不同时期,三种不同环境,三种不同感悟。而贯穿其间的就是“听雨”。“听雨”宛若龙须串珠,致使有珠而不散,有玉而不碎。

蒋捷生于宋、元改朝换代之际,是宋度宗咸淳十年(公元1274)进士,而数年之后,宋代灭亡。他一生都在战乱中颠沛流离,饱经忧患。此词正是他对苦难余生的自述与感喟。词人并未做抽象的叙述与概括,而是从漫长纷繁的一生中精选三幅颇具暗示性的听雨图,以鲜明的形象,凝练的文字,概括他从灿烂的孩提时代,到苍凉的风烛残年,在生活环境和心情感悟诸多方面的巨大变化。

第一幅:歌楼听雨。红烛映照,罗帐低垂。是光与色的组合,是对青春浪漫欢乐的追忆。“少年不知愁滋味”,天真无邪的情怀跃然纸上。

第二幅:客舟听雨。一腔旅恨,万种离愁。是情与景的交织,是对壮年流离孤寂的揭示。“乡关不知何处是”的心绪栩栩如生。

第三幅:僧庐听雨。两鬓如星,超然物外。是感与悟的融汇,是对老年一切皆空的慨叹。“万念俱灰心已死”的心境令人唏嘘。

.

.

2.

诚然,听雨的感受因人而异。雨声并非总是充满浪漫的诗情画意,更非总能令人欢欣愉悦。就我而言,即使在孩提时代,听雨的心绪也不象蒋捷那样总是阳光灿烂,喜不自胜,而是阴晴交错,忧喜参半。

忧者,源于父亲阴郁的脸色。在我家,听雨者首先是一家之主的父亲。原因是家境贫寒,全家老少蜗居泥屋,年久失修,逢雨必漏。大雨大漏,小雨小漏。天不漏,屋漏。父亲听雨时脸色如阴云笼罩。从春阴到夏,从夏阴到秋,即使在冬季,也是忧心忡忡,怕的是大雪压屋顶,冰销雪化,泥水渗漏。

父亲满脸彤云密布,怕听雨声的另一个原因是秋涝。家种几亩薄田,地势低洼,十年九涝。当年淌着齐腰深大水抢收的情景,至今依然记忆犹新。受父亲感染,我自然也是泥屋听雨,闻之色变。

喜者,源于童年不知愁滋味的本色。秋涝虽能导致粮食减产,但却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何以如此?只缘雨大水深,门前形成水塘一方,那便是孩童绝好的天然泳池。再者,大水退却,村前还会出现小溪一条。溪水淙淙,鱼虾嘻戏。我便大有姜太公直钩垂钓的架势,绳端系一小蛙,坐待渔翁之利。片刻之后,体态丰腴,性情忠厚的大黏鱼就会心花怒放,生吞钓饵。真可谓唾手可得,得来全不费工夫。

此外,一轮明月当空,万籁俱寂之时,还可拦溪筑埂,开一小口,架一竹筛。鱼虾则得意忘形,冲昏头脑,悠哉游哉,顺流而下,继而傻傻地、乖乖地成为我的筛中之物,盘中美馔。若想起死回生,除非有鲤鱼跳龙门之绝技,否则难以跳出竹筛,逃之夭夭。如此两桩坐收渔利之事,皆源于雨,不仅使我凭添无限乐趣,也能使我大饱口福。

此时此刻,雨所给我带来的精神快乐与口头实惠,自然就会使泥屋听雨,甚而至于是泥屋盼雨,变成美事一桩,而我的那张脸自然也会喜形于色,哪里还顾得上父亲的满脸阴霾。

.

.

3.

