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www.sinovision.net/?322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学心得(第一百三十八集) 罗国正

已有 1339 次阅读2014-12-20 12:56 | 美学, 美学心得, 罗国正 分享到微信



 

美学心得(第一百三十八集)

罗国正

201412月)

 

2217、能用极简主义的抽象符号来表达极丰富内涵,你能说他不是优秀的艺术家?

2218、自身的发展良性循环,又能有余力贡献给他人,贡献给社会,只要你留心,里面必定有很多美的感觉.并有很多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

2219、整体性.整体复完(包含局部复完),在本能就有这类功能,选择特殊的功法进行练功,会强化这种功能,甚至有奇迹般的力量。这些,如果从美学的角度看,将有很多的启示。

2220、最近,有一些画家要学书法,他们买了一些字帖练字,但心里总觉得不鸲踏实,就拿着所买的字帖来请教我:“我们学习书法临摹这些字贴对不对呢?”我逐一细看之后,就拿出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的法帖与这些字帖对照来讲解后,我又说:“第一、你们买这些字帖不是法帖,而是学王、颜、柳、欧等体的人,认为自已的字也可以了,拿来作字帖出版卖(有的甚至是自印给小书版卖);第二,这些出品字帖的人,基本上是掌握了法帖的笔法,但还未领会到法帖的神髓,未明白写出法帖的书法家们的审美标准,所以,只是形近,而无神;第三,举例来说明一下,如果将这些法帖比作是伟人,那么这些字帖就像扮演伟人的演员,你们又想学习伟人的品质,却不与伟人交流,而去找扮伟人的演员交流,这样能真正感受到和学习到伟人的品质吗?”他们明白了。

2221、有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实例,从古到今我未发现有人对此例推导出的结论提出疑问:

请看此例:“同一件东西插在水里看来是弯的,从水里抽出来,看起来是直的”。结论是“看起来是弯的是错

其实,这个实例正好说明两个审美标准和系列的问题:(1)以人(主体)的感觉为标准,还是以外物(客体)为

标准?

2)如果以外物(客体)即前面所说的“同一件东西

为标准,则这东西是直的,而人把这东西在水里看起来是弯的,这是错觉。

3)如果以人(主体)的感觉为标准,这东西在水里看起来是弯的,这不是错觉,而是人的非常真实的感觉,反而这时看到水里的东西是直的是错觉,这如同从水里抽出来看是直的一样,不是错觉。

4)为什么说主体的感不是错觉呢?因为你用境照、或拍照、录像,都如你的感觉是一样:“这东西在水里看起来是弯的。如果你用绘画写实的办法,将这东西在里画成是直的,绘这幅画就失败了,给所有识画的人的印象是:你不会写实。

5)事实上,有物理常识和经验的人,都会知道这东西插在水里看起来是弯的,但它是直的。因为在水里就有光的折射作用,才会看到这东西是弯的。这已不是单一看这东西的感觉了,而是包含看到水、光的作用的综合的感觉.这是综合感觉的真实。当然,这种现象,不能否认对于没有物理常识和经验的小孩会容易造成错觉。

6)审美最容易犯的错误:不是以人、以主体的感觉为标准,而是以物、以客体来做标准;不是以人的现实的综合感觉为标准,而是以物的在特定的一种情况下为标准。

7)这个例子还说明了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不同学科对同一对象的观察,侧重点不同,结论也常常不是一样的。美术侧重于人的、主体的感觉。例如:物理学强调“客观,美学则强调既“主观”,又“客观”。

2222、明琴学家黄龙山认为:“夫琴音之所由生也,基本则吾心之出也。是故节物以和心,和心以协声,协声以谐音,谐音以著文。文之达也,天地为照焉。不但适性情,舒血脉,理吾之身而已也,夫斯之谓深。”这段话,非常明显地反映出黄龙山的天人合一的音乐美学思想。他以琴悟道,强调“本”在“吾心”。通过特定的乐器来“和心”,达到“适性情、舒血脉”,理吾身,天地昭,达大道。妙!不在践行中,难以感知其精微深妙!

2223、喜欢写诗、读诗的人,应关注明朝文学家谢楱。他的生平、他的诗作,尤其是他的美学观点。这些都可以使人有所顿悟。当我读到他的“见说平安收涕泪,悟桐树下捣征衣。”时,受到感动。中国诗歌的发展,由于有诗经、楚词,特别是离骚,到唐词、宋词,其艺术境界令后人难超越,后来不少所谓好诗句,细查,不少都是有偷借古人意句之嫌,更甚者是一大堆陈词滥调,作者还自以为是,简直在浪费人们的宝贵时间(可惜现在有的青年人不知道)。虽然唐宋之后,再难生好句,但并不等于没有人写出好诗词,谢楱也属于一例。而我更看重的是他的美学观点。他有些观点已比在他之前的美学见解推进了一步,同时又影响了当时和以后不少人物。现在我将谢楱主要的美学观点摘录下来,并谈之我自己的见解:

1)“凡作诗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青山佳色,隐然可爱,其烟霞变幻,难于名状;及登临非复奇观,惟片石数树而已。远近所见不同,妙在含糊,才见作乐”。

