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晨曦的西瓜园 //www.sinovision.net/?320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晨曦的西瓜园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网民为何青睐“坏消息”?

已有 3504 次阅读2010-8-5 09:53 |个人分类:社会思考|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不久前,美国尼尔森发布了一份亚太各国网民的用户习惯报告,称在整个亚太地区,中国网民最喜欢发布负面产品评论,也只有中国网民发表负面评论的意愿超过正面评论,约有62%的中国网民表示,他们更愿意分享负面评论。而全球网民的这一比例则为41%。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上周的调查显示,对于尼尔森这一调查结果,41.3%的中国网民明确“认同”,41.9%的网友认为批评性言论更有价值;35.6%的网友认为负面评论多表明中国网民维权意识增强。(《中国青年报》8月3日)

    上述调查只是将网民发表负面评论的习惯局限在商业消费领域,如果将网民这一习惯扩大到中国整个政治社会生活中,中国网民对负面的东西确实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亲近感。在网络的信息海洋中,往往是那些负面的有噱头的内容更能引起广泛转载和评论,这不仅仅显现在网络的新闻频道、论坛、微博,甚至一些社区网站也将这一特点呈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负面消息大概可以简单地称为坏消息吧,至少这些消息带给受众的感觉不那么振奋人心。网民喜欢坏消息,或许这和新闻本身的传播特质有关。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新闻本身就是呈现问题的,否则何以成为新闻?受众之所以对这些负面内容感兴趣,往往是因为这其中承载着与他可能共通的命运。通过这些负面消息和负面评论,他们借此得以发泄自己的情绪。也可以说,网民之所以喜欢转发、评论这些坏消息,是因为坏消息在这里已经成了承载他们情绪出口的一个工具。好在,在专家眼里,中国网民的言论渐趋理性,带有宣泄成分的评论已经越来越少;有的虽是宣泄,也是一种爱之深、恨之切

    但必须承认,我们还是生活在一个习惯质疑的时代。喜欢发表负面评论的不仅仅是网民的习惯,众多评论者也都陷入了习惯性质疑的漩涡。比如,国家每每有新的政令通知出台,招来的必定是一片喊打之声;在一些突发事件的进展中,官方通报往往不能成为令人信服的定论。不能责怪评论者习惯性质疑的姿态,在经历了N被增长N躲猫猫事件后,一些时候,官方通报的权威性已大打折扣,特别是在澄清一些突发事件真相的过程中,官方通报有时已不完全是披露真相,而成了维护自身利益、掩藏事实真相的一个道具。

    从另一角度而言,习惯性质疑也可看作为公代言的姿态。文明与愚昧,真相与谎言,很多时候都在我们生活周围进行着激烈博弈,以一种蓄满良知的力量和对自己生存空间负责的态度,去为一种社会信念而质疑或呐喊,这终归应该是一件庄严的事情。不过,值得警惕的是,偏好负面评论能否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习惯性质疑的背后有没有看到蹒跚的进步,这些习惯是不是一种无可挑剔的时代美德,这似乎也有进一步商榷的空间。

    怀疑一切终究不如沐浴阳光那般舒适,或许,我们真的患上了坏消息综合征,其病根在于中国社会的不完美。但这坏消息综合征总不能变成消极的人生态度,越是被阴暗面反复刺激过的心灵,它应该越珍惜和渴望真实的光明。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西瓜 2010-8-29 05:20
有半月左右不能进入美国中文网的博客频道,谁能告诉是什么原因?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