结束天真浪漫的孩提时代,步入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而其中的黄金时段当属大学读书期间。然而不幸的是,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当时决然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闭门只读圣贤书。因为我正赶上“文革”那个暴风骤雨的年代,广袤的中国大地,没有任何地方允许安放一张平静的课桌。大好青春几乎被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消耗殆尽。

在那个年代,毫无政治色彩的潜心听雨,显得是那样苍白,那样黯淡。当然,即便你想苍白,想黯淡,也是枉费心机,因为当年的中国大地,政治之光犹如佛光普照,一切的一切都被带上政治的光环,从而变得红彤彤,金灿灿。

彼年彼代,为政治的惊涛骇浪所挟裹,身为红卫兵的我,曾被卷到大江南北不少地方,因此也才有机会到各处听雨。时过境迁到如今,四十年的光阴,犹如白驹过隙,倏忽已逝。然而身处异国他乡,择其要者以记之,不可谓不是一种雅兴。

钟山听雨,此其一。长江听雨,此其二。湘江听雨,此其三。

1967年夏,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跨黄河,越长江,踏足心仪已久的六朝古都南京。梧桐摇曳,细雨霏霏;隔窗听雨,涔涔溅溅;极目眺望,远山朦朦。蓦然间我发现那时隐时现的山顶,烟雾缭绕,飘忽不定,旋即想起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那缭绕的烟云莫非就是钟山所起的苍黄?

那年月,毛泽东思想已经溶化到血液中,因此触景未生情,先想毛泽东。于是乎顿觉豪情满怀,两脚生风,好一似鲲鹏展翅,信心倍增,暗自发誓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诗句),把阶级斗争进行到底。彼时彼刻,那听雨之情,看雾之语,看上去是绝顶的红色言语,纯粹的革命行动,然而此时此刻,我早已感觉到那洵属痴人呓语,傻冒一个。

离开南京后的旅程是乘坐火车途经南昌,转程九江,再搭船沿长江逆流而上,前往武汉,再前往最终目的地湖南长沙。

九江,那正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传世杰作《琵琶行》提到的浔阳!到与诗人沾边的地方去,自然凭添诗意。可倒好,你不是爱听雨吗?老天爷这回让你听个够。在九江一周时间,几乎日日观云,天天听雨。一直到离开九江,登上客轮之际,依然是阴霾满天,雨倾如注。

首次乘坐客轮畅游长江,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乃至手而舞之,足而蹈之,与顽童一般无二。但由于天气恶劣,我却只能囿于舷舱之内。百无聊赖之际,也只是临窗听雨雨无声,隔窗观景景不定,然而如此听雨,这般观景,则如观赏默片电影,另是一番情趣。客轮在雨中乘风破浪,迤逦前行。

两岸润泽的景致在舷窗的框架内,宛若无数幅变幻无穷的山水画。绿树临江,枝交叶盖,茅舍瓦屋,鳞次栉比。偶见几头水牛江边戏水,不知牧童仙踪何处。一幅幅雾蔼氤氲,美如仙境的天然图画,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手缓缓地向后扯去,以至旧图嬗变,新画产生。真可谓山阴道上,接应不暇。

夏季天气娃娃的脸,说哭就哭,说笑就笑。及至夜幕低垂,已是晴空万里,玉兔东升。我喜不自禁,连忙跑到舱外,凭栏远眺。雨后的长江别是一番风韵。只见月朗星稀,平畴阔野,月随波涌,大江东去。此情此景,使我不禁想起杜甫那气势雄浑的诗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及至长沙已是溽暑难挨。最后一项任务,是代表我们的红卫兵组织到湘江对岸的湖南大学,参加“高司”(湖南高校红卫兵总司令部)成立周年庆典。上午的大会已经结束,下午的活动尚未开始,突然有消息说,当时的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周恩来支持另一派。只消一句谣传,竟让人气正旺的“高司”一下跌入谷底。

这句谣传,简直是晴天霹雳,更与原子弹爆炸毫无二致。整个校园立即变成一个硕大无朋的马蜂窝,被捅得闹闹嚷嚷,乱乱哄哄,好一派兵败如山倒,树倒猢狲散的场景。至于我们这些嘉宾,嘉则嘉矣,只是主人已经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再嘉的宾客,也只是口惠而实不至,哪里还顾得上关照。说实在话,在那种情况之下,要求他们顾及外地宾客,也未免强人所难。眼见得主家大势已去,外来客也只能立即打道回府,各奔前程。