中国有诗画家创作山水画,也如谢楱作诗的手法一样。使人进入可解、不可解、不必解的意象之中,有一种朦胧的美。“若水月镜花,勿泥可迹可也”。谢楱他本人非常喜欢这种风格的诗,实在无可指责,问题只是将话讲的太死:“凡作诗不宜逼真”。事实并非如此,有些诗是“妙在糊涂”,也有些诗是“妙在逼真”。有些诗须情与景都模糊,有些诗则须景模糊情逼真。有的则须景逼真而情模糊,有的则须情景都逼真。这都须作者在特定情景中,作出适当的选择。以上所有的情况,都有诗的佳作存在。

2)谢楱强调从审美接受者角度的审美意象结构,使古典的意象理论有了新的发展。他说:“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对。”“夫情景有异同,模写有难易,诗有二要,莫切于斯者。观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内,当自用其力,使内外如一,出入以心而无间也”。“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法无涯矣”。谢楱以情为核,以景为媒,使之“情景交触”。我以为,文艺作品以情心内核是正确的。同时也应知道,写诗既可以因景生情,也可以因情生景。这一点,对于常创作山水画又爱写诗的人,特别容易理解。

3)谢楱的观点,反映了古典意象论已进入了审美主体意识初步觉醒。他主将“直写性情”,并强调这种“直写”在创作过程中审美灵感在意象结构里的重要性。他说:“天机自然”,“漫然成篇”,“诗有天机,待时而成,虽幽寻苦索,不易得也。”“诗有不立意造句,以兴为主,漫然成篇,此诗之人化也。”创作灵感与“兴会说”在谢楱的观点中已融为一体了,在这样的思路为前提下,他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理解:主张创作“辞前意”,“意随笔生”,“兴不可遏”,入乎神化,殊非思虑所及。”“出乎天然”,以达到“句意双美。”这都反映出谢楱重视作诗时的形象思维特征。我以为,作诗应形象与抽象思维有机会结合,既可“辞前意”,也可“辞后意”。形象实景深藏抽象浓情。其实很多“辞后意”只是表现为灵感到作诗那瞬间,这是果,这瞬间实为“辞前意”。在生活、学习、体验之中蕴讓、积累了。这是因。有了良好的因,自我就会在适当时空、情景中产生出佳果。所以,“辞后意”与“辞前意”、形象与抽象,情与景、生活、学习的体验、积累与灵感等等的有机结合,才有更充实的才情,才是创作审美意象的完整结构。只有才情充足的人,遇到好的题材和时机就会激情四射,创作的灵感象一泻千里的大江。

4)谢楱提倡作品要追求高尙的美学境界,并讲出这种追求的重要方法和作品标准。要求艺术家应“心有所主”,“悟以见心”,“其悟如池中见月,清影可掬。”他形象地将审美观照告诉给世人。有主有悟的心所生成的诗歌应:“体贵大,志贵远,气贵雄挥,韻贵隽永,高尚美学境界的诗歌把体、志、气、韻有机地结合,其气场就形成了,内包涵着兴、趣、意、理的统一。 

5)谢楱的美学点反映出他具有双重人格。他一方面主将“神交古人”、“返朴复拙”的美学命题;另一方面又要求表现审美主体意识、真实情感;一方面强调景媒情胚、意随笔生,另一方面又重视“心有所主”、“直写性情。”看来善长于形象思维的艺术家,要作学理归纳、总结时,还须要有严格的抽象思维训练,才能自圆其说。

以上是我对谢楱的艺术境界和美学理念的一些解读

2224、文微明次子文嘉、鉴古、石刻,被史称为明一代之冠。他以古与雅、清与真为审美标准。对具有“神采焕发”、“精神焕发”、“曲尽态度”、“颇能逼真”的绘画给予高度评价。肯定笔法高古、笔墨清润、“笔墨既精,设色尤妙”,注重幽谈;厌弃繁杂、呆板、乏味的都市风俗、市井情调。文嘉甚至批评张择瑞《清明上河图》说:“宋之寻常画耳,无高古气也”。现在也有一批画家接受文嘉的审美标准,并以此标准评价、批评当代青年画家的作品,有时甚至双方各执一词,争论异常激烈。这使我想起一句话:“饮食无争议。”各人口感不同,你觉得这白菜好味,他事实感到西洋菜好味,怎能说谁对谁错呢?只能说各人的口感不同。问题是用爱吃白菜的人去评西洋菜,对于爱吃西洋西菜人就不公平了。所以,从选专家、裁判开始,就须有较公平、合理的组合,对艺术品的评判,要设更多的细项评判指标。文嘉这类审美情趣。从古至今都有,确实代表了一个方面的标准。但不能因此不尊重、不承认其他方面的艺术成就。像《清明上河图》这样伟大的作品,文嘉都持否定态度,如果今天一个优秀的青年书画家,远还未到张择端的境界,拿作品去参赛,又遇到全部评审者都像文嘉那样评判艺术品的,那就必定落选了!尤其是当代的一般家庭,不管你怎样热爱艺术,是很难有文嘉这样的生活体验和那样充满古典情趣、氛围的学习条件的。成功来之不易啊!但一定要深信,谁能创造出伟大的艺术品,必有慧眼发现!只是在当代发现呢?还是被后代所承认。话又要说回来,难道文嘉表明他的审美态度,捍卫自己的审美标准有错吗?没错的!真正的艺术家是有自己的立场的!

                           (待续)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