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www.sinovision.net/?322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学心得(第一百六十四集) 罗国正

已有 1095 次阅读2016-5-24 22:54 |系统分类:文学| 美学心得, 罗国正 分享到微信

美学心得(第一百六十四集)

罗国正

20165月)

 

2517、幸福和幸福感是客观和主观的有机统一,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有机统一。目前不少人通常是把“幸福”这概念,更强调其客观性和物质生活,而把“幸福感”这概念更强调其主观性和精神生活。其实不同个人对客观与主观、物质与精神之间的比例,因不同需求而不同。在大多数情况下(少数人、尤其是修行者和追求特定目标为己任者除外),缺乏物质的较贫穷的、低层和中层的人群,要求物质的、客观的比例较高作为幸福和幸福感的标准,而不缺乏物质的、较富有的、尤其是从事、或追求精神生活类或文化类、思想类的人,要求精神的、主观的比例较高作为幸福和幸福感的标准。现代人的焦虑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优质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较多了解后,有强烈的期待,并不顾自己的客观条件去急于获取。由此也可知幸福和幸福感与期待、欲望是密不可分的。将焦虑的心,调整到安宁,是获取幸福感的一条重要途径,常言道:知足者,贫亦乐;不知足者,富亦忧。就是这个道理。有平常心,是幸福和健康、长寿的关键。我主张:幸福和幸福感、客观和主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有机辩证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合理,并具有实践意义地调配好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安排好生活,享受生活。

 

2518、在权力、美色、利益的诱惑里,和在生存、发展的高压态势下,对处在这样情况中的人进行人格审美的关键点是:这些人是信仰者,还是表演者?在什么样的氛围里、条件下才知道他们的真相?他们最爱在什么情景里向人们演戏?什么的时空内他们会既是真实又是表演?

 

2519、一个艺术家只顾埋头创作,而从来不考虑想象力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没有系统地思考想象力的问题,没有想方设法全方位地开拓自己的想象力的能力和途径,到了晚年才觉悟到这大问题,已来不及了,悔之晚矣。想象力是作品具有原创性的强大支撑性动力。

 

2520、如果单从构图和技法的角度去看,我认为,齐白石的晚辈如李苦禅、李燕、齐白石的孙女已超越齐白石了,为什么齐白石的“江湖地位”远高于他们呢?我以为主要是齐白石老人家的开拓性、原创性和作品中表现出生命的生存意志、意趣、童趣,显得非常强大。不知对否?艺术界是否另有高见?我这见解是否对年青的书画家有启发?

 

2521、知识对于想象太重要了,当我们要想象时,须运用知识。当我们想象到认为具有原创性的东西时,须靠丰富的知识来判断。很多人由于知识太稀薄,他们以为已发明了什么,以为这东西是自己原创的,查实,这些东西早已有人搞了。由于知识少,自以为是,结果闹出大笑话。还有的是,你发明、或原创的东西,要有价值、有意思、有意义的东西才是,而不是标新立异、故作新奇、巧立名目的东西。

 

2522、“画境”这个美学、艺术的概念,发展到今天,在很多艺术展现中的内涵和外延已超出了古人所能理解的了。虽然从语义上理解“画境”这概念,其意思还是:“象一幅画”,或“适合于绘画”,在特定的“框架”里表现出来。古人主要将“画境”放在自然风光、绘画、诗歌、建筑、园林上去理解,在东亚还有书法作品也可作“画境”理解。到当代,“画境”的概念已大范围、全方位地展开了,只是不同专业用上不同专业的“框架”,如电影用银幕,电视节目用电视机,街舞用街道和广场,政治家用演说台,广告用广告牌,陆军用战场,空军用蓝天,海军用海洋等等,都给人以“画境”的感觉。散文、小说、戏剧、家居装饰、个人服饰、城市设计、公路两旁的种植,很多桥梁的建设、各类微信等等都有意给人“画境”感。虽然很多“画境”都引发出人们的美感,但“画境”不仅仅是引发美感,还引发人们“艺术感”。有“艺术感”,就不只是美感了,还可引发丑感。因为艺术既可表现美,也可以表现丑。很多作品,不是为了表现美,而是表现其中一个重要特性是——艺术。