湖南大学与长沙市区是隔湘江而望,要回那里必须乘船过江。然而迫于形势危急,我和同伴已不敢就近过江重返在长沙市的办事处。我俩只能像逃避战乱的难民,加入其中一股南下的人流,计划先沿江走到一个不显山露水的小渡口,乘坐帆船过江,然后就近乘火车,径直返校。不过当时天上已然是彤云密布,风雷滚滚,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再加上天色已晚,“难民们”只得在沿江一所学校内暂且栖身,但等转天风停雨住再继续赶路。

夜半听惊雷暴雨,心潮翻涌。辗转反侧,难以成眠。一闭上眼睛,湖南大学的一幕幕场景就会梦魇一般在脑海中显现,令人惊悚不安。记得刚一踏入湖南大学的校门,我们就跟着负责接待的红卫兵先去拜谒烈士灵堂,再去瞻仰烈士遗容。所谓烈士就是指那些在武斗中丧生的学生,而灵堂也就是摆满花圈的学生饭厅。至于烈士遗容也只能到一间冷藏室内去瞻仰。

推开冷藏室,两具仰卧在地的腐尸赫然闯入眼帘。定睛一看,原来是两名男学生。每具尸体都赤裸着上身,双手反捆在背后。据介绍,他们都是刚从湘江里被捞上来的。不知在水里泡了多少天,两颗头肿胀得滚圆滚圆,腰带处的皮肤已经爆裂,犹如西红柿被开水烫破了皮。更令人扼腕动容的是他们的肚子上都有多个血洞。介绍者说那是被人用梭标,也就是俗称的红缨枪捅的。

南京所见,处处皆新,听雨听得惊奇。长江所见,气象万千,听雨听得惊喜。长沙所见,伤心惨目,听雨听得惊悚。这三听三惊,虽然早已过去四十年,但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

.

4.

告别腥风血雨的青春岁月,步入风和日丽的中年时期,听雨的心境也从汹涌澎湃,趋于深沉持重。身处异域,乡愁独具。而这种深沉持重,一旦有乡愁融入,便会令人不堪重负,而且还会像千年陈酿,香醇得令人醉,稠绵得化不开。乡愁之所愁,因人而异,然而对父母的思念乃人之所共。乡愁既能因听雨而催生,又能因听雨而加重。每逢听雨我都难免乡愁顿生,前两年高堂二老在世时,尤其如此。这已成为我在异域他乡听雨的特点。

有《思>》诗为证:

()

老来木讷口舌笨,讲不出思儿,才更思儿。只思得,身如秋叶摇,心如饿鼠咬,气如残雾飘。千金不换思儿梦,梦天涯游子常把好运交。思儿几时最?病痛时,卧床时,月满时,逢节时,风时雨时,忙时闲时,谁说得清是几时?

()

一片梧叶一片秋,一滴凉雨一滴愁。万千思绪何由来?香茶无心品,佳肴不想沾。吃糖也苦,吃盐也淡。闭目养神和衣卧,看你还烦不烦?一更二更三更尽,辗转反侧难入梦。入梦也辛苦,唏嘘添凄楚。别来诸多事,隐隐如潮涌。牵肠触绪,都只为,高堂二老,总在心头。

雨本无情之物,然而听雨者乃有情之人。雨与情相融,便会产生动人心弦的灵性。人在听雨,雨也在听人。人在追雨,雨也在追人。我听雨,从青春年少听到两鬓斑白;雨追我,从故乡母土追到天涯海角。我和雨,相互追逐,相互聆听,物我两忘,一往情深。

.

