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我在美国的业余生活(四)
我在美国译《兵法》
兵书赞
字里金戈,行间铁马;句读之间疾风劲, 吹得战旗腊腊。运筹帷幄夺天下,全凭这神书一册智谋大。穷世间之大慧,如云蒸霞蔚,尽世间之大略,若融冰化雪。一字抵千军,一句抵万马,谁说是虚夸?罢,罢,罢!
2008年秋季,《论语》英文译稿完成后,在北美《文学城》我的博客里发表,引起网友的热情支持。 有一位网友还给我寄了一本英文版《孙子兵法》,希望我也做一个英译本。但由于繁忙,没有动笔。2010年6月份,《论语》英译稿与中国外经贸大学出版社签 署出版合同。下一步要翻译哪一本呢?《孙子兵法》便列入我的翻译日程。2010年7月2日动笔,一早一晚地加紧翻译,非常巧合,到8月2日早晨截稿,前后 历时不多不少整整一个月。
提起《孙子兵法》,说来话长,早在大学毕业分配入伍,在军政大学从事教学翻译工作时就初步接触到了
《孙子兵法》。现在依然十分清楚地记得,我是在办公室里整理旧书时,首次发现了著名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郭化若将军的注释本《孙子兵法》。当时的教材只
是毛泽东军事著作,不包括《孙子兵法》,但在课堂理论教学和野外战略战术操练中,通过讲解和翻译毛泽东军事思想,也无意中学习和运用了诸如“知己知彼,百
战不殆”等孙子军事思想。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对《孙子兵法》并不陌生。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堪称兵家圣经,由春秋末年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共十三篇,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通过深刻总结,精辟分析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逐鹿中原的战 例和经验,集中概括出战略战术的一般规律。《孙子兵法》虽然成书于2500年前,但却具有其长久适用的道理,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至今已被广泛 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中。
《孙子兵法》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上影响最大、最广泛的著作之一。翻译版本由来已久,精彩纷呈。早在唐 朝(公元618- 906)时期,孙子的军事著作就已介绍到日本。1772年开始传入西方国家。最早的是法国人Jesuit Fr. P. Amiot 直接从中文翻译成法文,据说很受拿破仑的赏识。1800年代初期,《孙子兵法》的俄译本开始在俄罗斯出现,最著名的是N.Konrad的版本。1905年 英国的E. F. Calthrop上尉从日语本翻译成英文本,书名叫The Art of Strategy. 随后不久,大英博物馆东方书籍文稿管理员Lionel Giles直接从中文翻译成英文,书名为The Art of War,于1910年出版,随后不断再版。直到1983年再版时还附加了美国作家James Clavell的评注。1910年开始由von Bruno Navarra翻译成德文。1956年J.I. Siderenko的俄汉对照本由苏联军事出版社出版。1963年,退休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准将SumuelB. Griffith将军的译本The Art of War于1963年出版。而当下流行的则有两个版本,即Cheng Lin的The Art of War和Tang Zi-Chang的Principles of Conflict. 除译本之外,注释本也是由来有自,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笔者不才,但由于种种原因,却总是技痒难耐,跃跃欲试。今夏终于在异国他乡实现了自己的夙愿。笔者的 译本只是对《孙子兵法》原著的一次学习和翻译实践,希望和《孙子兵法》的爱好者,英语爱好者,尤其是翻译爱好者分享自己的体会。有鉴于此,编辑体例便为原 文、注释、白话、英译四合一。尤其是注释部分,不仅有汉语解释,还有英文解释。此外,为了多给读者提供一些英语知识,笔者还有意适当拓宽注释范围,添加一 些与主要注释相关的汉英例词例句。
需要说明的是,《孙子兵法》博大精深,对其中的一些概念或词句的理解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是
对一些概念词句的翻译,在选词造句上,更是灵活多样。比如对于“用兵”一词的理解,有人认为是“领兵打仗”,有人认为是“运用兵法”,如果照字面翻译,前
者可以是deploy forces to wage a war; 如果是后者则可以是execute the art of war.
而“兵法”,有人翻译成art of war, 有人则翻译成strategy. 又比如“战斗”,可以翻译成fight,
也可翻译成conflict. 还比如,“敌人”,既可以翻译成enemy, 也可翻译成opponent. “兵”既可以翻译成forces,
也可翻译成troops或 corps等。“将帅”,既可翻译成general,也可翻译成commander,
当然还可以翻译得抽象一点leader. “攻击”既可翻译成attack, 也可翻译成challenge.
此外,为避免把原文切割得支离破碎,注释的编号不在原文中显示,比如:“兵者”一词,对“兵”加注释时
按传统方法会写成“兵(1)者”。如此一来,短短的一行字里会出现多个注释括号,原文被切割得七零八落,有碍读者赏读原文。好在本书的翻译体例是按段分别翻译,而一般来讲,这些段落都比较短小,比较直观,便于对照,故而采取这种方式。
宋德利 2010年8月2日晨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