“画境”有表层意境和深层的意境;有静境和动境;有表现外景的,也有表达心景的;有直接表现,也有间接表现的;有前景的,也有作为第一境的,还有作为背景的,又有是回忆景的。“画境”有直白功能、暗示功能、联想功能和情节安排、象征意义等。“画境”可以功利作用,又可以非功能作用;也可产生直观效果、心灵效果,……。

“画境”可以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看它是艺术品,还是商业产品,或是一般的实用产品,重要一点是有没有“画境”的感觉。凡是文艺的,都应给人有“画境”感。看决策者、领导者的水平,须常看他们的言行和干出来的事情有没有“画境”感。凡大政治家、大军事家的活动,都充满历史“画境”感。大建筑设计师,他们的作品——建筑物,很多游人都将其作为背景,留下自己美好的一刻;画家、诗人、小说家……的作品,这里就无须多说了,肯定给人“画境”感。如果,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没有给人留下任何的“画境”感,你能说他有水平吗?他懂艺术吗?他有个性吗?他能指导艺术吗?他有领导艺术吗?他有道德力量的气场吗?等等问题,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画境”感,是一个重要的审美标准。

 

2523、《易经》和《黄帝内经》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审美观长期以来牢牢地扎根于很多中国人的内心里,并作为价值尺度、审美尺度来安排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更具体一点说,常反映在中国人的饮食、传统家居、家具、书画作品,历史记载的成功人物的为人处事、园林建设、军事家用兵、政治家治理国家等等上。据此标准,对西方的建筑、绘画、戏剧、拳击等等进行审美,从中可以发现大量不符合人的身心健康的东西,很自然就会使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人产生了抗拒的心理。长期以来,很多外来思想传入了中华大地,有的人甚至企图用外来思想消解掉中国这传统文化,结果却被中国文化消化、吸收、包容了,成为中国文化的养分和补充。这是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研究的大问题。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有《周易》、《黄帝内经》等的以人为本的审美标准在起作用。

 

2524、当很多人在熟练地再现一定数量的客观对象时,很自然就有部分人向前发展,通过自己的想象力结合再现客观的经验,进行创造,超越摹仿性的再现。当人们的想象力只停留在大脑时,与想象力变为有形的一般工业品和艺术品、有的甚至是伟大的工业品、优秀的艺术品相比,后者就实现了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从抽象走向具象,从片面走向了完整,结束了精神象游魂般的孤寂,并从细节上具体化地丰富和验证了想象力,将智慧和感情赋形。这种由精神力量演变为行动力量,促使想象主体转化为实践主体,这时,主体的境界已在想象与操作两者里都得到了升华。主体在这几者之间,不同阶段之间所产生的感情也是不同的,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也是不同的,这里还有超越感、成功感和引发内在动力的问题。

 

2525、自然永远不存在落后或先进的问题,反而她是评判我们是否落后或先进的一个重要标准。正所谓:道法自然。王尔德认为自然是落后的说法,还未悟道。

 

2526、将每一次具体的感受平均化,或将这些感受通过抽象上升为概念,以此来确定遇到的事物是否美、或丑、或崇高。其实,这样的概念只是审美的标准,而不是美感、丑感或崇高感本身,至多也只能说是:这是可以引起美感的精神客体。但有的哲学家、美学家却将自己这些概念作为美本身,这是错误的。当然,在人们反反复复的经验里,认可了这些概念,已非常牢固地扎根在心中时,每遇到非常吻合这些概念的事物,就能快速引起人们美、或丑、或崇高的感觉。同时,我们也应冷静地知道,这些审美,这些感觉也有出差错的时候,也会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所以,对概念、标准的东西,不能完全地、绝对地依赖。还须真实的感受和用实践、体验的结果来确定。

 

2527、移情活动是生命的复杂现象,常常是主客体合一的过程(因为还有主体自身内在的移情)。移情的相应感受,可以产生审美的经验,也可以引发出审美的标准,还可以形成对美的超越性价值。目前很多美学家对移情的认识和理解是残缺的,在这里,我无须批驳他们,我简约地讲讲我认为移情所涉及的范围和一些内容,有这方面知识的人,就明白我前面的观点是正确的了:

第一,生命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同时,生命也从简单、低级的移情向复杂、高级的移情发展。这当然还包括每个生命从幼小逐步长到成熟、老年的过程和移情的发展过程。

第二,人类生产能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赖以生存的物质有了剩余,这样人群中就非常明显地出现了三类人:(1)主要时间用于生产的一类(包括管理、服务);(2)主要时间处于休闲一类;(3)工作与休闲的时间都较为充裕的一类。这三类人移情的身心状况,用于移情的时间、移情的对象、移情的时空幅度、移情的境界、移情的复杂程度等都有了很大的区别。随着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空闲时间是可以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移情内容会更加丰富,境界逐步提升。从主体对物质性的客体移情较多,渐渐地转变为主体对精神性客体移情较多。由于休闲时间的增多,对哲学、美学、文学、艺术、游戏、旅游、武术、体育等方面的移情会剧增,并更加强调移情的质量和层次。这些都可涉及到对移情进行审美的范畴。

第三,目前大多数美学家所指出的移情状况,都是主体对客体的移情,还强调主客体合一的过程。其实,人类的移情现象,不止如此的单一,同样,关于工作与休闲也不应简单化地理解。下面让我试分析一下:

人们对每个人的审美,首先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并系统地分析,包括对自己进行审美判断,也是如此。例如:当眼睛在认真地工作,或通过眼睛的观察引发移情时,常常是手、脚、嘴、鼻等处于休息状态,或休闲状态,与眼睛相联系的神经系统(其中包括管辖眼睛的大脑区间)在工作,其它的神经系统(包括大脑不是管辖眼睛的区间)处在休息、或休闲状态,或至少也处在相对不忙碌地工作状态。还常有一种情况是:闭上眼睛,只是通过大脑提取记忆中的图像来审美,实现了移情,接着,大脑结束了提取图像,然后通过记忆提取某一段音乐来进行审美,实现了由记忆图像转向记忆音乐的审美、移情,其它的审美和移情也可以如此类推,如味觉到触觉等等。这样,起码可以提醒人们知道两类情况:一是主体对主体以外的客体进行审美、移情;二是主体自身可以不通过主体以外任何客体进行审美、移情。当然这种不通过主体以外任何客体进行审美、移情也出现三种情况,其一是:自身进行审美、移情的信息是外来进入到主体大脑的;其二,完全是主体内在产生的信息、感觉来审美、移情(如人在静坐时,常有这种情况发生和一些梦中发生的情况等);其三是主体通过自己大脑的不同区间活动的变化进行审美、移情。

第四,人的大脑里不同区间和其它器官哪些是处在工作、休闲、休息状态?是局部还是整体处于精力充沛状态、或疲劳状态?是健康状态还是带病状态?是正常状态还是异常状态?都在影响着人的血液流动、营养补充、能量供给、经络活动(甚至穴位的开合等状况)、人体气场的变动(包括与外界气场的沟通)、人体生物电流的变化、情绪变化、意志的承受力等等。这里还涉及到人体内各器官、能量、感情、信息等等平衡与失衡的问题。这些都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审美、移情的方向、目标、注意力、感觉、程度、效果等等问题,关乎审美和移情的数量和质量。而且人过去各器官的活动状况,常常很直接地影响到人现在的审美和移情,过去和今天器官的活动状况,也必然地影响到未来的审美和移情。所以研究审美和移情须要系统方法和运用四十二维时空观的有机结合。

我在此暂讲这些,作抛砖引玉,望能引起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家和这方面的爱好者们注意和研究这些问题,把这些问题很好地弄通了,对很多的问题就会有所感悟,甚至可以迎刃而解了,还可产生出综合评价指标。

 

2528、正确的美学是感悟生活、指导生活、引领生活的强大正能量。

                                        (待续)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yankuaizi 2016-6-2 05:08
世界著名的大哲学家、美学家、书画艺术家的-任国升论坛-搜狐家居网
http://home.focus.cn/msgview/4100/356025350.html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