2006 新泽西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回复 今又是 2011-8-31 18:35
雨声心声文笔声,依依不断声!存下以便欣赏再三了。
回复 宋德利 2011-8-27 10:50
To: 红袖 你曾经说:
学兄所言极是!好在我的工作是我喜欢的,以后可能应景文字我就让别人去写了,因为有的地方习惯或喜欢我亲自写,无奈只好写。当爱好成了任务压力,就不是由着自己的感情恣意而为了,就是要为政治服务。也好在我的本质工作写成的稿件发表后起码全国本系统成千上万皆看到。不过,那是时政类的文章,为文而文,吹喇叭抬轿子的,不是我自己的。我不知你的时间如何分配得兼顾?我大概应该把时间分割成几块。我现在分不清工作和生活了。
你的本职工作大概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分不出上下班,因此侵占了确实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我的本职工作只限于在办公室和当天,没有时间的接续性,没有内容的连续性。5年不上班也照样接着做。走出办公室就完全是我自已的时间,绝对不会被侵占。因此你要抽出自己能支配的时间似乎不容易。你的时间是公中无私,私中却有公,因此比较难。应景的政治类文章虽然一时读者不少,但不会历史久远的。没听说过哪类作家成名是靠政治应景的文章。你还是要致力写你的大作吧。
回复 红袖 2011-8-27 09:50
To: 宋德利 你曾经说:
谢谢你在百忙中看我这篇长文。耽误了你的宝贵时间。搞文字工作是很辛苦的,尤其是当作任务完成,有人催的时候。但说的低速一点,任务是糊口的手段。一般来讲,本职工作和自己喜好能完全一致的情况不是很多。因此只能在业余时间另辟蹊径,来做自己喜欢的事。再说个低速的歇后语和比喻:马不吃夜草不肥。搞创作和许多其他事情一样,要写出成名的东西,很多情况是要靠“吃夜草”,即凭借工作之外的时间和精力来创作自己真心喜欢的东西
学兄所言极是!好在我的工作是我喜欢的,以后可能应景文字我就让别人去写了,因为有的地方习惯或喜欢我亲自写,无奈只好写。当爱好成了任务压力,就不是由着自己的感情恣意而为了,就是要为政治服务。也好在我的本质工作写成的稿件发表后起码全国本系统成千上万皆看到。不过,那是时政类的文章,为文而文,吹喇叭抬轿子的,不是我自己的。我不知你的时间如何分配得兼顾?我大概应该把时间分割成几块。我现在分不清工作和生活了。
回复 宋德利 2011-8-27 07:38
To: 红袖 你曾经说:
“不知何故,我对听雨情有独钟。”学兄真的不象出生北方的人,许多喜好习性怎么和我们南人无异?
今早北京大雷雨,以前多年也没有。我蛮喜欢我们南方的微雨绵绵,时断时续,空气清新完全不似北京的干燥,所以一般人皮肤都很好。
这些时非常忙,文字债台高筑,任务稿子盯在后面要。真佩服你信手挥毫就成文啊!“我听雨,从青春年少听到两鬓斑白;雨追我,从故乡母土追到天涯海角。我和雨,相互追逐,相互聆听,物我

谢谢你在百忙中看我这篇长文。耽误了你的宝贵时间。搞文字工作是很辛苦的,尤其是当作任务完成,有人催的时候。但说的低速一点,任务是糊口的手段。一般来讲,本职工作和自己喜好能完全一致的情况不是很多。因此只能在业余时间另辟蹊径,来做自己喜欢的事。再说个低速的歇后语和比喻:马不吃夜草不肥。搞创作和许多其他事情一样,要写出成名的东西,很多情况是要靠“吃夜草”,即凭借工作之外的时间和精力来创作自己真心喜欢的东西,才能获得满意的成绩。我就是这样的情况。翻译方面的成绩完全是靠“吃夜草”取得的。本职工作和我的文学翻译没有任何关系。我本职工作做的再好,单位之外的人,也没有一个人知道。但是我的业余事业,却为我赢得成千上万的朋友。希望你能业余和主业起码要兼顾。以期早日推出你的大作。
回复 宋德利 2011-8-27 07:38
To: 红袖 你曾经说:
“不知何故,我对听雨情有独钟。”学兄真的不象出生北方的人,许多喜好习性怎么和我们南人无异?
今早北京大雷雨,以前多年也没有。我蛮喜欢我们南方的微雨绵绵,时断时续,空气清新完全不似北京的干燥,所以一般人皮肤都很好。
这些时非常忙,文字债台高筑,任务稿子盯在后面要。真佩服你信手挥毫就成文啊!“我听雨,从青春年少听到两鬓斑白;雨追我,从故乡母土追到天涯海角。我和雨,相互追逐,相互聆听,物我

