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晨曦的西瓜园 //www.sinovision.net/?320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晨曦的西瓜园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春节前夕话春联

已有 2429 次阅读2011-1-14 05:06 |个人分类:社会思考|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春节将至,写春联、卖春联、送春联、贴春联......它们每年都成为我国民间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可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您知道春联的来历与发展吗?

春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春联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秦汉以前,中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以驱鬼辟邪。到了五代,人们开始把联语写在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则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宋代以后,我国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相当普遍,北宋诗人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过年盛況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現我們今天所见的春联。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从此,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进入清代,对联更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再后来,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流传到越南、朝鲜、新加坡等国,以至这些国家至今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可以说,春联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作,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智慧。春联能够延续到今天,与它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和民俗风情密不可分。如今,在我国广大城乡,除夕前人们还是会约定俗成的贴上春联,以表达自己或家庭对生活的祝福和愿望。不过,最近几年,受社会浮躁之风的影响,春联的文化价值开始渐渐背离它原有的美学价值和人文艺术,有被工业化和个体随意涂抹的迹象,一些春联,内容既不符合科学精神,充满封建迷信成分,章法上也是随意简化、随意表达,例如:上联——找工作找好工作,下联——找老公找好老公,横批——噢耶。春联甚至遭到“无厘头”的洗礼变得垃圾化,活脱脱演变成一种现实闹剧,如:“冠希艳照辞旧岁/霆锋绿帽迎新春。还有的春联成为发泄情绪、表达不满的工具,如:“春晚年年看/无聊岁岁瞧”。另外,春联的强烈视觉效果与浓厚“味道”,原本蕴含在各类手书与墨香中,而今机械印刷使之荡然无存,这也让春联变得毫无生机起来。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春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国人的精神面貌。雷人春联是对春联文化的挑战,反映出民俗一定时期在价值取向上的浮躁、迷茫与无奈,它令中国文化受累,其实何止是受累,而是“受伤”。所以,如何让春联告别浮躁回归到传统文化中,使之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浓厚节日符号和文化表达,在当今还真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下面是几幅雷人的春联图画,看后您一定会有更多感想与思考:

春节前夕话春联_图1-1
春节前夕话春联_图1-2
春节前夕话春联_图1-3
春节前夕话春联_图1-4
春节前夕话春联_图1-5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