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看完影片《唐山大地震》,我发现,剧场里许多人眼圈通红。而我自己,因深陷剧情之中,直到走出影院还眼含热泪情不自禁,以至引起陌生人好奇的注意。
一部影片引起那么多人流泪很少遇见,许多年前,《买花姑娘》放映时有过,但那是朝鲜电影,而且当时影片很少,剧情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早已落伍。《唐山大地震》表现主题虽然是34年前,但观众却是生活在21世纪的人。让旧故事去感染新人,可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想不到以调侃见长的冯小刚能整出这样一部宏大“正剧”来,这里的“宏大”不是指制作而是内容,因为影片所张扬的人性与情感,无不深深撞击着每一个观看的人。如果从艺术角度分析,我认为影片深刻打动人的是以下几点:
一是叙事与时空上的大开大合。影片由34年前卡车司机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一家清苦而又幸福的小日子入题,这是小开口,而随后展开的生活画卷却紧紧与每一个时代相联系,这是大背景;故事结尾,李元妮带着儿女与死去的丈夫在墓地“团聚”,与影片开头展现的一家人在一起相呼应,这是一个悲怆的收尾。在时空表现上,剧情跨越“文革”末期、改革开放初期、新时代新生活开始三个不同时期,属典型的时空大跨越。但不同时期的生活状态,却用极具代表性的若干个故事去串连,又属大时空上的小叙事。
二是情绪与情感上的大喜大悲。影片刚开始,当出现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在汽车车厢里激情难耐疯狂做爱的镜头时,我听到有观众窃窃私语说:“冯小刚就爱搞这种噱头。”随后的情节发展证明,这种爱得死去活来的“大喜”,绝不是单纯以展示性行为吸引观众,而是为后来的“大悲”埋设伏笔,是一种呼应性铺垫。两种对比极为强烈的生活色彩,更显人性之美和情感之浓,也诠释出李元妮此后终身不嫁,深信丈夫还会回家,所以即使儿子买了新房也坚决不搬离原驻地的内心原因。还有在另一条情节线中,退休军人王德清当看到久没音讯的养女忽然出现在面前时,先是惊奇中喜极,接着,父女在家里说到思念之情,坚强一生的老人终因情绪无法抑制而拍着沙发大哭,把一位孤独老人一喜一悲的内心情感表现演绎得淋漓尽致,令观众潸然泪下。
三是细节与表达上的大扬大抑。这种手法影片中随处可见,方大强一家地震前的温馨生活是大扬;地震后家人阴阳相隔、天各一方是大抑;双胞胎姐弟幸存下来是大扬,32年后才终于相见是大抑;军人夫妇领养小姑娘是大扬,养母过早病世、养女坎坷生活是大抑。尤其是双胞胎姐弟在汶川地震救灾一线意外相见,原以为会有一高潮出现,可编导却处理得意外平静。这一“平静”让随后的剧情更具爆发力:姐弟俩回到家,发现母亲正在包饺子,客厅脸盆里已洗好女儿爱吃的西红柿。弟弟一脸兴奋地高喊:“妈,我姐回来了!”然而,为“救儿子还是女儿”这一两难选择愧疚半生的母亲却高兴不起来,所以看到已长大成人的女儿,突然双膝跪地希望得到原谅。这一跪震撼人心!接下来,在陵园,当女儿看到母亲为自己立的陵墓下,发现母亲当年把弟弟读过的课本,每年一本不拉的买齐埋在墓下时,情感再也控制不住,连声哭喊“妈妈,我误会了您,对不起,对不起......”一抑一扬,母女亲情令人心碎。
影片还运用一些生活元素直面社会现实:经商、未婚先孕、离婚、出国......等等,使生活显得更加现实和厚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该片中演员入戏自然真切,极少表演痕迹,无论是老演员陈道明、陈瑾,还是首次出演电影的新人张子枫、张家骏,一招一式都非常投入到位,极具生活化。徐帆就不用说了,她出神入化的表演为该片增色不少。就是戏份很少的刘莉莉,虽然只有一场戏,但那悲戚的眼神、无助的手势和悲怆的哭喊,硬是把汶川地震中一位失去孩子的母亲形象扮演得鲜活感人。当然,制作上高科技手段运用让观赏性更强,这使影片在技术保障上又多了一份成功。
总之,用传统价值理念、现代科技手法加演员真情表演,高扬民族精神、人性之美和亲情大爱,这是《唐山大地震》为什么吸引人所在。其高尚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堪称近年电影中的精品。