谢谢你在百忙中看我这篇长文。耽误了你的宝贵时间。搞文字工作是很辛苦的,尤其是当作任务完成,有人催的时候。但说的低速一点,任务是糊口的手段。一般来讲,本职工作和自己喜好能完全一致的情况不是很多。因此只能在业余时间另辟蹊径,来做自己喜欢的事。再说个低速的歇后语和比喻:马不吃夜草不肥。搞创作和许多其他事情一样,要写出成名的东西,很多情况是要靠“吃夜草”,即凭借工作之外的时间和精力来创作自己真心喜欢的东西,才能获得满意的成绩。我就是这样的情况。翻译方面的成绩完全是靠“吃夜草”取得的。本职工作和我的文学翻译没有任何关系。我本职工作做的再好,单位之外的人,也没有一个人知道。但是我的业余事业,却为我赢得成千上万的朋友。希望你能业余和主业起码要兼顾。以期早日推出你的大作。
回复 宋德利 2011-8-27 07:37
To: 红袖 你曾经说:
“不知何故,我对听雨情有独钟。”学兄真的不象出生北方的人,许多喜好习性怎么和我们南人无异?
今早北京大雷雨,以前多年也没有。我蛮喜欢我们南方的微雨绵绵,时断时续,空气清新完全不似北京的干燥,所以一般人皮肤都很好。
这些时非常忙,文字债台高筑,任务稿子盯在后面要。真佩服你信手挥毫就成文啊!“我听雨,从青春年少听到两鬓斑白;雨追我,从故乡母土追到天涯海角。我和雨,相互追逐,相互聆听,物我

谢谢你在百忙中看我这篇长文。耽误了你的宝贵时间。搞文字工作是很辛苦的,尤其是当作任务完成,有人催的时候。但说的低速一点,任务是糊口的手段。一般来讲,本职工作和自己喜好能完全一致的情况不是很多。因此只能在业余时间另辟蹊径,来做自己喜欢的事。再说个低速的歇后语和比喻:马不吃夜草不肥。搞创作和许多其他事情一样,要写出成名的东西,很多情况是要靠“吃夜草”,即凭借工作之外的时间和精力来创作自己真心喜欢的东西,才能获得满意的成绩。我就是这样的情况。翻译方面的成绩完全是靠“吃夜草”取得的。本职工作和我的文学翻译没有任何关系。我本职工作做的再好,单位之外的人,也没有一个人知道。但是我的业余事业,却为我赢得成千上万的朋友。希望你能业余和主业起码要兼顾。以期早日推出你的大作。
回复 红袖 2011-8-26 08:53
“不知何故,我对听雨情有独钟。”学兄真的不象出生北方的人,许多喜好习性怎么和我们南人无异?
今早北京大雷雨,以前多年也没有。我蛮喜欢我们南方的微雨绵绵,时断时续,空气清新完全不似北京的干燥,所以一般人皮肤都很好。
这些时非常忙,文字债台高筑,任务稿子盯在后面要。真佩服你信手挥毫就成文啊!“我听雨,从青春年少听到两鬓斑白;雨追我,从故乡母土追到天涯海角。我和雨,相互追逐,相互聆听,物我两忘,一往情深。”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